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伪政权统治下北京师范大学的奴化教育论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邦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9-50,共12页
1938年4月,在原北平师范大学校址和原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校址,日伪政权先后建立"国立北京师范学院"和"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院";1941年11月,又将两校合并改组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伪政权创办该教育机构的直接目标是为... 1938年4月,在原北平师范大学校址和原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校址,日伪政权先后建立"国立北京师范学院"和"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院";1941年11月,又将两校合并改组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伪政权创办该教育机构的直接目标是为沦陷区中等学校培养所需师资,实质上是把日本殖民主义思想与中国封建文化结合起来对中国沦陷区人民实施奴化教育。其奴化教育既标注在学校办学的宗旨上,也体现在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师生被特务严密监视,校园如同一座人间地狱。在此恶劣环境里,选择继续在伪校执教的教师,大多数不得不"忍辱含诟",但仍有少数教师进行秘密抗日。多数学生在沉默中"容忍吞声",埋头于书本求知,一部分学生则转往后方,一部分学生则对奴化教育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虽然奴化教育活动及其当事人都已成为历史,但故事为什么发生与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永远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伪奴化教育 伪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史 抗日战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变迁过程与特点探析(1949-1966)——以早期教育史研究班为个案 被引量:4
2
作者 易琴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教育史研究班 访谈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子江 鲁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86,87-93,共8页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传统学院开始了向现代大学转型。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通过确立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理念,明确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功能,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科研训练为主的文理研究生院和以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传统学院开始了向现代大学转型。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通过确立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理念,明确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功能,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科研训练为主的文理研究生院和以职业训练为主的专业研究生院,成功化解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使哈佛大学成功转型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大学。艾略特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加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在美国大学中的确立,为美国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的转型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当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研究生教育 传统学院转型 现代大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尔斯·艾略特中等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研究——中学与大学衔接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帆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207,共15页
查尔斯·艾略特参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众多重要组织和活动。领导十人委员会工作是其参与中等教育改革的高潮。艾略特对中学课程设置混乱、教育质量低下、与大学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严厉批判,提出了许多切... 查尔斯·艾略特参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众多重要组织和活动。领导十人委员会工作是其参与中等教育改革的高潮。艾略特对中学课程设置混乱、教育质量低下、与大学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严厉批判,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推动哈佛大学向现代研究型大学转型招收足够合格生源的现实考量固然是艾略特热心中学改革的动机之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基于民主理想的教育整体观和“教育建构”思想。艾略特将学校教育视为一个相互衔接的完整系统,将教育改革的实质视为一种有机连续的构建民主社会的“教育建构”。其中等教育改革思想中既有“精英取向”的一面,同时也包含“民主取向”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艾略特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 教育衔接 公立中学 《十人委员会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生教育起源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子江 王丽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65,112,共8页
美国研究生教育最早源于殖民地时期学院颁发的荣誉性质的硕士学位。美国研究生教育形成受到美国建立本土大学的理想和德国大学的双重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大学开始为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开设学士后课程,这种高级知识学习成... 美国研究生教育最早源于殖民地时期学院颁发的荣誉性质的硕士学位。美国研究生教育形成受到美国建立本土大学的理想和德国大学的双重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大学开始为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开设学士后课程,这种高级知识学习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在研究生教育形成阶段,美国吸收德国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广泛采用德国大学的讲座制、习明纳和实验法,鼓励科学研究,同时抛弃德国大学"师徒式"研究生培养方式,在大学建立研究生院,把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结合起来,强调独立学习与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教育最终摆脱传统学院培养本科生方法的影响和局限,地位得以承认。研究生教育发展促进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校研究生 学士后课程 研究生部 研究生教育 科学学院 科学研究 习明纳 讲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师范大学的生存危机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邦华 颜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兴起了"高师改大运动",原七所国立高师中唯有北京高师与北京女高师改为师范大学,1931年,两校合并之后,成为"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20至30年代北平师范大学不断陷入办学经费困难、强遭合并、停止招生甚... 20世纪20年代兴起了"高师改大运动",原七所国立高师中唯有北京高师与北京女高师改为师范大学,1931年,两校合并之后,成为"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20至30年代北平师范大学不断陷入办学经费困难、强遭合并、停止招生甚至几乎停办的生存危机,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定的时期",由此折射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中动荡曲折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师范大学 高师改大运动 生存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基于《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历史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郭法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0,共6页
