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在实验室EXAFS谱仪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天希 刘志国 丁训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结合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在实验室EXAFS谱仪中应用研究 ,利用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和粉末衍射仪设计了一种实验室EXAFS谱仪 .工作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2 5kV和 10 0mA时 ,该谱仪在 9.92keV能量点处 ,计数率为 3.12× 10 4 s- 1,在钨杂质的... 结合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在实验室EXAFS谱仪中应用研究 ,利用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和粉末衍射仪设计了一种实验室EXAFS谱仪 .工作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2 5kV和 10 0mA时 ,该谱仪在 9.92keV能量点处 ,计数率为 3.12× 10 4 s- 1,在钨杂质的特征谱线Lβ1能量点处 ,能量分辨率为15 .4eV .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在该谱仪中既起到会聚X射线的作用又可实现高能滤波器的功能 .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 实验室EXAFS谱仪 粉末衍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钨离子共注入H13钢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芙蓉 张通和 +2 位作者 梁宏 张荟星 张孝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将不同单质机械混合,在不增加注入机离子源数目的基础上实现了不同离子的共注入.发现C+W离子共注入使H13钢表面强化,硬度和抗磨损能力提高,且注量的增大加强了这种强化效果.共注入增强了H13钢的抗均匀腐蚀能力,且比双注入效果好.在... 将不同单质机械混合,在不增加注入机离子源数目的基础上实现了不同离子的共注入.发现C+W离子共注入使H13钢表面强化,硬度和抗磨损能力提高,且注量的增大加强了这种强化效果.共注入增强了H13钢的抗均匀腐蚀能力,且比双注入效果好.在开始的15个周期致钝电流密度保持为零.C+W离子共注入提高了H13钢点蚀电位,大注量(4×1017 cm-2)注入时,点蚀电位升高了200mV,而双注入则使点蚀电位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VVA源 离子共注入 H13钢 抗摩擦磨损 抗均匀腐蚀 抗点蚀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及其对松针中元素的分布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初学莲 林晓燕 +3 位作者 程琳 潘秋丽 杨君 丁训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小型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它是由导管X光透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组成.谱仪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使用本谱仪对松树针叶进行了微区分析,得出各种元素沿松针长度方向和横切面径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介绍了一种小型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它是由导管X光透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组成.谱仪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使用本谱仪对松树针叶进行了微区分析,得出各种元素沿松针长度方向和横切面径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使用X光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可以实现植物样品的微区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元素迁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束XRF X光透镜 松针 元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阵列拉曼光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郑瑞廷 程国安 +1 位作者 赵勇 刘华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1-1075,共5页
利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碳纳米管阵列,并对不同工艺下获得的一系列定向碳纳米管阵列进行了拉曼光谱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碳纳米管阵列一阶拉曼光谱的G峰中心和D峰中心都会向低波数方向发生红移。并且阵列中碳管的一致性、准直性越... 利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碳纳米管阵列,并对不同工艺下获得的一系列定向碳纳米管阵列进行了拉曼光谱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碳纳米管阵列一阶拉曼光谱的G峰中心和D峰中心都会向低波数方向发生红移。并且阵列中碳管的一致性、准直性越好,红移的波数就越多。除了谱峰以外,D线和G线的积分强度比ID/IG也能够反映所研究的碳材料的有序度和完整性。ID/IG越低,说明该碳纳米管阵列的石墨化越好,无定形碳杂质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阵列 化学气相沉积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磁过滤MEVVA源制备DLC膜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旭 张通和 +2 位作者 易仲珍 张荟星 王广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8-481,共4页
