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7年北京市地闪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慧 贾梁 +2 位作者 贺晓冬 岳栖鹤 杨赛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4-771,共8页
利用ADTD-2C型VLF/LF三维闪电定位仪对北京市2013-2017年地闪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北京市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2017年,北京市地闪频次及电荷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年地闪时间及频次显著增加,正地闪比例大幅提高,... 利用ADTD-2C型VLF/LF三维闪电定位仪对北京市2013-2017年地闪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北京市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2017年,北京市地闪频次及电荷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年地闪时间及频次显著增加,正地闪比例大幅提高,负地闪比例相应降低;2)2013-2017年北京市地闪活动年内分布不均,显著集中于6-9月份,白天比夜间活跃,午后至傍晚最频繁;3)一天内正、负地闪的小时强度变化相反,正地闪活动白天比夜间强度略高,而负地闪强度夜间显著高于白天,正地闪强度均值显著高于负地闪,危险性增加,地闪小时频次与小时强度均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一日间地闪密度高值区受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分布不均,5年间北京市密云区和平谷区地闪密度降低,其余14个区县密度增加,南部增幅显著大于北部.研究成果以期充实对北京市对流天气事件气候规律的认识,为北京市雷电预报预警及防雷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地闪 正地闪 负地闪 北京市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不拉孔兑流域河岸沙丘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的动态时空分异
2
作者 李小妹 刘小槺 严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7-927,共11页
通过对不同年份库布齐沙漠毛不拉孔兑流域河岸沙丘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化学元素分析,获得其粒度和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变化:2019年和2013年样品粒度组成均以极细沙和粉沙为主,含量占70%以上,峰度呈窄峰,分选较好,表现为典型风成特性。... 通过对不同年份库布齐沙漠毛不拉孔兑流域河岸沙丘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化学元素分析,获得其粒度和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变化:2019年和2013年样品粒度组成均以极细沙和粉沙为主,含量占70%以上,峰度呈窄峰,分选较好,表现为典型风成特性。但2019年较2013年粒径组成变粗,分选性变好;化学元素组成上以Si、Al为主,与上陆壳平均化学元素组成相比,2019年较2013年大部分化学元素亏损程度加大。A-CN-K图解揭示了2个年份内流域河岸沙丘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均很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其他元素未发生明显的化学风化或迁移;对于不同河流断面,2019年和2013年的样品均表现出自河流上游至河流中下游,粒度组成变细,峰度变窄,分选性变好,风成特性更明显。与上陆壳平均化学元素组成相比,2013年4个断面样品的元素变化趋势一致性较2019年更明显。在流域尺度上,不同年份河岸沙丘地表沉积物样品理化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其原因与母岩,以及在风水交互作用下地表物质呈现一定的动态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化学元素 风水交互作用 河岸沙丘 毛不拉孔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学的特点、学科定位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利顶 吕一河 +2 位作者 赵文武 卫伟 冯晓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593-4601,共9页
区域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区域综合科学考察和环境污染调查,旨在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背景和驱动因子,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文献综述,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 区域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区域综合科学考察和环境污染调查,旨在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背景和驱动因子,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文献综述,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剖析了区域生态学的性质和学科定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区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共性与差异。认为:(1)区域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属性的区域生态综合体,既具有特定要素主导下的空间均质性,也具有多种要素耦合作用下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是一门问题导向的应用性基础学科;(2)区域生态学研究需要具有多元综合、问题导向和系统集成的思维,从多层次、多视角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3)区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研究的范畴,处于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这个生态学学科体系的较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学 学科定位 景观生态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宏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分辨率遥感协同反演冬小麦覆盖度 被引量:8
4
作者 孙中平 刘素红 +4 位作者 姜俊 白雪琪 陈永辉 朱程浩 郭文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1-167,共7页
