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质教育”过头了吗:新入职教师视角下的学校教育现实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亮 彭麒霖 贾萌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围绕2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课程教育改革,学界的反思和争论一直持续,涉及学生中心与教师中心、师生关系与教育权威、教育理念与实践等诸多议题。对不同类型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其入职公立学校前后的两年内进行追踪和深度访谈,... 围绕2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课程教育改革,学界的反思和争论一直持续,涉及学生中心与教师中心、师生关系与教育权威、教育理念与实践等诸多议题。对不同类型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其入职公立学校前后的两年内进行追踪和深度访谈,得出教师关于学校教育的认知,比较他们在入职前后的学生教育观。入职前,尚为学生的准教师们认为成绩不是教育的目的,希望培养独立有主见、快乐成长、自由发展的学生;入职后教师们喜欢“乖学生”,认为快乐成长有底线、“教师不是万能的”、成绩还是很重要的;教师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时往往基于学校实践,重构自身教育观念,“新课改”的诸多理念事实上并未在学校实践中真正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新课改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新入职教师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文化资本”是否可行——关于学校教育中的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1
2
作者 杜亮 刘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2,共7页
"寒门贵子"是近期教育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一些研究者提出用"底层文化资本"的概念加以解释。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从文化资本视角解读底层背景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文献,结合其他一些学者的相关论述,梳理了底层文化资本概... "寒门贵子"是近期教育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一些研究者提出用"底层文化资本"的概念加以解释。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从文化资本视角解读底层背景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文献,结合其他一些学者的相关论述,梳理了底层文化资本概念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指出二者之间存在兼容性而且实际上已有学者从这个角度对文化资本概念加以拓展。然而,文章进一步指出仅仅从底层文化资本角度解读底层子女的社会流动,甚至尝试"成功路径"复制的思路存在着一定的误导风险与理论陷阱,可能导致严重的实践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社会流动 寒门贵子 底层文化 布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功能论视角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可 刘梦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现代化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采用游戏功能论视角,聚焦数字游戏的正向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游戏媒介的育人功能,或可创新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在载体层面,应引导教师重新审思数字游戏... 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现代化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采用游戏功能论视角,聚焦数字游戏的正向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游戏媒介的育人功能,或可创新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在载体层面,应引导教师重新审思数字游戏的前沿科技属性、正向社会价值和教育创新活力。在理念层面,应将“游戏素养”视为教师数字素养的表征之一,向教师阐释数字游戏助力其数字素养提升的可能性,即:以“游戏赋义”激发数字化意识,以“游戏启智”拓展数字化知识技能,以“游戏促教”提升数字化育人能力,以“游戏载道”增强数字社会责任,以“游戏立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层面,应以“游戏化教学”引领教师数字素养培育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数字素养 数字游戏 功能游戏 游戏化 游戏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教育的意蕴与纲领 被引量:14
4
作者 康永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5,共7页
通常意义上的绿色教育即指环境教育,意在通过教育促进环境保护。但它经常需要借助环境来进行,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或专门的课程来进行。然而即便这种作为工具的环境也只是"环境教育的体系"或"环境教育的微观环境",... 通常意义上的绿色教育即指环境教育,意在通过教育促进环境保护。但它经常需要借助环境来进行,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或专门的课程来进行。然而即便这种作为工具的环境也只是"环境教育的体系"或"环境教育的微观环境",与作为保护的对象的外部大环境并不一致。"可持续发展教育"将环境问题与广泛的社会发展问题对接,但现实的教育依然只是一种与真实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相脱离的实践。我们在脱离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教育的替代办法,就是人为地建构一个学校教育的理性环境,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依然缺位;事实上要改变我们的环境,必须首先改变我们自己。或者更确切地说,要保护好环境,必须首先保护好我们自己。因此,有必要重提一个国际性的、教育学意义上的、更为宽泛的环境概念,善待环境中的各种制度的、关系的、文化的、亚群体的和个人的资源,将教育真正建立在环境影响的基础之上,并致力于一个能平抑我们理性冲动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教育 环境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 生活教育 教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的兴趣概念 被引量:13
5
作者 丁道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3,共7页
