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措施与反思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海燕 石中英 +1 位作者 王远 魏遵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31,共5页
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了北京师范大学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和追求;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同时,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 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了北京师范大学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和追求;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同时,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 创新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造就卓越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 被引量:26
2
作者 马健生 张弛 孙富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共6页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聚焦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制与开发。为此,明确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问题,夯实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科学基础,确立了模块化课...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聚焦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制与开发。为此,明确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问题,夯实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科学基础,确立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与素养结构,借助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推动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措施的完善,为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模块化课程 卓越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海燕 魏遵锋 石中英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89,共5页
为了真实地了解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分析目前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为调研对象,得出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的调查结论:虽然教师的整体学术素质较高、教学规范性较强、也体... 为了真实地了解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分析目前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为调研对象,得出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的调查结论:虽然教师的整体学术素质较高、教学规范性较强、也体现出一定的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特色。但是,研究生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与教师的评价还有差距、对公共课教学有效性评价不高;认为专业课程考试还没有达到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认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还不够,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研究生对课程实践性的强烈需求还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质量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研究方法类课程群 强化研究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法类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3
4
作者 廖英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构建研究方法类课程群,强化研究生研究方法的教学和训练的思考与实践。学校通过规定研究方法课程的必修学分、开发校级研究方法类课程群、强化全校研究方法课程群间的衔接关系,形成了覆盖全校所有一级学科的研究...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构建研究方法类课程群,强化研究生研究方法的教学和训练的思考与实践。学校通过规定研究方法课程的必修学分、开发校级研究方法类课程群、强化全校研究方法课程群间的衔接关系,形成了覆盖全校所有一级学科的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实现了跨学科教学对跨学科科研的反哺,推进了教学方式改革,构建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满足了研究生对研究方法课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教育 研究方法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学校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春荣 郭海燕 张志斌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9,共5页
利用五年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结果,运用统计方法,分学科大类分析了前置学校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理工科来说,不同硕士前置学校类型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高度显著差异,"985"高校优于"211&q... 利用五年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结果,运用统计方法,分学科大类分析了前置学校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理工科来说,不同硕士前置学校类型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高度显著差异,"985"高校优于"211"高校,"211"高校又优于普通高校,其中,"985"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最大;在硕士前置学校为"985"高校的前提下,本科前置学校为"211"高校的博士生优于"985"高校,"985"高校又优于普通高校,特别在创新性指标方面,差异高度显著。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无论本科还是硕士前置学校类型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博士招生政策和策略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前置学校 学位论文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高等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特殊使命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家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4-67,共4页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明显的优势,应当负担起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即:为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教师;出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教材);为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发展规...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明显的优势,应当负担起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即:为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教师;出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教材);为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咨询,当好参谋;培养教育硕士,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为了完成这些特殊使命,必须正确认识“师范性”,把“师范性”与“学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 师范性 特殊使命 教育硕士 教育学科 专业学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师范教育 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斌贤 李子江 翟东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总结了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采取的改革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并针对改革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弛 孙富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共4页
基于相关调研,指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着缺乏明确和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普遍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精心组织和全程指导、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等问题,从内外两个方面分... 基于相关调研,指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着缺乏明确和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普遍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精心组织和全程指导、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等问题,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提高认识、周密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全日制 实践教学 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学术诚信课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丽 廖英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1,125,共7页
文章论述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与该校写作中心合作开展的旨在减少校园学术抄袭现象的学术诚信课程,介绍该课程的发展历程、合作机制、内容设置、课程评价,以及奥克兰大图书馆专业馆员的培训情况,探讨该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对我... 文章论述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与该校写作中心合作开展的旨在减少校园学术抄袭现象的学术诚信课程,介绍该课程的发展历程、合作机制、内容设置、课程评价,以及奥克兰大图书馆专业馆员的培训情况,探讨该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诚信课程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术诚信 信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 被引量:26
10
作者 石中英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4,共6页
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系统论述了在我国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战略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文章系统阐释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的,概... 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系统论述了在我国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战略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文章系统阐释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的,概括总结了近年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并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研究生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学位的学科基础及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组织主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富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共7页