为了开展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植被覆盖度(fraction vegetation cover,FVC)监测,该文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地为研究对象,采用4期高分一号卫星多光谱(GF1-PMS)、多光谱宽幅(GF1-WFV)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HJ1-CCD)3种传感器同期影像数据集... 为了开展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植被覆盖度(fraction vegetation cover,FVC)监测,该文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地为研究对象,采用4期高分一号卫星多光谱(GF1-PMS)、多光谱宽幅(GF1-WFV)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HJ1-CCD)3种传感器同期影像数据集,基于像元二分法模型,研究多源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协同估算FVC方法。以基于高空间分辨率GF1-PMS影像反演的FVC作为检验数据,对单源直接获取法、多源全生育期法、多源分期法3种反演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J1-CCD、GF1-WFV数据与GF1-PMS数据的FVC直接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冬小麦的初期生长阶段,受卫星观测角度效应的影响,GF1-WFV与HJ1-CCD的FVC结果偏高,偏差随冬小麦的成熟封垄而逐渐减弱;多源分期法的时空反演得到的FVC精度最高,GF1-WFV的决定系数为0.984,均方根误差为0.030;HJ1-CCD的决定系数为0.978,均方根误差为0.034;而在缺少GF1-PMS匹配数据时,可通过多源全生育期法提高GF1-WFV与HJ1-CCD数据的反演精度,GF1-WFV的决定系数为0.964,均方根误差为0.044;HJ1-CCD的决定系数为0.950,均方根误差为0.052。通过多传感器的联合反演获取时间序列的高精度的FVC数据,可为研究植被生长状况及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监测 多源 覆盖度 冬小麦 像元二分法 高分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地球物理参数反演范式理论及判定条件 被引量:3
5
作者 毛克彪 张晨阳 +13 位作者 施建成 王旭明 郭中华 李春树 董立新 吴门新 孙瑞静 武胜利 姬大彬 蒋玲梅 赵天杰 邱玉宝 杜永明 徐同仁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2期161-171,共11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在学术和工程应用领域掀起了研究高潮,在地球物理参数和农业气象遥感参数反演方面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大部分AI技术在地学和农学的应用还是“黑箱”,没有物理意义或...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在学术和工程应用领域掀起了研究高潮,在地球物理参数和农业气象遥感参数反演方面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大部分AI技术在地学和农学的应用还是“黑箱”,没有物理意义或缺乏可解释性及通用性。为了促进AI在地学和农学的应用和培养交叉学科的人才,本研究提出基于AI耦合物理和统计方法的地球物理参数反演范式理论。[方法]首先基于物理能量平衡方程进行物理逻辑推理,从理论上构造反演方程组,然后基于物理推导构建泛化的统计方法。通过物理模型模拟获得物理方法的代表性解以及利用多源数据获得统计方法代表性的解作为深度学习的训练和测试数据库,最后利用深度学习进行优化求解。[结果和讨论]判定形成具有通用性和物理可解释的范式条件包括:(1)输入与输出变量(参数)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2)输入和输出变量(参数)之间理论上可以构建闭合的方程组(未知数个数少于或等于方程组个数),也就是说输出参数可以被输入参数唯一确定。如果输入参数(变量)和输出参数(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则可以直接使用深度学习进行反演。如果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之间存在弱相关性,则需要添加先验知识来提高输出参数的反演精度。此外,本研究以农业气象遥感中的关键参数地表温度、发射率、近地表空气温度和大气水汽含量联合反演作为案例对理论进行了证明,分析结果表明本理论是可行的,并且可以辅助优化设计卫星传感器波段组合。[结论]本理论和判定条件的提出在地球物理参数反演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反演范式 物理逻辑推导 可解释 农业气象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5年三江平原主要作物需水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任修琳 李宏亮 +2 位作者 张玉虎 蒲晓 张立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4-866,共13页
全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的研究是农业水资源有效利用和进行合理灌溉的重要依据。基于三江平原22个气象站点2000-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利用国际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 全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的研究是农业水资源有效利用和进行合理灌溉的重要依据。基于三江平原22个气象站点2000-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利用国际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分别对三江平原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分析作物需水量年际变化特征,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作物需水量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三江平原16 a来年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537.4 mm,日均为3.5 mm,呈波动减少趋势。(2)生长季内,水稻在分蘖期需水量最大,为177.1 mm,玉米在七叶期需水量最大,为99.7 mm,大豆在结荚期需水量最大,为96.1 mm;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净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95.4 mm、130.8 mm和72.2 mm,对灌溉的依赖程度水稻>玉米>大豆。