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草原锡林河流域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沿土壤水分含量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萌 徐冰 +1 位作者 张大勇 朱璧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5-449,共5页
在内蒙古草原锡林河流域土壤水分含量梯度上,测定土壤含水量并调查植物群落样方,探讨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沿水分梯度的变化.发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单峰关系;而香侬威纳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 在内蒙古草原锡林河流域土壤水分含量梯度上,测定土壤含水量并调查植物群落样方,探讨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沿水分梯度的变化.发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单峰关系;而香侬威纳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含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香侬威纳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Pielous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半干旱草原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生产力的影响极为显著,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群落均匀性的影响有限,说明除土壤含水量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梯度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香侬威纳指数 Pielou’s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相关关系分析
2
作者 徐冰 张全国 +2 位作者 卢函姝 赵琳 张大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60,共6页
以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在3个不同的空间尺度上采集土壤样品,探讨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很高,达到上千个实用分类单元(OTUs);分属14个门,其中放线菌、变形菌和酸... 以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在3个不同的空间尺度上采集土壤样品,探讨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很高,达到上千个实用分类单元(OTUs);分属14个门,其中放线菌、变形菌和酸杆菌相对多度之和达80%以上.细菌群落生物量(每克干土DNA条带数)介于2.91×108~4.28×109条·g-1.稀化处理后的细菌OTUs数目、香侬-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分别为721.79~1 023.47、5.84~6.21和82.98~229.02.但是,土壤细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该模式与地理尺度无关.该结果暗示着该地区土壤细菌可能是中性或者近中性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 香侬-威纳指数 辛普森指数 生产力 焦磷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整合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蒙 廖万金 朱璧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2-597,共6页
综述了历史演化过程、生境丧失和片段化、环境因子和种间关系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发现濒危物种的种群大小和分布格局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种间杂交等历史动态过程、生境片段化导致的繁殖系统进化和基因交流等种群... 综述了历史演化过程、生境丧失和片段化、环境因子和种间关系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发现濒危物种的种群大小和分布格局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种间杂交等历史动态过程、生境片段化导致的繁殖系统进化和基因交流等种群动态过程、环境因子和种间关系等群落动态过程都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因此,构建一个基于多学科整合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框架,从不同研究层次、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学科全面揭示致濒机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 气候变化 种群动态 群落动态 多学科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地区等齿委陵菜(Potentilla simulatrix)的传粉生物学
4
作者 张玉芬 鲍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克隆植物等齿委陵菜(Potentilla simulatrix)自然种群的开花行为观察发现:等齿委陵菜种群花期较长(约3个月),但单花花期较短(1~2d),每个基株的花期平均(14.6±0.7091)d(n=15),同一基株内不同花的花期...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克隆植物等齿委陵菜(Potentilla simulatrix)自然种群的开花行为观察发现:等齿委陵菜种群花期较长(约3个月),但单花花期较短(1~2d),每个基株的花期平均(14.6±0.7091)d(n=15),同一基株内不同花的花期完全重叠的现象极少.人工授粉实验表明等齿委陵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发自交与人工自交的结实数都极低.花粉胚珠比为3874,应属于专性异交的交配系统.人工添加花粉实验并没有导致种子产量显著增加,这表明等齿委陵菜种群内不存在花粉限制.等齿委陵菜访花昆虫的种类很多,主要传粉昆虫有2种淡脉隧蜂(Lasiogossum sp.)和1种地蜂(Andrena sp.),对雄性阶段的花与雌性阶段的花的访问频率基本相同,传粉昆虫的访花活动与生境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开花物候 繁育系统 花粉胚珠比 传粉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2种鸟类的新分布记录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正旺 毕中霖 +1 位作者 王宁 宋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1-543,共3页
