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6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心理学得到大发展是我最高兴的事——专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崇德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153,共13页
[被访者简介]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现任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和心理学学部召集人,《心理发展与教育》主编,中组部联系高级专家。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 [被访者简介]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现任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和心理学学部召集人,《心理发展与教育》主编,中组部联系高级专家。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心理学报》副主编等职。曾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全国劳动模范”(2000)、“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01)、“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4)等荣誉称号。长期致力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了二十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科技部等重大重点项目。撰有学术专著《林崇德文选》、《发展心理学》、《教育与发展》等近二十部,在国际国内发表SCI、SSCI、CSSCI论文四百余篇。研究成果荣获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和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政府业务奖励二十余项。“教书育人”是其挚爱的事业,“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是其教育理念。他的“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育人观被教育界和学术界广为称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中国化 重大需求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网络为依托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心晴网”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应中正 姬刚 +1 位作者 张兰鸽 严帅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2,共3页
探讨了在高校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心晴网"的定位、运营模式、服务内容及建设成效。
关键词 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京师心晴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檀传宝 朱旭东 辛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7-108,共12页
借鉴国际师范教育发展的经验 ,依据国情改革师范教育体制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当务之急。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的整体策略应当是 :1 .形成多级分流、层次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2 .建立学术性课程与... 借鉴国际师范教育发展的经验 ,依据国情改革师范教育体制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当务之急。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的整体策略应当是 :1 .形成多级分流、层次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2 .建立学术性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分阶段实施的多元化学制模式 ;3.进行教育类课程改革 ;4.实施院系调整 ,实现结构重组、强强联合 ;5.打破系科封锁 ,实施素质教育 ;6.加强领导 ,形成全校支持改革的合力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体制改革 北师大 师资培养 学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适应能力,争做创造性人才——为北师大心理学院新同学的演讲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崇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7-584,共8页
本文内容是2014年10月为北师大心理学院新同学所做的报告并进一步整理而成。主要从心理学观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大学生生活的意义;二是怎样当一位出色的大学生;三是面向未来,如何成为一位高素质创造性的大学生。具体阐述了大学生在... 本文内容是2014年10月为北师大心理学院新同学所做的报告并进一步整理而成。主要从心理学观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大学生生活的意义;二是怎样当一位出色的大学生;三是面向未来,如何成为一位高素质创造性的大学生。具体阐述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及成为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心理因素及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 适应 创造性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心理学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冬予 骆方 +2 位作者 屠焯然 饶思敬 沈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从数据收集和分析入手,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趋势和潜在问题;梳理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心理学分支学科诸如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和消费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心理测量学等的发展与应用;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为心理学... 从数据收集和分析入手,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趋势和潜在问题;梳理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心理学分支学科诸如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和消费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心理测量学等的发展与应用;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为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范式变革所提供的技术支撑;探讨了数据驱动研究的局限性及大数据样本的有偏性,以及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与心理学交叉融合的学科路径与未来融合的前景,以期为推动心理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交叉、双向赋能、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多模态数据 机器学习 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院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心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4,共1页
首届全国心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于12月22日在英东学术会堂开幕。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我校心理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协办。教... 首届全国心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于12月22日在英东学术会堂开幕。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我校心理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协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唐继卫处长、我校常务副校长董奇、研究生院副院长石中英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台湾辅仁大学教务长、台湾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刘兆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张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心理学 学术论坛 博士生 理学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中预注册的现状、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加伟 夏涛 胡传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7,共13页
