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震破坏情景下应急避难所责任区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马运佳 徐伟 赵秀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为定量研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定并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最小化任一街道(乡镇)的避难需求人口到避难所的最大距离为目标,以避难所容量、避难需求人口和街道(乡镇)完整性为约束条件,建立灾害避难所责任区评价模型。用加权Vorono... 为定量研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定并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最小化任一街道(乡镇)的避难需求人口到避难所的最大距离为目标,以避难所容量、避难需求人口和街道(乡镇)完整性为约束条件,建立灾害避难所责任区评价模型。用加权Voronoi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灾害避难所为例,模拟不同地震破坏情景下的避难需求人口,得到各个灾害避难所的最佳避难需求人口责任区和不同情景下的人口配置缺口。实例分析表明: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避难所容量均不能满足3种地震情景避难人口的需求;覆盖范围明显增加的避难所负责的避难需求人口相对较多,其容量相对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避难所 责任区评价 情景分析 加权Voronoi图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致灾因子相似的热带气旋检索方法研究:以风暴潮-海浪灾害预评估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栗健 方伟华 +4 位作者 张晓宁 曹诗嘉 杨幸美 刘行 孙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9-60,共12页
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海浪灾害成灾频率高、致灾强度大,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惨重。预评估阶段需要在灾前对研究区可能造成的损失等进行快速的综合判定。从历史热带气旋中检索出与目标热带气旋位置及各种致灾因子强度相... 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海浪灾害成灾频率高、致灾强度大,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惨重。预评估阶段需要在灾前对研究区可能造成的损失等进行快速的综合判定。从历史热带气旋中检索出与目标热带气旋位置及各种致灾因子强度相似的热带气旋是快速、准确地预评估风暴潮-海浪灾害的重要方法。面向风暴潮-海浪灾害预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致灾因子的相似热带气旋检索方法。用于相似检索的致灾因子数据包括:从中国气象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中提取并经处理得到的1949-2013年影响湛江市的112场热带气旋的路径中心点位置、中心气压、最大风速、最大风速半径及移动速度数据,112场热带气旋的模拟风场、风暴潮及海浪数据。首先,利用相似离度方法对热带气旋进行路径相似性检索;其次,利用最优相似系数方法计算中心气压、最大风速半径、最大风速、移动速度、风场、风暴潮及海浪强度指标的相似系数进行一次检索;然后,根据风场、风暴潮及海浪模拟数据的获取情况,分别基于路径-强度及风场-风暴潮-海浪综合相似性指标进行二次检索;最终给出历史热带气旋的综合相似排序。以2013年尤特热带气旋为例,利用上述方法检索了与其最为相似的5场历史热带气旋。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热带气旋路径及多种致灾因子的相似,兼顾了检索的速度及质量,是进行快速、准确的风暴潮-海浪灾害预评估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相似性 路径-强度 风暴潮-海浪 损失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的对比研究——以北京2012年7月21日暴雨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杰 彭丽霞 史培军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3期191-196,215,共7页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文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7,对这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式输出结果对其发生、...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文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7,对这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式输出结果对其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这次暴雨的落区、暴雨演变过程和24h累积降水;本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典型的华北暴雨环流形势,暴雨过程主要由低空中尺度系统造成,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是由中尺度系统随时间的移动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WRF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 北京“7·21”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研究--以湖南省晚稻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季薇 王俊 +3 位作者 叶涛 刘婧 张兴明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是对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空间分异规律的综合表达,是有效防范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促进种植业保险专业化与精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区域划分理论以及自然灾害保险精... 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是对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空间分异规律的综合表达,是有效防范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促进种植业保险专业化与精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区域划分理论以及自然灾害保险精算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的逻辑框架,并在该框架指导下围绕湖南省晚稻开展了案例研究工作。通过定量风险评估、费率厘定与多要素区划方法,最终形成了研究区晚稻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方案,将湖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区(南部山地丘陵高风险区、中部山地丘陵中风险区、北部平原湖区中风险区、西南山地中风险区和东部平原丘陵低风险区),15个二级区(每个区域分为高、中、低费率三个类型区)。研究成果为我国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的综合区划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种植业灾害风险防范与保险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保险 风险评估 费率厘定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与层次模型对比研究——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马运佳 赵秀娟 +4 位作者 秦连杰 梁埔君 周洪建 袁艺 徐伟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189-194,共6页
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为目标,在同时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模型和考虑人口分流的层次模型。层次模型中,上层考虑将行政村/社区居民疏散到距其最近的避难所,下层考虑将溢出人口分配至有容量... 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为目标,在同时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模型和考虑人口分流的层次模型。层次模型中,上层考虑将行政村/社区居民疏散到距其最近的避难所,下层考虑将溢出人口分配至有容量剩余的避难所。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解算,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目标模型针对大区域的高维复杂问题,会面临解算难度大、耗时长、易陷入局部优解等问题,这是目前的优化算法尚不能解决的难题。而层次模型可以降低高维复杂选址问题的维度和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灾害避难所 高维复杂选址分配问题 多约束 单目标模型 层次模型 荣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避难所区位布局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伟 胡馥妤 +4 位作者 明晓东 杜鹃 李颖 辜智慧 葛怡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3-151,共9页
