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数字流域实验室介绍
1
作者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2005年伊始,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诞生,数字流域实验室正式成立.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8年向学校科技处提出申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技处十分重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考察和论证,经... 2005年伊始,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诞生,数字流域实验室正式成立.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8年向学校科技处提出申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技处十分重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考察和论证,经过现场考察和答辩,并经过专家组论证和科技处审核,以北京师范大学首批'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徐宗学为主任、鱼京善教授为副主任的数字流域实验室获得学校批准,学校正式立项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成员人,其中教授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校级重点 水科学研究 分布式水文模型 流域水文 水文过程 气候变化 中游地区 耦合机理 产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北京大红门排水片区雨洪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刚 庞博 +2 位作者 徐宗学 杜龙刚 钟一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2-455,共4页
大红门地区属于北京市洪涝多发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进一步加剧.本研究基于SWMM模型构建了该区域一维管网、河网模型相耦合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并分别选用20000808、20030627、20010724号实测三场暴雨和洪水资料,对模... 大红门地区属于北京市洪涝多发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进一步加剧.本研究基于SWMM模型构建了该区域一维管网、河网模型相耦合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并分别选用20000808、20030627、20010724号实测三场暴雨和洪水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率定期流量相对误差分别为3.37%和-7.45%,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分别为-7.65%和-9.84%,峰现时间相对误差分别为2h和0;检验期20010724号洪水流量相对误差为18.28%,洪峰流量相对误差为14.4%,峰现时间相对误差为0.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北京大红门排水片区的雨洪过程,可为该区域的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门 SWMM 城市雨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水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欣 徐宗学 +2 位作者 殷旭旺 于松延 窦同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10,共8页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形成生态系统空间差异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水生态分区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济南市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形成生态系统空间差异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水生态分区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济南市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等.基于GIS分析技术,得到了济南市一级、二级和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一级分区以集水区水文条件3大水系为依据,分别为黄河水系、小清河水系和徒骇马颊河水系,划分3大流域外加城区组成.二级水生态分区则以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为主导因子.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则反映二组分区内功能差异,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境维持、水环境支持、水资源支持4项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叠加方法,按主导功能类型完成流域内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功能分区 济南市 功能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母猪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左德鹏 徐宗学 +2 位作者 李福林 张明芳 刘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1-466,共6页
在山东胶东半岛母猪河流域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在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率定、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月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母猪河流域近年来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米山水库水文站月径流过程模... 在山东胶东半岛母猪河流域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在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率定、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月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母猪河流域近年来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米山水库水文站月径流过程模拟效果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R2和ENS均在0.8左右.母猪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372.5mm,西母猪河源区年均径流深较高,东母猪河子流域较低,流域年径流深基本上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夏两季与年径流深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而秋冬两季径流深空间分布较均匀.汛期7—10月份流域产流量约占全年总产流量84%,极易引发流域性大洪水,而非汛期产流量严重不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时空变化 SWAT 母猪河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沣河洪水过程溶解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及来源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梦娇 张淑荣 +1 位作者 丁爱中 贾彤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8-514,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陕西西安境内的沣河秦渡镇水文站和高桥水文站的暴雨期间洪水过程的溶解有机物进行研究,讨论了荧光溶解有机物的来源、组成、分子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水带来了更多荧光溶解有机物,表现为冲刷效应,洪水过程河...