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房屋价值空间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旭 吴吉东 +1 位作者 王菜林 何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5-533,共9页
房屋价值空间化研究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暴露性评估重要组成部分,但基于行政单元的房屋统计数据无法与致灾因子的影响范围在空间上精确匹配.为弥补现有统计数据的上述缺陷,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提出一种便捷、可靠的房屋价值空间化模拟方... 房屋价值空间化研究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暴露性评估重要组成部分,但基于行政单元的房屋统计数据无法与致灾因子的影响范围在空间上精确匹配.为弥补现有统计数据的上述缺陷,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提出一种便捷、可靠的房屋价值空间化模拟方法.首先,以GIS平台为支撑,以人类居住层数据(GHS-BUILD)为房屋的空间分布范围;然后用2010年LandScan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表征房屋建筑面积的空间差异性;最后将2015年北京市各区县房屋建筑面积统计数据展布至38m分辨率的空间栅格单元上,利用2km×2km的样区调查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人口集中的城镇区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乡村地区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3%,较均匀分布法有所改进.根据重置成本计算各功能区房屋价值,与地震危险性分布图的叠加分析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地震灾害暴露性分析中统计数据空间不匹配的问题,对于提高灾害风险评估精度及灾后快速损失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其他城市也具备本方法所需所有数据,可以应用此方法进行自然灾害房屋价值暴露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 空间化 人口密度 暴露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房自然灾害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海娇 牟青洋 +1 位作者 战宁 叶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3,共7页
农村住房保险是防范农村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评估农房自然灾害风险、制定基于风险的区域差别化费率是促进农业和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基于2009—2018年浙江省农房灾害保险的承保与赔案数据,利用非寿险定价的聚合风险模型... 农村住房保险是防范农村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评估农房自然灾害风险、制定基于风险的区域差别化费率是促进农业和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基于2009—2018年浙江省农房灾害保险的承保与赔案数据,利用非寿险定价的聚合风险模型,结合离散事件仿真方法,厘定了分县保险费率。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农房灾害保险的纯风险损失率在0.01%~0.21%之间,主要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异格局。年期望保险赔付金额在0.67万元~694.24万元之间,主要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依据上述区域差异,最终将浙江省划分为10个保险区。研究结果充分地反映了农房灾害损失风险的区域差异,也进一步证明农房灾害保险坚持区域差异化是必然趋势,并可为浙江省提升农房灾害保险产品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房灾害保险 费率厘定 蒙特卡洛仿真 聚合风险模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视角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评述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吉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6,共9页
针对灾害损失研究中概念模糊以及间接损失评估的忽略,首先从灾害管理对损失评估的需求出发,根据灾害损失的特点从经济学视角对灾害损失进行了分类和界定,澄清了存量损失与流量损失、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 针对灾害损失研究中概念模糊以及间接损失评估的忽略,首先从灾害管理对损失评估的需求出发,根据灾害损失的特点从经济学视角对灾害损失进行了分类和界定,澄清了存量损失与流量损失、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产出损失与福利损失等的内涵;进而,论述了灾害损失评估应遵循需求为导向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最后,重点论述了间接损失中健康影响、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服务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的价值评估方法。以期为认识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完善灾害损失评估理论和方法提供思路。同时,除了研究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灾害损失的社会属性研究对于推动灾害经济学学科的建立,以及提高我国灾害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与流量损失 损失分类 间接经济损失 自然资源损失 灾害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损失分类及评估研究评述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吉东 何鑫 +1 位作者 王菜林 叶梦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7-163,共7页
