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在膨润土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1)——地下水-膨润土体系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东旭 黄流兴 +3 位作者 赵振华 胡立堂 司高华 叶远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某区含Pu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性能评价中,需要分析水-岩相互作用下蒙脱石、孔隙度、pH值等演化过程对膨润土材料性能及Pu反应性迁移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工程屏障系统中厚度为1 m的柯尔碱膨润土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入渗景象,采... 在某区含Pu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性能评价中,需要分析水-岩相互作用下蒙脱石、孔隙度、pH值等演化过程对膨润土材料性能及Pu反应性迁移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工程屏障系统中厚度为1 m的柯尔碱膨润土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入渗景象,采用TOUGHREACT模拟了地下水-膨润土体系的地球化学演化。结果表明:膨润土完全饱和约需20年;膨润土中蒙脱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很弱,而去白云石化过程(白云石溶解、方解石形成)相对明显,这使得水中Ca^(2+)浓度减小、Mg^(2+)和HCO_(3)^(-)浓度增大、pH值呈弱碱性且维持在8.1~10.3范围内;膨润土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不明显(变化量不到2%)。这些演化过程将有利于维持膨润土的膨胀性,阻滞核素向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碱膨润土 地下水 演化 地球化学模拟 TOUGHRE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于勇 翟远征 +2 位作者 郭永丽 王金生 滕彦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地下水污染风险研究在工程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地下水系统本身具有各种不确定性,基于这些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也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贯穿整个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过程。所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是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 地下水污染风险研究在工程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地下水系统本身具有各种不确定性,基于这些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也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贯穿整个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过程。所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是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时的必要步骤。一般来讲,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更可靠,因此也更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在对不确定性进行分类(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分析,对目前国内外用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随机理论方法、模糊理论方法、随机-模糊耦合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基于各种方法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确定性理论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不确定性 随机理论 模糊理论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邰托娅 王金生 +1 位作者 王业耀 白利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8-653,共6页
详细介绍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国内学者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污染 风险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改进综合评分法筛选典型污染物的研究--以大武水源地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筛选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沫蕊 王韦舒 +2 位作者 任姝娟 王金生 李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77,共6页
结合潜在危害指数法和综合评分法筛选大武水源地地下水典型污染物。鉴于潜在危害指数法不考虑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将潜在危害指数作为综合评分法的评价指标之一,同时引进污染物的检出频率、生物降解性、生物累积性、研究区是否有污染源检... 结合潜在危害指数法和综合评分法筛选大武水源地地下水典型污染物。鉴于潜在危害指数法不考虑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将潜在危害指数作为综合评分法的评价指标之一,同时引进污染物的检出频率、生物降解性、生物累积性、研究区是否有污染源检出、是否为环境激素、是否为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先有机污染物、是否为中国优先污染物、是否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指标,计算不同污染物的综合得分,再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典型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典型污染物为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和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危害指数法 综合评分法 大武水源地 地下水 典型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14)C定年方法及其适用性探讨
5
作者 李捷 谢宇熙 +4 位作者 田立军 邢一飞 刘玉莲 焦璇 费舒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4,共11页