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陕西西安境内的沣河秦渡镇水文站和高桥水文站的暴雨期间洪水过程的溶解有机物进行研究,讨论了荧光溶解有机物的来源、组成、分子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水带来了更多荧光溶解有机物,表现为冲刷效应,洪水过程河流溶解有机物的荧光峰主要以代表陆源有机物的类富里酸荧光为主,类蛋白荧光较弱或没有检测出,表明人为污染影响较小.结构特征为腐化程度高、芳香性大,以大分子的有机物为主.春季首次强降水冲刷的有机物结构成分较为复杂,点源污染稀释作用和水库泄洪作用对洪水过程有机物的浓度、组成、结构等变化特征也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荧光特征 三维荧光光谱 洪水过程 沣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生物学方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丹 丁爱中 +3 位作者 林学钰 孙寓姣 郑蕾 陈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结合理化分析,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综合反映出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综述了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原理、特点、分类及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快速、准确地评价河流健康和流域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生生物 监测 评价 河流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宗学 刘晓婉 刘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2-730,I0011,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其选择、水文模型及其选择、不确定性分析5大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拉萨河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前述技术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显著,具体表现为集中性增强,这给区域防洪抗旱与水资源配置等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系统阐述如何开展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及所包含的关键问题,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循环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不确定性 雅鲁藏布江 大气环流模式(GCMs) 统计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文过程相互关系分析——以张掖地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茂森 徐宗学 +1 位作者 王子丰 赵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9-375,共7页
本研究以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为对象,基于1986、2000、2005、2007、2011年5期张掖地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采用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1957—2011年径流量数据以及张掖气象站1986—2011年降水数据对水文过程变化进行分析.在此... 本研究以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为对象,基于1986、2000、2005、2007、2011年5期张掖地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采用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1957—2011年径流量数据以及张掖气象站1986—2011年降水数据对水文过程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文过程与景观格局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张掖地区景观格局对水文过程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地区人工景观的破碎度减小,聚合度提高,林地占地面积大幅度下降;上游莺落峡来水量呈增大趋势,下游正义峡出水量呈减小趋势,表明张掖地区用水量呈增大趋势;通过对水文要素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分析,发现降水量对自然景观影响较大,而研究区取用水量对自然景观格局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张掖地区 景观格局 径流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表水-地下水交换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ISMOD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磊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562,共8页
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网格、考虑地表水-地下水转换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ISMOD.该模型由预处理程序、空间插值模块、蒸散发模块、参数设置和径流模拟5个部分组成.GISMOD不仅考虑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2种产流机制,而且提供了3种空间插值方法和... 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网格、考虑地表水-地下水转换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ISMOD.该模型由预处理程序、空间插值模块、蒸散发模块、参数设置和径流模拟5个部分组成.GISMOD不仅考虑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2种产流机制,而且提供了3种空间插值方法和8种蒸散发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模型将流域在水平方向上划分为若干相同大小的网格,在垂向上把土壤概化为3层,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和岩石类型设置参数,按照水位流量关系式计算不同土层间的水流交换量.黑河流域的实例研究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即黑河流域上游地区以表层水下渗为主,在中游地区地下水反补河流.从季节上看,补给水量和下渗水量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当下渗水量较高时,补给水量相应减少.最后,将模拟径流量与莺落峡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不论在日尺度还是月尺度GISMOD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量交换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中游流域植被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捷 徐宗学 +1 位作者 牛最荣 黄维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7-392,共6页
