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校园碳足迹核算及零碳校园规划路径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园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蔡鑫 孟凡鑫 +3 位作者 孙宇彤 庞凌云 张哲 蔡博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本研究综合考虑高校地理边界内的直接碳排放和跨境间接碳排放,从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构建了高校校园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模型,选取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园(简称海淀校园)作为案例,系统性地核算并分析了海淀校园碳足迹(包括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 本研究综合考虑高校地理边界内的直接碳排放和跨境间接碳排放,从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构建了高校校园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模型,选取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园(简称海淀校园)作为案例,系统性地核算并分析了海淀校园碳足迹(包括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现状,并从消费侧及生产侧2个视角出发,设计低碳校园、深度减碳及零碳校园3种情景规划,探究零碳校园规划路径.结果表明:1)海淀校园2022年的碳足迹为96.72 kt,其中高校碳足迹主要来源为外调电力引起的间接碳排放,占比50.3%;校园直接碳排放与其他间接碳排放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相当,分别占高校碳足迹总量的25.5%和24.2%.2)海淀校园教师公寓区、学生宿舍区、办公区为高校碳足迹的主要来源区域,碳排放总量达到42.06 kt,占高校碳足迹总量的43.5%,主要由电能消耗及天然气消耗导致;其余功能区中,图书馆、生活服务区、教学区及主楼碳排放量分别为9.30、8.32、7.92、7.25 kt,其中,生活服务区的碳排放来源比较特殊,主要由用水及用天然气驱动引起.3)海淀校园如果参考低碳校园情景方案,在2060年可实现40%的校园碳减排;若执行深度减碳情景规划,则可在2060年减少近70%的校园碳排放;如果高校可以依照零碳校园规划路径,综合消费侧及生产侧各项减碳措施,则有望在2060年实现零碳校园建设.本研究结果可为高校落实“碳中和”政策,厘清高校碳足迹现状并实现零碳校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 零碳校园 碳排放核算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区划 被引量:31
2
作者 薛鹏丽 曾维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3-1750,共8页
环境风险区划是区域布局型环境风险管理及环境风险分区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环境风险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传统区划方对上海市突发环境风险进行区划研究.上海市突发环境风险区划中"... 环境风险区划是区域布局型环境风险管理及环境风险分区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环境风险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传统区划方对上海市突发环境风险进行区划研究.上海市突发环境风险区划中"自上而下"环境风险一级区的划分是依据上海市1990~2008年突发污染事故历史时空格局获得;而"自下而上"是通过构建上海市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在对指标进行概念模型量化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在最小区划单元进行聚类区划,并依据上海市政府宏观规划对聚类后的图斑碎块进行科学性和实用性调整,获得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亚区和小区;将上海市突发环境风险一级区及亚区和小区集成分析,实现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综合区划.结果表明: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区划包含2个风险一级区,5个风险亚区和21个风险小区,客观揭示了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针对上海市布局型环境风险和不同风险区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上海市综合减灾降险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上海 环境风险区划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基于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 环境风险分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灰色识别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秀娟 毛显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1-73,共3页
改进的灰色识别法以灰色关联法为基础,针对灰色关联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不足,引入关联离散度和隶属度算法加以改进,并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级就其相应的隶属度加权平均求得更为精确的大气环境质量级别,提高了分辨率和实用性。在简要论... 改进的灰色识别法以灰色关联法为基础,针对灰色关联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不足,引入关联离散度和隶属度算法加以改进,并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级就其相应的隶属度加权平均求得更为精确的大气环境质量级别,提高了分辨率和实用性。在简要论述利用改进的灰色识别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计算原理、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研究对象,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质量等级及其变化趋势,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识别法可比性强,分辨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识别法 灰色关联法 关联离散度 隶属度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土壤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舒艳 王红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35-1240,共6页
以土壤水运动方程和溶质运移方程的联合模型(确定性模型)模拟结果为基础,考虑土壤环境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以及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化学转化反应的不可完全预知性,同时考虑整个相关的系统因素,引入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分别建立GM(1... 以土壤水运动方程和溶质运移方程的联合模型(确定性模型)模拟结果为基础,考虑土壤环境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以及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化学转化反应的不可完全预知性,同时考虑整个相关的系统因素,引入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分别建立GM(1,4)模型和GM(2,1)模型,对石油类物质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油田开发土壤污染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此方法的提出为油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污染部分的定量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土壤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主要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减排措施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威 石常卿 +3 位作者 逯颖 郝新 王磊 王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7-1696,共10页
