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河(陕西段)河道自净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宋进喜 曹明明 +2 位作者 李怀恩 马俊杰 陈大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建立了河段自净最小需水量计算模型。为了使研究区段内的水质达标,该区段内的自净需水量应该是从区段内所有河段最小需水量中取其最大量。应用该方法分达标排污和现状排污对渭河(陕西段)河道自净需水量做了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渭河河道... 建立了河段自净最小需水量计算模型。为了使研究区段内的水质达标,该区段内的自净需水量应该是从区段内所有河段最小需水量中取其最大量。应用该方法分达标排污和现状排污对渭河(陕西段)河道自净需水量做了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渭河河道自净需水量随年径流流量变化不大,自净缺水严重,主要出现在非汛期,达标排污较于现状排污,自净需水量大幅度下降,自净缺水主要出现在1,2,12三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陕西段 河道自净需水量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冠层对喷灌水分分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海军 康跃虎 王庆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喷灌水分到达冠层以后,经过冠层的截留和水分再分配过程,主要以两种方式到达地面,即穿过冠层直接落入土壤和通过叶片的集水,然后以茎秆为通道流入土壤。以不同方式进入土壤中的水量与作物的种类、冠层结构、种植密度,以及喷灌系统和喷... 喷灌水分到达冠层以后,经过冠层的截留和水分再分配过程,主要以两种方式到达地面,即穿过冠层直接落入土壤和通过叶片的集水,然后以茎秆为通道流入土壤。以不同方式进入土壤中的水量与作物的种类、冠层结构、种植密度,以及喷灌系统和喷灌时的农田小气候等因素有关。本文根据喷灌水分在农田的分布特点,把喷灌系统和作物结合起来,提出了喷灌有效灌水均匀系数的概念。该系数能综合反映灌溉水经过冠层再分配过程以后,田间水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作物冠层 水分再分配 灌水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寓姣 郝旭光 王红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结合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经不同温度(10℃和25℃)以石油为碳源驯化后的群落结构变化。从数量看,10℃条件下驯化土壤的细菌浓度(6.2×105CFU/mL)低... 为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结合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经不同温度(10℃和25℃)以石油为碳源驯化后的群落结构变化。从数量看,10℃条件下驯化土壤的细菌浓度(6.2×105CFU/mL)低于25℃条件下驯化土壤细菌浓度(4×108CFU/mL)3个数量级;从组成看,25℃驯化的土壤群落中分离得到8种细菌,优势菌为Rhizobium(根瘤菌)和Bacillus(芽孢杆菌);10℃驯化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1种细菌,优势菌为Arthrobacter(节细菌属)和Halomonas(嗜盐菌属),10℃条件下的群落组成更具有多样性。可见,不同驯化温度对油污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具有较强的影响,低温条件下,微生物数量减少,但多样性反而可能增加;2种温度条件群落组成的相似性低。本研究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菌种资源,并对菌剂投加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石油降解菌 温度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资源学的科学体系
4
作者 许新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8-462,共5页
论述了水资源学的科学体系,包括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当前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循环 水资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宗健 王金生 腾彦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2,共3页
土地处理系统作为生态学处理方法,实际上是追求土壤、含水层和植物的“处理”与“利用”两个功能的总体实现。人工土壤渗滤工艺正是针对传统土地处理工艺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使用人造填料代替土壤,构造人工土壤环境;有效改善... 土地处理系统作为生态学处理方法,实际上是追求土壤、含水层和植物的“处理”与“利用”两个功能的总体实现。人工土壤渗滤工艺正是针对传统土地处理工艺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使用人造填料代替土壤,构造人工土壤环境;有效改善了土地处理工艺占地较大和处理负荷低的弊端。并通过对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的实际应用,对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试验,对工艺中的核心部分——“人工土壤”的生物特性以及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壤 渗滤 污水处理 土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55
6
作者 陈崇希 胡立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5,共6页
含水层-井孔水流问题是水文地质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之一。长期以来水文地质模型中对井孔的刻画基本上都是引用"热传导"中的"线汇"理论,需要人工预先给定线汇的流量或水头分配,其普适性至今没有得到证明。... 含水层-井孔水流问题是水文地质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之一。长期以来水文地质模型中对井孔的刻画基本上都是引用"热传导"中的"线汇"理论,需要人工预先给定线汇的流量或水头分配,其普适性至今没有得到证明。针对地下水混合井流模拟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方法,不仅解决了混合抽水试验求取分层水文地质参数、预测分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已被用于模拟水平井、自流井、观测孔等,并发展为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空隙介质地下水流模型。"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方法不仅得到现场试验的应用性验证,也通过物理模拟得到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 等效渗透系数 数值模拟 混合观测孔 水平井 自流井 岩溶管道 三重空隙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黄河源区气候要素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徐宗学 和宛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6-913,共8页