^(14)C是确定地下水年龄的常用方法,但受^(14)C定年模型中的初始^(14)C含量不确定性及深部地球化学过程影响,地下水^(14)C年龄仍存在较大争议。为确定华北平原第四系冷水^(14)C年龄,在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补充了27组地下水^(14)C数据,结... ^(14)C是确定地下水年龄的常用方法,但受^(14)C定年模型中的初始^(14)C含量不确定性及深部地球化学过程影响,地下水^(14)C年龄仍存在较大争议。为确定华北平原第四系冷水^(14)C年龄,在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补充了27组地下水^(14)C数据,结合前人在华北平原的文献数据65组,通过分析研究区水化学演化规律及构建地下含水层参数模型,确定了华北平原地下水^(14)C校正模型的初始值,并尝试性提出了一种评估地下水^(14)C年龄准确性的方法。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14)C校正模型的初始值是87.0 pMC,含水层死碳溶解可基本忽略;(2)地下水氧同位素变化通过4.2 ka的气候异常事件和新仙女木事件分割成三阶段;(3)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14)C含量沿地下水流向逐渐降低,中部和滨海平原地下水^(14)C定年结果和^(4)He/^(81)Kr定年结果在300 m深度存在巨大差异,指示着^(14)C定年方法极限的到来。以4.2 ka的气候异常事件和新仙女木事件作为拐点的地下水氧同位素变化是一种有效评估地下水^(14)C年龄准确性的方法,但在深层含水层中建议慎重使用^(14)C定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校正 地下水 华北平原 气候异常事件 4.2 ka 新仙女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氨氮特殊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鹏威 左锐 +2 位作者 王金生 翟远征 滕彦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09,141,共9页
特殊脆弱性分析评价是实现定量研究地下水受某种特定污染物威胁的有效手段。文章以佳木斯市七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DRASTIC)用于研究区固有脆弱性的评价,侧重分析区内土地利用... 特殊脆弱性分析评价是实现定量研究地下水受某种特定污染物威胁的有效手段。文章以佳木斯市七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DRASTIC)用于研究区固有脆弱性的评价,侧重分析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稳定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降深等人为因素,以及典型污染物氨氮在特定介质中的通量这一特殊人类活动因素,构建了水源地特殊脆弱性评价模型。以研究区内28组浅层地下水样品中氨氮浓度和对应采样点特殊脆弱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计算结果显示二者相关系数为0.67,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该评价系统可靠。特殊脆弱性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以中等以下脆弱性为主,其中水源开采区和西南丘陵区特殊脆弱性较高,计算结果有助于实现水源地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脆弱性 指标体系 地下水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的筛选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沫蕊 王亚飞 +2 位作者 王金生 滕彦国 李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9,共8页
结合潜在危害指数评价方法和加权评分方法,构建了新的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筛选方法,并应用于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的筛选。将急性基准浓度值(CMC)和慢性基准浓度值(CCC)引入潜在危害指数评价中;鉴于潜在危害指数法不考虑化... 结合潜在危害指数评价方法和加权评分方法,构建了新的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筛选方法,并应用于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的筛选。将急性基准浓度值(CMC)和慢性基准浓度值(CCC)引入潜在危害指数评价中;鉴于潜在危害指数法不考虑化合物的环境浓度,将潜在危害指数法与加权评分法相结合,引进平均浓度、检出频次等影响因素,计算不同污染物加权评分结果;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典型污染物。研究表明,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中筛选出的典型污染物包括:As、NH+4、1,1,2-三氯乙烷、溴二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1,1-二氯乙烯、α-六六六、p,p'-滴滴滴、p,p'-滴滴伊、苯并(a)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危害指数法 加权评分法 地下水 典型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类材料在水处理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亚光 杜青青 +6 位作者 夏雪莲 杨洁 左锐 滕彦国 王金生 许模 翟远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作为一种性质优异的吸附材料,石墨烯类材料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多种水污染物均有出色的吸附能力,因此其在水处理和地下水修复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当前的研究总体上尚停留在实验室模拟阶段,在提高材料饱和吸附量的同时,研... 作为一种性质优异的吸附材料,石墨烯类材料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多种水污染物均有出色的吸附能力,因此其在水处理和地下水修复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当前的研究总体上尚停留在实验室模拟阶段,在提高材料饱和吸附量的同时,研制出低成本、稳定性强、易于再生利用且环境友好的石墨烯类材料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石墨烯类材料的种类及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他们在水处理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吸附材料 水处理 地下水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源地地下水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永丽 吴庆 +1 位作者 翟远征 全洗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1-65,81,共6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平台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获取中国北方某典型岩溶水源地2008—2010年地下水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基于SPSS软件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获取地下水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叠加地下水水动力因素... 