Two new records of birds occurred in Beijing are reported. Two flocks of Chinese Bulbul (Pycnontus sinensis sinensis) composed of 38 individuals were found in Hongluosi of Huairou County in September 26—27, 2002. One... Two new records of birds occurred in Beijing are reported. Two flocks of Chinese Bulbul (Pycnontus sinensis sinensis) composed of 38 individuals were found in Hongluosi of Huairou County in September 26—27, 2002. One male Red-winged Crested Cuckoo ( Clamator coromandus ) was observed in Xiaolongmen Wood Farm of Mengtougou District on May 23, 2000. Further surveys indicate that Chinese Bulbul is a resident species of birds in Beijing, the distribution sites include Haidian, Shunyi, Huairou and Fangshan; while Red-winged Crested Cuckoo, a summer visitor, arrives in Beijing in the middle ten days of May and migrates southward in early September. These findings together with the records of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Ficedula mugimaki, Fringilla coelebs coelebs, F. beijingnica, Phylloscopus sichuanensis since 1990 have increased the bird species living in Beijing from 344 to 351. Habitat restoration and intensive surveys may increase avian species diversity of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新分布记录 北京 白头鹎 红翅凤头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蜻蜓区系及分布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阳 高新宇 +2 位作者 袁锋 王辰 郭冬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5-379,共5页
20 0 1— 2 0 0 3年对北京地区蜻蜓资源进行了调查 .统计表明 ,北京地区分布的蜻蜓目昆虫共计 2亚目 9科 35属 5 0种 .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 :古北成分占优势 ,有 2 9种 ,占总数的 5 8% ;东洋区的种类相对贫乏 ,有 10种 ,仅占总数的 2 0 ... 20 0 1— 2 0 0 3年对北京地区蜻蜓资源进行了调查 .统计表明 ,北京地区分布的蜻蜓目昆虫共计 2亚目 9科 35属 5 0种 .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 :古北成分占优势 ,有 2 9种 ,占总数的 5 8% ;东洋区的种类相对贫乏 ,有 10种 ,仅占总数的 2 0 % ;广布种有 11种 ,占总数的 2 2 % .依据蜻蜓栖息地在水文条件、水质及水生植被类型上的地域性差异 ,可将北京地区蜻蜓的生态分布划分为平原水域、山区水域和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蜻蜓 区系 分布 北京 自然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小龙门林场夏季啮齿类的群落结构及其年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杰 毕中霖 +3 位作者 张正旺 潘超 郭冬生 张雁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84— 1999年的啮齿类的调查和监测资料 ,对该地区的小型啮齿类群落结构及其年变化进行了分析 .共捕获啮齿类动物 9种 ,大林姬鼠 (Apodemusspeciosus)和社鼠 (Rattusconfucianus)是本地的优势种 ,黑线姬...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84— 1999年的啮齿类的调查和监测资料 ,对该地区的小型啮齿类群落结构及其年变化进行了分析 .共捕获啮齿类动物 9种 ,大林姬鼠 (Apodemusspeciosus)和社鼠 (Rattusconfucianus)是本地的优势种 ,黑线姬鼠 (A .agrarius)、褐家鼠 (Rattusnorvegicus)、小家鼠 (Musmusculus)、大仓鼠 (Cricetulustriton)和棕背 鼠平(Clethrionomysrufocanus)为常见种 .在不同年份之间啮齿类的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波动 ,但年际动态周期性不明显 (s <0 5) .总的相对密度与大林姬鼠 (r =0 795,P <0 0 1)、黑线姬鼠 (r =0 74 1,P <0 0 1)和社鼠 (r =0 935,P <0 0 1)的相对密度呈正相关 .阔叶林、居民点与针叶林群落之间的多样性都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而群落之间的均匀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 群落结构 捕获率 北京 小龙门林场 夏季 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3S技术规划亚洲象生态走廊带初探 被引量:38
8
作者 林柳 冯利民 +3 位作者 赵建伟 郭贤明 刀剑红 张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09,共5页
以亚洲象作为目标保护物种,通过野外收集的GPS数据和对西双版纳州卫星遥感图片的解析,判断在图片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并结合其他影响亚洲象分布和迁徙的基本数据包括海拔、地形、河流、村寨以及公路等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双版纳... 以亚洲象作为目标保护物种,通过野外收集的GPS数据和对西双版纳州卫星遥感图片的解析,判断在图片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并结合其他影响亚洲象分布和迁徙的基本数据包括海拔、地形、河流、村寨以及公路等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带的规划区域及其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3S技术 生态走廊带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从观察到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郝祎祺 张全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9-815,共7页