近30 a来,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中国等主要农业国的减排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统计与文献资料,分析了全球主要农业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甲烷(CH_(4))排放量约2065.68万t,其中水... 近30 a来,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中国等主要农业国的减排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统计与文献资料,分析了全球主要农业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甲烷(CH_(4))排放量约2065.68万t,其中水稻种植贡献41.9%;氧化亚氮(N_(2)O)排放量为120.62万t,施肥贡献为43.6%。受温度、水量、土壤结构及作物品种影响,CH_(4)排放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排放量约占全国的38.4%;N_(2)O排放量则在中部地区相对较高,约占全国的32.6%。全球范围内,印度农业的CH_(4)排放量最高(2588.63万t),中国和巴西的二氧化碳(CO_(2))排放较为显著。实施减氮管理、使用硝化抑制剂、施用生物炭、节水灌溉和轮作等措施可不同程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作物品种优化、生产要素全过程评价等精准管理策略,并建议加强农田环境因素研究,探索微生物机制和新技术在农田碳减排中的应用,为实现农田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氮循环 面源污染 农田管理 微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热环境响应 被引量:45
6
作者 葛荣凤 王京丽 +2 位作者 张力小 田光进 冯悦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040-6049,共10页
城市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过程带来最明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理清其形成和演变规律对城市规划、人居环境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1—2011年间8期夏季(6—8月)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的地表温度空间场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定义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过程带来最明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理清其形成和演变规律对城市规划、人居环境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1—2011年间8期夏季(6—8月)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的地表温度空间场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定义热岛强度与热岛容量指数,并利用重心模型与Moran's I全局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受城市化影响的典型区域——北京六环区域内热岛效应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六环内热岛强度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其平均值在5.73—9.27℃之间,统计意义上,北京市六环内热岛强度的增长速率为1.35℃/10 a;空间格局上,南北维度的变化较东西维度明显,但总体上呈现破碎化态势,全局Moran's I指数从1991年的0.63下降到2011年的0.16;空间重心模型显示研究区内热环境变化的圈层特征明显,受功能疏解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中心二环区域的热环境呈现一定程度的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热岛强度 城市化 城市规划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芦苇种群特征对水深环境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101
7
作者 崔保山 赵欣胜 +2 位作者 杨志峰 唐娜 谭学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33-1541,共9页
通过野外调查芦苇种群特征及获取的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法、函数极值法以及β多样性指数测度法,对黄河三角洲芦苇种群在不同环境梯度(以水深为主)条件下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β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 通过野外调查芦苇种群特征及获取的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法、函数极值法以及β多样性指数测度法,对黄河三角洲芦苇种群在不同环境梯度(以水深为主)条件下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β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的1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6个类型。随水深环境梯度变化,各样地群落优势植物也发生相应变化。(2)芦苇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茎粗与平均水深呈显著相关。芦苇平均密度和平均盖度值与平均水深拟合曲线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在平均水深为0·3m时,芦苇平均密度和平均盖度出现明显的峰,随水深变化向峰两侧递减,而芦苇平均株高和平均茎粗随水深增加呈递增趋势。(3)通过β多样性分析,黄河三角洲存在明显的环境梯度变化,随着水深的变化,物种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后得出的各相邻样地(水深段)间的Sorensen指数值均大于不相邻样地(水深段)间的值。水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较大,而旱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Β多样性 环境梯度 湿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环境梯度下翅碱蓬(Suaeda salsa)的生态阈值 被引量:84
8
作者 崔保山 贺强 赵欣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8-1418,共11页
在对翅碱蓬(Suaeda salsa)生物量、密度、株高、盖度、多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生物量作为翅碱蓬生物指标,利用高斯模型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翅碱蓬种群沿水深、土壤盐分的生态阈值,翅碱蓬最适水深为-0.42m,水深生态阈值区间为[-0.92,0... 在对翅碱蓬(Suaeda salsa)生物量、密度、株高、盖度、多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生物量作为翅碱蓬生物指标,利用高斯模型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翅碱蓬种群沿水深、土壤盐分的生态阈值,翅碱蓬最适水深为-0.42m,水深生态阈值区间为[-0.92,0.08](m),水深最适生态阈值区间为[-0.67,-0.17](m);最适土壤盐分为12.71 g/kg左右,其盐分生态阈值区间为[5.17,20.25](g/kg),盐分最适生态阈值区间为[8.94,16.48](g/kg)。通过分析不同实验区的水盐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探讨了水盐交互作用对翅碱蓬生长的影响。最后,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将3个实验区69个样地划分为7类。随着水深和盐分的梯度变化,7类样地的翅碱蓬群落呈现明显的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碱蓬 生态阈值 高斯模型 黄河三角洲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2
9
作者 冯悦怡 胡潭高 张力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79-3187,共9页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探讨城市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形态和空间布局这3个方面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其内部温度(Ta)、对周边环境降温的影响范围(Lmax)及降温幅度(ΔTmax)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景观构成来看,Ta、Lmax、ΔTmax与水体面积均呈现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公园内外热环境的关键因子;Ta及ΔTmax与公园内绿地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而主要受三维绿量和硬质地表比例的影响;与此相反,Lmax与绿量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林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综合考虑公园内外整体降温效应,应在保证绿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尽量丰富绿地内部空间结构,增大三维绿量;从斑块形态来看,绿地斑块形状越复杂,公园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远,而公园外围边界形状与内部温度呈较显著正相关,但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从空间布局来看,硬质地表分布与Ta、Lmax、ΔTmax均显著相关,其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对周边的影响范围及降温幅度越大;此外,公园林地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大,但对ΔTmax影响不明显。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出发,应将公园景观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空间景观特征 影响范围 降温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潮沟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39