基于黑河上中游流域1999—2010年SPOT NDVI旬数据及气温、降水旬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时滞互相关法,对研究区内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9—2010年,黑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状况优于中游,中游... 基于黑河上中游流域1999—2010年SPOT NDVI旬数据及气温、降水旬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时滞互相关法,对研究区内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9—2010年,黑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状况优于中游,中游除张掖市及酒泉市存在人工植被外,其他区域基本不存在人工植被;2)在1999—2010年间黑河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均表现出明显退化趋势,中游流域的植被整体表现为轻度退化;3)黑河上中游流域的植被受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而对降水的响应更为迅速.不同类型的植被对气温、降水的响应速度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SPOTNDVI 植被覆盖 水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生态调水前后中游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龙强 徐宗学 +2 位作者 程春晓 赵捷 王子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水资源对干旱区土地的开发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及数学统计分析功能,分析生态调水前后1986—2000年和2000—2005年2个时期黑河中游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调水前,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处于增加状态,调水后... 水资源对干旱区土地的开发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及数学统计分析功能,分析生态调水前后1986—2000年和2000—2005年2个时期黑河中游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调水前,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处于增加状态,调水后增速加快;调水前,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均处于减少状态,调水后,林地和草地减速有所缓解,未利用土地的减速增加;调水政策的实施使水域面积从减小趋势转变为增加趋势.实施黑河生态调水后,中游土地利用整体变化速度加快.调水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是耕地、草地和水域;调水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为耕地、未利用土地和草地.黑河中游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呈增加趋势,调水后比调水前发展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调水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昌图县玉米地径流污染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萌萌 苏保林 +3 位作者 黄宁波 管毓堂 赵永胜 宛俊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1-495,共5页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大,农田径流污染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加强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并为农田径流污染研究提供依据,选取辽河流域玉米地进行小区试验,研究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流失.试验过程中共观测到28场降雨,获得5场出...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大,农田径流污染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加强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并为农田径流污染研究提供依据,选取辽河流域玉米地进行小区试验,研究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流失.试验过程中共观测到28场降雨,获得5场出流数据.结果表明,对所选试验地点(坡度5%,种植玉米),降雨量在29.2mm以上时可能产生径流,形成非点源污染;在降雨产流条件下,氮、磷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珋ρEMCs)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没有明显相关关系,总磷的流失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计算得到此次试验中玉米地的总氮、总磷和CODcr的输出系数分别为5.46、0.57、25.79kg·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地 降雨径流 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硅藻指数评价渭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麟菲 徐宗学 +2 位作者 殷旭旺 武玮 闵文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应用硅藻指数进行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日益广泛.本研究于2012年10月对渭河流域60个点位进行采样调查,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硅藻指数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根据硅藻指数生态健康分类标准对渭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应用硅藻指数进行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日益广泛.本研究于2012年10月对渭河流域60个点位进行采样调查,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硅藻指数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根据硅藻指数生态健康分类标准对渭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共采集到硅藻26属221种,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小形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和极细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等为主要优势物种.实验共计算出12个硅藻指数,除IDAP指数外,其余11个指数均与河宽显著相关,仅DI-CH指数与溶解氧显著相关,SHE、IPS和DI-CH指数与NO2和NH+4显著相关.基于硅藻指数生态健康分类标准,12个硅藻指数评价结果相差较大,IDAP、IPS、IBD和LOBO指数评价结果较好点位占45%以上,而TDI、IDP、CEE和DI-CH指数评价结果较差的点位较多,占45%以上,其余指数评价结果为一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指数 渭河 环境因子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上中游植被蒸散发时空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程春晓 徐宗学 +2 位作者 张淑荣 刘昌明 王志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42,共8页
结合遥感产品及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黑河上中游2001—2012年蒸散发(ET)时空演变规律及分布格局,对比分析地表温度(LST)、空气温度、降雨、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6个环境因子对ET的影响.结果显示,2001—2012年时间段黑河上中游年ET有略... 结合遥感产品及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黑河上中游2001—2012年蒸散发(ET)时空演变规律及分布格局,对比分析地表温度(LST)、空气温度、降雨、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6个环境因子对ET的影响.结果显示,2001—2012年时间段黑河上中游年ET有略微下降趋势(R2=0.01),12a的年平均ET为470.3mm,年ET最小值出现在2001年,2002年发生了"突增",2003—2007年呈现上下波动趋势,2008年发生了"突降",2008—2012年呈现了显著上升的趋势(R2=0.97),同时上、中游区域年平均ET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对整个研究区域生长季内ET呈显著影响的因子为降雨、空气温度和水汽压.同时,由于气象条件及地表供水条件的时空变化,针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影响ET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也发生变化,除空气温度和水汽压之外,农田ET对能量供给的太阳总辐射变化较为敏感,草地ET对水分供给的降雨变化较为敏感,林地ET则对表征大气湍流情况的风速变化较为敏感,而灌木ET对地表温度的变化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上中游 蒸散发 气象/水文因子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松延 徐宗学 +1 位作者 刘麟菲 张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本文在广泛参考已有生态流势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借鉴了水文改变程度指标(IHA)和台湾生态水文指标系统(TEIS),结合渭河当地水生态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FRISW).