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特征分析
1
作者 杨有田 吴吉东 +1 位作者 许映军 郭进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49,83,共6页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是重要的防洪屏障,在发挥防洪、供水、发电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同时,面临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该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特征,探讨了库坝群段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及其风险应对挑战。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库坝群...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是重要的防洪屏障,在发挥防洪、供水、发电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同时,面临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该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特征,探讨了库坝群段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及其风险应对挑战。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库坝群段的自然灾害呈现复合性和系统性特征,超强地震、巨型滑坡、超标准洪水等极端事件可能引发灾害链;防灾减灾面临多源动态风险识别不足、联合调度与应急响应机制待完善、气候变化适应性滞后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坝群 梯级水库 多灾种风险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典型区域生态安全变化特征及情景模拟——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
2
作者 杨恒 陶军 刘世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4-566,共13页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安全评价“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铜仁市生态安全系统仿真模型,开展2005—2020年铜仁市生态安全评估,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阐明铜仁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设定自然增...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安全评价“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铜仁市生态安全系统仿真模型,开展2005—2020年铜仁市生态安全评估,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阐明铜仁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设定自然增长型、可持续发展型和资源衰竭型三类情景,模拟铜仁市2020—2035年的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铜仁市平均生态安全指数增加14.34%,其中80%的区县生态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2015—2020年,除万山区和江口县外,其它8个区县生态安全指数降低,铜仁市生态安全平均指数降低7.18%。(2)林业增加值和环保资金投入是铜仁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城镇化水平、废水排放量是造成铜仁市生态安全指数下降的主要影响原因。(3)可持续发展情景下铜仁市生态安全上升,资源衰竭型情景下生态安全下降。该地区实施旅游城镇化策略、平衡资源开发与保护、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等措施能够有针对性地应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生态安全 情景模拟 “压力-状态-响应”(P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Vine Copula函数的台风灾害链“风-雨-潮”联合概率分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子滢 杨赛霓 +2 位作者 刘晓燕 唐继婷 石永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6-1046,共11页
现有台风灾害链研究大多采用高维对称Copula模型建立多个致灾因子的联合分布,对致灾因子之间非线性、非对称的复杂关联结构探究不足。文章以浙江岛屿城市舟山为例,通过C-VineCopula函数刻画当地台风灾害链“风-雨-潮”之间的复杂依赖关... 现有台风灾害链研究大多采用高维对称Copula模型建立多个致灾因子的联合分布,对致灾因子之间非线性、非对称的复杂关联结构探究不足。文章以浙江岛屿城市舟山为例,通过C-VineCopula函数刻画当地台风灾害链“风-雨-潮”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利用1979—2018年逐日的最大持续风速、累积降雨量以及最大风暴增水数据估算三者的联合概率分布以及重现期。研究表明:1)风速与降雨量在常规数值区间(非极端情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最佳联合分布为Frank Copula;风速与风暴增水具有上尾依赖的特征,最佳联合分布为Gumbel Copula;2)降雨量分布在风速条件下显示2处峰值,风暴增水分布在风速条件下近似于均匀,两者之间的最佳联合分布为Gumbel Copula;3)以单变量100 a重现期为例,风速-降雨量与风速-风暴增水组合事件的二维联合重现期分别缩短至29和30 a,而风速-降雨量-风暴增水组合事件的三维联合重现期缩短至17 a。综上,C-VineCopula函数能准确有效地刻画台风灾害链“风-雨-潮”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深化对于台风灾害链内在作用机制的理解,为台风灾害风险管理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链 联合概率分布 COPULA函数 C-Vine 舟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群生活模式的房屋震毁致死率估计
4
作者 江雯 孟耀斌 +2 位作者 张东妮 张媛 吴佳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173,共9页
为提高突发性灾害中人员伤亡快速估计的精度,识别不同空间状态下人员死亡率的差异,基于村镇居民生活模式调查(HAPRRES)数据和由此建立的人群生活模式参数模型库,仿真估计2005—2018年我国13场地震发生时人员空间状态分布,优化获取地震... 为提高突发性灾害中人员伤亡快速估计的精度,识别不同空间状态下人员死亡率的差异,基于村镇居民生活模式调查(HAPRRES)数据和由此建立的人群生活模式参数模型库,仿真估计2005—2018年我国13场地震发生时人员空间状态分布,优化获取地震毁坏房屋内睡眠与清醒状态人员的死亡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毁坏房屋中入睡者的死亡率(5.16‰)是清醒者死亡率(0.85‰)的6倍;土坯房毁坏时,入睡者的死亡率(1.60%)是清醒者死亡率(1.34‰)的11.9倍,而非土坯房毁坏时入睡者的死亡率(2.35‰)是清醒者死亡率(0.54‰)的4.3倍。文中获得的死亡率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生活模式 地震 房屋损毁 死亡率 土坯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