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卫星遥感和气象再分析资料的北京市PM2.5浓度反演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邵琦 陈云浩 李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8,共7页
为获取城市尺度空间连续准确的PM_(2.5)浓度,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充分考虑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利用2017年MODIS 3km AOD产品和ECMWF-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分别基于随机森林、多元线性... 为获取城市尺度空间连续准确的PM_(2.5)浓度,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充分考虑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利用2017年MODIS 3km AOD产品和ECMWF-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分别基于随机森林、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方法反演近地面的PM_(2.5)浓度,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的反演精度最高、效果最好,其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2.08μg/m^3、均方根误差(RMSE)为18.42μg/m^3;对自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对PM_(2.5)反演模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相对湿度、边界层高度和2m气温。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反演非采暖期(4-11月)的PM_(2.5)浓度,并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PM_(2.5)月均浓度差异显著;空间分布呈现出中部、南部和东部较高,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的特点;变化幅度呈现出中部和南部较大,西北部和西南部较小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卫星遥感 气象再分析资料 机器学习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成本分配的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方案选择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正兵 赵韶雅 +1 位作者 喻忠磊 戴特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成本的空间分配是公共交通公平的重要内容,受不同票价方案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票价方案下的空间成本分配差异,运用可达性方法,采用北京地铁及其计程票制数据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间票价的基础上计算区域站均票价,分析不同票价方案下北京区... 成本的空间分配是公共交通公平的重要内容,受不同票价方案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票价方案下的空间成本分配差异,运用可达性方法,采用北京地铁及其计程票制数据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间票价的基础上计算区域站均票价,分析不同票价方案下北京区县空间成本分布格局差异,给出区县票价方案择优结果,并对2014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听证会选择的票价方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各区县并不适合一种票价方案,各区域有最佳的票价方案选择,选择一种票价方案会导致区域间不公平,为城市轨道交通票价调整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轨道交通 票价方案 空间成本 听证会 方案选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展时空规律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啸峰 刘慧平 +2 位作者 张洋华 吕颖 刘湘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5-650,F0002,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深入,城市群建设已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发育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研究其城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对于政策制定、合理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1990—2010年间5个...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深入,城市群建设已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发育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研究其城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对于政策制定、合理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1990—2010年间5个时期的城镇建设用地监测数据,选取首位度指数、年均扩展量、土地利用效率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城市扩展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该城市群内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超过8 000km2,各时段中2005—2010年扩展最为剧烈;城镇建设用地首位度指数逐步降低,该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呈现多中心化的趋势且正在强化;各城市城镇建设用地年均扩展量及土地利用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轨迹呈现出明显的省内相似性和省际异质性;绝大部分城市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995年以来各城市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显著降低,说明粗犷低效蔓延仍是该地区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首位度指数 年均扩展量 土地利用效率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江流域多源遥感驱动的SRM模型精度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林 杨胜天 +1 位作者 赵长森 管亚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612,共7页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驱动SRM模型模拟雅鲁藏布江4个不同水文站控制流域的融雪过程,分析流域特征(面积、地形地貌因子、植被类型)、模型输入变量(气温、降水、积雪覆盖率)对遥感驱动SRM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遥感驱动的SRM模型在雅...