利用GIS空间分析平台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获取中国北方某典型岩溶水源地2008—2010年地下水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基于SPSS软件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获取地下水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叠加地下水水动力因素,并结合2016年地下水典型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状况获取地下水有机污染风险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59.04%的区域地下水水质趋于好转,29.55%的区域水质呈恶化趋势,水质恶化区集中在石化公司新区和旧区的下游;地下水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与石化公司新旧区、排污渠、排污渗坑及导水系数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石化公司新区污染源及其下游(Ⅰ-Ⅰ')典型石油有机污染物检出率高且浓度大,需加强防漏及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石化公司旧区下游(Ⅱ-Ⅱ')有机污染风险高且呈恶化趋势,需要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源地 石油类污染物 污染风险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5
10
作者 左锐 王金生 +2 位作者 杨洁 滕彦国 王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1,共5页
由于地下水环境污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尤其是滨海石化项目,其污染种类多、环境风险大、保护目标难确定,因此前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文章对滨海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保护目标的确定、评价标准的选取、污染... 由于地下水环境污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尤其是滨海石化项目,其污染种类多、环境风险大、保护目标难确定,因此前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文章对滨海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保护目标的确定、评价标准的选取、污染源的估算和保护措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珠江入海口某大型石化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案例分析,为类似地区的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 滨海 石化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再生能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金生 翟远征 +1 位作者 滕彦国 左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从循环、更新和再生的基本定义出发,论述了地下水运动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的含义,指出"地下水循环"这一说法存在一定不足;提出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是含水层系统的自然属性,地下水在... 从循环、更新和再生的基本定义出发,论述了地下水运动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的含义,指出"地下水循环"这一说法存在一定不足;提出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是含水层系统的自然属性,地下水在含水层系统中更新和再生同时发生.地下水从含水层系统的界面补给与排泄,通过界面与其他系统发生水量交换,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替的多寡不影响含水层系统的更新能力;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新的过程中,同时发生自然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和人为作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其结果反映出含水层系统的再生能力,该过程受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影响较大,水位变动带内尤甚,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再生能力比更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地下水 地下水更新 地下水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中NO3-N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庆 郭永丽 +4 位作者 翟远征 尹芝华 赵红亮 张军军 李常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73,共6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平台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获取中国北方典型大武岩溶水源地年内和年际地下水中NO_3-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获取2009年地下水中NO_3-N浓度与地下水脆弱性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经分析可知:(1)综合以往研... 利用GIS空间分析平台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获取中国北方典型大武岩溶水源地年内和年际地下水中NO_3-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获取2009年地下水中NO_3-N浓度与地下水脆弱性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经分析可知:(1)综合以往研究资料,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中NO_3-N演化过程分为恶化初期、恶化中末期和恢复阶段,且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过程要滞后于地下水水动力过程的演化;(2)年内地下水中NO_3-N浓度的变化主要受到降水的影响,年际间地下水中NO_3-N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系统动态因子的影响,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变的下垫面条件;因此,人类活动朝着优化地下水环境的方向努力,可促进岩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武岩溶水源地 NO3-N 演化过程 降水 地下水系统动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常市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及健康风险评价