灾害损失的科学、系统评估是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的前提基础。灾害损失分类呈现损失分类精细化方向发展,且灾后损失评估逐渐向灾后需求评估方向发展,但是灾害损失评估仍是需求评估的基础。灾害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虽然很难用经济价值进行量化... 灾害损失的科学、系统评估是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的前提基础。灾害损失分类呈现损失分类精细化方向发展,且灾后损失评估逐渐向灾后需求评估方向发展,但是灾害损失评估仍是需求评估的基础。灾害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虽然很难用经济价值进行量化,但是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广泛和深远影响使管理者不得不重视这种灾害后果的评估,以满足灾害管理的需要。同时,从经济学视角基于灾害损失发生过程的灾害损失分类更切合灾后需求评估和灾害过程管理的需要。针对我国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灾害损失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相关损失与影响评估方法和标准的研究,对于灾害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失分类 直接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损失评估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的最优格网化方法——以淮河干流区暴雨洪涝灾害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超 张正涛 +1 位作者 刘青 阮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选取淮河干流区基于社会经济数据的9种脆弱性指标,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运用Arc GIS与Mat Lab软件实现面积权重法、面积占优法、中心点法和长度占优法对各脆弱性评估指标的格网化表达;利用熵值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 选取淮河干流区基于社会经济数据的9种脆弱性指标,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运用Arc GIS与Mat Lab软件实现面积权重法、面积占优法、中心点法和长度占优法对各脆弱性评估指标的格网化表达;利用熵值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值并进行4种算法下的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1)面积权重法是单指标格网化过程中的最优算法,格网化结果与源数据间的均方根误差最小。(2)4种算法得到的格网化结果均无面积损失,面积权重法对所得评估结果的极值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所得脆弱性评估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与实际灾损情况一致。(3)淮河干流区暴雨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高值区域主要沿高值区的两侧向东西扩展,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网化 脆弱性评估 暴雨洪涝 承灾体 淮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降雨—滑坡灾害链直接经济损失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子轩 杜鹃 徐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0-224,共5页
承灾体脆弱性定量评估是灾害风险评估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个难点问题。开展降雨—滑坡直接经济损失脆弱性定量评估能直接为灾害链风险评估提供关键参数,对区域灾害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综合考虑致灾因子... 承灾体脆弱性定量评估是灾害风险评估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个难点问题。开展降雨—滑坡直接经济损失脆弱性定量评估能直接为灾害链风险评估提供关键参数,对区域灾害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要素,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降雨—滑坡灾害链直接经济损失脆弱性评估模型,并以贵州省毕节和六盘水两市为例,开展了降雨—滑坡灾害链直接经济损失脆弱性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在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中,随机森林和决策树模型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最优变量组合的R 2分别为0.284和0.342,RMSE分别为7.92和7.59),XGBoost算法的效果相对较差。不同方法在实际损失的极值预测仍然存在偏差。决策树模型中脆弱性贡献变量最为重要的是NDVI、GDP和高程,而随机森林模型中则为累计有效降雨量和距道路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滑坡灾害链 脆弱性 机器学习算法 定量评估 毕节和六盘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洪涝灾害分析研究——以2017年洞庭湖区洪水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饶品增 蒋卫国 +1 位作者 王晓雅 陈坤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207,共5页
洪涝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重要影响。本文根据提出的洪水水体提取流程,选用时间分辨率较高的MOD09A1数据和高效稳定的随机森林方法提取洞庭湖区2017年的洪水淹没水体,并获取洪水淹没区的农作物分布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得本次洪水造成... 洪涝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重要影响。本文根据提出的洪水水体提取流程,选用时间分辨率较高的MOD09A1数据和高效稳定的随机森林方法提取洞庭湖区2017年的洪水淹没水体,并获取洪水淹没区的农作物分布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得本次洪水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等。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方法相比传统的指数方法(NDVI、NDWI和MNDWI)和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水体提取效果较好;(2)多时期影像叠加获取的洪水淹没水体提取效果相比单期影像效果更好;(3)此次洪水造成的水体淹没面积为1 643. 11km2,主要位于洞庭湖周边地区;(4)洪水造成的农作物淹没面积为503. 46 km2,作物损失量约为32. 37万t,农作物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14. 4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洞庭湖区 MOD09A1 随机森林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窗口法雄安新区湿地景观演变及其与人为干扰间的关系 被引量:20
8
