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PM/PERT及系统仿真技术的项目时间管理——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探“所”活动组织为例
1
作者 陈海滨 唐海萍 +1 位作者 王娅 张笑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6-419,共4页
通过关键路径法(CPM)及计划评审技术(PEPT)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Crystal ball工具进行模拟仿真,较准确地对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探"所"活动总体完成时间进行了预测,有助于更灵活地安排时间和管理项目.
关键词 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 模拟仿真 探“所”活动 时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功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36
2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侯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27,共4页
从土地功能的角度研究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年间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增幅最大;土地生产功... 从土地功能的角度研究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年间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增幅最大;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占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45.67%,可见它是海淀区土地资源最主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功能 评价体系 海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湿地资源综合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苗李莉 蒋卫国 侯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湿地监测和管理是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认识城市湿地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北京市为例,在遥感和GIS支持下,对城市湿地资源的分布和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在分析城市湿地赋存的地... 湿地监测和管理是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认识城市湿地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北京市为例,在遥感和GIS支持下,对城市湿地资源的分布和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在分析城市湿地赋存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湿地类型及多尺度分布的特征研究,揭示城市湿地的组成结构及格局特征.基于对湿地分布、格局等的综合评价结果,从工程和管理角度提出了加强北京湿地保护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湿地结构与保护 遥感 GIS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模拟 被引量:90
4
作者 姜广辉 赵婷婷 +3 位作者 段增强 张凤荣 霍荟阁 谭雪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4-311,共8页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93-2004年北京山区以及各地貌类型区域耕地质量处于总体提高态势,耕地质量的提高主要是耕地布局优化的结果。2004-2015年,北京山区耕地总体质量将继续提高,但总体幅度有所减小;同时,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出现分异,山区和半山区耕地质量仍然不断增加,平原区耕地质量则出现了降低现象。未来耕地保护工作中,要把耕地布局优化作为保护与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注意选择新增耕地的立地条件,保证新增耕地质量;并统筹考虑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在不断提高地力的同时,通过经济手段的实施来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拟 区域规划 耕地质量 变化 北京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优先度评判 被引量:58
5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郭力娜 姜广辉 李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2-319,F0003,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整理区优先度划分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考虑,通过多因素限制性分析与综合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农村居民地整理类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邻域...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整理区优先度划分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考虑,通过多因素限制性分析与综合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农村居民地整理类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邻域替代法和GIS缓冲识别功能,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空优先度。结果表明,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以规避生态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导思想;近期优先整理Ⅰ级区和Ⅱ级区,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和迁村并点为整理重点;中期和远期适当整理Ⅲ级区和Ⅳ级区,以农村居民点内部挖潜及其周边中低产田改造为整理重点;不整理区为Ⅴ级区,应给予适度的发展空间。该研究尝试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和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类型划分 GIS 优先度 适宜性评价 农用地分等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与耕地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3 位作者 吴建寨 周丁扬 宫攀 苏子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8-93,共6页
基于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并利用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比较了北京山区建设用地空间变化历史形态,力求准确测算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对山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与耕地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 基于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并利用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比较了北京山区建设用地空间变化历史形态,力求准确测算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对山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与耕地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建设用地扩展程度逐年增强,圈层性与不规则性并存,并对耕地保护产生巨大压力;将来,必须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展进行调控,防止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展 扩展程度指数 耕地保护 北京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 被引量:61
7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谭雪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75,共7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巨大差异性,其用地空间结构调整应坚持分类整治的原则。该文基于对农村居民点现状类型、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发展基础4方面考虑,选取相关定量指...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巨大差异性,其用地空间结构调整应坚持分类整治的原则。该文基于对农村居民点现状类型、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发展基础4方面考虑,选取相关定量指标,采用可达性测算、适宜性评价、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在农村居民点斑块水平上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积极发展型、内部挖潜型、自然衰退型、搬迁兼并型4类用地空间结构调整类型,进而分析了其用地特点和空间结构调整方向。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地利用的现状及适宜性,符合当地实际,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空间结构 调整 类型划分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转换方向模拟 被引量:37
