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智能:传播学学科创新的四大维度
1
作者 喻国明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共1页
在人工智能与空间计算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时代,空间智能技术正以颠覆性的力量重构传播学的理论边界与实践范式。从增强现实(AR)的虚实叠加到脑机接口的神经交互,从神经辐射场(NeRF)的环境建模到预测性传播的认知协同,空间智能技术不仅... 在人工智能与空间计算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时代,空间智能技术正以颠覆性的力量重构传播学的理论边界与实践范式。从增强现实(AR)的虚实叠加到脑机接口的神经交互,从神经辐射场(NeRF)的环境建模到预测性传播的认知协同,空间智能技术不仅革新信息传播的载体形态,更从根本上动摇传统传播学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虚实叠加 空间智能 传播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大语言模型:传播学文本数据的半自动编码研究
2
作者 徐敬宏 郭迪帆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69,共5页
在深度媒介化的背景下,大语言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主客二元论,而且凭借其出色的文本处理能力,在传播学的文本数据分析中展现出巨大的技术能动性和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界定了传播学研究中四种常见的文本数据类型,并讨论了... 在深度媒介化的背景下,大语言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主客二元论,而且凭借其出色的文本处理能力,在传播学的文本数据分析中展现出巨大的技术能动性和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界定了传播学研究中四种常见的文本数据类型,并讨论了其编码过程中的主观性、迭代性和反身性特征。随后介绍了文本数据编码的量化与质化思路,并详细梳理了文本编码技术从人工编码、软件辅助,再到应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本文重点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半自动文本编码中的应用可行性、技术原理、实施步骤以及有效的提示词设计,旨在为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指南,提高文本编码的效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传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数据 半自动编码 大语言模型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视域下中国舆论研究的知识图谱(1986-201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潘佳宝 喻国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共11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提供的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以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学研究所成立为起点,梳理了30年间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舆论研究的重要文献,以及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中呈现出的热点议题变迁、核... 基于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提供的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以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学研究所成立为起点,梳理了30年间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舆论研究的重要文献,以及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中呈现出的热点议题变迁、核心作者机构及其合作关系等。研究发现,传统媒体的批评报道与舆论监督、网络媒体与网络舆论、公共领域与舆论场、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是过去30年间舆论研究的四大领域,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舆论学研究热点变化的两大推力;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角度看,国内的舆论研究共同体发育尚不成熟,稳定的合作群体依然不多,机构间的合作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研究 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 共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AI引领国际文化传播模式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丁颖 喻国明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随着Sora、GPT-4o、GPT-4o mini的相继问世,全新的场景体验前景呈现于世人面前。沉浸式场景体验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为人类信息传播带来重大机遇,或让“个性化定制+精准传播”的理论构想从一纸蓝图变为现实。通过多模态AI,用... 随着Sora、GPT-4o、GPT-4o mini的相继问世,全新的场景体验前景呈现于世人面前。沉浸式场景体验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为人类信息传播带来重大机遇,或让“个性化定制+精准传播”的理论构想从一纸蓝图变为现实。通过多模态AI,用户个性化需求能够被充分挖掘和整理,并尽可能享受到媒介环境所营造的体验;多模态AI通过搭建虚拟社交平台激活弱关系,从而助力增加用户黏性;在视觉、听觉通道之外,多模态AI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嗅觉、味觉、触觉,以丰富的感官体验充分赋能国际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AI 场景体验时代 精准传播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想象数字化:论当代西方“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连水兴 柴云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而且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性基础。英国左翼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此背景下提出“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当代传... 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而且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性基础。英国左翼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此背景下提出“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当代传播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互联网平台的去资本化改造,以及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运用等实践,旨在超越全球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进而释放其被资本主义利润逻辑与剥削框架所束缚、压制乃至异化的潜能,并最终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为重构数字化时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传播社会主义 数字社会主义 互联网平台 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与规制:新闻叙事中的美学挑战与伦理审视