(3)由通径分析结果可知,三江平原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净辐射、气温和日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作物需水量 净灌溉需水量 PENMAN-MONTEITH 模型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床条件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唐科明 张光辉 曹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讨动床条件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变坡水槽,在2°~10°坡度、0.25~2.0 L/s流量、0%~25%盖度条件下,系统研究动床条件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流速、流型、流态、阻力系数等水动力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床条件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变坡水槽,在2°~10°坡度、0.25~2.0 L/s流量、0%~25%盖度条件下,系统研究动床条件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流速、流型、流态、阻力系数等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流速为0.09~1.13 m/s时,盖度显著影响坡面流流速,且随着盖度增加,坡面流流速呈幂函数式降低;流量越大,相同盖度增幅引起的流速降幅越大。统计分析显示,相同试验条件下,动床坡面与定床坡面的流速无显著差异。试验条件下雷诺数为557~5560,弗劳德数为0.22~5.52,盖度对坡面流流型、流态影响显著,随着盖度增加,雷诺数及弗劳德数减小,坡面流流态由急流向缓流区域延伸。阻力系数为0.03~2.09,且随着盖度增加而增大。【结论】植被盖度显著影响坡面流流速、流型、流态及阻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床条件 植被盖度 坡面流 水动力特性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模型三角网格优化算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尤磊 申则宇 +1 位作者 张立强 严冬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8-885,共8页
针对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如何高质量地将连续的CAD模型转换为离散的三角网格模型,提出一种基于Creo二次开发平台与几何特征保持的CAD模型的三角网格优化算法.首先基于Creo的二次开发平台构建CAD模型的特征点集;然后通... 针对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如何高质量地将连续的CAD模型转换为离散的三角网格模型,提出一种基于Creo二次开发平台与几何特征保持的CAD模型的三角网格优化算法.首先基于Creo的二次开发平台构建CAD模型的特征点集;然后通过逐面网格化构建每个面的网格模型,通过网格模型逼近得到一个初始三角网格模型;最后结合CAD模型的几何特点改进RAR网格优化算法局部算子的适用性条件,使用改进算法对初始三角网格模型进行网格优化.将算法集成于Creo 2.0软件中,以3个工业零件的CAD模型为数据开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构建的初始网格模型与原始几何模型逼近程度好,优化的网格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模型 三角网格 特征边 Creo 网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认知、信息传递与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 被引量:66
9
作者 张淑娴 陈美球 +3 位作者 谢贤鑫 邝佛缘 刘艳婷 周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96,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熵值法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 研究目的:探讨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熵值法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获取生态耕种信息越容易、家到县城的距离越近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3)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家庭抚养系数小、农业收入比大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研究结论:加强生态知识科普,提升农户生态认知水平;畅通生态耕种相关信息的传递,提高农户获取生态耕种技术的便利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耕种采纳行为 TOBIT模型 生态认知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农户生态耕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赖昭豪 陈美球 +2 位作者 邝佛缘 傅聪颖 张玉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5-912,共8页
【目的】基于农户分布式认知视角,探讨分析影响农户生态耕种意愿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激励农户生态耕种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省44个县、市(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框架,利用Logistic模型对2068份问卷... 【目的】基于农户分布式认知视角,探讨分析影响农户生态耕种意愿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激励农户生态耕种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省44个县、市(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框架,利用Logistic模型对2068份问卷进行农户生态耕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农户的年龄与测土配方施肥采用原因对其生态耕种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农户的文化程度、务农年限、实际耕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确定的合理性及获取信息渠道的科学性具有正向影响。总体上,农户的个人力和文化力对生态耕种意愿的影响比地域力的影响更显著。【建议】一是在加强农村文化教育与有关生态耕种知识普及的同时,努力吸纳年轻人加入耕地耕种的队伍;二是扩大农户耕种面积,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强生态耕种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种 农户意愿 分布式认知理论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研究——以农药化肥施用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淑娴 陈美球 邝佛缘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论文以农药化肥施用为例,基于江西省的2068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Ordered-Probit糢型,分析了不同经营规糢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选择价格低廉农药的农户减少,认为能够长期改良土壤而施... 