13
作者 王荣芳 王亚飞 +2 位作者 于畅 沈扬 李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5,共7页
应用SOS/Umu遗传毒性检测方法,检测五常市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物质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表征不同季节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常市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均存在遗传毒性物质,河水遗传毒性水平较高,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 应用SOS/Umu遗传毒性检测方法,检测五常市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物质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表征不同季节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常市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均存在遗传毒性物质,河水遗传毒性水平较高,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水平显著低于河水,说明傍河取水(riverbank filtration,RBF)对河水中的遗传毒性物质有一定去除作用,去除率最高可达99.6%.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水及傍河地下水存在致癌风险,风险水平最高可达5.53×10^(-6);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季节变化特征显著,融冰期致癌风险值高于平枯水期和丰水期.表明温度和水量对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遗传毒性物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健全水源地安全管理,优化饮用水处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S/UMU 傍河取水 遗传毒性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在膨润土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2)——Pu的种态分布及反应性迁移分析
14
作者 刘东旭 黄流兴 +3 位作者 赵振华 胡立堂 司高华 叶远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为评估柯尔碱膨润土工程屏障材料的安全性能,采用考虑渗流扩散、溶解-沉淀、表面配位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多过程动态耦合的反应性迁移模拟方法,综合运用TOUGHREACT等程序开展了Pu在柯尔碱膨润土层中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膨润... 为评估柯尔碱膨润土工程屏障材料的安全性能,采用考虑渗流扩散、溶解-沉淀、表面配位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多过程动态耦合的反应性迁移模拟方法,综合运用TOUGHREACT等程序开展了Pu在柯尔碱膨润土层中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膨润土体系演化模拟分析了Pu的种态分布特征,叠加表面配位模型预测分析了Pu的长期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Pu主要以难迁移的Pu(OH)_(4)(aq)形式存在;由于膨润土的低渗透性和强吸附性,正常情景下Pu的扩散范围很小而将长期滞留于1 m厚膨润土中;在忽略强吸附阻滞作用的保守情景下,Pu在渗流作用下可扩散迁移出膨润土层;考虑到长时间尺度下不可避免存在的不确定性,建议重视渗流扩散为主导的其他过程和情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反应性迁移模拟 种态分布 膨润土 TOUGHRE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孔-含水层系统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亚 胡立堂 仪彪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1,共6页
目前"井孔-含水层"系统处理的三种主要方法:基于线汇理论的井孔模拟、高渗透系数法和渗流-管流耦合模型,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指出了传统线源(汇)法理论上的缺陷及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概括了MODFLOW,TOUGH2,FEFLOW等... 目前"井孔-含水层"系统处理的三种主要方法:基于线汇理论的井孔模拟、高渗透系数法和渗流-管流耦合模型,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指出了传统线源(汇)法理论上的缺陷及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概括了MODFLOW,TOUGH2,FEFLOW等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对井孔含水层模拟的方法;应加强井周小尺度水流水质的精细研究,并研究井周水流运动对水质的作用,以及对大尺度地下水模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孔-含水层系统 数值模拟 线汇 等效渗透系数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抽水试验中观测井井筒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亚 胡立堂 +3 位作者 刘玉强 王健媛 董路 王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3,共8页
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双层含水层抽水概念模型,基于等效渗透系数法建立了井筒—含水层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双层抽水试验中观测井井筒及周边水头降深的分布、观测井内部水流的垂向分布、含水层与观测井的补给关系。分析了井... 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双层含水层抽水概念模型,基于等效渗透系数法建立了井筒—含水层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双层抽水试验中观测井井筒及周边水头降深的分布、观测井内部水流的垂向分布、含水层与观测井的补给关系。分析了井筒效应的发生机理及观测井井筒内径和径距对井筒效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双层含水层中利用不完整井抽水时,同一水平位置不同高度处的水头降深不一样,由此导致的垂直方向的水头差会导致观测井内产生垂向水流,水流的流量受观测井井径和径距影响,井径越大流量越大,径距越大流量越小;观测井中的垂向流量会导致井筒周边含水层水头的重分布,此即井筒效应。距离观测井越近,受井筒效应影响越大。