地球上的微生物有着极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它们的生命活动和相互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生存在宿主体内的微生物对其宿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成的数... 地球上的微生物有着极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它们的生命活动和相互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生存在宿主体内的微生物对其宿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成的数据;而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重点,正在从获得观测数据转变到理解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并预测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近年来发展了很多针对第二代测序数据的算法和数学模型,以推测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网络,但这种自上而下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自下而上的实验研究可以对微生物种间作用进行直接验证,并帮助我们理解更高层次上的生态学模式和过程.与此同时,基于数学分析或模拟的理论研究展示了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动态及其对群落动态和功能的影响.今后的研究应该结合观测数据、实验验证、理论模型多种研究方法,增进我们对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并做出预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暴发、抗生素抗性进化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推断 微生物群落动态 生态功能 第二代测序技术 相关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牛的种群现状、生态习性及致危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峰 马凯 刘定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10,共7页
野牛(Bos gaurus)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据评估,其全球种群数量约13 000-30 000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1996—2000年的调查显示共有约480头,种群下降趋势严重,... 野牛(Bos gaurus)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据评估,其全球种群数量约13 000-30 000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1996—2000年的调查显示共有约480头,种群下降趋势严重,灭绝风险较大.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盗猎和非法贸易、种群衰退和杂交污染以及疾病和传染病是其主要威胁.建议加强野牛的生态学研究,加大栖息地保护力度,打击非法贸易并加强管理和监控,促进野牛种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野牛 濒危动物 种群现状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发型种群铜锤草的生态适应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娟 葛剑平 钟章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9-374,共6页
入侵成功的外来种铜锤草 (Oxaliscorymbosa)表现出爆发型的分布格局 .为探索该物种对异域环境的适应性 ,以实验手段对不同人工胁迫环境下一个生长季的铜锤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促使植株株型紧缩 ,叶片周转率提高 ... 入侵成功的外来种铜锤草 (Oxaliscorymbosa)表现出爆发型的分布格局 .为探索该物种对异域环境的适应性 ,以实验手段对不同人工胁迫环境下一个生长季的铜锤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促使植株株型紧缩 ,叶片周转率提高 ,生物质量累积下降 ;遮阴条件显著降低叶的周转率 (P <0 .0 0 1) ,生物质量累积下降 ;竞争条件下植株株型高大 ,生物质量累积增加显著 (P <0 .0 0 1) ,表现出形态可塑性 .水分胁迫下植株生长缓慢 ,增长期缩短 ,最大生长量显著降低(P <0 .0 0 1) ;遮阴条件下增长期缩短 ,叶面生长速度提高 ,而高生长速度有所下降 ;竞争促进生长 ,生长期和生长速度均有明显提高 .相对而言 ,水分胁迫下种群存活率提高 ,无性繁殖率降低 ,且水分胁迫越严重无性繁殖率越低 ;遮阴促使种群快速完成生活史 ,种群存活率和无性繁殖率均降低 ;竞争条件下存活率有所下降而无性繁殖率增加 ,种群存活和繁殖之间的颉抗关系表现明显 .胁迫环境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型种群 生活史对策 生态适应 适合度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对Cd胁迫下虎尾草生长、生理特性及Cd积累的影响
12
作者 张粉果 霍文涛 +3 位作者 张三庆 梁芙蓉 徐冰 王永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以虎尾草为宿主植物,根内根孢囊霉和摩西斗管囊霉为菌剂,采用温室盆栽的方式进行Cd污染模拟试验,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Cd胁迫下虎尾草生长、生理特性以及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接种AMF时,低质量分数Cd(5 mg·kg^(-1))能促... 以虎尾草为宿主植物,根内根孢囊霉和摩西斗管囊霉为菌剂,采用温室盆栽的方式进行Cd污染模拟试验,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Cd胁迫下虎尾草生长、生理特性以及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接种AMF时,低质量分数Cd(5 mg·kg^(-1))能促进虎尾草的生长,高质量分数Cd(50 mg·kg^(-1))则抑制其生长;随着Cd^(2+)质量分数增加,虎尾草的抗氧化酶活性(POD)、根系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丙二醛的含量呈上升趋势;2)无Cd胁迫时,AMF促进了虎尾草的生长,虎尾草的POD、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所有Cd胁迫处理下虎尾草地下部Cd质量分数大于地上部;接种AMF后,虎尾草地上Cd富集系数均增强;4)在一定Cd质量分数范围内,AMF提高了虎尾草的根系活力、POD、光合色素含量,增强了虎尾草对Cd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土壤Cd污染修复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尾草 丛枝菌根真菌 CD胁迫 生长特性 生理特性 Cd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物入侵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汝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生物入侵涉及异地迁徙及建群等复杂问题,涉及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生态学的各个层次,又必不可少地要深入地去探索生物入侵过程中的快速进化和分子生态学基础。