心理学研究者采用预注册的新型研究实践以应对出版偏倚等问题,包括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经过同行评审的注册报告和注册重复报告。诸多主流国际期刊采纳了注册报告,预注册平台和模板也趋于成熟。但预注册和注册报告也存在争议,为检验... 心理学研究者采用预注册的新型研究实践以应对出版偏倚等问题,包括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经过同行评审的注册报告和注册重复报告。诸多主流国际期刊采纳了注册报告,预注册平台和模板也趋于成熟。但预注册和注册报告也存在争议,为检验其效果,研究者对预注册与注册报告进行了元研究,结果发现注册报告有助于解决出版偏倚和提升研究整体质量;而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则达不到类似的效果。采纳预注册与注册报告,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开放性与严谨性,需要研究人员、学术机构与出版机构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注册 注册报告 注册重复报告 可重复性 开放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极偏差还是积极缺乏:抑郁的积极心理学解释 被引量:69
8
作者 周雅 刘翔平 +1 位作者 苏洋 冉俐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0-597,共8页
抑郁的认知理论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抑郁理论之一,其中贝克抑郁理论与无望抑郁理论是两大主要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张消极认知偏差是导致抑郁的易感因素。然而,"抑郁现实主义"及"积极错觉"等研究却证实抑郁个... 抑郁的认知理论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抑郁理论之一,其中贝克抑郁理论与无望抑郁理论是两大主要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张消极认知偏差是导致抑郁的易感因素。然而,"抑郁现实主义"及"积极错觉"等研究却证实抑郁个体并不存在消极认知偏差。以往研究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当代心理学过分关注消极的病理化倾向。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则试图从全新视角解释抑郁,导致抑郁的原因不是个体身上积极因素的缺位,而是积极力量未被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认知模型 抑郁现实主义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心理学界召开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玉芳 张侃 +10 位作者 王登峰 周晓林 乐国安 林崇德 荆其诚 高文斌 王二平 傅小兰 许燕 孙向红 刘正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心理学 心理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座谈会 学习 六届六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权力理论的发展与比较 被引量:39
10
作者 王雪 蔡頠 +3 位作者 孙嘉卿 吴嵩 封子奇 金盛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权力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实证研究成果丰硕,理论构建也日益完善。首先,权力从结构变量发展为心理变量,有外显、内隐之分,控制感是其核心要素。其次,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3个权力理论为"... 权力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实证研究成果丰硕,理论构建也日益完善。首先,权力从结构变量发展为心理变量,有外显、内隐之分,控制感是其核心要素。其次,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3个权力理论为"接近-抑制理论"、"情境聚焦理论"和"社会距离理论",它们的理论基础各异,关注的现象却存在交集。最后,未来的权力研究可以从以下3个方向改进:(1)关注文化、动机、自我卷入等因素;(2)区别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力;(3)融合各领域观点;(4)丰富研究方法,以促进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接近-抑制理论 情境聚焦理论 社会距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 被引量:39
11
作者 单雯 金盛华 +1 位作者 张卫青 盛瑞鑫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8-1838,共11页
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冒险,男性冒险行为有社会助长和性别助长效应,求偶动机与异性高魅力均可助长男性冒险行为。按照进化心理学观点,冒险行为能表现男性作为潜在配偶的积极特征,可增加其获得异性配偶的几率。择偶偏好研究... 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冒险,男性冒险行为有社会助长和性别助长效应,求偶动机与异性高魅力均可助长男性冒险行为。按照进化心理学观点,冒险行为能表现男性作为潜在配偶的积极特征,可增加其获得异性配偶的几率。择偶偏好研究也证实,女性青睐敢于冒险的男性。作者认为,女性冒险行为与求偶动机的关系主要受社会文化影响,如中国女性在中意的异性面前更避险,冒险行为领域中进化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险行为 进化心理学 性别差异 择偶求偶 自我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史理论概述及其与社会心理学的结合——以道德行为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彭芸爽 王雪 +2 位作者 吴嵩 金盛华 孙荣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474,共11页
生命史理论作为进化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同时关注了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是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的有机结合,但是该理论目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的关注还相当有限。因此该理论具体的建立、发展过程,主要理论观点,以及主要测量方法、... 生命史理论作为进化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同时关注了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是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的有机结合,但是该理论目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的关注还相当有限。因此该理论具体的建立、发展过程,主要理论观点,以及主要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介绍,以便于研究者对其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此外,结合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道德行为,可以发现不同生命史策略在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不道德/暴力犯罪行为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并且控制感、安全感和调节定向理论都会是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将生命史理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应用,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分析道德行为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史 道德行为 权衡 影响因素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危机及其超越 被引量:28
13
作者 彭运石 林崇德 车文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8,共10页
西方心理学的危机本质上是方法论的危机。业已确立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整合立场的心理学方法论,从各自的角度展示了人的部分本质,但均无力构筑出人的完整形象。西方心理学方法论危机的超越,关键在于以辩证... 西方心理学的危机本质上是方法论的危机。业已确立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整合立场的心理学方法论,从各自的角度展示了人的部分本质,但均无力构筑出人的完整形象。西方心理学方法论危机的超越,关键在于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看待人的本质,确立与人的本性相适应的心理学研究方式———心理学的整合视野,由此实现彻底的科学主义与彻底的人本主义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科学主义心理学 人文科学心理学 整合立场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西方心理学 研究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视野中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105
14
