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
51
1
作者
张锦涛
陈超
+5 位作者
王玲娇
刘璐
刘凤娥
赵会春
邓林园
方晓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1-1533,共13页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所高校2250名大一新生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占网络使用总时间的比重、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以及网络成瘾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的相关理论以及...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所高校2250名大一新生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占网络使用总时间的比重、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以及网络成瘾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的相关理论以及渴求的条件反射理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即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而且这一调节作用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3.58±8.94小时,网络社交使用占全部上网时间的比重为27.18±18.15%;(2)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比重、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网络成瘾的五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使用时间以及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均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同时网络社交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预测网络成瘾这一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相比较少使用网络社交的被试,较多使用网络社交的群体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程度,且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程度的预测作用相对较低;而且网络社交比重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网络使用时间
网络社交使用比重
背景性渴求
大学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测量抑郁症的重要神经指标:静息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
被引量:
16
2
作者
刘雷
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0-1008,共9页
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指即指额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偏侧化,其考察的是左侧额叶和右侧额叶alpha波(8~13 Hz)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回顾国内外关于静息额叶EEG...
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指即指额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偏侧化,其考察的是左侧额叶和右侧额叶alpha波(8~13 Hz)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回顾国内外关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和现状,发现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水平负相关,患有抑郁症个体的静息额叶 EEG 相对右侧化,伴随着右侧额叶更大的活动;从短期和长期而言,抑郁个体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具有稳定性;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对个体的抑郁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除此之外,静息额叶 EEG 偏侧化可能反应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其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可能在抑郁症的形成中起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致力于进一步探讨静息额叶EEG偏侧化预测抑郁症的神经机制、静息额叶 EEG 偏侧化对抑郁水平预测的可应用性,尝试通过训练(比如,正念冥想训练)来改变抑郁个体的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进而缓解个体的抑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额叶EEG偏侧化
额叶EEG不对称性
神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激的脑机制及其对社会决策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甄珍
秦绍正
+2 位作者
朱睿达
封春亮
刘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8,共7页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社会决策
双加工理论
双向交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
51
1
作者
张锦涛
陈超
王玲娇
刘璐
刘凤娥
赵会春
邓林园
方晓义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
与学习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学习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发展心理研究所
中央财经
大学
心理咨询
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1-153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170990,8110099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文摘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所高校2250名大一新生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占网络使用总时间的比重、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以及网络成瘾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的相关理论以及渴求的条件反射理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即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而且这一调节作用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3.58±8.94小时,网络社交使用占全部上网时间的比重为27.18±18.15%;(2)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比重、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网络成瘾的五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使用时间以及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均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同时网络社交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预测网络成瘾这一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相比较少使用网络社交的被试,较多使用网络社交的群体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程度,且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程度的预测作用相对较低;而且网络社交比重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实现。
关键词
网络成瘾
网络使用时间
网络社交使用比重
背景性渴求
大学新生
Key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time spent online
the ratio of Intemet social use
back ground craving of Internet use
college freshmen
分类号
R395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测量抑郁症的重要神经指标:静息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
被引量:
16
2
作者
刘雷
周仁来
机构
南京
大学
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
北京
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情绪调节研究
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
与学习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学习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0-100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1CB711001)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尚善”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指即指额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偏侧化,其考察的是左侧额叶和右侧额叶alpha波(8~13 Hz)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回顾国内外关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和现状,发现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水平负相关,患有抑郁症个体的静息额叶 EEG 相对右侧化,伴随着右侧额叶更大的活动;从短期和长期而言,抑郁个体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具有稳定性;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对个体的抑郁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除此之外,静息额叶 EEG 偏侧化可能反应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其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可能在抑郁症的形成中起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致力于进一步探讨静息额叶EEG偏侧化预测抑郁症的神经机制、静息额叶 EEG 偏侧化对抑郁水平预测的可应用性,尝试通过训练(比如,正念冥想训练)来改变抑郁个体的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进而缓解个体的抑郁水平。
关键词
抑郁症
额叶EEG偏侧化
额叶EEG不对称性
神经指标
Keywords
depression
frontal EEG lateralization
frontal EEG asymmetry
neural index
分类号
B845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激的脑机制及其对社会决策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甄珍
秦绍正
朱睿达
封春亮
刘超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
与学习
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
脑
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学习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2&ZD228)
文摘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
应激
社会决策
双加工理论
双向交互模型
Keywords
stress
social decision making
dual-process theory
biphasic-reciprocal model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张锦涛
陈超
王玲娇
刘璐
刘凤娥
赵会春
邓林园
方晓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个测量抑郁症的重要神经指标:静息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
刘雷
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应激的脑机制及其对社会决策的影响探究
甄珍
秦绍正
朱睿达
封春亮
刘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