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驱动SRM模型模拟雅鲁藏布江4个不同水文站控制流域的融雪过程,分析流域特征(面积、地形地貌因子、植被类型)、模型输入变量(气温、降水、积雪覆盖率)对遥感驱动SRM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遥感驱动的SRM模型在雅鲁藏布江研究区域模拟精度较高,NSE系数达到0.83以上;但其精度受流域面积大小的影响,具有尺度阈,在一定面积尺度上模拟精度最大,流域地形越复杂,其模拟效果越差;植被覆盖类型影响融雪径流过程的模拟,进而影响模拟结果;模型3个主要输入变量气温、降水、积雪覆盖率对遥感驱动的SRM模型的模拟精度同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资料匮乏的高海拔地区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遥感驱动的SRM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SRM模型 精度 雅鲁藏布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十大孔兑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管亚兵 杨胜天 +3 位作者 周旭 刘晓林 陈珂 王志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8-465,共8页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反演出1980、1998、2010、2014年4个时期的植被盖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揭示黄河十大孔兑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4年间,十大孔兑流域林草植被覆盖...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反演出1980、1998、2010、2014年4个时期的植被盖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揭示黄河十大孔兑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4年间,十大孔兑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度呈现持续增加趋势,由1980年的9.29%提高至2014年的37.80%.1998年后,全流域林草植被盖度增加速率显著加快,林草植被盖度恢复主要表现为中等覆盖度的面积比例增加.2)近35年来,十大孔兑流域植被变化以稳定和完全恢复类型为主.研究区内完全恢复、恢复和轻微恢复3种植被变化类型占总面积的73.09%,严重退化、退化和轻微退化3种类型占总面积的2.72%.3)1980—2014年间,十大孔兑各个典型地理单元内林草植被盖度均呈增加趋势,除下游地区外均表现为1998年后林草植被盖度增加更为迅速.1980年,十大孔兑流域典型地理单元林草植被盖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上游西部、上游东部、下游、中游东部、中游西部.1998—2014年间典型地理单元林草植被盖度由大到小排序变化为:中游东部、上游东部、上游西部、中游西部、下游.1998年后实施的退耕还林(草)等工程是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动态变化 十大孔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信息和WOFOST模型参数同化的冬小麦单产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艳玲 顾晓鹤 +1 位作者 宫阿都 胡圣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27-1136,共10页
为探讨遥感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在作物估产方面的优势互补特性,选取河北省藁城市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多个关键生育时期的生理生化、农田环境、气象等数据,并获取准同步的环境减灾小卫星HJ-CCD影像数据,采用植被指数反演冬小麦叶面积... 为探讨遥感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在作物估产方面的优势互补特性,选取河北省藁城市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多个关键生育时期的生理生化、农田环境、气象等数据,并获取准同步的环境减灾小卫星HJ-CCD影像数据,采用植被指数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基于扩展傅里叶振幅灵敏度检验法(EFAST)对WOFOST作物模型的26个初始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筛选敏感性参数,调整WOFOST模型的核心参数,利用查找表优化算法构建基于WOFOST模型和遥感LAI数据同化的区域尺度冬小麦单产预测模型,并定量预测区域冬小麦单产水平。结果表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是遥感反演LAI的最佳植被指数(开花期建模r^2=0.913,RMSE=0.410,灌浆期建模r^2=0.798,RMSE=0.470),预测能力最强(开花期r^2=0.858,RMSE=0.531,灌浆期r2=0.861,RMSE=0.428);筛选出6个待优化参数,即TSUM1、SLATB1、SLATB2、SPAN、EFFTB3和TMPF4;产量预测精度r^2=0.914,RMSE=253.67kg·hm^(-2),找到了待优化参数的最佳取值,最终完成了单产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估产 叶面积指数 WOFOST模型 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数据的河南省城市空间格局及动态扩张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万意 陈云浩 李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4,127,共7页
在大尺度城市化发展进程研究中,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可以客观提供独特的视角,已成为城市空间格局研究重要的数据源之一。该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1992-2012年河南省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和空间信息,采用平均灯光亮度、平均灯光亮度增... 在大尺度城市化发展进程研究中,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可以客观提供独特的视角,已成为城市空间格局研究重要的数据源之一。该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1992-2012年河南省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和空间信息,采用平均灯光亮度、平均灯光亮度增长速度、归一化总辐射值、总灯光强度等指标以及城市重心坐标、城市重心偏移距离、城市重心偏移速度等指标对河南省各个城市的空间格局现状和城市扩张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2-2012年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小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大、中城市;中北部平原地区城市发展速度较快,西部、南部山脉覆盖地区的城市发展较缓慢;整体上形成以郑州市为中心的簇状城市群向外扩张格局,并沿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形成南北、东西向的"十"字形城市链形态;各城市中心的移动呈现"北城南移,南城北移",并有向中部省会郑州市聚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城市化 空间格局 动态扩展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反射光谱特征的土壤盐碱化动态变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安永清 高鸿永 +3 位作者 屈永华 段小亮 陈爱萍 姜文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8,共5页