兴趣的三个定义,在解释力上依次递进,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作用机制以及教育建议。其中,作为事物属性的兴趣,要求教师研究教学素材,在苦学与乐学传统中间做选择。作为目的的兴趣,要求教师研究学生,提供支持条件,引导和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两... 兴趣的三个定义,在解释力上依次递进,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作用机制以及教育建议。其中,作为事物属性的兴趣,要求教师研究教学素材,在苦学与乐学传统中间做选择。作为目的的兴趣,要求教师研究学生,提供支持条件,引导和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两个定义,都没有正面回答在兴趣状态下,学习者心理感受的性质问题。阿诺德的兴趣定义强调,在兴趣状态下个人感受到的是紧张。这种紧张状态,可以推动学习活动的进展。这个定义,较为圆满地刻画了兴趣促进学习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我们对学习活动的理解需要更新。一线教师们也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 事物属性 目的 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绿色教育简述: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亮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72,共7页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绿色教育关注的日益升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教育理念和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国际上与我国绿色教育概念最接近的概念是环境教育以及稍后延伸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经过近几十年来各国教育者和一些国际组织的...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绿色教育关注的日益升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教育理念和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国际上与我国绿色教育概念最接近的概念是环境教育以及稍后延伸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经过近几十年来各国教育者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不断探讨和推动,环境教育(以及后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我们有必要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推进我国绿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的看来,目前国际上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各方普遍将教育视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二是在学校中注重环境教育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三是关注教师教育对于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四是将关注重心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延伸至自然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教育 环境教育 可持续发展 国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价值教育: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政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6,共6页
英国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梳理英国价值教育发展历史,总结其发展特点与成功经验,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价值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梳理英国价值教育发展历程,价值教育理论研究特色与价值教育实践特点与成功... 英国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梳理英国价值教育发展历史,总结其发展特点与成功经验,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价值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梳理英国价值教育发展历程,价值教育理论研究特色与价值教育实践特点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教师与学者在研究中的密切合作,努力追求作为整体的价值教育以及为价值教育实践学校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价值教育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理想是谁的理想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占魁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共5页
教育既是人的内在自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理想不仅表达人类普遍的价值需要和教育实践者的价值愿望,而且反映一定的政治诉求,它意味着教育理想在其现实性上成为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实践者的教育理想的交... 教育既是人的内在自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理想不仅表达人类普遍的价值需要和教育实践者的价值愿望,而且反映一定的政治诉求,它意味着教育理想在其现实性上成为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实践者的教育理想的交集。通过将"什么是教育理想"这一提问方式转换为"教育理想是谁的理想",我们能够将教育理想从一个理论的哲学命题转变为一个实践的教育学命题。不论教育理想的外在形态或者最高价值如何,它在其教育得以发生的现实性上首先并且最终必须转化为具体学习者的个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 教育理想 教育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分流机制的正向功能、局限性及其完善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13-15,共3页
教育分流机制往往决定受教育机会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社会阶层与教育分流机制两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教育分流机制体现了学校教育的"选择"功能,具有实现社会分层、促进社会流动、激励社会进步等正... 教育分流机制往往决定受教育机会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社会阶层与教育分流机制两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教育分流机制体现了学校教育的"选择"功能,具有实现社会分层、促进社会流动、激励社会进步等正向功能。而冲突论则认为,教育分流机制为社会不平等提供合法外衣,文化资本影响着教育分流机制的发挥,社会分层反作用于教育分流,影响教育分流的结果,加剧了教育与社会的不公平。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教育分流机制的正向功能,提升其积极影响;通过构建"才学社会"、加强弱势补偿、克服教育分流机制的局限性等途径,"让穷孩子也有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分流 结构功能主义 冲突论 才学社会 弱势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技术素养的公民品格建构--国际数字公民教育经验及其对我国德育变革的启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可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3,共15页