10
作者 赵欣胜 崔保山 +1 位作者 孙涛 贺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55-1861,共7页
潮沟在黄河三角洲广泛存在,且分布有多种独特的湿地植被类型。通过设置有代表性的28个样地,获取了植被种类、多度和土壤环境因子数据;并运用双指示物种(TWINSPAN),对黄河三角洲潮沟分布区植被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得出研究区共有7种类型... 潮沟在黄河三角洲广泛存在,且分布有多种独特的湿地植被类型。通过设置有代表性的28个样地,获取了植被种类、多度和土壤环境因子数据;并运用双指示物种(TWINSPAN),对黄河三角洲潮沟分布区植被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得出研究区共有7种类型植物群落;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阐明了这些植被群落空间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结果显示构成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的主要是Cl-和Na+,距离海洋的远近和土壤含水量共同影响土壤含盐量,盐地碱蓬和中华柽柳分布主要取决于土壤含盐量、Na+含量及距离海洋距离,而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土壤全磷(TP)、全氮(TN)、有机质、Ca2+及Mg2+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沟 土壤 植被 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 黄河三角洲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及居民健康效益评估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娟 李巍 +1 位作者 程红光 谢元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4-1121,共8页
北京市能源消费正面临着污染物减排和保障居民健康的双重约束.针对未来城市能源消费设计BAU(基准情景)和2个分别基于近期和中长期节能环保要求的受控情景(EC1、EC2),模拟预测了3个情景下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PM2.5)在目标年(... 北京市能源消费正面临着污染物减排和保障居民健康的双重约束.针对未来城市能源消费设计BAU(基准情景)和2个分别基于近期和中长期节能环保要求的受控情景(EC1、EC2),模拟预测了3个情景下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PM2.5)在目标年(2020年)的排放水平,以确定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分别采用综合暴露-反应关系模型(IER)和泊松回归模型,评估北京市居民对PM2.5暴露的健康风险,估算健康损失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相较BAU情景,在EC1情景下,SO2、NOx、PM10、PM2.5减排率分别达到52.95%、49.77%、32.82%、41.41%,可减少PM2.5暴露下居民死亡和发病219 783例,其中死亡1 295例、住院3 920例、门诊182 558例、患病32 011例,获得健康效益111.87×108元;在EC2情景下,SO2、NOx、PM10、PM2.5的减排率分别达到66.61%、63.42%、54.96%、57.44%,可减少PM2.5暴露下居民死亡和发病519 234例,其中死亡2 930例、住院9 248例、门诊427 070例、患病79 986例,获得健康效益290.10×108元.相较EC1情景,EC2情景可产生更大的减排潜力和居民健康效益.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北京主城区因能源方案优化获得的健康效益较大,约占总健康经济效益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潜力 居民健康效益 能源消费 情景模拟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谢元博 李巍 郝芳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0-568,共9页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相比单个项目的评价具有信息相对缺乏、风险因素多,风险叠加难度大等特点.信息扩散法可有效应对评价信息不足问题,通过构建和运行风险信息矩阵实现对多个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值叠加,并最终形成风险分区图以指导区域布局优...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相比单个项目的评价具有信息相对缺乏、风险因素多,风险叠加难度大等特点.信息扩散法可有效应对评价信息不足问题,通过构建和运行风险信息矩阵实现对多个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值叠加,并最终形成风险分区图以指导区域布局优化和风险管理.本研究结合广州南沙地区发展规划,应用信息扩散法对区域现有及规划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估,并得出区域综合环境风险4级分区.评价结果显示,规划的石化基地布局不合理,将大幅增加区域环境风险等级,提出放弃该产业规划或重新选址,该建议得到最终决策的支持.建议区域开发在规划的初始阶段就考虑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以此论证区域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实现优化区域开发和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环境风险评价 信息扩散法 风险分区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工业园区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26
13
作者 徐琳瑜 康鹏 刘仁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7-1136,共10页
基于所建立的涵盖自然和人为要素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珠海富山工业园区为例,开发基于突变理论的工业园区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模型,模拟珠海富山工业园区3种规划情景下的环境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园区自然环境承载力于规划中后期... 基于所建立的涵盖自然和人为要素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珠海富山工业园区为例,开发基于突变理论的工业园区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模型,模拟珠海富山工业园区3种规划情景下的环境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园区自然环境承载力于规划中后期处于下降的趋势,下降的趋势伴随着园区规划发展速率越快;而人为环境承载力伴随着园区规划建设处于上升趋势,规划建设初期的上升趋势最为迅速.而总体上,环境承载力则在发展中前期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到了规划末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规划末期环境承载力水平基本与初期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环境承载力 突变级数法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深环境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贺强 崔保山 +2 位作者 胡乔木 杨舒茜 赵欣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
