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研衔接式课程链建设在自然资源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在地理科学师范生培养中应用的设想
1
作者 江源 黄永梅 +4 位作者 龚吉蕊 董满宇 杜恩在 徐霞 康慕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根据自然资源方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多年实践,总结了课程链建设的经验和效果,阐述了课程链在本-研衔接培养模式中所具有的、有利于学生建立宽厚理论基础和早期融入科研活动的特点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近期提出的实施研究... 根据自然资源方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多年实践,总结了课程链建设的经验和效果,阐述了课程链在本-研衔接培养模式中所具有的、有利于学生建立宽厚理论基础和早期融入科研活动的特点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近期提出的实施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探索本-研衔接式全日制高质量师范生培养新模式,同时以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为案例,提出了充分涵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兼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链构建设想,并强调了在整个框架中应注重和加强科学素养培养环节及相应的课程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研衔接 课程链 地理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脊山北缘断裂第四纪晚期分段活动的构造地貌证据
2
作者 张梨君 袁道阳 +4 位作者 李红强 苏琦 苏瑞欢 陈艳文 文亚猛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26,共16页
拉脊山-积石山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挤压扩展的重要弧形构造带,由拉脊山南缘断裂和拉脊山北缘断裂2条挤压逆冲断裂带共同控制。晚新生代以来,拉脊山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了显著的盆-山耦合构造地貌格局,是利用构造地貌学... 拉脊山-积石山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挤压扩展的重要弧形构造带,由拉脊山南缘断裂和拉脊山北缘断裂2条挤压逆冲断裂带共同控制。晚新生代以来,拉脊山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了显著的盆-山耦合构造地貌格局,是利用构造地貌学方法研究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和构造活动的理想地区。文章基于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使用ArcGIS和MatLab平台以及插件工具和开源代码包,提取了拉脊山北缘(包含积石山东缘)断裂上盘105条中、小河道的河流陡峭指数(K_(sn)),同时提取断裂沿线54个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HI)。从河道的K_(sn)分布结果来看,整个拉脊山北缘断裂隆升速率呈自西向东总体升高的趋势,但在拉脊山北缘断裂中段出现低值,推测与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的向东推挤作用在该段减弱有关,这也揭示出该区域构造活动的复杂性、差异性和分段性。通过对K_(sn)统计分析得到明显的分段结果,认为拉脊山北缘东段-积石山段隆升速率最快,构造活动性最强。根据拉脊山北缘流域HI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拉脊山北缘断裂山前盆地内部存在多处高值区。结合地质调查和石油勘探剖面综合解释结果,表明拉脊山北缘断裂第四纪晚期除了自身继续活动之外,已向北东延展到西宁-民和盆地和临夏盆地内部,表现为逆断裂-褶皱变形特征,这与西宁-民和盆地内部10余次中—强地震的发生有密切关联,这种构造活动的迁移特征及其地震活动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 积石山 河流陡峭指数 面积-高程积分值 构造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内部门源盆地地貌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红强 袁道阳 +6 位作者 苏琦 文亚猛 苏瑞欢 孙浩 陈艳文 于锦超 张梨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4-841,共18页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挤压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典型流域地貌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和地貌发育演化过程。门源盆地是位于祁连山中段内部的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其发育模式和地貌特征与构造活动有着直...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挤压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典型流域地貌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和地貌发育演化过程。门源盆地是位于祁连山中段内部的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其发育模式和地貌特征与构造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探究门源盆地北缘断裂及其不同区段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及其成因,文中基于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了盆地北缘横穿山体的15条河道的面积-高程积分(HI)和积分曲线(HC),再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HI值在盆地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门源盆地北缘断裂走向转折处——老虎沟为界,其西侧河道流域的HI值整体较高,东侧HI值普遍较低;结合野外活动构造调查结果,发现老虎沟东侧断裂已经挤压扩展到盆地内部,并发育一系列的活动逆断层-褶皱带,由此推断断裂走向变化及北东向断裂导致了流域HI值的分布差异。同时,盆地内部青石嘴镇附近出现一处HI高值异常,结合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推测盆地内部存在一条隐伏断层。另外,多数河道在主断裂通过上游一定位置时出现了河长坡降指数(SL)峰值波动,说明SL波动位置与断裂通过河道位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即构造活动可以对SL产生显著影响;而处于岩性变化位置附近的波动异常,可能表明局部河段的岩性变化对SL也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表明,门源盆地北缘东、西段的地貌发育具有显著差异,主要受该区域活动构造即门源盆地北缘断裂的控制和影响,上述地貌参数是较为敏感的构造活动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盆地 逆冲断裂 面积-高程积分 Hack剖面 河长坡降指数 构造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