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1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28,共1页
2016年1月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新媒体联盟(NMC)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钟秉林会长,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副司长,北京师范大学陈丽... 2016年1月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新媒体联盟(NMC)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钟秉林会长,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副司长,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大会 教育部科技司 媒体联盟 中国教育学会 阿萨巴斯卡大学 政协委员 中央电教馆 国际知名专家 大会特邀报告 副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农村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2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28,共1页
2017年7月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教育与农村发展论坛——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湖北省... 2017年7月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教育与农村发展论坛——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克抗教授 农村发展 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研究院 府副 周洪宇 副主任 农村教育研究 袁桂林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学习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智慧城市与智慧学习”高层论坛举行
3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3,共1页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服务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网龙华渔教育科技于2015年3月18日联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成立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陈丽教授主持,董奇校长和网龙集团董事长刘德建先生...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服务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网龙华渔教育科技于2015年3月18日联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成立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陈丽教授主持,董奇校长和网龙集团董事长刘德建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揭牌,陈光巨副校长宣读了智慧学习研究院成立文件,并为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教授、刘德建先生、总工程师毛新生先生颁发聘书。董奇校长、网龙网络公司总裁刘路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贵州省黔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茂国先后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院 智慧 学习 教育信息化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 论坛 城市 副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德建 唐斯斯 +3 位作者 庄榕霞 焦艳丽 谢春荣 黄荣怀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33,共12页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和深化应用,为学习型社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开展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研究与测...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和深化应用,为学习型社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开展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研究与测评,有利于了解我国城市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现状,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城市创新持续发展。本研究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市民宜居体验"和"城市创新活力"双核心框架基础上,从城市创新发展环境、场域智慧学习环境和市民智慧学习体验三个维度,建构了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测评模型(iCSLE3-5-3),并综合考虑区域分布、经济水平、城市人口及数据可得性等因素,选择68个城市开展智慧学习环境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测评,得出城市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智慧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 宜居 创新 iCSLE3-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基于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观点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德建 曾海军 +1 位作者 黄璐璐 刘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5,共8页
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是我们推进公平包容的优质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必然选择。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为国际社会开展智慧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了总结和分享智慧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文章撷英2023全... 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是我们推进公平包容的优质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必然选择。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为国际社会开展智慧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了总结和分享智慧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文章撷英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观点,擘画了智慧教育发展蓝图和推进路径: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其核心命题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教融合是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数据治理是教育系统变革有序推进的思维方式;数字化转型是塑造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的实践基础,国际合作是迈向人类教育美好未来的共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教育转型 数据治理 科技赋能 终身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学习环境下学校、家庭、场馆协同教育联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徐晶晶 黄荣怀 +2 位作者 杨澜 高步云 白文倩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33,共7页
自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等理念提出以来,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家庭和各类场馆已成为教育服务供给的新领域。文章从系统观视角出发,提出协同教育的演化路径包括以学校为核心的单方推动,以家校协同为特征的双方并进和以... 自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等理念提出以来,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家庭和各类场馆已成为教育服务供给的新领域。文章从系统观视角出发,提出协同教育的演化路径包括以学校为核心的单方推动,以家校协同为特征的双方并进和以学校、家庭、场馆(School-Family-Museum,SFM)为典型场域的三方协同。研究分析了SFM协同教育的干系人利益、期望和动机,并从协同教育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要素的作用力属性角度,将SFM协同教育影响因素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推动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智慧学习环境特征,构建了智慧学习环境下SFM协同教育联动机制模型。最后,文章从国家决策、社会参与、学习者需求和技术支持层面提出智慧学习环境下SFM协同教育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学习环境 SFM 协同教育 干系人分析 联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教育的实践进展与未来因应 被引量:3
7
作者 潘静文 任昌山 +2 位作者 彭楚风 刘德建 曾海军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6,共8页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实践活动,旨在探索智慧教育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经验。为系统梳理和分析我国智慧教育实践现状、发展特点和可推广经验,研究以智慧教育的十大特征为分析框架,对2022年至2024年间的987个优秀智慧教育...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实践活动,旨在探索智慧教育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经验。为系统梳理和分析我国智慧教育实践现状、发展特点和可推广经验,研究以智慧教育的十大特征为分析框架,对2022年至2024年间的987个优秀智慧教育案例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最受关注的三个主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泛在智慧学习环境和教师发展的优先支持计划;较少关注的三个主题是教育包容与公平的坚守、积极性学生社交社群建构和合乎科技伦理的技术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东、中、西部地区案例主题的关注趋势与全国整体趋势呈现出一致表现。未来,智慧教育实践应强化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积极应对技术伦理挑战,注重培育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能力,并推动可持续改进的教育文化和多元协同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教育数字化 实践进展 未来因应 内容分析法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探索教育变革新路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综述