作者 吕金霞 蒋卫国 +3 位作者 王文杰 刘颖慧 邓越 王晓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8,共9页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与城市发展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开展湿地景观演变与人为干扰的关系研究,对雄安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与城市发展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开展湿地景观演变与人为干扰的关系研究,对雄安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1980s)-2015年间7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分析雄安新区湿地景观演变时空分异及其与人为干扰的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s-2015年间雄安新区湿地景观时空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时间上看,湿地面积整体呈现减少的趋势,湿地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斑块形状变化复杂,连接度减小;从空间分布格局看,2000年以后湿地景观斑块个数增加,中部和东北部湿地破碎度逐渐增加,从中部湿地核心区向边缘破碎度逐渐增加。1980s-2015年间雄安新区人为干扰度整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1980s-2000年间人为干扰强度在西南部和中部有所减弱;2000-2015年间人为干扰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新时期下由于湿地保护政策的实行,湿地发展转向低强度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湿地周边区域受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人为干扰度增强,人为干扰度与湿地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湿地 人为干扰 移动窗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重建资金与效率角度定量评估灾后经济恢复力的变化——以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正涛 李宁 +3 位作者 冯介玲 陈曦 刘丽 白扣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1-216,共6页
自然灾害经济恢复力研究已成为优化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恢复力如何衡量以及灾后重建资金对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如何值得研究,而基于经济学机理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为构建灾后重建资金、效率与灾后经济... 自然灾害经济恢复力研究已成为优化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恢复力如何衡量以及灾后重建资金对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如何值得研究,而基于经济学机理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为构建灾后重建资金、效率与灾后经济恢复力变化间的定量关系的模拟提供了新的方法。因此,以武汉市2016年7月6日期间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利用自然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动态评估模型,模拟重建资金与效率变化下暴雨洪涝灾害对武汉市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经济恢复到灾前所需的时间,进而定量评估其对承灾体经济恢复力与灾后恢复期的影响。结果显示:(1)灾后重建资金每提高100亿,武汉市灾后经济恢复力提高近三分之一,灾后恢复期缩短12%;(2)重建效率每提高约1/3,武汉市灾后经济恢复力提高略高于五分之一,灾后恢复期缩短11%;(3)两者同时提高则使其经济恢复力平均提高达四分之三,灾后恢复期缩短五分之一。研究结果能从灾后重建的资金与效率两方面出发,强调对承灾体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并为政府灾后重建分配方案的制定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后重建 恢复力 经济损失 风险管理 暴雨洪涝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游憩时长的水景观满意度评价方法——以北京市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孟耀斌 宋昊政 +3 位作者 张东妮 张媛 李想 伍甘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432,共9页
提出一种水景观满意度指标,以游客的实际游憩时长tR与期望游憩时长tRexp之差表达.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tRexp,利用调查数据获取游客在公园内的行为参数并通过仿真获取tR,然后根据公园水体水质与游憩... 提出一种水景观满意度指标,以游客的实际游憩时长tR与期望游憩时长tRexp之差表达.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tRexp,利用调查数据获取游客在公园内的行为参数并通过仿真获取tR,然后根据公园水体水质与游憩时长的统计关系对tR进行了调整.研究发现:1)水要素偏好明显受职业影响;2)在开阔水面景点的停留时长与多重因素有关;3)感官水质与总游憩时长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水景观满意度中的职业因素、水质因素等对于改进我国北方城市水环境建设具有直接参考价值;作为一个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开放性的整体论指标,本文提议的水景观满意度指标,可用于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成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景观满意度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游憩 获得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Copula模型的灾害相关结构分析——以内蒙古中部强沙尘暴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介玲 李宁 +2 位作者 刘丽 陈曦 白扣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6-220,226,共6页