8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孔祥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同转换方向将对区域景观格局带来不同的环境效应,如何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方向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中需解决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问题。该文使用CA-Markov模型对北京山区未来土地利用进行了多情景模拟... 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同转换方向将对区域景观格局带来不同的环境效应,如何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方向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中需解决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问题。该文使用CA-Markov模型对北京山区未来土地利用进行了多情景模拟,进而对其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反映不同农村居民点转换方向引起的不同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去向为耕地和园地时景观效应较差,而依靠适宜性评价结果或整理成林地则取得较好景观效应。因而,在当前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应审慎看待整理为耕地或者园地的普遍做法,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山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方向,使其与其周围基质相谐调以更好地优化土地利用总体格局获取最大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用地转换方向 CA–Markov模型 环境工程 情景模拟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不透水层覆盖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36
9
作者 周纪 陈云浩 +1 位作者 张锦水 李京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7年第3期13-17,27,共6页
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研究城市环境生物物理组成,端元的确定是其关键。城市地表同物异谱现象显著,光谱变异强烈,对于高反照率地物尤其突出。端元的光谱变异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同种纯净地物光谱曲线形状具有相... 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研究城市环境生物物理组成,端元的确定是其关键。城市地表同物异谱现象显著,光谱变异强烈,对于高反照率地物尤其突出。端元的光谱变异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同种纯净地物光谱曲线形状具有相似性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端元优化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城市地表不透水层覆盖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端元光谱变异性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的影响,进而提高城市不透水层覆盖度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元 光谱相似性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不透水层 城市生物物理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国土开发强度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26
10
作者 谭雪晶 姜广辉 +2 位作者 付晶 霍荟阁 张凤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7,共8页
研究目的:在全面分析国土空间承载效率、国土开发支持能力及其匹配关系的基础上,考察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时空分异规律,揭示北京市国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国土开发利用的建议。研究方法: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 研究目的:在全面分析国土空间承载效率、国土开发支持能力及其匹配关系的基础上,考察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时空分异规律,揭示北京市国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国土开发利用的建议。研究方法: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国土开发强度概念的界定,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国土开发强度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具有大都市共性,开发强度较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并存在与自然本底条件、城市化进程、首都功能不匹配等问题。研究结论:北京未来应充分考虑首都国土空间独有的战略价值,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国土开发,严格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同时,对不同的发展区域应采取差别化的国土开发和空间结构重组策略,促进区域空间秩序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开发强度 主体功能区规划 人居环境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谭雪晶 霍荟阁 赵婷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0-216,共7页
该文使用同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采用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图,分析了现行土地分类下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农用土地存在及其结构,测算了其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点作为一种混合... 该文使用同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采用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图,分析了现行土地分类下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农用土地存在及其结构,测算了其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点作为一种混合地类存在,具有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生态服务类型的存在对农村居民点内部生态环境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生态服务功能组成发生着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对于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与城镇用地增加的挂钩"工作的开展、建立区域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区域规划 农村 居民点 生态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分类 北京市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调查的北京郊区耕地保护困境分析 被引量:53
12
作者 赵华甫 张凤荣 +2 位作者 姜广辉 许月卿 谢志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3,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层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障碍,为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和参与提供借鉴。研究方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很大比例的农户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知之甚少,对基本农田位...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层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障碍,为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和参与提供借鉴。研究方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很大比例的农户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知之甚少,对基本农田位置不很清楚,对耕地、园地和苗圃等不加区分(。2)较多农民失去保护耕地的主动性(。3)兼业户倾向于粗放利用耕地而不轻易放弃;农业户不计环境代价追求高产出。研究结论: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占有和使用者,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成效。当前农户层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很多,须尽快通过政策宣传、理念革新、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等策略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户 半结构访谈 北京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国土空间结构与未来空间秩序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框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姜广辉 付晶 +2 位作者 谭雪晶 宫攀 张瑞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7,共8页
分析国土空间结构现状,规范国土开发的空间秩序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文从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编制的角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信息熵等方法,刻画北京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结构间均衡和稳定程度,... 分析国土空间结构现状,规范国土开发的空间秩序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文从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编制的角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信息熵等方法,刻画北京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结构间均衡和稳定程度,并运用空间转换矩阵分析了国土空间结构变化,揭示了国土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空间结构和规范空间秩序的原则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国土空间结构呈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及"三多三少"的特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日渐萎缩,发展重心向西、北部偏移,国土开发趋于无序。