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学文化讲座与北京都市文化品格 |
刘勇
李春雨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2
|
中国诗人徐志摩形象的全球传播及其世界文学价值 |
刘洪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语文学业成就表现的教学导向 |
吴欣歆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清代北京说唱文学的发展特点及研究意义 |
姚颖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
5
|
文学史的地域性与整体性——从《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谈起 |
张露晨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6
|
“唐风化”语境中日本僧侣文学的发生——以《怀风藻》所载僧诗为中心 |
乐曲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北京文化与汉语国际推广 |
李春雨
陈婕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
8
|
北京童谣的文化教育意义 |
毕海
陈晖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
9
|
“中心”与“外围”: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生长--以北京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为例 |
李怡
张敏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10
|
北京话儿化的社会文化内涵 |
周一民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
11
|
理解文学文本层面及其余衍层 |
王一川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
12
|
东岳庙与城市社会信仰空间的构建——以北京东岳庙为例 |
萧放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
13
|
普通话和北京语音 |
周一民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
14
|
20世纪20年代北京报纸的妇女副刊 |
王翠艳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
15
|
北京话的轻音和语法化 |
周一民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
16
|
东方内部的东方主义:悖论与病理——以村上知行的“北京文人论”为释例 |
王升远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17
|
现代商业的社会史研究:北京成文厚(1942-1952) |
董晓萍
蓝克利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
18
|
以北京想象中国——论林语堂的北京书写 |
沈庆利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
19
|
试论近代北京少数民族手工业的民俗文化特征 |
周锦章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20
|
碑刻所见18世纪北京内城民俗的变化 |
鞠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