采用磁过滤MEVVA沉积技术以石墨为阴极在几种衬底表面 (单晶硅、不锈钢和工具钢等 )上制备高质量类金刚石 (DLC)薄膜。实验结果表明 ,沉积能量对薄膜的sp3键含量的影响为先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达到最大值后 ,再增加沉积能量含量反而下... 采用磁过滤MEVVA沉积技术以石墨为阴极在几种衬底表面 (单晶硅、不锈钢和工具钢等 )上制备高质量类金刚石 (DLC)薄膜。实验结果表明 ,沉积能量对薄膜的sp3键含量的影响为先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达到最大值后 ,再增加沉积能量含量反而下降。硬度测试结果表明 ,非晶金刚石薄膜具有极高的硬度 ,为 70~ 78GPa ,远远高于衬底材料的硬度值 .对非晶金刚石薄膜的摩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非晶金刚石薄膜的摩擦因数为 0 .16~ 0 .2 ,大大低于衬底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过滤 MEVVA源 制备 DLC膜 类金刚石膜 金属蒸汽真空弧沉积 非晶金刚石薄膜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iO_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进福 候兴刚 +2 位作者 张礼刚 胡燕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然后对其按不同剂量进行了W+注入研究,以甲基橙为反应物检验了含有不同剂量W/TiO2薄膜在365 nm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具有最佳光催化降解效率的是注量Φ(W+)=7×1016cm-2的W/TiO2薄膜,与未掺W+的...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然后对其按不同剂量进行了W+注入研究,以甲基橙为反应物检验了含有不同剂量W/TiO2薄膜在365 nm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具有最佳光催化降解效率的是注量Φ(W+)=7×1016cm-2的W/TiO2薄膜,与未掺W+的TiO2薄膜相比,光催化效率没有出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TIO2 W/TiO2薄膜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离子注入钢退火过程中的相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2 位作者 刘安东 张旭 崔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1-495,共5页
着重研究了金属离子注入合成表面优化复合层的机理和纳米相镶嵌结构形成 ,探索了注入和退火过程中纳米结构和相变过程 ,讨论相变机制 .实验中发现用较低束流密度的Mo离子注入钢明显地改变了钢表面的结构 ,可使钢表面晶粒细化 ,使阻止位... 着重研究了金属离子注入合成表面优化复合层的机理和纳米相镶嵌结构形成 ,探索了注入和退火过程中纳米结构和相变过程 ,讨论相变机制 .实验中发现用较低束流密度的Mo离子注入钢明显地改变了钢表面的结构 ,可使钢表面晶粒细化 ,使阻止位错移动的晶界数量增多 ;可在钢表面形成Mo原子超饱和固溶体 ;随所用的束流密度的增加 ,注入时表面温度升高 ,注入的Mo原子将与钢中的铁原子和碳原子化合而形成纳米尺寸的析出相 .这些弥散的析出相在钢表面形成了弥散强化 .用低束流密度注入后经过退火 ,在钢表面也形成了纳米尺寸的析出相 ,从而增加了表面弥散强化的效果 .随退火温度的增高 ,纳米析出相将会聚成大一些的纳米颗粒 ,颗粒之间互相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离子注入钢 退火过程 纳米结构 表面优化层 相变过程 相变机制 材料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离子注入TiO_2薄膜光催化性能改进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茂 顾雪楠 +3 位作者 张朝英 胡燕 侯兴刚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2-494,共3页
在TiO2薄膜表面注入Cr离子以提高TiO2薄膜在可见光条件下的光催化能力,通过对薄膜紫外可见光谱的测试,表明注入并退火处理后的TiO2薄膜光学带隙减小.以甲基橙为降解物的光催化试验表明,Cr离子注量Φ为1×1016cm-2时,薄膜在可见光下... 在TiO2薄膜表面注入Cr离子以提高TiO2薄膜在可见光条件下的光催化能力,通过对薄膜紫外可见光谱的测试,表明注入并退火处理后的TiO2薄膜光学带隙减小.以甲基橙为降解物的光催化试验表明,Cr离子注量Φ为1×1016cm-2时,薄膜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能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Cr离子注入 紫外-可见光谱 可见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注入纳米结构和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1 位作者 刘安东 张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0-623,共4页
材料中纳米弥散相的形成对材料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表面容易形成这种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经过 Ti注入的钢 ,表面形成了直径为 10~ 30 nm丝状的 Fe Ti和 Fe Ti2 相 ,其长度为 15 0~ 32 0 nm ,当束... 材料中纳米弥散相的形成对材料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表面容易形成这种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经过 Ti注入的钢 ,表面形成了直径为 10~ 30 nm丝状的 Fe Ti和 Fe Ti2 相 ,其长度为 15 0~ 32 0 nm ,当束流密度分别为 2 5~ 5 0μA.cm-2 时 ,弥散相的密度分别为 1.2× 10 11和 6 .5× 10 10 cm-2 ,其平均直径则分别为 10和 18n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 Ti样品表明 ,注入后表面形成的抗腐蚀钝化层也为丝状纳米结构 ,细丝直径 2 5~ 6 0 nm,长度10 0~ 2 0 0 nm,密度约 2 .2× 10 9cm-2 .这种致密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抗磨损特性和抗腐蚀特性 .抗磨损特性提高了 8倍 .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 ,随注量的增加 ,腐蚀电流密度 Jp 明显下降 ,用 3× 10 17cm-2 注量的 Ti注入 H13钢 Jp 比未经注入之值降低到 0 .12 5 %~ 0 .0 5 0 % ;W注入聚脂膜 (PET)形成了 10~ 2 0 nm W的析出相 ,这种相的析出使 PET表面硬度增加 ,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注入 H13钢 聚脂膜 抗腐蚀 抗磨损 纳米相 金属表面改性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系无机溶液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民 辛督强 +1 位作者 解延雷 张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4-176,共3页