8
作者 黄璐璐 冯婷婷 刘德建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4,62,共7页
未来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全面转型,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到学校,从学习到生活,人工智能作为关键驱动力,正在深度重塑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汇聚全球智慧,体... 未来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全面转型,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到学校,从学习到生活,人工智能作为关键驱动力,正在深度重塑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汇聚全球智慧,体现引领性和包容性特点,为数字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文章基于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主要观点,探讨了培育未来教师、构建未来课堂、筹划未来学校、创设未来学习中心以及探索未来科教融合新范式等话题,为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提供了系统化的实施路径和全球视野的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技术为支撑、质量为保证、公平为底色的未来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育 人工智能 智慧教育 智能时代 数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学习环境中的认知负荷问题 被引量:54
9
作者 高媛 黄真真 +1 位作者 李冀红 黄荣怀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4,共9页
如何合理使用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效果,已成为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智慧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认知负荷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和解析,总结了智慧... 如何合理使用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效果,已成为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智慧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认知负荷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和解析,总结了智慧学习环境中影响认知负荷的四个要素——知识、技术、策略和学习者。围绕这些要素,本研究结合大量相关实证研究成果,针对智慧学习环境中可能遇到的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以及学习者特征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任何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都需要适应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规律,认知负荷的相关原则可以为智慧学习环境中工具、资源等元素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这一理论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 智慧学习环境 技术 策略 学习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焦点和手段的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郑兰琴 李欣 +1 位作者 黄荣怀 陈凤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1,共6页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助,而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同伴可以为学习者的互联互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该文主要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的焦点和手段的特征和变迁规律。该文综合采用社会网...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助,而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同伴可以为学习者的互联互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该文主要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的焦点和手段的特征和变迁规律。该文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行为序列分析法对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的交互模式、特征、焦点和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互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认知层次,同伴互助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分享信息、解释信息和提出问题三个方面。另外,同伴互助时,学习者大多采用相同的手段对同伴进行帮助,从一种手段变迁到另外一种手段较少。最后,该文讨论了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 同伴互助 焦点 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学习环境的学习体验:定义、要素与量表开发 被引量:71
11
作者 胡永斌 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7-73,共7页
随着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感受,重新审视智慧学习环境及其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是进一步提升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必然要求。文章使用文献法对"体验"的相关术语... 随着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感受,重新审视智慧学习环境及其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是进一步提升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必然要求。文章使用文献法对"体验"的相关术语进行了梳理,界定了智慧学习环境学习体验的定义;对已有智慧学习环境、下一代学习空间等构成要素进行归纳,从刺激对象的视角确定了智慧学习环境学习体验的构成要素;使用量表编制法,开发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智慧教室学习体验评测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教室 学习体验 评测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混合式教学中深浅层学习者行为差异研究 被引量:60
12
作者 王怀波 李冀红 杨现民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50,共7页
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兴技术探究混合式教学,为提升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环境提供了无限可能。如何利用技术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深度学习,成为研究者普遍关心的话题。文章聚焦于从行为角度探究深浅层学习者的差异,采用学... 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兴技术探究混合式教学,为提升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环境提供了无限可能。如何利用技术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深度学习,成为研究者普遍关心的话题。文章聚焦于从行为角度探究深浅层学习者的差异,采用学习行为分析方法对深浅层学习者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深度学习者在课堂上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2)深度学习者的内容编辑、评论、发帖等线上行为显著高于浅层学习者,且行为之间的意义连接更为紧密;(3)深度学习者在批判理解和意义协商上明显高于浅层学习者,而在简单的观点分享和社会交互方面与浅层学习者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深度学习 浅层学习 学习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1
13
作者 范新民 曾海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8,共6页
该文分析了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和成人学习的特点,针对在线学习的不足,结合以往的培训工作实践经验,基于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有效整合的思路,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培训的基本条件,构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阐述了培训项目实... 该文分析了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和成人学习的特点,针对在线学习的不足,结合以往的培训工作实践经验,基于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有效整合的思路,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培训的基本条件,构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阐述了培训项目实施各阶段的活动要点,并应用此模式成功地开展了某市中学名师进修班培训,总结了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的优势,以期为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 混合学习 翻转课堂 教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金课”实践研究:设计思维视角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鹏 黄荣怀 年智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82,共8页