规划建设灾害避难所是减轻灾后人员伤亡最积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灾害避难所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避难所区位布局原则和模型两个方面,系统归纳了灾害避难所区位优化布局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避难所研究... 规划建设灾害避难所是减轻灾后人员伤亡最积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灾害避难所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避难所区位布局原则和模型两个方面,系统归纳了灾害避难所区位优化布局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避难所研究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目前的灾害避难所研究存在只针对城市地区、服务的灾种单一、适宜性评价指标系统庞大且操作困难、对灾害的不确定因素考虑不足等问题。加强乡村避难场所的研究、考虑多灾种综合的避难场所规划、简化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考虑灾害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提高模型的解算效率以及注重考虑人的避灾行为等,是未来灾害避难所区位布局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避难所 布局原则 选址模型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春华 李宁 +1 位作者 李建 吴吉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7,共9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越来越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不断深入,但是,洪灾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相对薄弱。为了能综合地对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进行科学的评价,回顾了国内外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越来越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不断深入,但是,洪灾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相对薄弱。为了能综合地对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进行科学的评价,回顾了国内外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内涵及组成(减产停产损失、产业关联损失和投资溢价损失),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评估方法特点。指出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产业关联损失,投入产出法是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适用方法,但该方法的使用必须作适应性改进,上述观点可供洪灾间接经济损失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间接经济损失 损失评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量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栗健 方伟华 +7 位作者 国志兴 贾慧聪 杨洋 赵明利 管琴乐 黎舸 李仪 蔡大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7-127,共11页
为有效开展防灾减灾,需要充分了解区域海洋减灾能力现状,从而科学确定未来减灾能力建设的优先领域及重点工程。首先梳理了能力评估与灾害管理阶段、能力建设优先领域、能力评估对象与建设主体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共性设... 为有效开展防灾减灾,需要充分了解区域海洋减灾能力现状,从而科学确定未来减灾能力建设的优先领域及重点工程。首先梳理了能力评估与灾害管理阶段、能力建设优先领域、能力评估对象与建设主体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共性设计与区域个性的关系;其次,通过组织部门及地方的相关减灾机构与专家开展多方参与式讨论,综合了海洋、水文、气象、民政、应急、教育及综合减灾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减灾经验,构建了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三级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及136个三级指标;然后,基于专家问卷(有效问卷69份)及层次分析(AHP)方法,量化了三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三级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成果已在相关市县开展了评估试点应用,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开展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海洋灾害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降水重现期估算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颖 方伟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9,共12页
强降水是热带气旋灾害的重要致灾因子,热带气旋的降水重现期估算对灾害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基于《热带气旋年鉴》(1951-2009年)中存档的纸质总降水等值线图,在GIS系统中进行了数字化,并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插值得到了784场1 km... 强降水是热带气旋灾害的重要致灾因子,热带气旋的降水重现期估算对灾害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基于《热带气旋年鉴》(1951-2009年)中存档的纸质总降水等值线图,在GIS系统中进行了数字化,并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插值得到了784场1 km×1 km网格的热带气旋的降水栅格分布图。其次,基于极值理论,估算了全中国和各1 km×1 km网格热带气旋各重现期下的年总降水量(ATP)和年最大降水量(AMP)。结果表明,ATP和AMP呈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然后,定量探讨了可能影响重现期估算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Gumbel分布函数能较好地估算重现期;样本量越大,重现期估计可靠性越高;相同重现期样本下,样本的采样时段差异会引起结果估计的差异;1km-ATP重现期估计值在沿海地区及晋-冀-辽-蒙地区对样本选取较为敏感,而1 km-AMP在晋-冀-辽-蒙一带、浙北-苏南、辽东以及长江以南等斑块区域对样本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降水 重现期 样本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家福 李京 +1 位作者 刘湘南 王平5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39-2140,2198,共3页
以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和其他相关资料得到研究区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多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以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和其他相关资料得到研究区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多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趋势是林地增加,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和居民点用地基本稳定;土地利用斑块数目增加,分维数总体变化幅度不大,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由此表明,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程度不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景观指数 GIS 长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约束多目标的灾害避难所选址优化研究——以海南省文昌市为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马运佳 赵秀娟 +4 位作者 秦连杰 梁埔君 周洪建 袁艺 徐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8-224,共7页