6
作者 邹欣 刘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1,共10页
在技术—文化逻辑的支配下,美学与新闻传播活动不断进行交融与建构。新闻叙事是基于新闻事实的“媒介化具身”构建体。在技术与美学的驱动下,逐步实现媒介化具身体验的传递,以及媒介化具身体验与经验之身感知的重合。随着新闻价值与美... 在技术—文化逻辑的支配下,美学与新闻传播活动不断进行交融与建构。新闻叙事是基于新闻事实的“媒介化具身”构建体。在技术与美学的驱动下,逐步实现媒介化具身体验的传递,以及媒介化具身体验与经验之身感知的重合。随着新闻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深度融合,新闻叙事逐渐陷入伦理困境。这不仅是信息层面的失衡,更是一种由媒介化具身主导的感知方式的转向。因此,建立可感性分配的美学规制机制,约束媒介化具身的构造方式,成为在媒介环境中重塑新闻公共性与信任机制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叙事 媒介化具身 新闻伦理 美学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科学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中国传播学的借鉴意义
7
作者 徐敬宏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2-111,共10页
开放科学已成为提升传播学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自2015年起,西方传播学领域便开始探索开放科学的多种实践路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开放科学的应用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和体系。通过分析西方传... 开放科学已成为提升传播学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自2015年起,西方传播学领域便开始探索开放科学的多种实践路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开放科学的应用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和体系。通过分析西方传播学如何运用预注册研究、分享研究材料与方法、实施开放科学徽章、鼓励复制性研究和推广透明度及开放性指南等措施,来增强研究的透明度与复制性,提高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度,可以为开放科学于中国传播学应用的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借鉴,推动国内传播学高质量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开放传播学 研究透明性 复制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足球看台文化的中国传播与再造——以成都中超赛场为例
8
作者 张一潇 葛亚茹 +1 位作者 张因特 张新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3,共10页
以成都中超赛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法,剖析中国足球看台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时代变迁,解析新老球迷协会、散客球迷、足球俱乐部、政府等赛场景观制造者之间的协作机制。认为,中外足球看台文化混杂再生的过程经历了植入、互... 以成都中超赛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法,剖析中国足球看台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时代变迁,解析新老球迷协会、散客球迷、足球俱乐部、政府等赛场景观制造者之间的协作机制。认为,中外足球看台文化混杂再生的过程经历了植入、互训、互构3个阶段。在植入阶段,国内一批新型球迷采用文化挪用的方式,将国际Ultras(死忠)球迷激进的助威理念、助威方式引入中国看台。在互训阶段,当地政府与俱乐部出场,新型球迷过激的助威行为受到文化规制;同时,传统球迷也在Ultras文化影响下调适助威模式,学习并接受新型球迷的唱、跳表演。在互构阶段,足球俱乐部作为赛事主办方,通过仪式性调和环节与赛场秩序管理,有意识地塑造和谐、包容的赛场氛围,并逐步得到协会球迷与散客球迷的认同,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赛场文化新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超 看台文化 Ultras文化 跨文化传播 体育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建设性新闻的传播效果——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微信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敬宏 张如坤 朱奕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6,47,共8页
近年来,建设性新闻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传播效果及作用机制亟待检验。本研究将积极情感和提供解决方案作为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特征,通过微信平台对325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建设性新闻给受众带来更多的积... 近年来,建设性新闻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传播效果及作用机制亟待检验。本研究将积极情感和提供解决方案作为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特征,通过微信平台对325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建设性新闻给受众带来更多的积极情感、更少的消极情感;使受众对事件的态度更加积极,且不会降低对新闻价值的评估;但对受众的线上及线下行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建设性新闻传播效果的作用机制上,情感是受众对事件态度的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新闻 积极心理学 新冠肺炎疫情 实验法 传播效果 微信公众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型媒体:未来传播生态的元媒介 被引量:1
10
作者 喻国明 滕文强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73,共10页
平台型媒体构建的关键词是结构开放、功能整合和生态重组,平台型媒体作为元媒介,赋能媒体演进的基本范式从“媒体形态竞争”转向“生态位争夺”,从“信息传播”转向“认知建构”,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平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 平台型媒体构建的关键词是结构开放、功能整合和生态重组,平台型媒体作为元媒介,赋能媒体演进的基本范式从“媒体形态竞争”转向“生态位争夺”,从“信息传播”转向“认知建构”,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平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媒体连接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基础性、动态化、广泛渗透的特征,媒体演化逻辑也从“去组织化”过渡到“再组织化”,平台型媒体以“组织—连接”的方式成为社会的操作系统和底层逻辑。在新传播生态中,主流媒体和平台型媒体通过角色转型形成价值联系,通过价值交换和互惠形成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型媒体 元媒介 媒体演进 新传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定位媒介与城市:具身移动传播中的空间生产