30年的教育发展,完成了教育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也经历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变和博弈的过程。30年的教育改革在观念和制度上虽然有许多尝试和努力,但没有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推进仍然困难。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应在加强素质... 30年的教育发展,完成了教育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也经历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变和博弈的过程。30年的教育改革在观念和制度上虽然有许多尝试和努力,但没有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推进仍然困难。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应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机会均等和个性发展,为不同学生提供多样性发展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个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典教育的历史、模式与经验--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晨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7,共9页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以及理性进步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三种立场。这三种立场影响了经典教育的存毁、经典著作的选择及理解方式和经典教育的模式,并演化出大众式和精英式的冲突。经典教育重点在于理解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冲突,从而选择自己的立场,并理解这一立场与现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古今之争 名著阅读运动 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胜利后北平师范大学复员运动述论 被引量:9
9
作者 孙邦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80,共8页
抗战期间,北平师范大学被迫西迁陕甘,最后被易名为西北师范学院。师生和校友一直视学校为北平师大的继承者,并抱持复员的愿望。但抗战胜利后教育部并没有把她纳入回迁计划之中,为此引发了师大在校师生、各地校友发动的"复员"... 抗战期间,北平师范大学被迫西迁陕甘,最后被易名为西北师范学院。师生和校友一直视学校为北平师大的继承者,并抱持复员的愿望。但抗战胜利后教育部并没有把她纳入回迁计划之中,为此引发了师大在校师生、各地校友发动的"复员"运动。这场运动包括了"复校""复大"两个阶段,经过师生、校友坚持不懈地据理力争,终达目的。透过这一运动需要深刻反思的是,教育最高当局应该如何对待一个历史名校,特别是当时中国"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学院 教育复员 朱家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史研究:应当增强一定的解释力——基于教育史研究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法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教育史研究需要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教育史研究的解释力,用一种新的解释超越以往或者现有的解释。教育史研究应当在叙事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问题研究,在宏观研究的同时加强微观研究,在寻求真相的基础上坚持客观性... 教育史研究需要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教育史研究的解释力,用一种新的解释超越以往或者现有的解释。教育史研究应当在叙事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问题研究,在宏观研究的同时加强微观研究,在寻求真相的基础上坚持客观性原则,在坚持"本土化"研究的同时加强"国际化"研究。教育史研究是否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应该是判断什么是"好的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研究 解释力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史研究:关系、特点及设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法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学校教育史是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教育史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研究领域。开展学校教育史研究不仅有利于教育史研究,也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进行。学校教育史研究要建立起研究和解释的新框架,打破单... 学校教育史是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教育史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研究领域。开展学校教育史研究不仅有利于教育史研究,也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进行。学校教育史研究要建立起研究和解释的新框架,打破单纯就学校研究学校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史 学校教育 关系 特点 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会教育史研究述评——以中国大陆学术界为分析范围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邦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7期46-53,共8页
中国教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教育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教育截然不同,采取的是新式教育,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题,学术界研究探讨了中国... 中国教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教育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教育截然不同,采取的是新式教育,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题,学术界研究探讨了中国教会教育史的历史发展轨迹及所存在的几种范式,但总体来说,研究的现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目前,仍有诸多问题亟待开发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教育史 研究范式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幼儿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郭法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7,共9页
导致目前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分析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厘清幼儿教育基本概念并从历史和现实层面认识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幼儿作为一个弱小的群体,应优先受到保护。幼儿不仅与成人有区别,幼儿之间也有区... 导致目前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分析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厘清幼儿教育基本概念并从历史和现实层面认识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幼儿作为一个弱小的群体,应优先受到保护。幼儿不仅与成人有区别,幼儿之间也有区别。幼儿教育要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使其得到"整体发展"。幼儿教育要坚持"幼儿第一"的理念,使其成为教育的中心。同时要根据幼儿个性、心智、行为发展的特点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约束,为使他们成为社会人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辅仁大学的学科发展史论(1927-1952)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邦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6,共13页