为解决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评估中的偏差问题,利用内蒙古中部强沙尘区的植被返青期和春季大风事件资料,构建了单一类型和多类型混合的Copula函数模型,对比了拟合精度并进行了相关结构的分析,通过计算极端灾害事件对应的各变量的尾部阈值,... 为解决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评估中的偏差问题,利用内蒙古中部强沙尘区的植被返青期和春季大风事件资料,构建了单一类型和多类型混合的Copula函数模型,对比了拟合精度并进行了相关结构的分析,通过计算极端灾害事件对应的各变量的尾部阈值,评估了变量的尾部风险。结果表明:混合Copula函数比单一Copula函数更适合于构建两个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模型;两个特征变量具有非对称的尾部关系,且极端下尾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出现极端低值时,两者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植被返青期早于90d和春季大风事件小于9次,以及植被返青期晚于223d和春季大风事件大于100次时,两个特征变量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当两者同时取得尾部阈值时,发生强沙尘暴可能性更高。因此利用混合Copula函数能够有效提高灾害特征变量相关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度,改善灾害发生频率评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结构 混合Copula 尾部相关性 强沙尘暴 内蒙古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灾害间接损失评估模型中劳动力参数研究
12
作者 王芳 李宁 +3 位作者 张正涛 刘远 陈曦 黄承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9,共8页
为进一步研究自然灾害间接损失模型中受灾劳动力参数问题,调查了“山竹”台风严重影响的广州市和深圳市的劳动力受灾情况.基于实地调研的845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受灾劳动力部门分布、影响时长以及恢复路径的实际情况,并与灾害间接损... 为进一步研究自然灾害间接损失模型中受灾劳动力参数问题,调查了“山竹”台风严重影响的广州市和深圳市的劳动力受灾情况.基于实地调研的845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受灾劳动力部门分布、影响时长以及恢复路径的实际情况,并与灾害间接损失前沿评估模型(AMIL模型)中的理论假设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从受灾劳动力所属部门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5个部门的实际受灾劳动力较多,而AMIL模型假设低估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等14个部门的劳动力受灾情况;(2)从恢复时间来看,所有劳动力实际恢复工作的时间是台风过后的第4天,远少于AMIL模型设置的时间;(3)从恢复路径来看,综合劳动力恢复路径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幂函数对该路径的拟合效果较好,与AMIL模型假设的双曲正切函数曲线不符;(4)广州市劳动力受台风影响情况比深圳市的更加严重,且恢复速度较慢.研究表明:AMIL模型中对劳动力所属部门假设和劳动力灾后动态恢复路径的函数设置与选择方面存在进一步调整修正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劳动力参数 AMIL模型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七大地区“气候变化—作物产量—经济影响”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远 王芳 +3 位作者 张正涛 黄承芳 陈曦 李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465,共11页
农业作为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未来作物产量可能受到深刻影响。量化气候变化冲击作物产量导致的最终经济影响,需要综合"气候变化—作物产量—经济影响"开展链式研究。文中采用系统回顾和Meta回归分析方法整合了55篇... 农业作为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未来作物产量可能受到深刻影响。量化气候变化冲击作物产量导致的最终经济影响,需要综合"气候变化—作物产量—经济影响"开展链式研究。文中采用系统回顾和Meta回归分析方法整合了55篇文献的667项研究结果,推导出我国七大地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产量与地区内未来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定量关系,并将其作为农业部门的损失量代入改进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七大地区内与地区间遭受的经济波及影响(ERE)。结果显示:(1)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升高上,每升温1℃减产2.6%~12.7%,东北和西北地区作物受升温影响最显著;(2)气候变化导致的作物减产将对经济产生更严重的波及影响,GDP因作物减产每下降1%将额外产生17.8%的波及影响;(3)21世纪末,若不考虑CO2肥效作用,作物减产导致的ERE将占GDP的-0.1%~13.6%(负值表示收益),最悲观情况下ERE与当前我国农业总产值相当(2012年为基准年);(4)不同地区受ERE影响程度的差异较大,因各区之间产业结构、贸易联系及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西南地区遭受本区及来自其他地区的ERE比华东地区高2.8~8.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经济波及影响(ERE) 作物产量 系统回顾 Meta回归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X-GDDP和CMIP5对青藏高原地区近地面气象场历史和未来模拟的评估与偏差校正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说 叶涛 +1 位作者 刘苇航 王爱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7-271,共15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是研究该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使用基于中国地面台站的插值格点数据集(CN05.1),对国际气候耦合模式第5次比较计划(CMIP5)及其高分辨率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EX-GDDP)中15个模式1...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是研究该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使用基于中国地面台站的插值格点数据集(CN05.1),对国际气候耦合模式第5次比较计划(CMIP5)及其高分辨率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EX-GDDP)中15个模式1966-2005年间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和平均风速在青藏高原区域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使用多领域间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SI-MIP)的偏差校正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训练和验证,并对未来时期模式数据进行了校正。