提出我国50年代初建立的以专业为核心的"学校—系—专业—教研组"组织架构,比较适合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学科基础的跨学科、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多个主体参与培养,培养资源由多... 提出我国50年代初建立的以专业为核心的"学校—系—专业—教研组"组织架构,比较适合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学科基础的跨学科、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多个主体参与培养,培养资源由多个主体分散掌握。现有以二级学科为基础构建的学科组织结构不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应通过组建专业学院、建立学院层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组织主体、搭建独立于学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平台、建立开放运行机制等措施,构建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基础的组织主体,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学科基础 培养工作 组织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亟需加强研究生的人文科学教育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明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5年第4期4-6,共3页
亟需加强研究生的人文科学教育顾明远去年我为《1990—1993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题集解指南》一书写了一篇文章:“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但感到言犹未尽,想在这里进一步说明我的想法。在研究生培养中,我始终感到有一个... 亟需加强研究生的人文科学教育顾明远去年我为《1990—1993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题集解指南》一书写了一篇文章:“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但感到言犹未尽,想在这里进一步说明我的想法。在研究生培养中,我始终感到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人文科学教育 科学技术进步 加强研究 研究生教育 校园文化 人文学科 文化素养 政治理论课 思想品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被引量:5
1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6年第5期34-38,共5页
探索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一)透视改革开放15年的得失,放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面对21世纪对于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高校德育工作的传统优势和重要作用又日益清晰地... 探索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一)透视改革开放15年的得失,放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面对21世纪对于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高校德育工作的传统优势和重要作用又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全社会正在达成一个新的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党员 研究生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者 党支部 新时期 新途径 教育者 高校德育工作 社会主义 先锋模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研究生到博士生导师——林崇德的攀登之路
14
作者 章景琪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1年第5期48-50,共3页
1978年至1990年,在这短短的12年里,林崇德同志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段光辉的路程:1978年,他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生,1981年又被录取为在职博士生;1984年3月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教育学博士;1986年7月,破... 1978年至1990年,在这短短的12年里,林崇德同志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段光辉的路程:1978年,他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生,1981年又被录取为在职博士生;1984年3月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教育学博士;1986年7月,破格晋升为北师大教授,时年45岁,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最年轻的教授;1988年被编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辞典》;1990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让我们沿着林崇德同志的足迹,追寻他在科学道路上攀登的历程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发展心理学 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 我国教育 博士学位 在职博士生 学位委员会 有中国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双向匿名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伟 张弛 徐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5,共5页
针对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过程中,导师自主权增大带来的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双向匿名评价模型。用Paa S平台和数据驱动思想开发了双向匿名评价信息系统。实践表明:使用双向匿名评价系统在扩大学术共同体... 针对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过程中,导师自主权增大带来的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双向匿名评价模型。用Paa S平台和数据驱动思想开发了双向匿名评价信息系统。实践表明:使用双向匿名评价系统在扩大学术共同体自主权的同时合理制约了个体导师的权力,更有利于选拔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考生,保障了招生的公平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 层次分析法 匿名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源差异如何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基于全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郭海燕 刘春荣 张志斌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9,共7页
博士生招生质量对保障教育质量具有基础型、决定性的作用。保障招生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生源甄别。文章采用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量化结果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总体、分学科大类,分析生源差异对学位... 博士生招生质量对保障教育质量具有基础型、决定性的作用。保障招生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生源甄别。文章采用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量化结果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总体、分学科大类,分析生源差异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录取方式、录取类别、考生身份等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为此,在招生中,应大幅度增加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生的比例;同时,应进一步压缩定向生比例,特别是要严控招收定向在职攻读人员中非教学科研岗位人员。人文学科的学科特点突出,应重在对考生个性化特点的深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教育 学位论文质量 生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形态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旭 程学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4-47,共4页
网络学习社区可以被分为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种类型。自组织的网络学习社区具有结构开放、学习方式灵活等鲜明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自组织形态的网络学习社区,并将两种形态的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了初步比较。笔者认为,自组织网络学习社区在网络... 网络学习社区可以被分为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种类型。自组织的网络学习社区具有结构开放、学习方式灵活等鲜明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自组织形态的网络学习社区,并将两种形态的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了初步比较。笔者认为,自组织网络学习社区在网络学习的某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应该引起远程教育机构的充分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社区 自组织 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脑功能MRI在药物成瘾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磊 马晔 +2 位作者 马树华 徐克 胡治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30-234,共5页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部疾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其相关脑神经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静息态功能MRI作为一种崭新的神经影像技术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分析方法多样,且在探讨大脑神经网络功能整合...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部疾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其相关脑神经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静息态功能MRI作为一种崭新的神经影像技术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分析方法多样,且在探讨大脑神经网络功能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成瘾的研究中。该文就静息脑态功能磁共振特别是其不同的分析方法在药物成瘾神经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药物成瘾 神经机制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长安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之一 被引量:9
19
作者 康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5-139,共5页
崇尚武功 ,舍生取义是长安侠士的行为道德准则。西汉长安“五方杂错”的风习、黄老政治的施行是长安多游侠的文化渊源。唐长安的“恶少”、“英豪”群体是长安多游侠的社会基础。唐长安的多元文化存在是长安多游侠的思想背景。长安豪侠... 崇尚武功 ,舍生取义是长安侠士的行为道德准则。西汉长安“五方杂错”的风习、黄老政治的施行是长安多游侠的文化渊源。唐长安的“恶少”、“英豪”群体是长安多游侠的社会基础。唐长安的多元文化存在是长安多游侠的思想背景。长安豪侠辅助关陇集团克定关中长安多游侠的历史动因。唐长安游侠在唐诗中成为超越世俗、建立奇勋的人格象征。他们逞强好胜 ,骄纵不羁的个性被诗化为豪迈矫健的英雄行为。唐诗中的侠士超越了横行复仇的个人意气 ,升华为慷慨的爱国激情 ,表现出俊逸的浪漫精神 ,为唐代诗歌注入劲健、刚猛的精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诗歌 任侠主题 侠文化 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师范教育的新形式——关于“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建会 马晓芸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7-31,共5页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又称“4+2”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办学目标战略转型,即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本...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又称“4+2”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办学目标战略转型,即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对这种新的师范教育形式提出的背景、培养方法、社会反响、基本经验和待加强的工作做了一些分析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4+2” 教育学硕士 培养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