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了渭河关中段林家村、... 本文在广泛参考已有生态流势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借鉴了水文改变程度指标(IHA)和台湾生态水文指标系统(TEIS),结合渭河当地水生态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FRISW).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了渭河关中段林家村、魏家堡、咸阳、临潼和华县5站生态流势的改变程度.FRISW共分为4组指标,分别反映了河道流量的变化率、极端流量数值、频率及持续时间、时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指标所反映的渭河改变程度有所差异,其中林家村和临潼站的生态流势在1986年后受人类活动影响高度改变,表明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中应重视上游林家村站和下游临潼站的径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生态流势 变化范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中游流域地表植被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捷 徐宗学 +3 位作者 左德鹏 王子丰 余学林 程建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在干旱半干旱区,水量是植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黑河上中游流域2000—2010年MODIS遥感叶面积指数(LAI)产品、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等多源数据,计算研究区域各栅格逐月的累积相对湿润指数,通过皮尔逊回归... 在干旱半干旱区,水量是植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黑河上中游流域2000—2010年MODIS遥感叶面积指数(LAI)产品、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等多源数据,计算研究区域各栅格逐月的累积相对湿润指数,通过皮尔逊回归分析,建立LAI与累积相对湿润度指数的相关关系,以此定量评价黑河上中游流域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农田、森林、草地、聚落、湿地)LAI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植被对干旱的敏感性随植被生长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多数类型的植被在每年的8月份对干旱最为敏感;2)不同类型的植被受干旱影响的程度不同,干旱对农田和草地的影响较大;3)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干旱对植被的影响,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干旱 叶面积指数 累积相对湿润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模型的黑河上游流域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睿 庞博 +1 位作者 张兰影 史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研究采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对黑河上游流域地区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并应用GLUE(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定量探讨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输出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VIC... 研究采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对黑河上游流域地区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并应用GLUE(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定量探讨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输出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VIC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Nash效率系数分别为0.62和0.64,流量过程线拟合较好;所选需测定的VIC模型的7个参数中,最大基流量Dmax、下层土壤最大含水量的比例系数Ws以及第一层土壤含水层厚度d13个参数对模型敏感,其中参数d1最为敏感;除部分低流量区外,实测流量基本在置信度90%下模型预报的不确定性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V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黑河上游流域的径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模型 黑河 GLUE 不确定性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蚁群算法在黑河上游VIC模型参数校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佳佳 庞博 +1 位作者 徐宗学 何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2,共6页
参数优选是水文模型应用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蚁群算法结合了分布式计算和正反馈机制,是一种较容易理解和实现的元启发式算法,已在求解复杂组合问题中展示出优异的性能.本文将蚁群算法应用于黑河上游VIC模型的参数优选中,通过与SCE-U... 参数优选是水文模型应用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蚁群算法结合了分布式计算和正反馈机制,是一种较容易理解和实现的元启发式算法,已在求解复杂组合问题中展示出优异的性能.本文将蚁群算法应用于黑河上游VIC模型的参数优选中,通过与SCE-UA算法对比,探究蚁群算法在VIC模型中的适用性.经过蚁群算法优选的VIC模型在率定期(2003—2006年)和验证期(2007—2008年)的Nash效率系数分别为0.62和0.65,结果优于SCE-UA算法模拟结果.通过对蚁群算法在应用过程中的参数设定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当蚂蚁数目为60,信息素蒸发系数为0.2时,蚁群算法在黑河上游水文模拟中易获得较好的率定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蚁群算法是一种有效的VIC模型参数优选方法,适宜在其他水文模型参数优化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优选 蚁群算法 VIC模型 黑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T的马斯京根参数率定软件开发及其应用
19
作者 王子丰 徐宗学 +1 位作者 魏国孝 赵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3-528,共6页
马斯京根模型是经典的一维汇流模型,它在洪水预报、径流模拟领域应用广泛.马斯京根模型应用的关键在于对模型参数做出合理的率定,但目前尚缺乏计算机软件.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面向对象编程模式下的马斯京根模型参数率定软件,并... 马斯京根模型是经典的一维汇流模型,它在洪水预报、径流模拟领域应用广泛.马斯京根模型应用的关键在于对模型参数做出合理的率定,但目前尚缺乏计算机软件.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面向对象编程模式下的马斯京根模型参数率定软件,并在.NET框架下使用C#语言完成了程序开发.该软件内置了试错法、最小二乘法、线性代数方法和遗传算法4种参数率定算法,具有Excel文件输入输出功能以及计算结果显示分析功能.经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操作方便,提高了马斯京根模型参数率定效率,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京根模型 参数率定 .NET开发 洪水演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