研究表明:(1)训练时期(1986-2005年),NEX-GDDP高估了日最高气温(1.04℃)和日最低气温(0.23℃),低估了日降水量(-0.11 mm),CMIP5低估了日平均风速(-0.11 m·s^(-1))。年/季平均值/总量和极端值存在较大偏差。(2)校正后,验证时期(1966-1985年)各变量逐日数据的相关系数提高(除气温外),均方根误差下降,平均偏差幅度减小。各变量的年/季平均值/总量和极端值的偏差大幅减小。(3)对于未来时期(2006-2095年),校正过程保留了原有数据年/季平均值/总量和极端值的变化趋势,调整了各要素平均值/总量和极端值的基准值和空间分布特征,以更准确地衔接历史时期的规律,可为该地区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EX-GDDP CMIP5 评估 偏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空间格局及主控因子:基于最优线性混合模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霞 周涛 +3 位作者 吴昊 徐培培 罗惠 曹乐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3-560,共8页
基于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共收集覆盖热带、亚热带与温带3大气候区的569个分解速率记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最优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环境因子、凋落物基质质量和自身物理特征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 基于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共收集覆盖热带、亚热带与温带3大气候区的569个分解速率记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最优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环境因子、凋落物基质质量和自身物理特征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揭示了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控环境因子和空间格局差异.结果表明:分解速率随温度、降水、初始N、K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纬度、分解时间、初始C质量分数、w(C)/w(N)、w(木质素)/w(N)、w(C)/w(P)的增加而减小;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无显著差异,阔叶林分解快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与针叶林分解无显著差异,凋落物枝的分解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分;在全国大的空间尺度上,环境因素很重要,它们能够解释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85%的变异,其中网孔、分解时间和海拔是森林凋落物分解的主控因子,而网孔和温度、网孔和海拔、海拔和分解时间分别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分解速率的主控因子.反演的中国森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其值大多为0.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分解速率 环境因子 基质质量 最优线性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退化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荔琢 蒋卫国 +2 位作者 王文杰 吕金霞 陈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被不断侵占与破坏,当前建立湿地退化的科学评估方法十分迫切且必要。基于区域生态风险理论,从胁迫度和退化度2个角度建立了包含22项指标的湿地退化多指标评估体系,并对天津市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被不断侵占与破坏,当前建立湿地退化的科学评估方法十分迫切且必要。基于区域生态风险理论,从胁迫度和退化度2个角度建立了包含22项指标的湿地退化多指标评估体系,并对天津市1990—2015年湿地退化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胁迫度的波动变化和湿地自身退化度的上升,天津市1990—2015年湿地退化风险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5年的退化风险较1990年增加了10.08%,且原本湿地退化风险较低的区域呈现风险快速上升的现象。亟待出台更严格的相关政策和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加强天津市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退化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上海市暴雨内涝灾情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海宏 吴吉东 +2 位作者 王强 杨辰 潘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本文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提出了一套暴雨内涝灾情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110接报暴雨内涝灾情数据,构建了暴雨内涝灾情预测BP模型(Back Propagation Model)和XGBoost模型(Ex... 本文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提出了一套暴雨内涝灾情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110接报暴雨内涝灾情数据,构建了暴雨内涝灾情预测BP模型(Back Propagation Model)和XGBoost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Model),并对比分析了预测模型效果,实现对上海市暴雨过程内涝灾情数量预测;最后对内涝灾情影响等级进行阈值划分,以期为暴雨内涝影响预报与风险预警业务、服务及灾害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致灾因子、暴露度、脆弱性指标且不经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指标组合作为暴雨内涝灾情预测指标体系时,BP模型和XGBoost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2)全量样本XGBoost模型总体表现最优,暴雨内涝灾情的右偏分布和内涝灾情的异常高值均对XGBoost模型预测误差有不同程度的贡献;3)综合评价法在历史灾情百分位法和模拟灾情百分位法基础上,结合多年业务实践经验和用户对于110灾情的处置承受力对暴雨内涝灾情进行阈值划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模型 XGBoost模型 机器学习 暴雨内涝灾情 灾情阈值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WEP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精度评估 被引量:18
