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中国自然灾害》教育软件开发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瑛 朱良 王静爱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2期63-67,共5页
根据社会公众对中国自然灾害信息的需求,开发了《中国自然灾害》多媒体教育软件。软件以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内容框架、基本体系。通过声音、影像、动画和文本等媒体形式可向社会深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中国自然灾害信息,普及... 根据社会公众对中国自然灾害信息的需求,开发了《中国自然灾害》多媒体教育软件。软件以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内容框架、基本体系。通过声音、影像、动画和文本等媒体形式可向社会深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中国自然灾害信息,普及减灾知识,增强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自然灾害 教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26
2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1 位作者 史培军 何春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空间环境在热力场中的综合表现 ,通过对城市热环境的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在RS、GIS的支持下 ,研究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首次提出热力景观观点用以研...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空间环境在热力场中的综合表现 ,通过对城市热环境的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在RS、GIS的支持下 ,研究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首次提出热力景观观点用以研究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 ,创建了热力景观空间格局的评价体系 (总体评价指标、类评价指标、块评价指标 )。对不同时期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结构与格局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热力景观 空间格局 上海 遥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涛 史培军 范一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利用1km分辨率的NOAA/AVHRR资料对中国北方13省的土壤湿度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北方13省1988—1995及1999各年7月份10cm土层湿度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1988—1999年土壤平均湿度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利用1km分辨率的NOAA/AVHRR资料对中国北方13省的土壤湿度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北方13省1988—1995及1999各年7月份10cm土层湿度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1988—1999年土壤平均湿度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为了确定人类活动是否对土壤湿度变化产生影响,分别计算了无植被带、自然植被带、农业植被带下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这3种状况的土壤湿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农业植被下的土壤湿度的下降趋势大于自然植被带和无植被带下的土壤,而且年际变化显著增大,其差异因数达到7.22%,而无植被带土壤和自然植被带土壤的差异因数分别为4.58%和4.60%.这说明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变化不仅受自然影响,而且人类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HRR 土壤湿度 年际变化 人类活动 中国北方 土壤水分 差异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雹灾灾情及其季节分区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瑛 王静爱 +1 位作者 吴文斌 李文航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6,共7页
根据中国雹灾灾情数据库资料,中国雹灾受灾、成灾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但成灾率仍呈上升趋势。雹灾季节变化明显,春夏为全国降雹的主要时段,4~9月出现的冰雹次数约占全年总次数的92.3%。降雹与成灾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成灾中心集中... 根据中国雹灾灾情数据库资料,中国雹灾受灾、成灾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但成灾率仍呈上升趋势。雹灾季节变化明显,春夏为全国降雹的主要时段,4~9月出现的冰雹次数约占全年总次数的92.3%。降雹与成灾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成灾中心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及江南丘陵地区。本文基于县级雹灾季节类型图和农业综合区划图,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对雹灾进行了季节分区,将全国分为5个雹灾类型大区:夏季型(I)、春末夏初-夏季型(II)、春末夏初-双峰型(III)、春季型(IV)、夏季-双峰型(V),以及16个二级雹灾亚区,28个三级雹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灾 农业 季节分区 中国 成灾面积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混播多年生禾草对草地植被状况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经济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世魁 胡自治 +2 位作者 龙瑞军 康慕谊 江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金强河地区 (海拔高度约 30 0 0 m)旱作条件下建植的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为材料 ,进行草地植被状况和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经过 3年 (1998~ 2 0 0 0年 )的试验分析和调查总结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 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金强河地区 (海拔高度约 30 0 0 m)旱作条件下建植的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为材料 ,进行草地植被状况和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经过 3年 (1998~ 2 0 0 0年 )的试验分析和调查总结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可以有效增加地表的植被覆盖率 ,减少水土流失 ,恢复土壤肥力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产出 /投入比、劳动生产率和单位草地面积的净收益都明显高于作物田 (燕麦地 )、放牧草地和封育草地 ,经济效益明显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合理建植和推广是解决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高效生产和持续发展矛盾、推动牧业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多年生禾草草地 植被状况 土壤肥力 经济价值 混播草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熊惠波 侯会乔 +1 位作者 江源 耿侃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0,共6页