未来北京市国土利用应充分体现首都的功能和特色,严格管制生态人文关键区域、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开发东南、控制西北、保护西部,严控城市发展边缘,按照生活、生态、生产的顺序进行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而四类功能区则应分别按照疏解、控制、集聚、保护的原则发展,共同构建北京市城乡协调、疏密有度、协调清晰的国土利用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土空间结构 空间秩序 人居环境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用地空间演变与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2 位作者 王秀丽 赵华甫 姜广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以北京市为例,在全面探讨生态用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理论,分析生态用地空间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生态敏感性的全面分析,构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并以重要生态用地... 以北京市为例,在全面探讨生态用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理论,分析生态用地空间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生态敏感性的全面分析,构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并以重要生态用地空间为刚性框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40%,50%,60%作为重点生态用地的情景,提出北京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的布局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保护重点生态用地的城镇发展格局,既能够不以牺牲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为代价,又能够保障城市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是实现"效率"与"安全"双赢的良性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演变 布局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园林植物吸附PM_(10)与SO_2总量及其健康效益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蕾 刘连友 +2 位作者 王志 哈斯 高尚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共3页
PM10和SO2是目前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居民健康。城市园林植物通过叶片和枝干表面能有效吸附大气污染物。采用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通量模型和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定量评估了2003年北京市园林植物吸附PM10与SO2总量及其健康效益。北... PM10和SO2是目前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居民健康。城市园林植物通过叶片和枝干表面能有效吸附大气污染物。采用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通量模型和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定量评估了2003年北京市园林植物吸附PM10与SO2总量及其健康效益。北京市园林植物2003年吸附PM1030,415,563~38,019,454kg和SO23,057,173~3,821,466kg,导致减少死亡312~390人,呼吸系统入院286~357.5人,折合经济价值约为280,265,180~350,331,475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园林植物 PM10 SO2 健康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顺义区农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婷婷 张凤荣 +1 位作者 牛振国 姜广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通过对1980,1995,2006年顺义区农田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的分析,总结出其作为典型的大城市近郊区域农田景观变化的显著特征:第一,农田景观规模呈加速缩减趋势,农村居民点等低密度建设用地是侵占农田的主体;第二,农田景观斑块的空间重... 通过对1980,1995,2006年顺义区农田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的分析,总结出其作为典型的大城市近郊区域农田景观变化的显著特征:第一,农田景观规模呈加速缩减趋势,农村居民点等低密度建设用地是侵占农田的主体;第二,农田景观斑块的空间重心由原来较为居中的位置,持续向远离城市组团中心的东北方向移动;第三,从全境镶嵌体和农田单一景观水平上分析,其景观格局演变均呈破碎化、离散性和均一化趋势。顺义区农田景观因社会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的调整而发生巨大改变,被道路和大量小规模的无序建筑侵占和切割,正在逐步丧失农田景观美感,应通过探索不同模式的农田景观治理和建设途径,对城市近郊农田景观加以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 规模 空间重心 格局 顺义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34
17
作者 谢花林 张新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6,共4页
城郊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 ,是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特征过渡的地带 ,具有强烈的异质性 ,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地区。本研究根据压力 -状态 -响应模型 ,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三个... 城郊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 ,是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特征过渡的地带 ,具有强烈的异质性 ,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地区。本研究根据压力 -状态 -响应模型 ,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 4层次的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 ,以此对北京海淀区 9个乡镇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了城郊区的生态安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区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强 王运静 周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2期27-33,共7页
在北京市实施公交改革、推动公共交通发展的背景下,以对北京市2006年初的地面公共交通线网评价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对截至2007年... 在北京市实施公交改革、推动公共交通发展的背景下,以对北京市2006年初的地面公共交通线网评价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对截至2007年8月已完成的五批大规模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前地面公共交通线网的总体特征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实施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线网调整 效果分析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金豹 张玲 +2 位作者 崔希民 蔡庆空 孙灏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共6页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联合使用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对植被覆盖区地表土壤水分进行反演研究。在利用同期光学数据提取出归一化水分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water index,NDWI)之后,利用water-cloud模型去除植被层在土壤水分后向...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联合使用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对植被覆盖区地表土壤水分进行反演研究。在利用同期光学数据提取出归一化水分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water index,NDWI)之后,利用water-cloud模型去除植被层在土壤水分后向散射中的贡献,然后考虑到地表粗糙度,在构建后向散射数据库的基础上分别利用HH和HV极化方式的后向散射系数构建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并对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H极化方式反演土壤水分的均方根误差为0.044,相对误差为15.5%;采用HV极化方式反演土壤水分的均方根误差为0.057,相对误差为20.3%;相比而言,HH极化的反演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区 土壤水分 反演 water-clou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网现状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运静 李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5期135-141,共7页
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优势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关键之一.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地面公交线路网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尽管... 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优势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关键之一.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地面公交线路网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尽管北京市的地面公交比较发达,近年来更是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线路长度总体偏大,线路网密度偏低,重复系数大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80%以上线路的非直线系数超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标准,站点密度相对较小,站点覆盖率仍然不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对公交的方便利用等问题.对现存问题的揭示将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制定线路优化方案,提高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公交线路网 GIS 现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