地震灾害避难所优化选址是灾害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个难点。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和最小化避难所总面积为目标,同时在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地震灾害避难所选址多目标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解算,并以海... 地震灾害避难所优化选址是灾害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个难点。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和最小化避难所总面积为目标,同时在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地震灾害避难所选址多目标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解算,并以海南省文昌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距离约束在多目标模型的空间分配结果中起主导作用,容量约束则会显著影响多目标模型及其算法在高维复杂问题中的空间搜索能力和解的质量。优化结果可为灾害避难所区位的确定及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震后应急疏散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避难所 选址分配 多约束 多目标模型 文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暴雨经济暴露时空变化及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研 方建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8,共9页
采用1971—2015年湖北省78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数据,分别计算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1—2010、2011—2015年的平均暴雨雨强,结合1980、1990、2000、2010、2015年湖北省县级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和"暴雨雨强-经济... 采用1971—2015年湖北省78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数据,分别计算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1—2010、2011—2015年的平均暴雨雨强,结合1980、1990、2000、2010、2015年湖北省县级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和"暴雨雨强-经济损失率"模型,研究湖北省暴雨经济暴露的时空变化,并量化暴雨影响、经济影响、暴雨经济联合影响对暴雨经济暴露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时间上,湖北省暴雨经济暴露在1980年后迅速增长,2015年达到330亿元,增长超过23倍,总体强度呈加重趋势。(2)空间上,暴雨经济暴露格局与暴雨分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整体东部高于西部,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首的沿长江暴雨经济高暴露带。(3)影响因子贡献率上,经济发展对暴雨经济暴露变化起主导作用且影响力逐渐增强,暴雨影响、暴雨经济联合影响对暴雨经济暴露变化起次要作用且影响力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暴露 经济 贡献率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自然灾害综合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明 徐富海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一个完善的自然灾害综合协调机制包括基本理论、组织机构和管理框架等三个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协调机制,但还存在机构缺乏强制力、信息保障不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减灾救灾综合协调中的信息沟通、技术... 一个完善的自然灾害综合协调机制包括基本理论、组织机构和管理框架等三个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协调机制,但还存在机构缺乏强制力、信息保障不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减灾救灾综合协调中的信息沟通、技术保障、运作规范入手,构建自然灾害综合协调管理框架,并在法律制定、机构设置、信息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跨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综合协调机制 管理框架 信息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系统:灾害群、灾害链、灾害遭遇 被引量:103
14
作者 史培军 吕丽莉 +2 位作者 汪明 王静爱 陈文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共12页
根据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复杂性,将灾害系统中的多灾种情形分成三大类:灾害群、灾害链以及灾害遭遇。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和时间上的群发,各致灾因子之间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性,可依据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价;... 根据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复杂性,将灾害系统中的多灾种情形分成三大类:灾害群、灾害链以及灾害遭遇。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和时间上的群发,各致灾因子之间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性,可依据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价;灾害链则表现为类似多米诺骨牌的现象,各致灾因子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性,其风险可通过转移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灾害遭遇表现为各致灾因子之间的相互碰头现象,其风险可通过组合概率风险模型进行评估。狭义上的多灾种仅指致灾因子在空间上群聚或群发。灾害群的致灾程度是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对某一地区来讲,灾害群聚或群发,都会使区域总体致灾加重;灾害链与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大大超过其关联的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其中灾害链的致灾强度具有累加效应,而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具有叠加效应。灾害累加与叠加都可明显放大致灾的程度,形成巨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系统 灾害群 灾害链 灾害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制图 被引量:48
15
作者 方建 李梦婕 +1 位作者 王静爱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全球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是洪水综合风险管理的基础,对在宏观上把握洪水灾害风险的空间格局,识别全球洪水灾害的高风险区,为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减轻洪水损失有重要意义。然而受数据和模型的限制,全球尺度的洪水风险评估工作十分有限。基于灾... 全球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是洪水综合风险管理的基础,对在宏观上把握洪水灾害风险的空间格局,识别全球洪水灾害的高风险区,为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减轻洪水损失有重要意义。然而受数据和模型的限制,全球尺度的洪水风险评估工作十分有限。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洪水可能造成损失的评估以及洪水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全球范围内的降水、径流量、数字高程、土地利用、人口、GDP等数据,评估了国家、网格、流域3个单元上全球洪水灾害经济和人口风险。最后利用历史洪水损失及前人研究结果,对本研究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其一致性较好,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洪水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评估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及人口经济分布的影响,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美国中南部和欧洲西部洪水灾害风险最高。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管理水平的落后,非洲地区洪水灾害人口风险也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洪水灾害 风险评估 风险制图 区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链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帅嘉冰 徐伟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2,共7页