通过对不同浓度三元系无机溶液的折射率和密度进行测量及相关计算,验证了一种折射率的计算方法:n=1+∑(ρMDM)j,支持了提出此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在光与介质相互作用时,光的磁场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证明了电子云导体模型的合理性.实验扩展... 通过对不同浓度三元系无机溶液的折射率和密度进行测量及相关计算,验证了一种折射率的计算方法:n=1+∑(ρMDM)j,支持了提出此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在光与介质相互作用时,光的磁场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证明了电子云导体模型的合理性.实验扩展了此折射率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验结果为光学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分析混合溶液的成分、推断其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也为正确认识折射机理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 三元系溶液 电子云导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燕 彭冰清 +3 位作者 赵书云 吴晓玲 薛文斌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利用微弧氧化及水热合成在钛片、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二氧化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然后利用电子束及离子注入对此涂层进行改性,制备了具有抗菌性能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大肠杆菌和... 利用微弧氧化及水热合成在钛片、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二氧化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然后利用电子束及离子注入对此涂层进行改性,制备了具有抗菌性能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对载银羟基磷灰石涂层进行了抗菌实验,抗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羟基磷灰石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散射法测量整体X光透镜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燕 丁训良 +1 位作者 潘秋丽 孙天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提出了一种测量X光透镜性能的新方法———散射法.该方法可以在多能量点同时测量X光透镜的性能.利 用该方法测量了X光透镜的传输效率和焦斑大小,并将结果与以往加吸收片法作了比较,从实验上证明了这种方法的 可行性与优越性.
关键词 散射 传输效率 焦斑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Er)双注入单晶硅近红外光发射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飞 肖志松 +4 位作者 张通和 程国安 易仲珍 曾宇昕 顾岚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6-481,共6页
利用金属蒸气真空弧离子源,将硅和铒离子先后注入到单晶硅中,经快速退火制备出(Si,Er)双注入单晶硅发光薄膜,RBS分析表明铒原子分数接近10%,即原子浓度约1021 cm-3.XRD分析发现,随着Er注量增加,退火... 利用金属蒸气真空弧离子源,将硅和铒离子先后注入到单晶硅中,经快速退火制备出(Si,Er)双注入单晶硅发光薄膜,RBS分析表明铒原子分数接近10%,即原子浓度约1021 cm-3.XRD分析发现,随着Er注量增加,退火态样品中ErSi2相增多.显微结构分析表明,注量条件影响辐照损伤程度、物相变化和表面显微形貌.而这些结构变化将直接决定了(Si,Er)双注入单晶硅发光薄膜近红外区光致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双注入 铒掺杂 光发射 单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光透镜在同轴X光位相成像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颖 丁训良 +3 位作者 孙天希 潘秋丽 林晓燕 王治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介绍了同轴X光位相成像的基本原理,说明了位相成像与普通吸收成像的区别;初步研究了X光透镜在位相衬度成像中的应用,利用整体会聚X光透镜将大焦斑光源汇聚为微焦斑,从而使出射的X光满足位相衬度成像所需的空间相干条件,得到了较好的实... 介绍了同轴X光位相成像的基本原理,说明了位相成像与普通吸收成像的区别;初步研究了X光透镜在位相衬度成像中的应用,利用整体会聚X光透镜将大焦斑光源汇聚为微焦斑,从而使出射的X光满足位相衬度成像所需的空间相干条件,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X光透镜在该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透镜 位相成像 空间相干 微焦斑X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和硫同步注入9Cr18不锈钢的摩擦磨损性能
15
作者 朱民 张涛 +2 位作者 宋教花 车俊铁 李国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钼和硫2种离子同步注入9Cr18不锈钢样品.用针盘摩擦磨损实验机测定了注入样品的耐磨性能,用俄歇电 子能谱仪(AES)测量注入样品成分深度分布,并检测了样品硬度.与钼或硫单独注入9Cr18样品相比,钼和硫的同步注 入使样品的摩擦因数和... 钼和硫2种离子同步注入9Cr18不锈钢样品.用针盘摩擦磨损实验机测定了注入样品的耐磨性能,用俄歇电 子能谱仪(AES)测量注入样品成分深度分布,并检测了样品硬度.与钼或硫单独注入9Cr18样品相比,钼和硫的同步注 入使样品的摩擦因数和磨损寿命显著改善,此改性效果与注入层中注入的元素分布的叠加有关.采用计算机模拟了注入 过程,模拟的结果有助于揭示改性层的特点和注入增强效果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 离子束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