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对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牧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章异平 江源 +1 位作者 刘全儒 任斐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659-3667,共9页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从牧草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两方面,研究了放牧对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牧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干扰草甸中适口性为喜食及以上的优质牧草种类为20种,喜食牧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最大,为45.40%;与之相...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从牧草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两方面,研究了放牧对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牧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干扰草甸中适口性为喜食及以上的优质牧草种类为20种,喜食牧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最大,为45.40%;与之相比,极度退化草甸中优质牧草种类为13种,乐食牧草的相对盖度最大,为62.24%;喜食以上优质牧草的相对盖度最大值,出现在轻度退化草甸中,达到65.95%。同一适口性等级牧草,在不同退化等级草甸中,种类发生变化。从放牧干扰草甸到极度退化草甸,牧草中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呈增加趋势,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放牧压力下,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的牧草品质并未下降,但放牧造成的草甸生产力降低,制约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放牧 牧草品质 营养成分 适口性 高山和亚高山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晓霞 韩京萨 +2 位作者 刘全儒 江源 和克俭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5-12,共8页
亚高山草甸的地上生物量产出及营养状况对于草场的季节性放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及分析发现:1)小五台的亚高山草甸的地上生物量产出总体来说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并且与物种多样性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其形成主要受近地面温度及土... 亚高山草甸的地上生物量产出及营养状况对于草场的季节性放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及分析发现:1)小五台的亚高山草甸的地上生物量产出总体来说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并且与物种多样性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其形成主要受近地面温度及土壤养分条件的影响。2)CCA(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对小五台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温度、太阳辐射和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3)从牧场利用的角度来看,草甸植物的纤维和热值含量高,海拔增加植物中粗蛋白的含量也随之增加,体现出高寒植物的特点;就放牧而言,阴坡的植物营养要好于其他坡向,但草甸中豆科植物相对缺乏,需要适当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生物量 营养成分 CCA 小五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种分布的环境梯度分析和种组划分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晓霞 江源 +2 位作者 刘全儒 和克俭 陶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18,共7页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景观尺度生境因子的测定与模拟,运用CCA排序分析研究区内高山、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综合TWINSPAN分类结果对五台山高寒草甸植物种进行了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五台山的高山...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景观尺度生境因子的测定与模拟,运用CCA排序分析研究区内高山、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综合TWINSPAN分类结果对五台山高寒草甸植物种进行了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五台山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分布地段,温度和太阳辐射是控制着草甸植物种分布的关键因子;2)依据草甸物种在CCA排序图上的分布位置,划分出高山冷干型、高山冷湿型、亚高山典型种、亚高山凉干型、亚高山凉湿型、山地暖干型和山地暖湿型几类物种,可以较好地指示研究区的生境特征;3)TWINSPAN划分结果与CCA划分的生态种组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SPAN CCA 种组 高山草甸 五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种分布的生境条件解释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晓霞 江源 +1 位作者 刘全儒 黄秋如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7-13,共7页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获取小五台亚高山草甸的第一手植被数据,结合室内外测定和模拟的研究区景观尺度的生境特征指标,分析了研究区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获取小五台亚高山草甸的第一手植被数据,结合室内外测定和模拟的研究区景观尺度的生境特征指标,分析了研究区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的结果表明,1)在小五台的亚高山草甸分布地段,热量、养分和水分条件构成了其生境特征差异的基本格局;2)依据研究区的物种在热量、养分和水分梯度上的分布位置,可以划分为暖干、冷干、暖湿、冷湿、凉干、普适和耐干扰型几类物种;3)对于生境温度、养分及水分有特殊偏好的物种可以较好地指示研究区的生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五台山 亚高山草甸 直接环境因子 物种分布格局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晓霞 韩京萨 +2 位作者 刘全儒 江源 和克俭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共8页
植物化学成分与植物类群以及所处生境关系密切。对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中的12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优势植物中,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K/Ca值较高,而Ca/P值则明显低于杂类草植物,豆科植物K/Ca、K/P、Ca/P、S/P 4项指标都... 植物化学成分与植物类群以及所处生境关系密切。对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中的12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优势植物中,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K/Ca值较高,而Ca/P值则明显低于杂类草植物,豆科植物K/Ca、K/P、Ca/P、S/P 4项指标都明显低于其他植物,由于草甸主要优势植物的Ca/P值偏高,在作为牧草利用时可考虑P的补饲;2)依据植物的9种元素含量特征对优势植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分类,可较好区分出不同的植物类群;3)方差分析显示阳坡环境的群落植物中P、K含量偏低,阴坡则相反,而放牧干扰环境中,植物群落金属元素含量高;4)草甸植物的Al、Fe、Cu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则显示大量元素含量高的植物多分布于阴坡生境,重金属含量高的植物主要分布于土壤水分高而土壤养分状况不佳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成分 TWINSPAN CCA 小五台山 亚高山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02年中国降水变化区域差异 被引量:14
6
作者 卢爱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中国位于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季风区,其环境具有空间上的复杂性、时间上的易变性;对外界变化的响应和承受力具有敏感和脆弱的特点。当前中国面临一系列由全球升温带来的环境问题,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 中国位于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季风区,其环境具有空间上的复杂性、时间上的易变性;对外界变化的响应和承受力具有敏感和脆弱的特点。当前中国面临一系列由全球升温带来的环境问题,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降水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各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与突变时间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中国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西南-东北走向的带状分布现象,这种带状分布的位置和状态,主要受夏季东亚季风与西风复合走向所决定的雨带位置变化是季风强度在不同年份的差异而引起的,其中夏季风的强弱起着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区域差异 西风 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中部森林的流域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爱刚 索安宁 +1 位作者 庞德谦 王天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文章对黄土高原中部24个水文监测站点的河流水文过程特征与相应的流域森林覆盖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流域产流系数随流域内森林比率的增大,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森林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了减少了流域... 文章对黄土高原中部24个水文监测站点的河流水文过程特征与相应的流域森林覆盖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流域产流系数随流域内森林比率的增大,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森林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了减少了流域的径流输出量,也减缓了径流在汛期和枯季分配的不均匀程度,具有调洪补枯的作用。在森林比率较高的黄土山区流域,受降水量年际变异的影响径流的年际变化比森林比率低的流域大。流域森林比率的增加可以明显减少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当森林比率由10%增大了20%时,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小了46.19%。与森林比率较小的流域相比较,森林比率大的流域侵蚀多由汛期的高强度降水引发,表现为汛期侵蚀比例极高,年际变化较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森林比率 流域 水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生态足迹调查分析
8
作者 卢爱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89-2292,共4页
通过对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生态足迹指标的调查,计算出失地农民的生态足迹,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出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人均消费生态足迹为1.238 4 hm2,与2002年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处... 通过对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生态足迹指标的调查,计算出失地农民的生态足迹,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出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人均消费生态足迹为1.238 4 hm2,与2002年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处于最高收入与高收入家庭人均消费之间。从理论上讲,兰州市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的生活呈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