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黄河源区13个气象站点1959—1997年日照、气温、降水、蒸发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日照时数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减少的态势,变化趋... 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黄河源区13个气象站点1959—1997年日照、气温、降水、蒸发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日照时数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减少的态势,变化趋势从中部向西部、东部、北部逐渐减少;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从西向东、从南向北逐渐增加,变化趋势为中部、南部地区上升趋势最小,北部、东部、西部上升幅度较大;多年平均降水呈较弱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变化趋势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蒸发量的下降趋势幅度较大,空间分布规律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变化趋势表现为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以北部地区最为明显。另外,本文也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黄河源区各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气候要素 时空特征 变化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以上气候要素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8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采用1960—2001年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地区23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蒸发量4个气候要素的资料,分析了42年来兰州以上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采用1960—2001年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地区23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蒸发量4个气候要素的资料,分析了42年来兰州以上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2年来全区平均变暖0.76℃,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平均减少了17.89 mm,125.6 h和161.3 mm;用距平曲线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用滑动T检验法(MTT法)、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对5年滑动平均的区域季节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讨论了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地区的气候变化问题。MTT法的检测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的末期、中期和初期发生了突变,蒸发量除了发生在80年代的突变外,90年代也有一次超过0.01显著性水平的突变;Yamamoto法检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气候突变最为明显,1981年春季蒸发量和1985年的年气温均出现了强突变,年蒸发量突变的S/N值的位相明显提前于其他3个气候要素突变S/N值的位相;Mann-Kendall法检测结果表明,各气候要素年和季的突变年份中,气温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蒸发量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日照时数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事实也说明检测方法不同,评价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突变 黄河流域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银军 魏开湄 +1 位作者 丁爱中 李爱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3-969,共7页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调整流域内区域间损益关系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流域内人类活动产生的损益入手,论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并利用经济学原理,对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补偿标准进...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调整流域内区域间损益关系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流域内人类活动产生的损益入手,论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并利用经济学原理,对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补偿标准进行了理论解析,给出了流域生态补偿必要性的理论依据和需要补偿量的理论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域人类活动的正负外部性等原则,对流域生态补偿进行了分类。依据流域生态补偿分类,梳理出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重点区域。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探讨,以期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流域 外部性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卓 刘昌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东北地区1995,2000~2003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上述年份的生物生产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提出了消除生态赤字的途... 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东北地区1995,2000~2003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上述年份的生物生产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提出了消除生态赤字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东北地区振兴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产性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地貌多样性内涵、分类及其主要修复内容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银军 丁爱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针对河流修复中对河流地貌重视不够及多样性认识不深等问题,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样性的内涵及与河流栖息地的统一性,将常见河流地貌类型分为3种河谷地貌、38种河床地貌、15种水流形态以及人工活动形成的地貌类型,并提出基于过程的修复策略... 针对河流修复中对河流地貌重视不够及多样性认识不深等问题,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样性的内涵及与河流栖息地的统一性,将常见河流地貌类型分为3种河谷地貌、38种河床地貌、15种水流形态以及人工活动形成的地貌类型,并提出基于过程的修复策略来修复河流地貌。在修复河流地貌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形成河流地貌的水陆域过程,识别泥沙源时空分布,并重点修复深槽—浅滩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多样性 河流地貌多样性指数 生境 过程 深槽-浅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效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勇勇 刘红 +1 位作者 何韵华 闫怡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0-663,共4页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净化微污染水源水为例,研究影响反应器处理效率主要因素的重要性顺序,试验数据进行关联度计算分析所得的结论与理论分析一致。从而表明,用该方法分析影响好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各因素的重要性...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净化微污染水源水为例,研究影响反应器处理效率主要因素的重要性顺序,试验数据进行关联度计算分析所得的结论与理论分析一致。从而表明,用该方法分析影响好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各因素的重要性,具有要求试验数据少、结果可靠的特点,同时也得到了影响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率各因素的重要性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关联分析 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