18
作者 邓越 蒋卫国 +1 位作者 王晓雅 吕金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464,共10页
基于1979—2015年中国大陆82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相对误差、相关系数以及探测率等指标,评估新发布的格网化降水产品Multi-Source Weighted-Ensemble Precipitation(MSWEP)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精度;采用改正的Mann-Kendall趋势... 基于1979—2015年中国大陆82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相对误差、相关系数以及探测率等指标,评估新发布的格网化降水产品Multi-Source Weighted-Ensemble Precipitation(MSWEP)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精度;采用改正的Mann-Kendall趋势法,对比分析MSWEP在降水量趋势分析中的可靠性。研究表明:(1)MSWEP对中国大陆区域降水整体上存在高估现象,而在华北区域存在低估现象;(2)MSWEP对微量降水和强降水事件分别存在高估和低估现象;(3)MSWEP和降水资料在年和月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相关系数,在日尺度上相关系数较低;(4)MSWEP和站点观测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空间分布差异,但在春季、秋季和冬季,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WEP 气象站点 精度评估 趋势分析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艾云尼”动态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远 李宁 +1 位作者 张正涛 陈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8-183,共6页
基于广东省2015年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2018年台风'艾云尼'对广东省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主要经济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台风'艾云尼'造成广东省间接经济损失为5. 51亿元,约占直接经济损失... 基于广东省2015年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2018年台风'艾云尼'对广东省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主要经济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台风'艾云尼'造成广东省间接经济损失为5. 51亿元,约占直接经济损失的22%,总经济损失达到31. 01亿元,占广东省2018年第二季度GDP的0. 12%。受台风影响的高敏感部门是①农林牧渔业、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虽然此次台风未对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和旅游业部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广东省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不断增强的集群效应,这些部门受到的间接经济损失的总额约为1. 28亿元。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灾后部门最大超额生产能力和灾后部门生产能力提高到最大值所需时间是影响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的两个重要指标。综上所述,综合考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根据不同部门灾后恢复的模拟结果,充分解析间接经济损失在灾害恢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投入产出模型 间接经济损失 灾后重建 灾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响应上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乐瑶 周涛 +3 位作者 罗惠 李铮 徐培培 刘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7,共8页
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讨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森林覆盖率对这种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站点的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有正有负,正响应多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不... 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讨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森林覆盖率对这种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站点的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有正有负,正响应多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不同月份、不同时间尺度均有分布,负响应多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于冬、春季及短时间尺度干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森林的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正响应上起着调节作用,不同等级的森林覆盖率会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值限制在不同的范围内,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最大值会逐渐减小.研究揭示了森林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响应上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为森林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旱 森林生长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森林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