利用1951-2008年58年的历史台风资料分析了台风致灾因子,提取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187场台风并根据台风路径频率,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台风划分为西行、穿越和北上3类优势路径和一类特殊路径。然后,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和DEM高程数据,将长三角... 利用1951-2008年58年的历史台风资料分析了台风致灾因子,提取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187场台风并根据台风路径频率,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台风划分为西行、穿越和北上3类优势路径和一类特殊路径。然后,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和DEM高程数据,将长三角地区台风孕灾环境划分为海岸带、北部平原和南部丘陵3个区域,并分析了每个区域发生的主要台风灾害链类型。针对"云娜"、"芸妮"和"爱娜斯"3个台风案例,分析了台风路径与不同孕灾环境组合形成的不同台风灾害链。结果表明:海岸带易引发台风-大风-巨浪或风暴潮灾害链;丘陵区域易引发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链;平原地区易引发台风-暴雨-平原洪水和内涝灾害链。西行类台风影响海岸带和南部丘陵地区,易形成海岸带和南部丘陵区的台风灾害链;穿越类台风影响整个长三角地区,3种类型的台风灾害链都易发生;北上类台风一般只影响海岸带,易形成海岸带的台风灾害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链 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地震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曼 邹振华 +1 位作者 史培军 王静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共11页
以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对世界地震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包括人口死亡风险和经济—社会财富损失风险。以50a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世界致灾因子强度的指标,利用各个国家的地震灾害建筑物易损性和建筑倒塌造成人口死亡的可能... 以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对世界地震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包括人口死亡风险和经济—社会财富损失风险。以50a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世界致灾因子强度的指标,利用各个国家的地震灾害建筑物易损性和建筑倒塌造成人口死亡的可能性,构建了各个国家的地震灾害人口死亡易损性表,并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度,进行人口死亡的风险评估。将GDP数据通过投资率转化为社会财富,以此代替GDP作为社会经济承灾体,计算不同致灾因子强度下的经济损失率,进行地震灾害经济—社会财富损失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世界地震灾害人口死亡和经济—社会财富损失风险的分布总体格局与致灾因子的空间分布一致,但局部与承灾体的总量分布及其易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震灾害风险 死亡人口 经济—社会财富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资料长度对风暴潮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永玲 冯建龙 +1 位作者 江文胜 方伟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70,共11页
热带气旋历史样本数不足一直困扰着风暴潮风险评估研究,本文基于西北太平洋62a(1949-2010年)历史观测热带气旋事件集资料和用随机模拟方法构造的1 000a模拟热带气旋随机事件集,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开展了资料长度对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 热带气旋历史样本数不足一直困扰着风暴潮风险评估研究,本文基于西北太平洋62a(1949-2010年)历史观测热带气旋事件集资料和用随机模拟方法构造的1 000a模拟热带气旋随机事件集,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开展了资料长度对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影响分析。文中用ADCIRC模型模拟了两种数据集强迫下的风暴潮增水,采用极值I型分布法得到了典型重现期的风暴潮增水,经过对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典型重现期的风暴潮增水计算结果与所用数据资料长度有着密切相关性,数据资料越长,结果越稳定。对于1 000a一遇的风暴潮增水值,使用500a长度的资料已经趋于稳定,并接近用1 000a资料计算得到的结果。在进行风暴潮危险性评估时,相比用几十年尺度的热带气旋历史数据集,1 000a的热带气旋模拟数据集的计算结果更具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热带气旋随机事件集 危险性研究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能最大风暴潮风险评估中各等级热带气旋设定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颖 方伟华 +1 位作者 林伟 叶妍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80,共10页
可能最大热带气旋的设定是可能最大风暴潮计算的基础,对风暴潮灾害应急疏散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49-2011年中国气象局(CMA)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 可能最大热带气旋的设定是可能最大风暴潮计算的基础,对风暴潮灾害应急疏散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49-2011年中国气象局(CMA)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大风速半径数据集,基于各等级热带气旋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各等级可能最大热带气旋最大风速、中心气压、最大风速半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等参数设定及路径合成的方法。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按照台风、强台风及超强台风强度等级,分强度衰减和不衰减2种情况,设定3种移动方向,合成了共216场热带气旋作为可能最大风暴潮的计算输入。另外,对参数敏感性、风场参数设定、参数设定与计算量的关系、叠加天文潮以及溃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可能最大风暴潮 参数设定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图像运动目标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春华 李宁 吴立潮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16-1921,共6页
运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运动分析的基础,并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为结合帧差法运算速度快和光流法运动目标检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帧差法和双向光流法相结合的快速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通过改进的三帧帧差检测法,准确的获取运动... 运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运动分析的基础,并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为结合帧差法运算速度快和光流法运动目标检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帧差法和双向光流法相结合的快速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通过改进的三帧帧差检测法,准确的获取运动目标区域.利用提出的双向光流法,在光亮度不连续及干扰的情况下,准确地提取运动目标区域特征点的光流,并对光流矢量采用阈值标注,进而检测出运动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光流法 改进三帧差分法 运动目标检测 帧差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