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受中的技术主义 |
王德领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2
|
由“通过语言”到“在语言中”--论胡适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
姜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3
|
民国视野:走出“现代性”研究范式的方法——兼论《民国文学史论》丛书 |
熊权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4
|
文学的第三地 |
迟子建
周景雷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1
|
|
|
5
|
意识形态 媒体 商品--亚文化的收编方式 |
胡疆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7
|
|
|
6
|
恶搞与青年亚文化 |
胡疆锋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5
|
|
|
7
|
从“世代模式”到“结构模式”--论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 |
胡疆锋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6
|
|
|
8
|
清代碑志义例:金石学与辞章学的交汇 |
党圣元
陈志扬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
9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两份英文刊物与中国苏维埃革命信息的传播 |
刘小莉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
10
|
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 |
周景雷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
11
|
论清代试帖诗 |
陈志扬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2
|
鲁迅的1933 |
姜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13
|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
卢毅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14
|
朱希祖与钱玄同(二) |
朱乐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5
|
1937年的史沫特莱与延安生活 |
刘小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6
|
游戏笔调之下的时评杂说和风月小品——上海小报(1897-1952)散文概貌 |
李楠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
17
|
试论晚清学术对民国“整理国故运动”的影响 |
卢毅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
18
|
朝向开放的未知领域——王小波论 |
姜异新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19
|
“重述”的谬误——论《屈原》的发表与“弦外音”的发现 |
王玉春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20
|
土音入韵与现代白话新诗 |
颜同林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