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极化”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芒 蔡旻君 +2 位作者 吴颖惠 侯兰 马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30,共6页
海淀区基础教育在极化区的技术创新背景下形成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独特模式。通过对区域规划和学校应用层面的深入调研和结果分析发现,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在区域指导和学校探索,以及应用信息化促进学生发展和支持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海淀区基础教育在极化区的技术创新背景下形成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独特模式。通过对区域规划和学校应用层面的深入调研和结果分析发现,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在区域指导和学校探索,以及应用信息化促进学生发展和支持教师教学方式变革领域已形成有效的策略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首先,建议结合极化区发展的特点,找到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方向,凝聚力量,形成整体发展的动力和特色;其次,加强区域内部的分功协调,确立极化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创新极;最后,加强交流沟通,提升对外扩散的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区 基础教育信息化 应用策略 海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学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芒 蒋科蔚 蔡君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将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仅是教学技术时,总会遇到一些绕不开的重要问题,通常将这些重要问题称之为基本问题。不能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些基本问题,也就不可能继续解决其他问题。既然是绕不开的问题,就一定要解决。然而,正是因为它... 将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仅是教学技术时,总会遇到一些绕不开的重要问题,通常将这些重要问题称之为基本问题。不能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些基本问题,也就不可能继续解决其他问题。既然是绕不开的问题,就一定要解决。然而,正是因为它们是基本问题,所以,解决起来就会具有一定难度,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就会存在多元化的不同观点,就会存在分歧甚至争论。多元化地认识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学科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此,试图从三个层面来探讨教学设计的若干基本的、核心的问题,即关于教学设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88
3
作者 李芒 蔡旻君 +1 位作者 蒋科蔚 王妍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2,共7页
可视化是以一种直观的、更加容易感知的图示方式表征信息及其信息加工的过程。任何复杂的思维过程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图解的方式将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可视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也是为了更加深入地加工信息,是对语言... 可视化是以一种直观的、更加容易感知的图示方式表征信息及其信息加工的过程。任何复杂的思维过程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图解的方式将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可视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也是为了更加深入地加工信息,是对语言、文字等思维活动的解释说明,适用于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内容分析及策略选择与评价分析等。可视化教学设计过程与结果的简易性、直观性和深度加工更适合学校教学的特点,是目前应该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画图 教学设计 可视化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息化教学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芒 蔡旻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共6页
教学与文化息息相关,信息化教学必然带有信息社会的文化印迹,其价值取向、活动内容及方式方法无不受信息文化的限定和规束。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文化自主性,客观认识信息化教学的文化特征是实现信息化教学功能的... 教学与文化息息相关,信息化教学必然带有信息社会的文化印迹,其价值取向、活动内容及方式方法无不受信息文化的限定和规束。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文化自主性,客观认识信息化教学的文化特征是实现信息化教学功能的前提。信息化教学中理性的觉醒和思索,引导问题由外在的技术结构转向个体的生命形态,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的文化追求和精神超越,并赋予教师教学方法、知识、教学目的和师生关系等要素新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文化 信息化教学 信息文化 教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标注工具:支持教师的教学反思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佳莹 郭俊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117,共7页
基于视频的方法给教学反思带来了很多正面的影响,但仍然存在一些使用的障碍,诸如:缺少有效的视频分析体系、教师不确定如何有效应用视频、实施视频观察的成本高(时间精力等)。近年来,视频标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增... 基于视频的方法给教学反思带来了很多正面的影响,但仍然存在一些使用的障碍,诸如:缺少有效的视频分析体系、教师不确定如何有效应用视频、实施视频观察的成本高(时间精力等)。近年来,视频标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增加了视频反思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该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已经被应用于教学反思的视频标注工具,并从联系证据、提供分析框架和支持协作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教学反思的支持作用。同时,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也需要解决培训反思者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消减他们的抵触心理和增强安全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标注 教学反思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设计的九大信条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芒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3,共4页
