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琴伴奏艺术谭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0-111,共2页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1999)03-0110-02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钢琴伴奏者和独唱演员或独奏演员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他们共同塑造音乐形象,共同抒发和表现音乐作品的...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1999)03-0110-02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钢琴伴奏者和独唱演员或独奏演员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他们共同塑造音乐形象,共同抒发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蕴。当然,就是在这一整体中,也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伴奏艺术 钢琴伴奏者 音乐形象 心理素质 艺术歌曲 音乐作品 独奏作品 织体形式 节奏 独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与批判:大学生的电视观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同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3,共6页
大学生是电视观众里一个比较活跃的阶层,年轻、生活单纯、善于汲取各种时尚、思潮,又充满批判精神。1997年北京高校陆续在学生宿舍安装电视机,改变了学生观看电视的习惯和校园电视文化。为了研究大学生收视行为与影响,2000... 大学生是电视观众里一个比较活跃的阶层,年轻、生活单纯、善于汲取各种时尚、思潮,又充满批判精神。1997年北京高校陆续在学生宿舍安装电视机,改变了学生观看电视的习惯和校园电视文化。为了研究大学生收视行为与影响,2000年11月至12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九九级研究生进行《北京大学生视野里的中国电视形象调查》,调查范围是北京23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在访问的23所大学中,清华、北师大等13所大学由学校安装电视,北大、人大等10所大学没有统一安装电视,但受访的学生大部分有收视条件。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1140份,回收有效答卷1027份。这次调查既可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精神气质与行为特点,又可以考察中国电视的成功与缺憾,以及影像文化中成长的一代人的电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受访者 电视广告 电视节目 理工科学生 娱乐节目 主持人 电视栏目 名著改编 新闻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同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4,共7页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所呈现的原创性,它表现为情感内涵的独特发现或美学形式的创新,在艺术风格中呈现为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有一个生成周期,即模仿期与形成期,创造精神发育成熟的标志是个人...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所呈现的原创性,它表现为情感内涵的独特发现或美学形式的创新,在艺术风格中呈现为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有一个生成周期,即模仿期与形成期,创造精神发育成熟的标志是个人艺术风格的呈现。但是,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通过不断探索来完成的。为此,艺术家必须保持艺术探险意识,坚持创作个性。创造精神是艺术家的基本品质,一位艺术家若想留住艺术青春,就要保持不衰的创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创造精神 创造生命 创作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研究如何面对传媒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尹鸿 周星 +4 位作者 胡正荣 胡智锋 钟大丰 喻国明 路海波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共2页
传媒研究长期被业内外认为严重滞后于传媒实践 ,而这种状况带来了传媒研究、传媒实践的发展不断陷入非良性循环的“瓶颈”。面对不断活跃着的传媒实践 ,传媒研究当有怎样的追求 ,怎样的目标 ?目前存在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传媒研究与传媒... 传媒研究长期被业内外认为严重滞后于传媒实践 ,而这种状况带来了传媒研究、传媒实践的发展不断陷入非良性循环的“瓶颈”。面对不断活跃着的传媒实践 ,传媒研究当有怎样的追求 ,怎样的目标 ?目前存在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传媒研究与传媒实践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等等 ,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命题。本刊为此特别约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 7位中青年传媒学者 ,就此问题作了各具特色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媒业 发展 专业化 人文化 多样化 传媒文化 传媒研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记忆与演奏心理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兰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音乐记忆与演奏心理是密切相关的。研究感知形象记忆、概念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对于改善记忆方法,提高音乐记忆水平;对于改变“以自我为中心”为“以音乐作品为中心”的心理暗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促使演奏者演出的临场发挥。
关键词 音乐记忆 演奏心理 记忆暗示 记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国产电视剧类型评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路春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99,共6页