作者 董莉 李庆安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5,共8页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持续地接触就会引发对文化认同的思考。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石,近年来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在心理学视野下,文化认...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持续地接触就会引发对文化认同的思考。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石,近年来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在心理学视野下,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跨文化心理学等领域。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强调个体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形成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文化认同和自尊的关系,强烈安全的民族认同会促进个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文化适应理论则重视个体在文化认同发展中的不同应对策略,如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人口统计学指标、文化差异、父母和同伴的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文化认同建构的主要因素。未来对文化认同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理论方面,既要检验已有理论的普适性,又要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研究对象,拓展并完善相关理论,体现出理论发展的创新性。在方法方面,应加大纵向研究、跨地区跨民族的对比研究以及质性研究,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文化认同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发展心理学 社会认同理论 文化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心禅在心理学视角下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曾祥龙 刘双阳 刘翔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66-1472,共7页
随着正念在西方心理学界的流行,慈心禅作为另一种颇具应用潜力的传统佛教禅修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关注。系统的慈心禅训练可以培养积极情绪、缓解消极的情绪反应,而即时的慈心禅练习也可以作为一种情绪调节策略。慈心禅可有... 随着正念在西方心理学界的流行,慈心禅作为另一种颇具应用潜力的传统佛教禅修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关注。系统的慈心禅训练可以培养积极情绪、缓解消极的情绪反应,而即时的慈心禅练习也可以作为一种情绪调节策略。慈心禅可有效提升自我同情,培养对他人的共情能力和积极态度,此外还可辅助某些疾病的治疗。除进一步深入已有方向,未来研究可更多借鉴佛教视角提出新课题,如对慈心进行有效测量,探索慈心禅所诱发情绪的特殊性质,干预愤怒、嫉妒等负性情绪并探索慈心禅的应用方式与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心禅 情绪调节 自悯 正念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力研究:心理学领域的四种取向 被引量:46
16
作者 贾绪计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创造力研究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一意义的实现要以人们对创造力本身的深刻认识为前提。当前创造力研究有四种研究取向:创造力的认知心理学取向,关注无意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 创造力研究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一意义的实现要以人们对创造力本身的深刻认识为前提。当前创造力研究有四种研究取向:创造力的认知心理学取向,关注无意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之争提供了综合性的理论阐释;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取向,关注创造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强调早期经验、家庭、学校等因素对发展的影响;创造力的差异心理学取向,关注认知和人格因素在个体差异中的作用,并提出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要同时考虑创造力领域、创造力的程度等;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取向,从重视个体创造力逐渐转向重视合作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认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71
17
作者 曹新美 刘翔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2-566,共5页
Seligman先生开创了习得无助和习得乐观的研究领域。20世纪末他树立起积极心理学的大旗,将心理学引向探索和促进人类性格力量发展和美德完善的轨道,反转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的消极面和弱点的研究取向,界定了积极心理学三... Seligman先生开创了习得无助和习得乐观的研究领域。20世纪末他树立起积极心理学的大旗,将心理学引向探索和促进人类性格力量发展和美德完善的轨道,反转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的消极面和弱点的研究取向,界定了积极心理学三个明确的研究领域: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特征和积极的社会制度。他提出幸福的三要素原则,并运用幸福理论治愈抑郁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近年来他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美德和优势,并提出运用美德和优势治疗心理疾病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P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无助 习得乐观 积极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问题及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红川 王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9-105,共7页
定性与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主要范式 ,二者既存在较大的差别 ,但是也互相联系 ,具有结合的可能性。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可以在研究视角、研究设计、具体研究方法等不同层面结合 ,从此发挥两类范式的各自优点 ,组成最适... 定性与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主要范式 ,二者既存在较大的差别 ,但是也互相联系 ,具有结合的可能性。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可以在研究视角、研究设计、具体研究方法等不同层面结合 ,从此发挥两类范式的各自优点 ,组成最适合研究所需的混合研究模式。与国际心理学研究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心理学研究在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两种研究范式之间又缺乏交流与借鉴 ,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整合。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心理学研究 中国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9·11事件对个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的影响--灾难心理学视角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安媛媛 伍新春 +1 位作者 陈杰灵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3,共9页
9·11事件以来的十余年间,美国对灾后个体身心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灾后群体心理行为及其理论解释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灾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研究个体心理反应深入到群体心理行为... 9·11事件以来的十余年间,美国对灾后个体身心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灾后群体心理行为及其理论解释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灾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研究个体心理反应深入到群体心理行为;从关注消极心理反应拓展至积极心理反应;重视灾难后长时程的追踪研究;比较不同性质灾难事件的创伤反应机制;探究文化差异对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从而将创伤心理实践建立在坚实的研究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心理 9·11事件 个体身心反应 群体心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被引量:95
20
作者 申继亮 姚计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9,共7页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非专业化到专业化,从群体专业化到个体专业化,从个体被动专业化到个体主动专业化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化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承诺、特定的知识结构和自主发展等心理基础,...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非专业化到专业化,从群体专业化到个体专业化,从个体被动专业化到个体主动专业化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化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承诺、特定的知识结构和自主发展等心理基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机制的实质在于教学反思,教师职业的有效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标准,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专业化 心理学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