论文以农药化肥施用为例,基于江西省的2068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Ordered-Probit糢型,分析了不同经营规糢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选择价格低廉农药的农户减少,认为能够长期改良土壤而施用农家肥的农户增多:(2)各规模农户凭借以往经验施用农药化肥的比例最大,中规模农户参考使用说明书和技术人员指导的比例最小;(3)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大,水污染认知显著影响小规模和中规模农户,文化程度、务农年限和外出务工比显著影响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最后,提出促进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差别化激励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种行为 经营规模 农药化肥 Ordered-Probit模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差异下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2068份问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琴 陈美球 +1 位作者 邝佛缘 赖昭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本研究旨在针对人口代际分化日益明显的农村社会现象,探究代际差异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提高农户生态耕种积极性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OLS回归方法对江西省2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 本研究旨在针对人口代际分化日益明显的农村社会现象,探究代际差异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提高农户生态耕种积极性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OLS回归方法对江西省2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两代农民生态耕种行为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别的结果;性别、生态耕种认知、信息途径来源都是影响两代农民生态耕种行为的关键,男性的生态耕种行为要优于女性,生态耕种认知、信息途径来源能促进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上一代农民还受到务农年限、耕种面积、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务农年限越短、耕种面积越多、受教育水平越高,其生态耕种采纳度越强.结果表明:上一代农民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手段更多,针对新生代的激励手段同样适用于上一代农民;针对留守妇女在家种地及种地老龄化的现象,应加大对女性及上一代农民的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态耕种行为 代际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人类福祉的理论框架和测量 被引量:24
13
作者 田建国 庄贵阳 朱庄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8,共10页
中国已经步入新时代,但还没有一个基于新时代背景的人类福祉理论框架。传统的人类福祉评价有居于行动起点的资源禀赋论和居于行动结果的效用论或者幸福论、快乐论。但这些评价都是不充分不完整的,在理论上可以追溯到可行能力评价。相对... 中国已经步入新时代,但还没有一个基于新时代背景的人类福祉理论框架。传统的人类福祉评价有居于行动起点的资源禀赋论和居于行动结果的效用论或者幸福论、快乐论。但这些评价都是不充分不完整的,在理论上可以追溯到可行能力评价。相对于仅仅基于可行能力的HDI以及其他相关改进版,本文从可行能力的理论框架到权重的设置、指标的选取原则和合成方式都进行了一个创新性的工作。首先,更加强调人类群体能力的拓展,提出人类功能结构框架,将人类可行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发展能力、和谐能力、可持续性能力。其次,在权重的设置上,摆脱了HDI等指标体系仅使用主观赋权的缺陷,通过熵指数法将数据信息中反映的可行能力的差别纳入到权重中。最后,在指标的选取中,提出了一个基于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和边沁的“最大最多数原则”的标准。研究发现:①自1990年以来,中国人类福祉总体状况在逐渐变好,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②中国人类福祉地区总体差异在逐渐缩小,但东部地区人类福祉状况趋向于发散,中西部地区趋向于收敛。③中国人类福祉有后发优势和先发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高人类福祉地区发展速度较慢,中低人类福祉地区发展较快。建议:建立以能力为信息基础的人类福祉评价体系;制定遴选人类综合发展指数功能指标的程序;推动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提高东部落后地区人类福祉;通过提高健康、教育、城乡一体能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人类福祉;通过发展收入以外的其它能力来实现高人类福祉地区的福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能力路径 HDI 人类福祉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东日本大地震序列潜热通量异常现象的讨论
14
作者 赵静 张吴明 焦中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9-327,共9页
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表面潜热通量数据,对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序列前后所出现的潜热通量异常展开讨论,结合主震震中周边区域在1991~2011年的中强地震序列数据,分析了潜热通量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日本大地震前的潜... 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表面潜热通量数据,对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序列前后所出现的潜热通量异常展开讨论,结合主震震中周边区域在1991~2011年的中强地震序列数据,分析了潜热通量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日本大地震前的潜热通量剧烈变化不一定是异常,且不一定由此次地震活动引起;(2)该研究区域内20年间出现过多次有疑似"热异常"却无明显震例与之相对应的情况;(3)该研究区域内20年间有超过60%的中强地震震前并无"热异常"出现;(4)在研究潜热通量变化是否属于异常时,应尽量多地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设定判断参数;(5)在研究潜热通量异常与地震的关系时,应对特定区域作长时间序列分析,而不是单纯针对短期内的个别震例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日本大地震 NCEP数据 潜热通量异常 时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