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L1210细胞杀伤动力学研究之二——显微分光光度计观察
1
作者 王永潮 潘震昆 韩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9年第1期54-58,共5页
本工作用显微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 L1210细胞 DNA 含量的影响,并对其杀伤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动物用接种 L1210细胞的 DBA/2小鼠,腹水细胞涂片采用吖黄素和 Pararosaniline 二种孚尔根染色法,前者每时相测定1500个细胞,后者测定... 本工作用显微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 L1210细胞 DNA 含量的影响,并对其杀伤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动物用接种 L1210细胞的 DBA/2小鼠,腹水细胞涂片采用吖黄素和 Pararosaniline 二种孚尔根染色法,前者每时相测定1500个细胞,后者测定100个细胞,根据细胞相对 DNA含量对细胞数标绘组方图。吖黄素染色组在腹腔注入药物20微克/只后3小时,s 期细胞由对照的22.8%减少到5%,G1期细胞由对照的76.5%上升到95%,在 DNA 含量低通道4~5处出现新的峰值。Pararosoniline 染色组,在给药20微克/只后3小时,s 期细胞由对照的31%下降到18%,G1 期细胞增多,在 DNA 含量低通道部位3处出现新的峰值,24小时后,s 期细胞基本恢复,但在3处仍有峰值。在药物30微克/只作用后获得相类似的结果。根据以上结果看来,两种染色及测定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相似,即三尖杉酯碱可以使 s 期细胞明显减少,G1期细胞增多,但此类细胞多处于 DNA 含量低的部位,可能是由于药物引起细胞形态上出现明显损伤之前即破坏了细胞的 DNA 分子,剂量大者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酯碱 显微分光光度计 明显损伤 孚尔根染色 黄素 分光光度法 DNA 大者 本工 核染色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L_(1210)细胞杀伤动力学研究之一——放射自显影观察
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8年第4期57-65,共9页
以放射自显影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成数个小核,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 以放射自显影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成数个小核,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第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LI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MI明显下降。以3H-TdR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以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LMI(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期细胞进入M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2期细胞进入M期明显受到抑制。但单纯给三尖杉酯碱的实验证明,给药后2及4小时前期细胞明显增加,而中期细胞明显减少,说明药物延长了分裂前期。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证明不标记的G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在体内一体外条件下研究了药物对3H-TdR及3H-L-门冬酰胺掺入腹水细胞的影响,发现掺入明显受到抑制,特别是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尤为敏感,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到7.3%,3小时最低为5.8%,24小时恢复正常,而对照动物始终波动于79.5%到88.1%之间。在体内条件下也同样抑制3H-TdR的掺入,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杀伤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酯碱 秋水仙酰胺 放射自显影 门冬酰胺 核碎裂 生物合成 微居里 抑制实验 甲醇固定 有丝分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Co(钴^(57))-争光霉素掺入人食管鳞癌细胞株CaEs—17的增殖周期时相
3
作者 柳惠图 薛绍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8年第4期85-91,共7页
我国自行筛选的抗肿瘤抗菌素-争光霉素与博莱霉素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57)Co-争光霉素A_2+B_2混合品和A_5纯品掺入人食管鳞癌细胞株CaEs—17的放射自显影图表明^(57)Co-争光霉素(混合品和A_5)掺入到CaEs—17细胞核中,核仁掺入很少,胞... 我国自行筛选的抗肿瘤抗菌素-争光霉素与博莱霉素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57)Co-争光霉素A_2+B_2混合品和A_5纯品掺入人食管鳞癌细胞株CaEs—17的放射自显影图表明^(57)Co-争光霉素(混合品和A_5)掺入到CaEs—17细胞核中,核仁掺入很少,胞质不掺入。这和博莱霉素与DNA的特异性结合、并与DNA相互作用、而不与rRNA、tRNA、血清白蛋白结合和作用的结果是一致的。从而在细胞内定位方面说明了争光霉素与DNA结合的特异性。通过^(14)C-TdR与^(57)Co-争光霉素同时掺入及先后掺入的双标记放射自显影图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标记和未标记细胞DNA相对含量测定等方法,证实了^(57)Co-争光霉素(混合品和A_5)掺入到含有G_1/G_0DNA含量的CaEs—17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光霉素 CAES CO 人食管鳞癌细胞 增殖周期 放射自显影图 博莱霉素 标记细胞 血清白蛋白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