生物系统的超级复杂性加上环境和人为因素的极度随机性,充分显示了... 生物入侵涉及异地迁徙及建群等复杂问题,涉及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生态学的各个层次,又必不可少地要深入地去探索生物入侵过程中的快速进化和分子生态学基础。生物系统的超级复杂性加上环境和人为因素的极度随机性,充分显示了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入侵种具有两面性,因此,预防比治理更为关键。为了应对生物入侵,有待建立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的防控系统、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强有关诸多经济因素对生物入侵的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预警 经济因素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中国生物入侵网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雯 韩雪梅 +1 位作者 徐岩 徐汝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为了预防和控制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严重影响人类生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生物入侵,从2000年开始着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物入侵专业网站———中国生物入侵网(http://www.bioinvasion.org).该网成为对我国生物入侵进行预... 为了预防和控制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严重影响人类生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生物入侵,从2000年开始着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物入侵专业网站———中国生物入侵网(http://www.bioinvasion.org).该网成为对我国生物入侵进行预警、学术交流及提高公众意识的重要数据库和平台.前后经过2次重大改版,以期将其建设为一个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数据丰富详实、可扩展性强的生物入侵专业网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数据库 网络 中国生物入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发现刘氏链蛇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路杨 史静耸 +4 位作者 侯绍兵 张德怀 王兴哲 李京强 雷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5,共3页
2020年8月7日,于北京市怀柔区X020公路获得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亚成体雌性标本1例.另于2020年8月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保护区获得刘氏链蛇雄性亚成体标本1例.系刘氏链蛇首次于北京市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北京师范大学标... 2020年8月7日,于北京市怀柔区X020公路获得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亚成体雌性标本1例.另于2020年8月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保护区获得刘氏链蛇雄性亚成体标本1例.系刘氏链蛇首次于北京市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北京师范大学标本馆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链蛇 北京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实验细菌种群的元素表型尝试构建适应性景观
16
作者 赵琳 张全国 张大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适应性景观这一概念激发了进化生物学领域内的许多研究,它的性质对预测种群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研究预测了多种景观的形态,但能被实验数据支持的还很少,因为实验构建适应性景观非常困难.一些微生物实验进化研究通过分析种群进化... 适应性景观这一概念激发了进化生物学领域内的许多研究,它的性质对预测种群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研究预测了多种景观的形态,但能被实验数据支持的还很少,因为实验构建适应性景观非常困难.一些微生物实验进化研究通过分析种群进化的可重复性,间接推测了景观的崎岖性,但不能给出其拓扑结构的具体信息.本研究尝试将适合度数据映射到表型空间的办法来直接呈现适应性景观的形态.共使用9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肠杆菌株系作为祖先,对每个基因型建立6个重复家系,在一个限定养分的环境中对这54个种群进行了约1 100代的选择实验.在考察后代种群对选择环境响应(菌株的氮、磷质量分数w及适合度变化)的同时,利用进化断点处的实测数据信息,通过局域多项式回归拟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细菌元素表型的适应性景观.研究发现,不同菌株家系对相同的选择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大部分后代种群相比其祖先提高了适应性;适应性景观呈现崎岖多峰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实验进化 选择响应 崎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昌都发现繁殖黑颈鹤
17
作者 刘红 肖琳娜 刘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06,共1页