11
作者 王长潇 杨立奇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5,共5页
与人体绑定的定位媒介深刻介入城市生活,身体与技术的互动催生出具身移动传播,进而影响了城市空间的表象与内核。本文从身体视角和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探讨在定位媒介的转化下,带有流动与创造属性的身体怎样生产、重构了复合空间中各个领... 与人体绑定的定位媒介深刻介入城市生活,身体与技术的互动催生出具身移动传播,进而影响了城市空间的表象与内核。本文从身体视角和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探讨在定位媒介的转化下,带有流动与创造属性的身体怎样生产、重构了复合空间中各个领域的意义、现象与形态。研究发现,具身移动传播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人与城市的信息流动与行动交叠,身体的创造能动性经由媒介技术进一步释放,由此生产出新的社会关系、消费景观、空间意义和城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媒介 具身传播 空间生产 城市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输出到文化沉浸:大模型驱动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创新
12
作者 周敏 何薇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6,共7页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各方面由数字化转型加速迈向智能化升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呈现数字化、虚拟化的形态转向。以“故事世界”视角出发,大模型赋能下的中华文化出海实践应呈现由文本输出到文化沉浸...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各方面由数字化转型加速迈向智能化升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呈现数字化、虚拟化的形态转向。以“故事世界”视角出发,大模型赋能下的中华文化出海实践应呈现由文本输出到文化沉浸的策略走向,由文化漫灌到文化渗灌的逻辑转向。这需要大模型技术深入应用至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各环节,在智能翻译、叙事重构、情感对齐三大维度提供技术可能,深化海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多模态大模型 文化沉浸 生成式人工智能 海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人类认知拓展器的游戏:未来传播范式演进的关键平台
13
作者 喻国明 滕文强 李玮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8,共8页
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在对人与世界双向交互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的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数字游戏打造“脱域”式媒介沉浸体验,创新“破域”化认知升维实践,作为数字化时代人与世界交互的特色化形式之一,丰富了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路径。... 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在对人与世界双向交互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的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数字游戏打造“脱域”式媒介沉浸体验,创新“破域”化认知升维实践,作为数字化时代人与世界交互的特色化形式之一,丰富了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路径。文章通过引入皮亚杰游戏理论,结合萨特对自我超越性的分析,探索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网络游戏对认识发生过程的改变。个体在参与网络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形式在场—思维在场—物质在场”的形式实现自身认识世界的“同化—顺应—平衡”过程,而“去噪音—再噪音”的游戏实践帮助个体实现了对世界认知结构的完善、认知带宽的拓展和认知逻辑的升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 认知拓展 虚拟现实 传播范式 游戏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的技术逻辑、社会影响与传播学未来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洪忠 黄民烈 +7 位作者 张伟男 沈菲 周葆华 邹军 钟智锦 闵勇 吴晔 许小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近期,ChatGPT横空出世、火爆出圈,其影响几乎渗透至各行各业,是颠覆还是赋能?一时众说纷纭。2023年2月13日,京师主题沙龙活动“新闻传播学如何认识‘ChatGPT’”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的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新媒体传播研究... 近期,ChatGPT横空出世、火爆出圈,其影响几乎渗透至各行各业,是颠覆还是赋能?一时众说纷纭。2023年2月13日,京师主题沙龙活动“新闻传播学如何认识‘ChatGPT’”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的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SMP社交机器人专业组提供支持。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张洪忠教授主持,邀请了来自新闻传播学、自然语言处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9位内地和中国香港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围绕ChatGPT的技术逻辑、ChatGPT如何影响新闻传播学与ChatGPT的发展前景等议题进行了精彩而深刻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传播 自然语言处理 沙龙活动 传播学 GPT 中国香港 CH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闻传播诽谤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转变——从自由裁量到法定分配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素红 罗斌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3,共5页