利用 1988年和 1997年的TM影像数据 (覆盖范围主要包括扎鲁特旗行政辖区的中部低山丘陵区和南部倾斜冲积平原区的 2 0个苏木 ) ,通过计算扎鲁特旗 1988年至 1997年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分析了该区域近 10a来土地利用 /覆盖的时空变化规... 利用 1988年和 1997年的TM影像数据 (覆盖范围主要包括扎鲁特旗行政辖区的中部低山丘陵区和南部倾斜冲积平原区的 2 0个苏木 ) ,通过计算扎鲁特旗 1988年至 1997年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分析了该区域近 10a来土地利用 /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 ,并进而探究了导致该变化发生的自然、人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在 1988年至 1997年间 ,该区域林地和草地大面积减少 ,耕地大面积增加 ,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现象严重。探其原因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等人文因素造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驱动力 扎鲁特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力背景对城市降雨(暴雨)的影响(Ⅲ)──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预报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云浩 史培军 李晓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31,共6页
在对降雨系统时序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降雨时序分析与预报模型。根据上海市降雨和实际测点布置的特点,提出了两套降雨预报策略。根据热力背景的不同,建立了城市降雨空间差异预报模型。经初步验证,该模型... 在对降雨系统时序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降雨时序分析与预报模型。根据上海市降雨和实际测点布置的特点,提出了两套降雨预报策略。根据热力背景的不同,建立了城市降雨空间差异预报模型。经初步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为城市规划、排水市政工程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背景 空间差异 人工神经网络 降雨预报 时序分析 集成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力背景对城市降雨(暴雨)的影响(Ⅱ)──降雨时序的混沌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云浩 史培军 李晓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5,共6页
首先介绍了研究复杂性系统的混沌分析方法,并利用上海城市降雨的时序资料重构了相空间,计算了一系列表征其混沌系数的特征值,对其混沌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文章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热力背景条件下降雨系统混沌特征。研究发现:从自然... 首先介绍了研究复杂性系统的混沌分析方法,并利用上海城市降雨的时序资料重构了相空间,计算了一系列表征其混沌系数的特征值,对其混沌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文章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热力背景条件下降雨系统混沌特征。研究发现:从自然、低温到高温热力背景其降雨序列之间的可比性依次增大,而表征系统所需的独立变量数目则是依次减小,平均系统可预报尺度依次减小,最大可预报尺度依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背景 降雨 时序 混沌分析 城市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荒漠化态势及其防治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海萍 唐少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1-416,共6页
荒漠化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 ,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有近 1/ 3的土地处于荒漠化 .扭转荒漠化态势应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防治荒漠化需要科学... 荒漠化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 ,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有近 1/ 3的土地处于荒漠化 .扭转荒漠化态势应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防治荒漠化需要科学地恢复和重建这些地区的自然植被 ,植树种草要遵循植被演替和生态学规律 ,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要适度开发利用 ,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势 防治问题 西部大开发 甘肃 荒漠化 生态环境建设 土地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垭口盆地松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构造和环境意义
10
作者 江樟焰 伍永秋 崔之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2-699,共8页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剖面 2 70万 a BP以来的连续沉积共计 6 3个样品的粒度特征分析 ,划分出 6个构造活动阶段 .粒度参数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都清楚表明垭口盆地在 2 70万~ 188万 aBP和 10 7万~ 72万 a BP发生构造抬升活动 ,前者对应着“...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剖面 2 70万 a BP以来的连续沉积共计 6 3个样品的粒度特征分析 ,划分出 6个构造活动阶段 .粒度参数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都清楚表明垭口盆地在 2 70万~ 188万 aBP和 10 7万~ 72万 a BP发生构造抬升活动 ,前者对应着“青藏运动”,后者是“昆仑 -黄河运动”.还确定出垭口盆地古湖泊形成于 2 2 5万 a BP,消亡于 80万 a BP,其中 2 16万~ 10 7万 a BP是古湖泊的发展期 ,10 7万~ 80万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垭口盆地 松散沉积物 粒度特征 粒度分析 构造抬升运动 古湖泊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