利用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两种分形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水深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均较大,随着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反映了不同水深梯度下柽... 利用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两种分形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水深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均较大,随着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反映了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对水平空间的占据程度较大;信息维数总体上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在水深低于-1.55 m范围内,信息维数较大,柽柳种群的微观结构较为复杂,格局强度较高,水深高于-1.55 m时,信息维数较小,柽柳种群的微观结构较为简单,格局强度较弱。水深-1.55 m可能是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一个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分布格局 计盒维数 信息维数 湿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巍 谢卧龙 +1 位作者 王尧 孙东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8-182,共5页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重点和技术程序,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为检验所建立的分析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将其应用于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以此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对规划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原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对规划实施的环境管理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分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产业链 生态效率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芦苇生物量空间变化环境解释 被引量:37
16
作者 冯忠江 赵欣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4,共5页
在黄河三角洲芦苇生物量词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滨海湿地水体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芦苇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芦苇生物量较低。为56.04~1668.45g/m2;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之比1.25~2.37;(2)在多种... 在黄河三角洲芦苇生物量词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滨海湿地水体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芦苇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芦苇生物量较低。为56.04~1668.45g/m2;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之比1.25~2.37;(2)在多种影响芦苇生物量的因子中,盐度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生物量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少;(3)水深是最主要的促进因子,地上生物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则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少,主要原因在于水深改变了芦苇的植株形态特征(株高、茎粗)和结构(密度)特征;(4)半闭流状态的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商,N含量对芦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物量 水深 盐度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垃圾填埋产气过程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家军 王浩 +2 位作者 张娜 解剑波 章馨予 《中国沼气》 2008年第3期22-25,共4页
研究垃圾填埋产气规律对合理预测垃圾填埋产气量及进行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生活垃圾以厨余为主的特点,选择厨余垃圾在厌氧模拟反应器中进行填埋降解产气过程模拟实验。实验取两个柱形模拟反应器,分别使用未经p... 研究垃圾填埋产气规律对合理预测垃圾填埋产气量及进行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生活垃圾以厨余为主的特点,选择厨余垃圾在厌氧模拟反应器中进行填埋降解产气过程模拟实验。实验取两个柱形模拟反应器,分别使用未经pH调节和经过pH调节的渗滤液进行回灌。实验结果表明,对回灌的渗滤液进行pH调节对促进垃圾降解产气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调节pH值对垃圾填埋产气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 填埋气 产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分布环境解释及柽柳空间分布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欣胜 吕卷章 孙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6,共8页
首先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深和盐度的变化。然后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SPPA),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柽柳在不同水深梯度... 首先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深和盐度的变化。然后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SPPA),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柽柳在不同水深梯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水深小于0 cm时,柽柳在0-6 m尺度内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集群分布,即在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空间分布格局在尺度变换时,呈现不同的规律。说明水深变化对柽柳空间分布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是柽柳生态适应性的体现,也是柽柳对水深适宜性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柽柳 环境梯度 空间格局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及生态环境需水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彤芳 沈珍瑶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19,共3页
 对涉及生态环境需水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基于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配置方法问题及河流水资源配置的40%原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对水...  对涉及生态环境需水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基于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配置方法问题及河流水资源配置的40%原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合理配置 基于降水资源 面向生态 河流水资源配置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生产设施环境安全距离理论与估算方法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震 李巍 +1 位作者 王志强 郭霁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石油生产会带来各种不利的环境影响,甚至造成许多重大安全隐患,并由此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对此笔者提出环境安全距离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并结合油田主要生产设施的环境影响分析,给出了油田生产过程中气体污染物排放、噪声污染、... 石油生产会带来各种不利的环境影响,甚至造成许多重大安全隐患,并由此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对此笔者提出环境安全距离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并结合油田主要生产设施的环境影响分析,给出了油田生产过程中气体污染物排放、噪声污染、井喷、管线泄漏和火灾爆炸的环境安全距离估算方法,从而为减轻油田生产的潜在环境影响和损害,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与油田已建设施之间的矛盾和确保油田生产的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生产设施 风险 环境安全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