同时井筒效应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受观测井井径和径距决定,井径越大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大,径距越大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双层抽水 观测井 三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出水维甲酸X受体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剑 孔东东 +1 位作者 王子健 马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应用重组维甲酸X受体(RXR)基因酵母筛选南方某污水处理厂进水、不同工艺出水的维甲酸干扰活性;结合大鼠肝均浆(S9)体外代谢方法,检测样品间接维甲酸干扰活性.结果表明:进水、出水样品均不能诱导RXR介导酶活性,但在高富集倍数下,样品与... 应用重组维甲酸X受体(RXR)基因酵母筛选南方某污水处理厂进水、不同工艺出水的维甲酸干扰活性;结合大鼠肝均浆(S9)体外代谢方法,检测样品间接维甲酸干扰活性.结果表明:进水、出水样品均不能诱导RXR介导酶活性,但在高富集倍数下,样品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抑制9-顺维甲酸诱导酶活性,表现出维甲酸拮抗效应;在添加S9体外代谢活化后,所有样品均检出类维甲酸干扰活性,部分样品还检测出抗维甲酸活性,表明城市污水样品中存在大量具有类/抗维甲酸干扰活性的化合物.研究结果证实,现行处理工艺对类/抗维甲酸干扰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重组基因酵母结合S9体外代谢活化体系可用于水环境样品类/抗维甲酸干扰效应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X受体 重组基因酵母 污水 类/抗维甲酸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污染场地氨氮迁移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杜青青 尹芝华 +4 位作者 左锐 王金生 杨洁 滕彦国 翟远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85-4595,共11页
以某废水排放场地为例,利用HYDRUS-1D软件构建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废水中氨氮成分在该场地非饱和带和饱和带中的富集,迁移和衰减过程,从而定量识别和预测含氨氮废水在排放期间及排放后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氨... 以某废水排放场地为例,利用HYDRUS-1D软件构建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废水中氨氮成分在该场地非饱和带和饱和带中的富集,迁移和衰减过程,从而定量识别和预测含氨氮废水在排放期间及排放后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氨氮废水在排污场地的垂向入渗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吸附解吸作用,加上氨氮的反应衰减,使得氨氮浓度在垂向上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波浪式推移变化过程.废水排放事件对排放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明显影响,使地下水面处氨氮的浓度最高时可达867mg/L超过当地地下水背景值(0.106mg/L)8178倍,同时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III类标准限值(0.2mg/L)4334倍,对地下水功能造成了损害.但是由于及时切断了污染源,终止了排放行为,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停排330d后土壤中氨氮的浓度接近0,地下水中氨氮的浓度低于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污染场地 迁移衰减 参数反演 HYDRUS-1D 非饱和-饱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4和对称四极激发极化联合技术的严重缺水基岩山区找水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霞 陈文芳 +6 位作者 万利勤 侯丽丽 王海刚 何庆成 王金生 秦同春 田小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我国基岩山区普遍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因此解决干旱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已刻不容缓。通过1∶5万水文地质图幅调查寻找到研究区断裂蓄水构造,从赋水空间、汇水区和径流通道三方面确定了赵老园村找水靶区。采用EH4和对称四极激发极化相... 我国基岩山区普遍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因此解决干旱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已刻不容缓。通过1∶5万水文地质图幅调查寻找到研究区断裂蓄水构造,从赋水空间、汇水区和径流通道三方面确定了赵老园村找水靶区。采用EH4和对称四极激发极化相互验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EH4剖面的基础上,共做激发极化测深点7个、对称四极电测深点2个,通过分析EH4连续电导率剖面和激电测深曲线,确定探采结合井位,实现了在基岩缺水山区高效经济地找水示范。该联合技术具有减少物探资料解译成果多解性、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等优点,解译结果验证了侵入岩与围岩蚀变带、断层构造破碎带等是基岩山区地下水相对富水区,为今后该类岩浆岩严重缺水山区找水提供合理可行的技术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4 激发极化法 对称四极 严重缺水区 太行山区 找水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体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艾扬 王亚飞 李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4,共7页
甲状腺激素在人类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与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TDCs)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代谢过程,从而干扰机体中由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各项生理功能,对机体造成危害。主要介绍了环境中... 甲状腺激素在人类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与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TDCs)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代谢过程,从而干扰机体中由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各项生理功能,对机体造成危害。主要介绍了环境中TDCs的种类、作用机制和环境水体中TDCs的生物检测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环境中TDCs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邻苯二甲酸酯 二噁英 溴代阻燃剂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