对于新闻传播诽谤诉讼,《民诉法解释》第91条的意义是:明确此类诉讼的攻防重心与关键在于侵权责任四要件的成立与否,且规定侵权责任四要件证明责任由原告承担。至此,我国新闻传播诽谤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自由裁量成为历史。在司法实践... 对于新闻传播诽谤诉讼,《民诉法解释》第91条的意义是:明确此类诉讼的攻防重心与关键在于侵权责任四要件的成立与否,且规定侵权责任四要件证明责任由原告承担。至此,我国新闻传播诽谤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自由裁量成为历史。在司法实践中,《民诉法解释》第91条的影响在于:二审纠正一审在证明责任分配中的自由裁量行为,在案件事实方面明确表述双重意义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完整适用《民诉法解释》第91条,只要求对"采访真实"而非对报道内容真实性举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诽谤 证明责任 真伪不明 过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跨文化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彦 张尔坤 周昊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具有广泛的国际关注度,是我国文化与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宝贵契机。探索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跨文化传播意愿(IWTC)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跨文化传播效能。论文通过对2023年中国成都...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具有广泛的国际关注度,是我国文化与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宝贵契机。探索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跨文化传播意愿(IWTC)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跨文化传播效能。论文通过对2023年中国成都第十一届“世界体育舞蹈节”系列赛事的实证分析,提出并验证了一个基于城市形象感知的中介模型,证实了互动动机、沟通技能、态度及体育技能等变量可以通过城市形象感知显著影响跨文化传播意愿。最后,论文强调了大型体育赛事在推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文化功能、加强对城市形象的管理和塑造、建立赛后文化互动的长效机制等实践策略,以期促进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跨文化传播意愿 城市形象感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国家叙事转型与全球话语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连水兴 柴云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9-36,共8页
新主流电影是中国电影类型的重要创新,也是新时代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综合案例研究法和文本研究法对新主流电影的国家叙事及其全球传播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推动新主流电影的市场繁荣与文化出... 新主流电影是中国电影类型的重要创新,也是新时代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综合案例研究法和文本研究法对新主流电影的国家叙事及其全球传播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推动新主流电影的市场繁荣与文化出海。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的中国新主流电影一改传统主旋律电影宏大的国家叙事模式和囿于本土的话语实践,转而从微观视角讲述家国故事并积极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话语。这一转型不仅缝合了长期以来我国主流电影与主流市场无法衔接的裂隙,而且为新时代中国话语的体系建构和国际传播开拓出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国家叙事 文化领导权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未来的学科发展与媒体转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喻国明 欧亚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29,共4页
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业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中三大带动性的增长极——媒介化社会、非理... 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业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中三大带动性的增长极——媒介化社会、非理性、大数据和算法的研究,并分析了新型主流媒体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转换与价值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闻传播 学科发展 媒体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传播学:未来传播学学科构型的核心范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喻国明 苏健威 杨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4,共13页
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传播学学科体系面临着碎片化、复杂化及难以解释巨量传播现象的危机。如何站在全局与时代发展的高点上对传播学进行统摄性的学科重构、构造适宜未来传播的研究范式,是当前传播学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构造以“传播—心... 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传播学学科体系面临着碎片化、复杂化及难以解释巨量传播现象的危机。如何站在全局与时代发展的高点上对传播学进行统摄性的学科重构、构造适宜未来传播的研究范式,是当前传播学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构造以“传播—心智—行为”协同要素为关注对象的行为传播学范式,是破解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局的关键路径。在行为传播学范式的视野下,传播研究不可脱离行为,行为研究也不可脱离传播的中介,需要将行为作为分析人类及其实践环境的关键指标。具体而言,行为传播学范式以环境、人类、行为作为研究的三重基本维度,以创新概念视角、提升诠释视点、细化效果分层作为主要研究路径,旨在通过关注行为聚合当前的传播学主流研究范式,回答“传播如何构造社会”这一学科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传播学 媒介化 元宇宙 学科范式 传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对合成语音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为与EEG效果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喻国明 王文轩 +1 位作者 冯菲 修利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6,42,共6页
结合行为与脑电(EEG)技术的研究方法,探究了不同性别语音对不同性别受众使用合成语音新闻产品的用户体验影响。通过评分表测量了个体对合成语音新闻的喜爱度和信任度,并通过同步记录个体的EEG数据,分析了不同EEG频域的强度和快慢波比率... 结合行为与脑电(EEG)技术的研究方法,探究了不同性别语音对不同性别受众使用合成语音新闻产品的用户体验影响。通过评分表测量了个体对合成语音新闻的喜爱度和信任度,并通过同步记录个体的EEG数据,分析了不同EEG频域的强度和快慢波比率等指标。结果发现,喜爱度与声音性别无关,但与受众性别有关。女性受众对合成语音新闻的喜爱度比男性受众更高。信任度与声音性别和受众性别都无关。女性受众在听合成语音新闻的时候比男性受众的beta波段功率谱密度(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更大,theta波段强度则有更大的趋势。这些发现说明脑电活动与声音的性别无关,但合成语音却引发了女性受众更强的脑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语音 新闻 受众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