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大学“金课”建设是当前解决高校教学现实困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发展趋势,其不仅要有创新性,还需具有立德树人的引领性和可行性。设计思维作为创新方法论体系,旨... 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大学“金课”建设是当前解决高校教学现实困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发展趋势,其不仅要有创新性,还需具有立德树人的引领性和可行性。设计思维作为创新方法论体系,旨在通过创造性的过程促进学习者的能力提升和创新型人格的养成。该文从设计思维视角出发,将设计思维方法引入大学创新课程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能力和品行来重构课程内容和结构,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真实情境问题、多层次协作方式、多维方法及工具以及创新核心理念来协同完成学习实践。三轮教学实践迭代表明,该创新教学模式突破大学课堂的空间边界,构建了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时空,形成了双向促进的师生关系,丰富灵活的教学互动形式,以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知识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前“金课”建设的要求,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金课” 设计思维 基于设计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学习环境中主体需求冲突及其平衡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逯行 沈阳 +1 位作者 徐晶晶 曾海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0,共10页
学习环境承载着学习和学习者需求的表达。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在终端用户(学生)和社会利益之间、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不断平衡。当前以传统学校为代表的学习环境设计忽视终端用户和个体用户的主观需求,过于重视社会效益等客观需求。未来教... 学习环境承载着学习和学习者需求的表达。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在终端用户(学生)和社会利益之间、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不断平衡。当前以传统学校为代表的学习环境设计忽视终端用户和个体用户的主观需求,过于重视社会效益等客观需求。未来教育的实现和发展需要依托创新型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步。基于智能技术支持,以学习环境重构为引领的学校变革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在学习环境中融入适切性智能技术能够平衡学习环境中的人类需求冲突。智能学习环境的需求平衡模型是智能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两个部分:(1)智能学习环境需求平衡解析模型——解析智能技术与学习环境内需求冲突之间的主体关系;(2)需求平衡关注度计算模型——计算学习环境的需求平衡程度,以及智能技术干预之后的学习环境的平衡结果。虽然该模型尚属于“概念型公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其提出为智能时代的学习环境设计,以及学习环境中需求冲突的测量和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学习环境 智能技术 学习环境 需求冲突 主体关系重构 需求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情境感知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静 高博俊 +1 位作者 周伟 蔡臻昱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66,81,共10页
依据学习者的情境提供匹配的学习资源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难点之一,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从人与环境两方面,对2015年至2019年的国外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情境感知功能的相关要素、实现方法、评价方式进行剖析。经过研究发... 依据学习者的情境提供匹配的学习资源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难点之一,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从人与环境两方面,对2015年至2019年的国外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情境感知功能的相关要素、实现方法、评价方式进行剖析。经过研究发现,已有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主要应用于词汇学习和场馆学习领域;涉及要素包括用户、社会情境、任务、时空、基础设施和物理环境六大维度,并且对物理环境、社会情境与任务三个维度的分析需要进一步细化要素;不同维度要素信息获取的实现方法多采用传感器、系统日志文件、系统预设的方式;对学习支持系统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用户使用系统的一般态度、用户使用体验、系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等方面。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未来情境感知模型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包括融入实时情感分析以实现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支持多主体互动以促进知识的探究式社会协商,关注复杂学习情境建模以驱动数据密集型支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学习 学习情境 情境感知 学习支持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何以赋能科学实验学习——临场感与认知负荷的平衡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慕华 祁彬斌 黄志南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4,共12页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IVR)在创新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IVR环境增强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临场感,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认知负荷。当前的...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IVR)在创新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IVR环境增强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临场感,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认知负荷。当前的研究尚未明确临场感和认知负荷在IVR环境中如何共同作用并影响学习效果。为此,研究聚焦于科学实验情境,从多个维度细致考察学习者在IVR实验学习中的临场感和认知负荷体验,采用主观报告的方式,收集了95名大学生的IVR实验体验数据,并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揭示IVR实验学习中临场感和认知负荷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物理和自我临场感会通过激发关联认知负荷提升实验学习效果;来自教学设计的外部认知负荷会通过削弱物理临场感体验降低学习效果;来自交互设计的外部认知负荷会通过削弱自我临场感体验降低学习效果。上述研究发现为IVR实验内容设计和IVR支持的科学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虚拟现实 科学教育 虚拟实验 认知负荷 临场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学习与创新设计学术周”举行
18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4,共1页
2018年1月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部和网龙华渔教育协办的“智慧学习与创新设计学术周”在北京开幕。来自斯坦福大学、北德克萨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 2018年1月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部和网龙华渔教育协办的“智慧学习与创新设计学术周”在北京开幕。来自斯坦福大学、北德克萨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教育与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网龙网络公司、乐高教育、苹果等国内外优秀企业代表,与师生代表一起,共同探索创新设计教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学习 智慧 学术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斯坦福大学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与认知模拟:多学科视域下的学习研究——评《问题解决与认知模拟——以数学问题为例》
19
作者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J0004-J0004,共1页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与生态。教育学术实践活动与信息科学、脑科学以及认知科学进行交叉和融合,将有助于探索和发现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认知科学 数学问题 学习研究 多学科 教育教学活动 模拟 题解 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促进学习的核心要素及其挑战 被引量:204
20
作者 高媛 刘德建 +1 位作者 黄真真 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87,103,共12页
文章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基本特点及其心理体验,并且回顾了与该技术相关的各类学习理论、主要教育应用形式及其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分析相关研究和应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有效促进学习... 文章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基本特点及其心理体验,并且回顾了与该技术相关的各类学习理论、主要教育应用形式及其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分析相关研究和应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有效促进学习的三大核心要素及十大挑战。期望本文能够对未来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技术促进学习 核心要素 挑战 学习者体验 VR教学法 资源与VR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