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崔艳丽 叶光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语料库可以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采用,语料库应用于课堂教学,学习者语料库及中间语研究和语言测试。合理利用语料库对英语教学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语料库 语言教学 中间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移动设备应用于语言学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海霞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当前,苹果移动设备在高校中风行,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语言也成为热点。为了解高校中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的现状及外语教师对iPad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看法,本研究对珠海四所高校240名苹果移动设备用户(186名学生及54名外语学院教师)进行... 当前,苹果移动设备在高校中风行,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语言也成为热点。为了解高校中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的现状及外语教师对iPad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看法,本研究对珠海四所高校240名苹果移动设备用户(186名学生及54名外语学院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移动设备中有助于语言学习的软件虽多,但远未被合理利用;外语教师较之学生在利用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上未见显著差异,因而难以发挥指导作用。访谈则揭示了深层原因在于教师对苹果移动设备中软件的了解不充分,因而对其辅助外语教学的潜力认识不足。此外,多数教师对iPad运用于课堂教学存在疑问,移动设备运用于课堂需要师生观念的改变和相关技术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移动设备 移动学习 外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悖论与解悖——小说《骨》中人物的生存境遇及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伍慧明的处女作《骨》发表于1993年,以其传统的唐人街题材及其崭新的“民族寓言”式阐发博得了众多好评,刚刚出版发行就得到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代书评》、《图书馆学刊》等期刊的青睐,作者本人也因为这本书获得福克纳小说奖... 伍慧明的处女作《骨》发表于1993年,以其传统的唐人街题材及其崭新的“民族寓言”式阐发博得了众多好评,刚刚出版发行就得到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代书评》、《图书馆学刊》等期刊的青睐,作者本人也因为这本书获得福克纳小说奖的提名,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华裔作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小说 《骨》 生存境遇 《图书馆学刊》 人物 解悖 悖论 民族寓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及翻译策略——以分子生物学英语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慧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英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英语文体,而阅读和翻译科技英文文献也成为科研工作者一项基本素质。以一篇分子生物学文章为例,从词汇、词法、句法、修辞和篇章结构5方面对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和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 科技英语 文体特征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与构建——《向我来》的飞散视角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共5页
继1993年的畅销书《骨》之后,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再创《向我来》,新作更加完整、深刻地揭示了旧金山唐人街的文化内涵以及男主人翁杰克.满.司徒的心路历程。作品以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的旧金山唐人街为大背景,作家以飞散视角关... 继1993年的畅销书《骨》之后,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再创《向我来》,新作更加完整、深刻地揭示了旧金山唐人街的文化内涵以及男主人翁杰克.满.司徒的心路历程。作品以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的旧金山唐人街为大背景,作家以飞散视角关照唐人街社会现实和故乡的历史文化,通过描绘充满江湖文化和荒诞色彩的旧金山唐人街以及主人公穿越它的经历,展现了华人飞散群体保留故乡根脉,在异乡寻找家园、构筑家园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散 江湖 荒诞 穿越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不见的眼——《隐藏》中凝视机制的主体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4-35,共2页
法国影片《隐藏》不仅讲述了一个被隐藏的罪恶故事,还解构了作为资本主义电影基本意识形态效果生产机器的摄影机的运作,颠覆了西方传统影片中隐藏在看的行为中的视觉与权利,嘲讽了像影片男主角乔治这样体现统治阶级权力话语的中产阶级... 法国影片《隐藏》不仅讲述了一个被隐藏的罪恶故事,还解构了作为资本主义电影基本意识形态效果生产机器的摄影机的运作,颠覆了西方传统影片中隐藏在看的行为中的视觉与权利,嘲讽了像影片男主角乔治这样体现统治阶级权力话语的中产阶级代表。故事中隐藏摄影机的使用打破了观众对拍摄影片的摄影机的认同,观众由窥视他人的主体位置变为凝视自己罪恶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机制 摄影机 认同 看与被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满“戒”的世界——谈影片《色·戒》中的“注视”
7
作者 孙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25,共2页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通过丰富的影像语言传达了"注视"这一主题,反映了他人的注视对个人的异化作用和注视作为国家机器的一种权力建制方式的存在。不同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对于男女主角妄念的嘲讽,影片对&qu...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通过丰富的影像语言传达了"注视"这一主题,反映了他人的注视对个人的异化作用和注视作为国家机器的一种权力建制方式的存在。不同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对于男女主角妄念的嘲讽,影片对"注视"主题的强调在情感上拉近了观众与男女主角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历史高度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与现实的边缘——谈陌生化在电影《穆赫兰道》中的使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0,共2页
由大卫·林奇导演的电影《穆赫兰道》获得了2001年戛纳最佳导演奖。从揭露好莱坞造梦机器的主题来看,《穆赫兰道》并不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部反映该题材的电影。影史上好莱坞拍自己肚脐眼的片子何其多,不论描写明星殒落如《慧星美人... 由大卫·林奇导演的电影《穆赫兰道》获得了2001年戛纳最佳导演奖。从揭露好莱坞造梦机器的主题来看,《穆赫兰道》并不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部反映该题材的电影。影史上好莱坞拍自己肚脐眼的片子何其多,不论描写明星殒落如《慧星美人》、《日落大道》,或揭发内幕如《超级大玩家》,大多着墨于电影圈光鲜外表背后的残酷,因此点出真实与梦幻之间的界线成为非常重要的事。然而《穆赫兰道》却反其道而行,反而极力地抹去虚实之间的分界线,使得整部电影如同一场醒不来的梦境。该片的艺术表现形式大不同于传统好莱坞电影,其另类的结构比内容更值得玩味,在电影表现和叙事手法上是一种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类型电影 好莱坞电影 观众 影片 梦境 卡米拉 女主角 现实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生》三部曲与一战期间英国临时授衔军官
9
作者 王岚 周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9,共9页
临时授衔军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独特的军官团体。《重生》三部曲中,帕特·巴克通过塑造比利·普莱尔这一临时授衔军官形象,突破了英国一战小说中工人阶级男性的固定形象,深入探讨了阶级区隔主题。普莱尔因处于工人阶级... 临时授衔军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独特的军官团体。《重生》三部曲中,帕特·巴克通过塑造比利·普莱尔这一临时授衔军官形象,突破了英国一战小说中工人阶级男性的固定形象,深入探讨了阶级区隔主题。普莱尔因处于工人阶级文化和绅士军官团体文化之间的夹缝中而产生精神分裂。通过普莱尔的困境,巴克告诉读者,英国的阶级流动殊为不易,看似超越阶级区隔的主人公很可能成为失去文化归属的流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巴克 《重生》 临时授衔军官 阶级区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生》三部曲与英国军人的男性气质危机
10
作者 王岚 周娜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84,共5页
《重生》三部曲中,帕特·巴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绘了一群患有"弹震症"的英国军官,揭示了英国传统男性气质教育与战场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巴克的三部曲分析了围绕弹震症形成的道德神话及其与男性气质的关联,... 《重生》三部曲中,帕特·巴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绘了一群患有"弹震症"的英国军官,揭示了英国传统男性气质教育与战场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巴克的三部曲分析了围绕弹震症形成的道德神话及其与男性气质的关联,折射出英国军人在一战期间遭遇的男性气质危机。通过《重生》三部曲,巴克谴责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巴克 《重生》 弹震症 创伤 男性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