2023年7月23日,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郭庆乡日吾错湿地(96°38′57″~96°44′33″E,30°39′50″~30°45′18″N,海拔4443 m)记录到17只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其中有3个家庭鹤(2只成年鹤和1只幼鹤),其他为成年鹤... 2023年7月23日,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郭庆乡日吾错湿地(96°38′57″~96°44′33″E,30°39′50″~30°45′18″N,海拔4443 m)记录到17只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其中有3个家庭鹤(2只成年鹤和1只幼鹤),其他为成年鹤,以2只或单只活动。调查时使用单筒望远镜(Carl Zeiss 25~45×85)观察并使用长焦相机拍摄黑颈鹤及其生境(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单筒望远镜 西藏昌都 相机拍摄 八宿县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息地质量对两种网蛱蝶集合种群结构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洁君 王义飞 +2 位作者 雷光春 王戎疆 徐汝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河北省赤城县研究了栖息地质量对大网蛱蝶Melitaeaphoebe和金堇蛱蝶Euphydryasaurinia两种网蛱蝶集合种群结构和分布的影响。这两种网蛱蝶在约 10km2 的区域内共存 ,成虫期的蜜源植物几乎相同 ,大网蛱蝶的发生峰期比金堇蛱蝶晚约一个... 在河北省赤城县研究了栖息地质量对大网蛱蝶Melitaeaphoebe和金堇蛱蝶Euphydryasaurinia两种网蛱蝶集合种群结构和分布的影响。这两种网蛱蝶在约 10km2 的区域内共存 ,成虫期的蜜源植物几乎相同 ,大网蛱蝶的发生峰期比金堇蛱蝶晚约一个月 ,两者只有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重叠。大网蛱蝶和金堇蛱蝶幼虫的寄主植物分别是 :祁州漏芦 (菊科 )和华北蓝盆花(川续断科 )。蜜源植物的丰度与两种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呈正相关 ;祁州漏芦的密度对大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影响很大 ,金堇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则与其寄主植物华北蓝盆花的高度正相关 ;斑块内平均植被高度与两种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均呈正相关 ,植物多样性、植物均匀性和植被盖度均与金堇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负相关 ,与大网蛱蝶的关系不大。同时分析了其他因子如斑块的坡向、坡度等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1)幼虫寄主植物的不同和成蝶飞行峰期的分离允许两种网蛱蝶在这样一个小的斑块区域内共存 ;2 )蜜源是重要的限制因子 ,并且受气候随机性的影响很大 ,蜜源的波动可以很好地解释网蛱蝶集合种群在年度间的动态变化 ;3 )大网蛱蝶和金堇蛱蝶的飞行、食物搜寻能力的不同以及各自寄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空间分布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集合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蛱蝶 大网蛱蝶 金堇蛱蝶 集合种群 栖息地质量 寄主植物 蜜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河流水体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赵洁 徐宗学 +1 位作者 刘星才 牛翠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842,共5页
利用2009-2010年的地表水体理化监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方法,在分区基础上分析了辽河流域9种理化因子的空间分布和污染源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根据变量的因子载荷与采样点的因子得分,识别出... 利用2009-2010年的地表水体理化监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方法,在分区基础上分析了辽河流域9种理化因子的空间分布和污染源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根据变量的因子载荷与采样点的因子得分,识别出了污染地表水体的天然和人为污染源信息;其中,I区87.11%污染来源于点源、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其次为土壤风化、侵蚀,Ⅲ区72.10%来源于农业面源的农业营养物质,其次为矿物质污染和生物化学影响,IV区77.83%的污染来源于点源有机物,其次为点源的营养物质.通过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了每种水质指标对污染类型的贡献率,较好地估计了主要因子对水质的污染程度,可以为科学合理的河流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解析 地表水 辽河 APCS—M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徐基良 张晓辉 +4 位作者 张正旺 郑光美 阮祥锋 朱家贵 溪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61-2067,共7页
2000年至2002年冬季,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越冬期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结合RS和GIS在多个尺度上对其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 2000年至2002年冬季,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越冬期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结合RS和GIS在多个尺度上对其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因素存在差异,影响因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在微生境上,影响因子主要是坡度、乔木盖度以及坡向余弦值与灌木高度的相互作用;在115 m尺度上,关键因子是灌木林、阔叶林和针叶林的面积;250m尺度上,主要因子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面积及针叶林与阔叶林面积的相互作用;对于距离因素,到河漫滩和到农田的距离是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根据回归分析和AIC及AICC值,115 m尺度上栖息地变量对白冠长尾雉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发现,在较大的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有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叶林和灌丛面积的相互作用、到河漫滩的距离以及到农田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越冬期 栖息地选择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