在竞争日愈激烈的电视剧市场 ,只有那些思想上有“亮点”,艺术上有“特点”,最终市场上有“卖点”的作品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2 0 0 0年的都市言情剧、历史古装剧、军事题材剧、平民题材剧、刑侦反腐剧、青春偶像剧等六种类型电视剧各... 在竞争日愈激烈的电视剧市场 ,只有那些思想上有“亮点”,艺术上有“特点”,最终市场上有“卖点”的作品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2 0 0 0年的都市言情剧、历史古装剧、军事题材剧、平民题材剧、刑侦反腐剧、青春偶像剧等六种类型电视剧各有特点和风格 ,尽管各种类型都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但毕竟有一批佳作问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古装剧 军旅题材剧 平民题材剧 类型 2000年 电视剧 题材 中国 都市言情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电影20年来的文化态势 被引量:4
7
作者 桂青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第五代电影的文化流程有三个阶段 :振兴与勃发期———与时俱进 ;徘徊与寻觅期———与世浮沉 ;适众与媚俗期———随风俯仰。本文以电影为个案 ,分析当代中国 2 0年来的文化走向 ,并对当代文化状态及某些学术观点 ,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第五代电影 20年文化走向 当代中国文化 病态与误区 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时代的电视征候——2000年电视传媒时潮现状分析三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85,共9页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呈现出许多大众文化的征候 ,面向大众的形式拉近了电视和观众的距离 ,但艺术文化的失落和庸俗的盛行导致创造力的衰减。由透过主持人大赛、谈话节目、电视期货三种现象的分析 ,可以探知艺术文化价值的确立是新世纪中...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呈现出许多大众文化的征候 ,面向大众的形式拉近了电视和观众的距离 ,但艺术文化的失落和庸俗的盛行导致创造力的衰减。由透过主持人大赛、谈话节目、电视期货三种现象的分析 ,可以探知艺术文化价值的确立是新世纪中国电视的当务之急 ,戒除浮躁、摈弃模仿、把握内涵是电视创造力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 主持人 谈话节目 电视期货现象 大众文化 文化感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传播观念的迁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同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6-93,共8页
20 0 0年中国电视频频改版 ,其核心在于传播观念的巨大迁移 ,以频道为中心的传播观念引起中国电视的深层改革。回顾传播观念的转换——从最初的节目中心、节目向栏目中心转移、栏目中心时期到频道中心时期 ,中国电视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巨... 20 0 0年中国电视频频改版 ,其核心在于传播观念的巨大迁移 ,以频道为中心的传播观念引起中国电视的深层改革。回顾传播观念的转换——从最初的节目中心、节目向栏目中心转移、栏目中心时期到频道中心时期 ,中国电视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巨变 ,它引导电视从传者中心转向受众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电视传播观念 迁移 节目中心 栏目中心 频道中心 受众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竞争中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鸿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电视节目 电视传播观念 媒介竞争 信息传播 电视受众 个性化 新闻节目 传播方式 主持人 电视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政论片应当“论什么”和“怎么论”——从“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伟大的创造》谈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博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五个一工程” 获奖作品 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城市 政论 人民群众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电视 “精神文明” 出租车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教育中运用身体语言和遣词琢句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兰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授课中的身体语言主要指作用于学生视觉的身体动作、面目表情、师生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等传递信息的手段。而授课语言 ,则应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性格的差异 ,进行遣词琢句。认真揣摩听觉艺术的特点 ,恰当运用身体语言 ,有利于增强感染力 ... 授课中的身体语言主要指作用于学生视觉的身体动作、面目表情、师生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等传递信息的手段。而授课语言 ,则应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性格的差异 ,进行遣词琢句。认真揣摩听觉艺术的特点 ,恰当运用身体语言 ,有利于增强感染力 ,体现准确性和流动性 ,加强学生的记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语言 听觉艺术 情感表达 音乐教育 授课语言 教师 准确性 流动性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屏上的文化版图——中国电视文化栏目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同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9-98,共10页