通过分析联合国、欧盟和部分发达国家近十年相关文献,发现国际社会对数字素养的关注呈现出从重视“技术素养”到提倡“公民素养”的趋势,强调数字化生存、交往、礼仪、道德、伦理、法规、权责等素养的重要性,由此催生一种新教育模式—... 通过分析联合国、欧盟和部分发达国家近十年相关文献,发现国际社会对数字素养的关注呈现出从重视“技术素养”到提倡“公民素养”的趋势,强调数字化生存、交往、礼仪、道德、伦理、法规、权责等素养的重要性,由此催生一种新教育模式——数字公民教育。借鉴其理论体系、政策指引、课程教学与社会服务等经验有望为我国数字时代的德育变革提供创新思路,建议引入“联通主义”视角,开启跨学科研究范式;开发专业配套资源,提供支持型政策文本;采取“超越保护主义”立场,探索参与式课程教学;鼓励多主体共育模式,激活全方位社会服务。数字时代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合格的数字公民,帮助青少年实现“虚拟—现实”生命状态的动态平衡、“线上—线下”生活方式的有机融合,自主建构知情、安全、健康、自律、尊重、包容、积极、负责的数字公民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数字公民身份 数字公民教育 公民品格 互联网+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知识与圣俗二分:从涂尔干到伯恩斯坦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雪龙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209,共26页
“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命题是涂尔干研究人类总体知识的落脚点,也是伯恩斯坦理解教育知识的社会性质的起点。本文试图重新理解涂尔干这一重要却不断被误解的命题,从“圣俗二分假想”入手,还原涂尔干知识社会学背后的问题意识,并呈现伯... “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命题是涂尔干研究人类总体知识的落脚点,也是伯恩斯坦理解教育知识的社会性质的起点。本文试图重新理解涂尔干这一重要却不断被误解的命题,从“圣俗二分假想”入手,还原涂尔干知识社会学背后的问题意识,并呈现伯恩斯坦对圣俗二分的思考。研究发现,伯恩斯坦一方面继承和推进了涂尔干对知识及其社会基础的思考,从双重社会性假设出发阐释了教育知识的分类原则,另一方面也阐明了圣俗二分所蕴含的教育解放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知识 日常知识 “新”教育社会学 涂尔干 伯恩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伯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考察:背景与主旨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道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克伯屈在访问蒙台梭利并参观了罗马的"儿童之家"以后,成为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批评者,助推了蒙氏教育在美国的衰落。克伯屈对于蒙氏教育的主要判断,记录在《蒙台梭利教育考察报告》这本书当中。通过对杜威和蒙台梭利的比较,克... 克伯屈在访问蒙台梭利并参观了罗马的"儿童之家"以后,成为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批评者,助推了蒙氏教育在美国的衰落。克伯屈对于蒙氏教育的主要判断,记录在《蒙台梭利教育考察报告》这本书当中。通过对杜威和蒙台梭利的比较,克伯屈发现二者都重视科学、重视儿童自由,但是二者对于动手操作、儿童自由以及感官训练的看法存在重大分歧。与杜威的教育主张相比,蒙台梭利的教育主张更为落后。杜威、蒙台梭利都对二十世纪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他们的影响一直绵延至今。克伯屈对于蒙氏教育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蒙氏教育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伯屈 蒙台梭利 杜威 《蒙台梭利教育考察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政策的审思——基于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习经验感知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彬 刘水云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80,共8页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使中国人才流失的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对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生的学习经验感知进行探究发现,中国文化与汉语是吸引其前来的重要动力;尽管在学段和专业方面存在差异,但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生学习过程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使中国人才流失的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对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生的学习经验感知进行探究发现,中国文化与汉语是吸引其前来的重要动力;尽管在学段和专业方面存在差异,但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生学习过程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收获了预期的内容;毕业后的回流意向明确。从人才流动的视角反思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政策得出,一方面,中国政府为世界人才的培育贡献了巨大力量,有力推动了世界人才环流。但同时此种借助资本换取人才的策略所产生的社会综合效益较低,政治和文化的外交意义仍是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轴心。因此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及完善相关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政策 学习经验感知 人才环流 人才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容”到“结构”:教师信念研究的主题转换及其价值
14
作者 丁道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
教师信念研究一般以"内容"为核心,关注信念"内容"真实与否。此类研究放弃了对教师信念系统结构属性的考察,对教师信念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方式的描述是不全面的。借助认识论与心理学关于信念系统结构的相关理论,... 教师信念研究一般以"内容"为核心,关注信念"内容"真实与否。此类研究放弃了对教师信念系统结构属性的考察,对教师信念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方式的描述是不全面的。借助认识论与心理学关于信念系统结构的相关理论,建议将教师信念系统的"结构"作为该领域新的研究核心。这一研究主题的转换,带来一组新鲜的研究问题,尤其是对教师信念的发生、发展及作用方式,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信念 信念内容 信念系统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全球Z世代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9
15
作者 谢洋 王曦影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109,共8页
Z世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是生命历程完整嵌入数字社会的第一代人,受到单体化趋势的影响,在家庭、学校、职业方面展现出独有的特征。本研究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以“Generation Z”(Z世代)作为关键词,选取46篇相关... Z世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是生命历程完整嵌入数字社会的第一代人,受到单体化趋势的影响,在家庭、学校、职业方面展现出独有的特征。本研究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以“Generation Z”(Z世代)作为关键词,选取46篇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本文采用微粒社会下的单体化视角,对Z世代群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空间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从家庭空间来看,Z世代的父母采取的“双重思维育儿方式”是一种基于高度差异与反思策略的精细化教养模式;从学校空间来看,Z世代的学习、课程和评价体现出单体化趋势下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从社会空间来看,Z世代独特化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是单体化的影响结果。系统综述欧美社会的Z世代青年的特征对理解中国的Z世代青年也具有一定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化 Z世代 微粒社会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媒对来华留学生规范化管理政策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水云 赵贝 +1 位作者 张亦琦 朱丹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47,共5页