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况具有快速、准确、及时的特点。土壤反射光谱在近红外和红色波段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遥感影像上形成了土壤特有光谱特征,即土壤线。土壤线特征为在遥感影像上快速准确地选择分类样本训练区提... 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况具有快速、准确、及时的特点。土壤反射光谱在近红外和红色波段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遥感影像上形成了土壤特有光谱特征,即土壤线。土壤线特征为在遥感影像上快速准确地选择分类样本训练区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基于多时相的TM和IRS影像,通过遥感影像上的土壤线特征选择训练样本,利用最大似然法,对内蒙古河套灌区1988、1996、2001和2006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形成了该地区多年土壤动态变化专题图,基于野外土壤调查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灌区的盐碱地和沙丘地所占比例在呈下降趋势,非盐碱地呈上升趋势,基本上反映了河套灌区多年来土壤类型动态变化状况与治理土壤盐碱化的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盐碱地 遥感 土壤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源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方法中的欠分割对象检测与拆分算法
9
作者 毛婷 唐宏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2,共7页
广义中餐馆连锁模型是一种基于全色和多光谱影像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它在一个非参数贝叶斯框架下同时实现基于全色影像的分割及基于多光谱影像的分类。由于全色影像光谱分辨率的限制,导致其所获取的部分分割体存在"欠分割"现象... 广义中餐馆连锁模型是一种基于全色和多光谱影像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它在一个非参数贝叶斯框架下同时实现基于全色影像的分割及基于多光谱影像的分类。由于全色影像光谱分辨率的限制,导致其所获取的部分分割体存在"欠分割"现象,影响模型最终分类精度。针对广义中餐馆连锁模型中的欠分割问题,提出基于广义中餐馆连锁模型的欠分割对象检测及拆分方法。首先,提出分割体的异质性指标以对可能包含多种地物的分割体进行检测;其次,基于多光谱影像得到的语义分割体提供的边缘信息对检测出的欠分割对象进行拆分;最后,基于多光谱影响完成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有效减少广义中餐馆连锁模型基于全色影像获取的语义分割体的欠分割现象并提高模型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中餐馆连锁模型 概率主题模型 欠分割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光谱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59
10
作者 屈永华 段小亮 +5 位作者 高鸿永 陈爱萍 安永清 宋金玲 周红敏 何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62-1366,共5页
研究盐碱化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土壤盐碱化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基础。为了实现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的定量反演,于2007年7~8月间采集了河套灌区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化学成分及其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基于... 研究盐碱化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土壤盐碱化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基础。为了实现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的定量反演,于2007年7~8月间采集了河套灌区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化学成分及其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土壤盐分与高光谱数据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对土壤中主要盐分参数进行了反演实验。独立验证结果表明,对全盐(S%)、硫酸根离子(SO24-)、pH值以及钾、钠总含量(Ka++Na+)有较好的反演精度,验证数据的决定系数R2分别是0.728,0.801,0.715和0.734,预测方差比(RDP)分别是1.79,1.87,1.64,1.63。将以上参数的PLSR模型回归系数聚合在TM的可见光(蓝色、绿色、红色)和近红外波段时,回归系数在数值上均有显著反应。研究结果为在航空航天遥感尺度上实现土壤盐分的定量反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 高光谱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度计算机模拟模型与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瞿瑛 刘素红 谢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64-1969,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学参数,对水文、生态、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使用的目测估算法和数码照相法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另外通过自然界中相似样方的大量测量获得稳定的统计规律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建立叶面积指数和植被覆...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学参数,对水文、生态、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使用的目测估算法和数码照相法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另外通过自然界中相似样方的大量测量获得稳定的统计规律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建立叶面积指数和植被覆盖度之间的统计模型是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大豆为例,利用椭圆来模拟大豆的叶片,选取大豆植株结构的关键参数,通过随机分布函数来模拟植株叶片位置、倾角和大小的分布,获得不同植被结构参数下单位面积上的植被覆盖度,建立植被覆盖度计算机模拟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和理论研究结论来验证模拟结果。对模型的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半短轴是比叶半长轴更为敏感的植被结构参数。该模型为植被覆盖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计算机模拟模型 参数敏感性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相法测量冬小麦覆盖度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瞿瑛 刘素红 夏江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7-1003,共7页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农学和生态学参数,对水文、生态、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数码照相法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精度较高的地面测量方式,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照相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彩色空间判别...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农学和生态学参数,对水文、生态、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数码照相法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精度较高的地面测量方式,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照相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彩色空间判别法和图像分类法两类。通过对冬小麦覆盖度的连续监测,对不同植被分类判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GB和HLS彩色空间算法的判据具有一致性。基于景合成模型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突破了传统分类方法将图像仅分为植被与非植被两类的限制,将图像分为叶片耀斑、光照叶片、阴影叶片、光照土壤和阴影土壤5个组分,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可以作为照相法进行覆盖度估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数码照相法 景合成模型 彩色空间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因素辅助的黄土高塬典型流域面雨量制图效果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晶 陈锡云 刘晓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180,共7页