中国电视荧屏上的文化栏目主要有四类 :对外宣传形象、传统文化型、时尚文化型和读书栏目。文化栏目的受众定位比较模糊 ,结构形态各异 ,电视语言比较工整。文化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学者型的主持人。目前的文化栏目不一定具有文化品位 ,而... 中国电视荧屏上的文化栏目主要有四类 :对外宣传形象、传统文化型、时尚文化型和读书栏目。文化栏目的受众定位比较模糊 ,结构形态各异 ,电视语言比较工整。文化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学者型的主持人。目前的文化栏目不一定具有文化品位 ,而且市场经济意识比较薄弱。坚持文化的位置固然难能可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栏目 主持人 电视节目 文化品位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建设研究》课题中期调研会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维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9-130,127,共3页
关键词 电视法制节目 《拍案说法》 中国电视 建设研究 电视台 重庆 北京师范大学 课题 卫视频道 调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中国电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江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电视 创新发展 制播分离 电视节目 研讨会 电视艺术 北京师范大学 新媒体环境 电视台 网络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可扬 《学术论坛》 2001年第6期82-86,共5页
百年中国电影的精神形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培育的 ,而中国电影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视听表现 ,尤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忧患意识或批判精神、道德情怀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最大 ,是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文化 人道主义 忧患意识 道德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栏目与影视互动──论电视上的电影栏目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同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6-90,共5页
本文就电视栏目现状、电视栏目定位、电影栏目语言及电影与电视的互动关系等作了分析与描述。
关键词 电影 电视 电影栏目 影视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电影的民族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文蓉 《电影评介》 2001年第11期46-47,共2页
Z在国际与本土之 间,电影面临着艰 难的选择。后殖民 化语境的中国电影 在国际与本土之间进退为难, 呈现一片混杂状态。日本电影 比中国电影走得更为纯粹,从 而在国际上赢得了自己的位 置。 从现实社会来看,表面上 的... Z在国际与本土之 间,电影面临着艰 难的选择。后殖民 化语境的中国电影 在国际与本土之间进退为难, 呈现一片混杂状态。日本电影 比中国电影走得更为纯粹,从 而在国际上赢得了自己的位 置。 从现实社会来看,表面上 的日本比其它国家更现代,但 在现实生活中传统观念却根深 蒂固。日本导演今村正平曾经 评价日本的现代化为一种表面 的幻像,他认为:“那些小小的 神龛,那些迷信和非理性的东 西才是日本的真象,它们渗透 了日本人的思想意识,尽管他 们穿着西装并使用先进技术。” 日本电影无论是表面特征亦或 精神内涵与日本的传统文化联 系紧密,例如神话、传说等,尤 其对日本人性格的影响较深。 美国电影建构了统一的认 知符号,培养全球观众的趋同 性。与美国电影不同的是日本 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特色, 具体体现在影片的人物形象和 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电影 日本文化 中国电影 人物形象 日本神话 社会地位 美国电影 武士 神话故事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审美心胸理论是道家美学之魂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可扬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15,共4页
庄子美学的最深刻处 ,在于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了起来 ,在一种看来是消极虚幻的形态下 ,深刻意识到了审美与超功利的生活态度的联系 ,审美和艺术在庄子及道家那里不只是一种经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审美和艺术与人... 庄子美学的最深刻处 ,在于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了起来 ,在一种看来是消极虚幻的形态下 ,深刻意识到了审美与超功利的生活态度的联系 ,审美和艺术在庄子及道家那里不只是一种经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审美和艺术与人所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的沟通 ,在于它们是个体生命自由的无限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庄子美学 审美心胸 人生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理论和批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星 《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中国电影理论建设迫在眉睫 ,建立民族特色的电影美学理论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市场理论 ,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在此基础上 ,电影批评要注意理论批评和媒介批评 ,认清批评的有效途径 ,明确理论的对象化 ,区分批评的层次化 ,加强批评的个性... 中国电影理论建设迫在眉睫 ,建立民族特色的电影美学理论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市场理论 ,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在此基础上 ,电影批评要注意理论批评和媒介批评 ,认清批评的有效途径 ,明确理论的对象化 ,区分批评的层次化 ,加强批评的个性化 ,引导批评的审美化是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理论建设 电影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