大众传媒作为政治体系“第四种权力”,在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基于大众传媒对来华留学生规范化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影响,对1985年至2020年间发布于人民日报社、新京报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社等四家媒体的477篇... 大众传媒作为政治体系“第四种权力”,在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基于大众传媒对来华留学生规范化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影响,对1985年至2020年间发布于人民日报社、新京报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社等四家媒体的477篇媒介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规范化管理政策正由“数量为先”转向“质量与规模并重”。教育政策的转型发展深受大众传媒所影响,在来华留学生规范化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大众媒体更多地充当政策宣传者的角色,而在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及政策监督环节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局限。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影响力需借助网络媒介,着力搭建民意反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教育政策 来华留学生规范化管理政策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演“传统”和展现“开放”:北京跨国恋情中的女性经验
17
作者 王曦影 仇雪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共16页
通过考察全球化时代下的北京跨国亲密关系,本文深入分析了置身其中的青年高知女性的个体情感经历和体验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基于对23名正在或曾经身处跨国恋情的中国女性的深度访谈,我们可以发现,跨国恋中的青年女性认为,自己比较&... 通过考察全球化时代下的北京跨国亲密关系,本文深入分析了置身其中的青年高知女性的个体情感经历和体验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基于对23名正在或曾经身处跨国恋情的中国女性的深度访谈,我们可以发现,跨国恋中的青年女性认为,自己比较"独立""自主"和"有主见",追求自我实现,渴望不一样的人生,努力建构平等的亲密关系。当进入仍然以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的婚恋市场时,她们感受到了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巨大张力,与外籍伴侣交往往往成了她们寻找自我、规避社会压力的一条替代性路径。在与外籍伴侣的日常恋爱实践中,她们生产出一种在性别观念、互动模式和性关系等方面都更为平等的现代型亲密关系。表演"传统"和展现"开放"都是她们在应对现代化向亲密关系领域渗透时带来的自我矛盾、纠结与挣扎的个体选择和灵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恋 女性经验 亲密关系 传统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分绩点制下学优生的策略主义行动及生成逻辑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亚苹 张洋磊 王曦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6,共9页
学分绩点制作为国际通行的评价学生学习质和量的评价制度,与本科生学业晋升和职业发展紧密关联。本研究借鉴布迪厄场域理论,以“双一流”建设高校H大学为例,从学生视角出发,探究学分绩点制下学优生的策略主义行动及其生成逻辑。“先发... 学分绩点制作为国际通行的评价学生学习质和量的评价制度,与本科生学业晋升和职业发展紧密关联。本研究借鉴布迪厄场域理论,以“双一流”建设高校H大学为例,从学生视角出发,探究学分绩点制下学优生的策略主义行动及其生成逻辑。“先发制人”与“奋起直追”的两类学优生在先后洞察大学场域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分别采取防御策略和突围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数字游戏”“变轨游戏”“关系游戏”等策略主义行动,生成保研流动的默会规则。研究发现,量化学生评价在科学、客观的外衣下成为大学场域运行的主导逻辑,平均学分绩点直接规定了个体在大学场域中占据的位置,学优生在地位获得竞争中承认评价中的符号权力,甚至在重视教育的文化期待下再生产保研“向上流动”“本校保底”“逆向读研”的教育流动话语。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需要明确学分绩点制的实践限度,警惕量化学生评价的选拔功能过度膨胀,及其对教育功能和人的创造性发展的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绩点制 学优生 策略主义行动 学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专业自信及其发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道勇 张锦玉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34,共3页
教师的专业自信对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自信包含专业外部自信和专业内部自信。塑造教师专业自信的核心是发展教师的专业内部自信。通过一则教研案例说明,教师在学科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努力,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独立理... 教师的专业自信对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自信包含专业外部自信和专业内部自信。塑造教师专业自信的核心是发展教师的专业内部自信。通过一则教研案例说明,教师在学科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努力,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独立理解,赢得专业内部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自信 专业外部自信 专业内部自信 学科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有效的教师反思——兼谈学科加工在促进教师反思方面的价值
20
作者 丁道勇 吴艳丽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28,共3页
从一则反思日志出发,指出在讨论教师反思的时候,应具有水平意识。根据反思内容,教师反思可以被区分为六种不同水平:行动、能力、信念、知识、身份、使命。倡导一种中间水平的反思,即对于"信念"、"知识"的反思。学... 从一则反思日志出发,指出在讨论教师反思的时候,应具有水平意识。根据反思内容,教师反思可以被区分为六种不同水平:行动、能力、信念、知识、身份、使命。倡导一种中间水平的反思,即对于"信念"、"知识"的反思。学科加工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开展"信念"、"知识"水平反思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反思 学科加工 教师反思的水平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