在研究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是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它们决定着教学设计研究的指向。教学设计研究首要的问题是应该进行有用性研究,研究那些应该研究的内容,使用那些适合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并真正以教学实践为基本取向。
关键词 教学设计 问题 实践 信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乔布斯之问”:以什么衡量教育信息化作用 被引量:48
7
作者 李芒 孔维宏 李子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10,共8页
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面讨论关于教育和未来学校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便是"乔布斯之问"。这句话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技术问题,... 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面讨论关于教育和未来学校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便是"乔布斯之问"。这句话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技术问题,直接涉及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衡量准则。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度,实质上不能以信息技术使用的数量为准则,而应以使用的效果为最高标准。这是"乔布斯之问"存在的问题。"乔布斯之问"大概很能够代表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想法,从专业的角度总希望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学习形态。这便有了"MOOC颠覆传统教育"之类的期待。这种"滥用"信息技术的现象,恰恰破坏了学习规律的学习生态,人类将沦为工具的奴隶。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互联网+"的概念,也存在着严重的方向性问题。由此表明,"乔布斯之问"对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技术感性"的层面,违背了教育是人类活动的公理,忽略了教育技术"合目的性"的特征。至今,还没有哪所学校仅凭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学校的"脱胎换骨"或跨越发展。所以教育教学需要反省的是"拜工具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乔布斯之问 拜工具论 教育教学 衡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芒 蒋科蔚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3-12,共10页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例如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等等。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教育现代化存在着"现代化风险",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拓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风险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风险的实质就是教育信息化风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是研究教育信息化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破坏性、适用性、效益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福祉,也应看到应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规避教育现代化风险,不是要如何控制信息化工具本身,而是要控制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 现代化风险 风险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技术批评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立会 李芒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前教育技术研究形成了一个学术"怪圈",一方面专家辈出,一方面却未形成本学科成熟的思想理论及研究方法。究其原因,是缺乏从批评角度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审视。教育技术批评要在充分认识与肯定教育技术发展成绩的前提下,以教育... 目前教育技术研究形成了一个学术"怪圈",一方面专家辈出,一方面却未形成本学科成熟的思想理论及研究方法。究其原因,是缺乏从批评角度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审视。教育技术批评要在充分认识与肯定教育技术发展成绩的前提下,以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为目标和准绳,遵从孔子思想教育体系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深入了解教育技术批评主体和教育技术批评客体,以矛盾分析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在借鉴与吸收其他批评形态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批评"本土化、专业化,发挥教育技术批评对教育技术创新的积极功能,避免其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研究 教育技术批评 学科发展 指导思想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的学科自觉:学格论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芒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3,29,共8页
学科内部的自我认识历来是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工作。从"学格"的新视角挖掘教育技术学科深层的意义及地位,更显得十分重要。教育技术的学科精神是"行胜于言";教育技术的学科信仰是"知行合一";教育技... 学科内部的自我认识历来是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工作。从"学格"的新视角挖掘教育技术学科深层的意义及地位,更显得十分重要。教育技术的学科精神是"行胜于言";教育技术的学科信仰是"知行合一";教育技术的学科理想是"灭学苦";教育技术的学科尊严是"行动力";教育技术的学科意识主要包括反省意识、理论意识、建构意识和大局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格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技术的“原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芒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27,共5页
任何事物都有"常"与"变"这两个范畴。教育技术的"变"为世人瞩目,而教育技术的"常"却常常被人所忽略。因此,教育技术学科长期被指认为是一个"无根类学科",或称为"浮萍学科"... 任何事物都有"常"与"变"这两个范畴。教育技术的"变"为世人瞩目,而教育技术的"常"却常常被人所忽略。因此,教育技术学科长期被指认为是一个"无根类学科",或称为"浮萍学科",就连本学科的人也将"全新的"说法挂在嘴边。教育技术最核心的、最一般性的学科知识是什么?教育技术学者常年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收获的、能够作为科学知识留存给后人的内容是什么?教育技术的一般性规律是什么?教育技术最上位的理论成果是什么?为什么应该研究教育技术原理?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这个"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原理 问题 研究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