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审美与《谈新诗》
1
作者 刘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共1页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研读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以个人体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鉴赏与理解诗歌,可以从废名对新诗的体悟、研究与小说创作中获得启发。《谈新诗》不仅展现了废名对新诗的见解,更让读者窥见废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研读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以个人体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鉴赏与理解诗歌,可以从废名对新诗的体悟、研究与小说创作中获得启发。《谈新诗》不仅展现了废名对新诗的见解,更让读者窥见废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感受其新诗研究的生命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个人体验 文学审美 废名 生命体悟 《谈新诗》 理解诗歌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共主观性现象学到全球化共同体的构成
2
作者 李晓进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6,256,共10页
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发生必然伴随全球化共同体的形成,全球化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全球化共同体的塑造。何为全球化共同体?共同体如何本源地构成?以现象学体验分析为出发点厘清这些基础性问题,将为我们解决“人类何以共生”的全球化时代难题提... 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发生必然伴随全球化共同体的形成,全球化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全球化共同体的塑造。何为全球化共同体?共同体如何本源地构成?以现象学体验分析为出发点厘清这些基础性问题,将为我们解决“人类何以共生”的全球化时代难题提供启示。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经典现象学家,都从各自角度围绕共主观性问题对共同体的构成进行过接力赛般的研究,他们相继完成的工作成就,为我们今天开展全球化共同体研究、探讨人类交互行为和共生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主观性现象学 全球化 意识共同体 存在共同体 身体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考古学:试论郭沫若的考古研究与抗战历史剧之联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千可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2,共10页
本文尝试结合郭沫若的考古研究、历史编纂与历史剧创作,从整体上理解郭沫若1928―1945年间在不同领域的文化贡献。本文认为,郭沫若的考古学研究产生于对古代社会进行科学认识的要求,着眼于文字与其物质载体的关系,由此发展出某种考古学... 本文尝试结合郭沫若的考古研究、历史编纂与历史剧创作,从整体上理解郭沫若1928―1945年间在不同领域的文化贡献。本文认为,郭沫若的考古学研究产生于对古代社会进行科学认识的要求,着眼于文字与其物质载体的关系,由此发展出某种考古学式的认识路径。在左翼文化的潮流中,郭沫若基于音乐考古学重新表达了他早年的浪漫主义诗学。通过抗战历史剧的写作与展演,郭沫若在各个方面对考古学进行了戏剧化。考古学因而突破了认识的领域而被赋予了政治实践的性质,最终呈现为一种能够表达与结构历史经验的生动形式;常为人忽视的《高渐离》一剧正是其完美例示。考古学与历史剧的历史意识,既规定了之后的历史书写,又提供了持续的颠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考古学 历史剧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往汉字书写学——关于钟雨柔《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
4
作者 张千可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2,共9页
近年来,学界多注意到文字或书写因素在中国语文现代性中的存在,但仍难以冲破西方语言观的牢笼。钟雨柔的《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径以“文字革命”串联20世纪中国语文改革的进程,引入全球视野,结合书写技术、语... 近年来,学界多注意到文字或书写因素在中国语文现代性中的存在,但仍难以冲破西方语言观的牢笼。钟雨柔的《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径以“文字革命”串联20世纪中国语文改革的进程,引入全球视野,结合书写技术、语文观念与革命政治,在与“字母普遍主义”的关系中,呈现出现代语音中心主义自我解构的运动。“汉字书写学”的计划因而显现出历史的必然性。鉴于同样从上述运动中兴起的数字媒体已然宣告了语音中心主义的终结,“汉字书写学”的思路在当下尤其具备重大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雨柔 《汉字革命》 赵元任 语音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加速”,怎样“异化”
5
作者 赵勇 《中学语文教学》 2025年第7期1-1,共1页
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是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批判理论家,2003年,为在耶拿大学获得教职,他写出一本堪称巨著的教授资格论文——《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但是这本书太厚了,会把普通读者吓跑,所以几年之后,他又把... 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是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批判理论家,2003年,为在耶拿大学获得教职,他写出一本堪称巨著的教授资格论文——《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但是这本书太厚了,会把普通读者吓跑,所以几年之后,他又把这本厚书大大简化了一番,形成了一个通俗版——《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教授资格论文 哈特穆特罗萨 加速 时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