为了获取适宜的黄土高塬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选择算术平均(Am)、泰森多边形(Tsn)、普通克里金(OK)、泛克里金(UK)、反距离权重(IDW)、简单克里金(SK)、考虑海拔的简单克里金(SK_EL)以及将海拔和空间坐标信息作为辅助因子的简单克里金(SK... 为了获取适宜的黄土高塬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选择算术平均(Am)、泰森多边形(Tsn)、普通克里金(OK)、泛克里金(UK)、反距离权重(IDW)、简单克里金(SK)、考虑海拔的简单克里金(SK_EL)以及将海拔和空间坐标信息作为辅助因子的简单克里金(SK_EXY)和地形插补法(Tr)等9种方法计算了环江下游流域2006—2011年面雨量。结果表明:(1)各年面雨量Am法全流域只有1个数值,无空间分布,Tsn法呈斑块状分布,IDW法在站点周围空间趋势表达不连续,其余6种基于克里金方法的面雨量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是从东南向西北连续递减的等值带,其中OK的插值曲面最平滑,Tr与SK法的结果更加符合降雨随地形的变化趋势;(2)24站测值为基础的单年和多年交叉验证结果均表明各种方法插值所得面雨量的精度以考虑高程和站点空间信息的Tr法最高,SK_EXY其次,并没有一种插值方法在所有的精度检验指标中都最差;(3)当只考虑面雨量值不考虑其空间分布时,可以选择Am与Tsn法相结合,其值接近各种方法的均值,而当综合考虑面雨量值及其空间分布时,则宜选择Tr和SK_EXY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雨量 空间插值 效果对比 环江下游流域 黄土高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灌溉条件下冠层光谱与参数的关系反演冬小麦冠层含水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培娟 谢东辉 +1 位作者 张佳华 许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9-213,共5页
为监测冬小麦冠层含水量,根据TM5的波段响应函数,将不同灌溉条件下地面实测的冬小麦冠层窄波段光谱数据转化为TM5的宽波段反射率,计算了水分指数(NDWI和WI);同时,利用地面实测数据计算了冠层含水量(FMC和EWTc),并对水分指数和冠层含水... 为监测冬小麦冠层含水量,根据TM5的波段响应函数,将不同灌溉条件下地面实测的冬小麦冠层窄波段光谱数据转化为TM5的宽波段反射率,计算了水分指数(NDWI和WI);同时,利用地面实测数据计算了冠层含水量(FMC和EWTc),并对水分指数和冠层含水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M5的b7比b5波段在反演冬小麦冠层水分含量方面优势明显,NDWI比WI更具优势;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NDWI(b4,b7)与冬小麦冠层含水量的最佳拟合方程,反演FMC和EWTc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 9和0.695 6;在此基础上,对河北保定部分地区的冬小麦冠层水分含量进行了空间填图,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冬小麦冠层水分含量具有西高东低的趋势,冬小麦生长旺盛的孕穗期冠层含水量比乳熟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含水量 冠层光谱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空成像高光谱系统探测植被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沛琦 刘志刚 +2 位作者 倪卓娅 王冉 王庆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01-3105,共5页
植被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该研究利用成像高光谱传感器和无人飞艇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低空叶绿素荧光探测的系统。针对低空叶绿素荧光探测中,太阳下行辐射光谱难以获取的情况,基于已有的aFLD方法,提... 植被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该研究利用成像高光谱传感器和无人飞艇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低空叶绿素荧光探测的系统。针对低空叶绿素荧光探测中,太阳下行辐射光谱难以获取的情况,基于已有的aFLD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叶绿素荧光提取方法a3FLD,该方法利用了非荧光发射体,且考虑植被反射率在夫琅和费线附近的变化。通过模拟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两种提取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物的反射率在夫琅和费线附近存在一定的变化时,a3FLD计算得到的荧光值误差小于aFLD,地物反射率变化越大,a3FLD的改进越明显。对低空高光谱影像数据的分析显示:aFLD和a3FLD提取不同植被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相对大小关系相一致,与作物所处的生长阶段吻合。但aFLD荧光提取值比a3FLD高15%左右。aFLD的结果中有部分非荧光发射体得到较强荧光,a3FLD能改进此问题。结果显示,利用该系统和方法能够成功地提取到植被叶绿素荧光,且所提出a3FLD方法提取的结果优于aFLD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成像高光谱系统 无人飞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县域水土流失消长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辉 符素华 +3 位作者 章文波 王志强 丁琳 于现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以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大的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小的青海省称多县为例,收集了2014—2015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等资料,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水力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与2014—2015年土地利... 以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大的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小的青海省称多县为例,收集了2014—2015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等资料,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水力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与2014—2015年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面积的差异,对比了基于两期土地利用图和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消长变化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两期土地利用图得到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大,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小,前者水土流失面积变化量是后者的64倍(称多县)和94倍(达拉特旗)。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面积消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水土流失面积消长量远小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量。本结果可为即将开展的全国水土流失消长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消长 土地利用变化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数据的小城镇信息化公共信息资源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向 李小文 +1 位作者 刘素红 李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36,共5页
