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星弓激波上游高能拾起氧离子实例分析
1
作者 雷桓 郭建鹏 +3 位作者 何林峡 林海博 常克文 陈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火星外逸层中的氧原子(O)经光致电离、电荷交换或电子碰撞产生氧离子(O^(+)),新生O^(+)随即被太阳风拾起,进而被对流电场加速.这些O^(+)被称为“拾起”O^(+).2018年11月17日08∶54∶00—10∶24∶00 UT期间,火星大气和挥发物演化任务(Mar... 火星外逸层中的氧原子(O)经光致电离、电荷交换或电子碰撞产生氧离子(O^(+)),新生O^(+)随即被太阳风拾起,进而被对流电场加速.这些O^(+)被称为“拾起”O^(+).2018年11月17日08∶54∶00—10∶24∶00 UT期间,火星大气和挥发物演化任务(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MAVEN)卫星从上游太阳风进入磁鞘中,持续观测到背离太阳运动的高能拾起O^(+)(约30 keV),在相空间呈现为初速度不为零的部分环分布.分析表明:这部分高能O^(+)的初始能量较高,回旋半径较大,位于摆线运动的高能区域,穿越火星弓激波进入磁鞘,离子在该范围内能量变化不显著,只是使得相应环分布在穿越弓激波后发生偏转.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火星空间高能拾起O^(+)的产生与运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 拾起氧离子 MAV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磁鞘区反射拾起氧离子事件分析
2
作者 常克文 郭建鹏 +4 位作者 何林峡 林海博 雷桓 陈艳 孔令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40-4849,共10页
火星逃逸层中性成分经光致电离、电荷交换和电子碰撞产生新生离子,新生离子随即被太阳风和火星磁鞘电磁场拾起,称为“拾起”离子.已有观测表明拾起氧离子(O^(+))在朝向火星沉降途中会被反射,但发生反射的空间位置和反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火星逃逸层中性成分经光致电离、电荷交换和电子碰撞产生新生离子,新生离子随即被太阳风和火星磁鞘电磁场拾起,称为“拾起”离子.已有观测表明拾起氧离子(O^(+))在朝向火星沉降途中会被反射,但发生反射的空间位置和反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若反射离子持续进入探测器,将为我们追踪反射发生的空间位置提供重要机遇.本文将报道这样一个观测实例,2016年9月25日04∶18∶30—04∶24∶54 UT期间,火星大气和挥发物演化任务(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MAVEN)运行在-E半球(对流电场E指向火星)的磁鞘区,轨道高度逐渐降低,持续观测到背离火星运动的O^(+)(10^(3)~10^(4)eV)束流,即正在反射的拾起O^(+).反射拾起O^(+)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相空间密度较高、能量较低的部分是由磁鞘拾起O^(+)被反射后形成;相空间密度较低、能量较高的部分则源于太阳风拾起O^(+)发生反射后形成.我们推断反射发生在感应磁层边界附近的强磁场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 拾起离子 离子反射 MAV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