学科包括知识体系和学科建设(或学科制度)双重形态的内涵,它是大学制度的核心和主干。大学的组织形式是学科赖以存在的方式,是知识系统这一内核的制度外壳。1924年9月,辅仁大学创办人设计了一个理想化的学科愿景,但是初建时只设立了文科... 学科包括知识体系和学科建设(或学科制度)双重形态的内涵,它是大学制度的核心和主干。大学的组织形式是学科赖以存在的方式,是知识系统这一内核的制度外壳。1924年9月,辅仁大学创办人设计了一个理想化的学科愿景,但是初建时只设立了文科4系。1929年夏,学校为适应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要求,被动地扩大学科规模。抗战期间是辅仁大学的兴盛期,又主动增设了一些系科。辅仁大学在20世纪30-40年代发展成为一所多种学科构成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在学科建设上,基本坚持"小而精"的原则,在兼顾学科均衡的基础上突出文史等重点学科。辅仁大学尽管存在的历史非常短暂,但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却留给我们一份珍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仁大学 学科史 学科建设 大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学乃今日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对女子教育的呼吁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邦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8,共9页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妇女发展与解放的必由之路;并以西方近代妇女观对中国传统落后的妇女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兴办女学是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1907年,清廷终于向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开了一扇小门。不过,西教士呼吁中国兴女学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兴学育才本身,也不是中国的富强,而是为了广兴基督教于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传教士 林乐知 花之安 《万国公报》 女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的演进与发展趋势——观念、技术及制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法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1,共7页
现代教育的演进是一个超越前现代教育,同时也是吸收前现代教育合理内容的过程。从观念、技术、制度的视角研究现代教育的演进过程,对于认识人类教育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古代教育,教育观念高于教育技术,教育制度维护教育... 现代教育的演进是一个超越前现代教育,同时也是吸收前现代教育合理内容的过程。从观念、技术、制度的视角研究现代教育的演进过程,对于认识人类教育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古代教育,教育观念高于教育技术,教育制度维护教育观念;近代教育,旧的教育观念遭遇挑战,新的教育观念促进技术和制度变化;现代教育,教育观念、技术发生变革,教育制度不断创新。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在促进儿童、教育自由发展、保持活力的同时,寻求教育秩序的稳定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演进 观念 技术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理性的儿童:阿兰儿童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法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3,共9页
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兰作为永恒主义教育者的代表之一,在关注儿童教育问题时,将较多的关注点聚焦在了儿童的理性教育。阿兰既有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儿童自主活动的批判,也有对欧美教育改革中过于... 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兰作为永恒主义教育者的代表之一,在关注儿童教育问题时,将较多的关注点聚焦在了儿童的理性教育。阿兰既有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儿童自主活动的批判,也有对欧美教育改革中过于迁就儿童做法的不满与修正。其主要观点如下:一是形成儿童理性是儿童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要帮助儿童走出和超越“儿童状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理性放在重要位置,不能过于强调儿童的本能和兴趣发展;二是在儿童理性教育的培育中,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虽然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基础性教育,但因为过于重视血缘和情感,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在儿童理性培养中作用更大;三是在儿童理性培养的过程中,思想学习比实物学习更重要,如果儿童的思想只停留在实物阶段,不能形成一种概念,则不利于形成思想,更无助于培养理性的儿童。阿兰的儿童理性教育思想为认识儿童的特点和儿童教育的本质提供了一个认识视角,虽带有他个人思考的特点,但对推动儿童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资源,在现代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儿童教育思想 儿童理性教育 儿童游戏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思想学习 实物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盐铁论》中有关教育价值观方面的论争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启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17,共6页
《盐铁论》记载西汉昭帝时盐铁会议上朝廷执政官员和儒家学者的论争。其实这不能算是儒家和法家之间的论争,也不能算是改革与保守的论争,而是“在野”或尚未掌权的儒士与“当朝”秉政的官员站在各自地位和立场上的论争。双方在本末义利... 《盐铁论》记载西汉昭帝时盐铁会议上朝廷执政官员和儒家学者的论争。其实这不能算是儒家和法家之间的论争,也不能算是改革与保守的论争,而是“在野”或尚未掌权的儒士与“当朝”秉政的官员站在各自地位和立场上的论争。双方在本末义利、选士用人、德教刑法和治学作用及教育价值观有关方面的论争,有助于我们对儒家教育思想做新的阐发。因此,《盐铁论》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更具有独到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论 教育价值观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分享”与“应用”——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19
作者 郭法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往往从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某个方面或人物来设计框架,缺乏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变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黎明副教授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 关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往往从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某个方面或人物来设计框架,缺乏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变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黎明副教授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一书,在分析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上有了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 西方 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 应用 设计框架 大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的社会教育问题论纲
20
作者 王俊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8,共6页
梁漱溟是从乡村建设的立场来看待社会教育的。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梁漱溟逐渐认识到,乡村建设离不开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以社会为对象的教育,是乡村建设的基本途径,乡村建设是社会教育的实施目标。他主张乡村建设与社会教育合流并提出... 梁漱溟是从乡村建设的立场来看待社会教育的。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梁漱溟逐渐认识到,乡村建设离不开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以社会为对象的教育,是乡村建设的基本途径,乡村建设是社会教育的实施目标。他主张乡村建设与社会教育合流并提出了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通过设置村学乡学来实现其社会教育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漱溟 乡村建设 社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