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是小城镇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对建库的关键技术和规范流程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将元数据和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应用于小城镇信息化工作中公共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是小城镇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对建库的关键技术和规范流程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将元数据和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应用于小城镇信息化工作中公共信息资源库建设,实现基于元数据的多源异构数据安全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数据库 元数据 可扩展标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方法
18
作者 张鑫 赵祥 刘素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7,共6页
提出一种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这种算法基于影像自身的波段间信息和关系,通过选取影像中植被混合比差距较大的像元,使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400~900 nm)的光谱信息,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详细介绍了这种... 提出一种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这种算法基于影像自身的波段间信息和关系,通过选取影像中植被混合比差距较大的像元,使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400~900 nm)的光谱信息,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详细介绍了这种反演方法原理和操作流程,并分别使用模拟数据和真实遥感影像的反演对本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数据的反演,这种方法反演结果与真实值的拟合系数(R2)达到0.981 8,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0.055;同时使用该算法反演和校正中巴资源卫星(CBERS)CCD影像。分析校正前后的影像,校正结果明显增强了影像对比度,同时还反映出影像能见度的情况分布,经过大气校正后,可以使得地物更加接近真实地表反射率,有利于影像的定量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溶胶光学厚度 中巴资源卫星 大气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网络的沙漠腹地绿洲植物群落自动分类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尼加提.卡斯木 师庆东 +2 位作者 刘素红 比拉力.依明 李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7-225,共9页
为解决沙漠腹地绿洲遥感图像植物群落背景较易混淆,仅用传统的基于像元光谱信息的图像处理方法未能充分利用其图像特征信息,使得提取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地物类内特征复杂、类间边界模糊的特点,以连续分布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 为解决沙漠腹地绿洲遥感图像植物群落背景较易混淆,仅用传统的基于像元光谱信息的图像处理方法未能充分利用其图像特征信息,使得提取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地物类内特征复杂、类间边界模糊的特点,以连续分布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植物群落自动分类方法。切分无人机影像获得规则块图像,利用基于CNN的VGGNet和Res Net模型分别对块图像的特征进行抽象与学习,以自动获取更加深层抽象、更具代表性的图像块深层特征,从而实现对植物群落分布区域的提取,以原图像与结果图像叠加的形式输出植物群落自动分类结果。采用了不同梯度的样本数量作为训练样本,利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梯度的训练样本数量对自动分类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训练样本数量对分类精度具有明显的影响;提高其泛化能力后,Res Net50模型与VGG19模型的建模精度从86. 00%、83. 33%分别提升到92. 56%、90. 29%; Res Net50模型分类精度为83. 53%~91. 83%,而VGG19模型分类精度为80. 97%~89. 56%,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比较,深度卷积网络明显提高了分类精度。分类结果表明,训练样本数量不低于200时,基于CNN的Res Net50模型表现出最佳的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腹地 植物群落 自动分类 CNN深度卷积网络 VGGNet模型 Res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叶片偏振BRDF建模及参数反演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东辉 王培娟 +1 位作者 朱启疆 周红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24-3328,共5页
利用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多角度观测装置测量了玉米嫩叶、玉米成熟叶和一品红叶表面的二向偏振反射率分布,发现叶片表面反射具有明显的非朗伯性。通过借鉴Cook-Torrance光照模型的形式,将不同偏振态的菲涅尔因子耦合到模型中,推导得到用于... 利用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多角度观测装置测量了玉米嫩叶、玉米成熟叶和一品红叶表面的二向偏振反射率分布,发现叶片表面反射具有明显的非朗伯性。通过借鉴Cook-Torrance光照模型的形式,将不同偏振态的菲涅尔因子耦合到模型中,推导得到用于叶片表面偏振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模型(pBRDF-polari-metric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将建立的pBRDF模型与实测数据拟合,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反演,获得叶片漫反射率、等效折射率和表面粗糙度。通过实测值和模拟值的比较,发现该pBRDF模型可以用于叶片表面方向偏振反射特性的模拟。同时,该模型还有助于对植物叶片生理生态特性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 玉米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