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治理视角下社区矫正多元参与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苏明月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人是社会中、具体社区中的人,作为社区内处遇的社区矫正,无论是执行主体还是被执行对象都依赖社区而存在。社区矫正作为开放式的刑事执行制度,不是简单地将矫正对象置于社会内放任自流,而是要求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合理整合社会力量,构... 人是社会中、具体社区中的人,作为社区内处遇的社区矫正,无论是执行主体还是被执行对象都依赖社区而存在。社区矫正作为开放式的刑事执行制度,不是简单地将矫正对象置于社会内放任自流,而是要求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合理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矫正体系。中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路径是党政主导下的多元共治,社区矫正法确立的社区矫正多元参与体系,在理论逻辑上与多元共治理念一致,同时实践中存在多元共治的基层体系与社区矫正多元参与体系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社区矫正是一项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其发展中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区矫正 多元参与 多元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模式下触罪未成年人法律规制的空间与局限 被引量:5
2
作者 苏明月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5,共15页
触罪未成年人是指实施了刑法规定所禁止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受刑事司法管辖的未成年人。我国没有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对越轨未成年人的行为规制体系具有刑事司法与行政二元规制的特点,修法进一步加强了二元模式的构建。《... 触罪未成年人是指实施了刑法规定所禁止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受刑事司法管辖的未成年人。我国没有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对越轨未成年人的行为规制体系具有刑事司法与行政二元规制的特点,修法进一步加强了二元模式的构建。《刑法修正案(十一)》限定性地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将触罪未成年人进入刑事司法管辖的核准追诉权赋予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明确了触罪行为的定义,填补了修法前对触罪行为在立法规制上的不足,但新设的专门矫治教育仍延续行政干预的模式,未能实现司法化。修法后发生的案例使人们再次反思对触罪未成年人法律规制的整体制度设计问题。独立少年司法制度的缺失,使得刑事责任年龄成为刑事司法管辖的分水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后,一旦有更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发生,人们仍会不停追问刑事司法制度的效能。对修法前后立法样态、司法困境与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反思,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构建触罪未成年人法律规制体系,力求实现公平与效率、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防卫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罪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 专门教育 专门矫治教育 二元规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法视野下认定正当防卫之程序法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建平 孙平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28-40,共13页
犯罪构成理论对排除违法阻却事由的诉讼程序和举证责任具有直接影响。我国采取“耦合式”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正当防卫在犯罪构成之外评价。这就导致在追究和打击犯罪的刑事诉讼各个阶段都可以对排除犯罪的正当防卫作出实质性判断。由... 犯罪构成理论对排除违法阻却事由的诉讼程序和举证责任具有直接影响。我国采取“耦合式”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正当防卫在犯罪构成之外评价。这就导致在追究和打击犯罪的刑事诉讼各个阶段都可以对排除犯罪的正当防卫作出实质性判断。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举证责任往往由辩方承担。在外国刑法中正当防卫也被称为“正当行为”或“被证明有理的事实”,是需要经过一定程序被证明的事实。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离不开程序法视角,通过警检之间合理分工,采取司法化程序作出实质认定,借助立法和司法措施减轻辩方举证责任、加强辩护权,可以从程序法上凸显对人之生命权、辩护权和防卫权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犯罪构成理论 警检关系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视与展望: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行刑衔接问题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诗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4,共10页
当前对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与打击主要体现在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这两个方面,二者的衔接往往会对该领域的规制成效产生深远影响。从21世纪初发展至今,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行刑衔接的基本框架已大致建成,且主要包含了实体衔接与程序衔接两... 当前对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与打击主要体现在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这两个方面,二者的衔接往往会对该领域的规制成效产生深远影响。从21世纪初发展至今,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行刑衔接的基本框架已大致建成,且主要包含了实体衔接与程序衔接两个方面。然而,当前立法进程欠缺协同化、证据移送标准模糊等衔接不畅的突出问题,致使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部门在具体案件的处置中存在诸多障碍。因而必须从实体层面出发,在衔接食品安全法的前提下,适度扩张食品安全犯罪的范围,完善食品安全领域行刑衔接的相关法律制度,同时在程序上做好相关法律规范的优化,并做好证据认定以及移送程序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行刑衔接 实体衔接 程序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反洗钱法域外适用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9
5
作者 贾济东 胡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在办理涉外洗钱案件中,我国反洗钱法存在着与反洗钱刑法规范难以有效衔接、无法对等管辖境外机构和人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反洗钱立法的被动性、保守性且欠缺体系性考量,以至于反洗钱法域外适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不足。在反洗钱... 在办理涉外洗钱案件中,我国反洗钱法存在着与反洗钱刑法规范难以有效衔接、无法对等管辖境外机构和人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反洗钱立法的被动性、保守性且欠缺体系性考量,以至于反洗钱法域外适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不足。在反洗钱监管理念由"规则为本"转向"风险为本"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已具备完善反洗钱法域外适用制度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应当遵循"风险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对等原则,综合运用属地管辖、积极属人管辖和保护管辖等方式,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域外适用制度并实现其预期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洗钱法 域外适用 对等原则 合规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负增长时代亲职双向实现的社会问题与制度支持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明月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共7页
亲职承担是一种短期隐形、长期显效的良性实践。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中,亲职角色的性别差异在缩小,母亲和父亲同样承担着家庭供养和情感提供的功能。亲职实践受到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中国家庭几乎承担了养儿育女的全部责任,养... 亲职承担是一种短期隐形、长期显效的良性实践。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中,亲职角色的性别差异在缩小,母亲和父亲同样承担着家庭供养和情感提供的功能。亲职实践受到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中国家庭几乎承担了养儿育女的全部责任,养育的高负重成为中国少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应承担儿童养育成本社会化的责任,提供家庭支持的福利性公共产品,矫正父职缺失的现实问题,间接提高人口发展的数量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职 父职 母职 人口负增长 福利性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传染病患者涉罪的社会危险性评估与程序应对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小政 闫姝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34,共12页
近年来,涉及传播艾滋病病毒和曾被作为“乙类甲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刑事案件高发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具有严重传播风险,需要特殊治疗并予以分类管理,在追究这两类重大传染病患者犯罪的刑事诉讼中,一线办案人员普遍面临较大... 近年来,涉及传播艾滋病病毒和曾被作为“乙类甲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刑事案件高发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具有严重传播风险,需要特殊治疗并予以分类管理,在追究这两类重大传染病患者犯罪的刑事诉讼中,一线办案人员普遍面临较大压力,担心发生感染事故或职业暴露。受“潜在危险论”影响,在贯彻从严惩治方针时,存在“一押到底”“超期非羁押”等非法治化现象;在作出轻缓化处理时,又出现了“一放了之”“纸面服刑”的个案。随着相关疾病传播概率、危害后果的客观变化,在防疫政策修正后,对涉罪患者社会危险性的认定应当作出适应性调整,甚至根本性转变。当前,有必要系统整合存在不少冲突之处的一系列司法解释。从长远看,根据“以预为先”理念,为有效防治今后可能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建议在《刑事诉讼法》第五编中增设“涉重大传染病刑事案件特别程序”一章。建议遵循流行病学规律,依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循证评估重大传染病患者在司法场域中的现实危险。在扩大适用非羁押、非监禁刑时,可以依申请或依职权采取电子监控手段加强监督管理,降低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传染病 社会危险性 程序法定 宽严相济 刑事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