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认知过程中整字对部件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罗艳琳 王鹏 +5 位作者 李秀军 石雅琪 陈墨 王培培 胡斯秀 罗跃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94,共12页
英文研究中,"字优效应"是单词促进字母加工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中文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汉字的部件认知中,汉字整体对局部(部件)的影响。实验刺激材料分为三种,即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真字、假字... 英文研究中,"字优效应"是单词促进字母加工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中文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汉字的部件认知中,汉字整体对局部(部件)的影响。实验刺激材料分为三种,即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真字、假字与部件字。目标部件为既能够放置于三种字符的左侧,又能放置于右侧(上部或下部)的汉字部件。实验一采用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先呈现刺激材料350ms,掩蔽后再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被试对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实验二中采用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先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再呈现刺激材料,被试对刺激材料中是否包含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与正确率。27位健康女性大学生参与本实验。结果显示:(1)不论是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还是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均显示部件字的部件认知判断速度最快。真字与假字相比,无"字优效应"。真字与部件字相比,存在着"字劣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汉字整字对汉字部件认知加工起到抑制作用;(2)两个实验任务均表现出汉字结构方式效应,即对左右结构的汉字的部件认知比上下结构的汉字更快;(3)部件的空间位置对部件识别存在影响。实验一中对下部件分辨最困难,分辨时间最长;实验二中发现对左部件的反应最快。字符结构方式效应与部件空间位置效应既存在于真字中,也存在于假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认知 字优效应 汉字结构方式效应 部件空间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基于低频振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席芊 赵小虎 +2 位作者 王培军 郭起浩 贺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的静态脑活动特征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2例aMCI患者(aMCI组)作为研究对象,以22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和25名健康老年人... 目的应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的静态脑活动特征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2例aMCI患者(aMCI组)作为研究对象,以22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和25名健康老年人(正常组)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接受fMRI检查,利用ALFF算法,对三组人群全脑静息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MCI组海马、海马旁回和侧颞叶皮质等脑区ALFF减弱,颞顶交界和顶下小叶ALFF增强;与AD组比较,aMCI组颞顶交界和后顶下小叶、前额叶背外侧等多个脑区ALFF增强;与正常组比较,AD组后扣带回、前额叶中内侧腹侧、前额叶中内侧背侧等脑区ALFF减弱。结论 aMCI患者与情景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海马旁回等脑区活动强度减低,颞顶交界和顶下小叶活动增强,提示aMCI患者脑内可能存在代偿机制。基于ALFF的静息态fMRI技术可为MCI的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在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石庆丽 燕浩 +5 位作者 陈红燕 王凯 李越秀 韩在柱 张玉梅 张贵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9-1031,共3页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项用于静息态网络研究的功能磁共振技术,它比基于任务的fMRI更简单易行。本文就rsfMRI的成像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在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默认网络 认知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静息态默认网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庆丽 毕延超 +4 位作者 陈伟康 陈红燕 杨志杰 陈宏宝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对脑白质疏松(LA)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默认网络进行分析。方法LA患者31例,临床痴呆评分(CDR)0.5;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7人,CDR为0。对入组人群进行rs-f MRI数据采集...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对脑白质疏松(LA)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默认网络进行分析。方法LA患者31例,临床痴呆评分(CDR)0.5;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7人,CDR为0。对入组人群进行rs-f MRI数据采集。使用SPM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使用f MRI工具盒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独立成分分析(ICA),组间差异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静息状态下,对照组默认网络包括扣带回后部/楔前叶,双侧额叶内侧,双侧颞中回,双侧顶下回、角回,双侧海马。MCI组默认网络激活区域同对照组一致;同对照组相比,MCI患者扣带回前部/左侧额叶内侧、右侧海马旁回/钩回、右侧颞下回、左侧额叶深部白质/尾状核头部激活减低,左侧尾状核/扣带回前部、左侧额叶、左侧颞上回/顶下回的激活升高。结论LA患者静息状态默认网络活动异常,可能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脑功能连接 被引量:6
5
作者 石庆丽 燕浩 +6 位作者 陈红燕 王凯 姚婧璠 韩在柱 张玉梅 张贵云 高玉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脑静息状态下的不同专属脑网络间的连接强度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分离静息状态五大专属性功能脑网络,将五大脑网络分别作为感兴趣区,并采用多变... 目的探讨正常人脑静息状态下的不同专属脑网络间的连接强度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分离静息状态五大专属性功能脑网络,将五大脑网络分别作为感兴趣区,并采用多变量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GCA)分析相关脑网络之间的功能因果连接的强度关系。采用SPM 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应用ICA方法得到5个经典的正常人静息态脑网络成分,分别为默认网络(DMN)、记忆网络(MeN)、运动网络(MoN)、听觉网络(A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GCA分析表明,DMN和其余4个网络之间、MeN和ECN之间、AN和MoN之间、ECN和AN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结论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特定的脑功能连接网络,且这些网络之间有着显著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连接 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的意识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评估 被引量:6
6
作者 白洋 夏小雨 +2 位作者 王勇 何江弘 李小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694,共8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有效调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但是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和植物状态患者在调控中的临床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脑电活动和脑功能网络,评估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调控,探索rTMS对意识障... 近年来,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有效调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但是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和植物状态患者在调控中的临床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脑电活动和脑功能网络,评估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调控,探索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脑调控的潜在机理。共纳入24名意识障碍患者参加rTMS的真假调控实验。在调控前后记录分析64导联脑电信号的相对功率谱能量,相位锁值以及功能网络特征用研究,以评估脑功能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rTMS可以显著调控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Gamma活动:谱能量和功能连接显著增强,这种增强主要发生在前额-中央区以及前额-顶叶部位。基于图论的功能网络分析表明,rTMS可显著降低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功能网络平均路径(1.32±0.31 vs 1.08±0.22),提高网络集聚系数(0.95±0.15 vs 1.12±0.21)和小世界特性(0.76±0.24 vs 1.06±0.32)。研究结果表明,rTMS并不能明显调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电Gamma活动。由于Gamma活动在人类意识和认知活动中至关重要,该研究能为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应用提供潜在的评估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电 脑网络 最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