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道路通达性的高原地区震后应急救援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骏明 刘吉夫 +3 位作者 郭兰兰 邓志飞 贾怡如 李娇旸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高原地区地广人稀,零星分布的小聚落需要通过一条条交通要道和外界连通起来。因此,在遭遇灾害情况下,高原山地地区道路破坏对应急救援影响显著。但是由于应急救援车辆队伍在不同救援阶段行驶的区域大小尺度存在差异因而出现了对道路需... 高原地区地广人稀,零星分布的小聚落需要通过一条条交通要道和外界连通起来。因此,在遭遇灾害情况下,高原山地地区道路破坏对应急救援影响显著。但是由于应急救援车辆队伍在不同救援阶段行驶的区域大小尺度存在差异因而出现了对道路需求的不同考虑,由此导致如何解决大小尺度共同存在的情境下道路应急救援优化问题的提出。当前研究发现,迪杰斯特拉算法和蚁群算法的各自特点分别满足应急救援车辆队伍在不同区域大小尺度下行驶时对道路的不同需求,而将两者结合来解决大小尺度共同存在的情境下道路应急救援优化问题的研究尚且不多。因此,文章通过模拟地震并计算得到震后道路通达性结果,再针对道路需求差异并考虑不同区域大小尺度情况,分别采用迪杰斯特拉算法和蚁群算法,通过设置不同情景,规划总体应急救援方案。研究表明,该方案所提供的不同情境下应急救援规划路线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以在关键节点等研究上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地震 应急救援 道路通达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河北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思媛 陈笑娟 +4 位作者 陈小雷 陶军 许映军 周杰 张化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1,共9页
河北省地处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区位作用。省内强对流天气多发,雷电活动有时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该文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从地闪空间分布和时间聚集程度两个维度选取气象致灾因子与环境致... 河北省地处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区位作用。省内强对流天气多发,雷电活动有时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该文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从地闪空间分布和时间聚集程度两个维度选取气象致灾因子与环境致灾因子,以人口、经济、铁路、防雷安全监管对象为主要承灾体,利用历史灾情和不同土地利用下防护能力描述易受灾程度,继而对河北省雷电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城区雷电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达19.38%、49.92%;②极高风险地区主要位于人类活动强烈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部地区以及历年来发生雷电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③极高风险区内承灾体较密集,GDP、人口、防雷安全监管对象分别达0.74亿元/km^(2)、0.12万人/km^(2)、0.20个/km^(2);评估结果与历史灾情具有良好的显著正相关关系(R2=0.5229),可为当地防雷减灾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河北省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风环境评估研究与应用——以济南中心城为例 被引量:39
3
作者 刘勇洪 张硕 +3 位作者 程鹏飞 陈鹏 魏来 房小怡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2-1903,共12页
在城市尺度规划中如何定量评估规划方案对热环境与通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技术难题。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建立了一套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通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其中热环境可采用遥感估算的地表热岛强度(SUHI)、热岛比例指数(UHPI... 在城市尺度规划中如何定量评估规划方案对热环境与通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技术难题。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建立了一套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通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其中热环境可采用遥感估算的地表热岛强度(SUHI)、热岛比例指数(UHPI)以及生态冷源等级进行评估;通风环境评估则包括背景风环境和地表通风潜力两方面,前者可通过气象观测统计或数值模拟得到,后者可根据下垫面动力粗糙度长度(RL)和天空开阔度(SVF)进行估算。基于城市形态学模型,RL可以由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进行估算,SVF可由高分辨率数字建筑高程模型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进行通风潜力等级划分,并采用通风潜力指数(VPI)定量评估一个地区的总体通风状况。应用上述指标和方法,利用2015年济南6月12日Landsat 8卫星资料、2013年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2020年城市规划资料,对济南中心城区规划前后热环境与风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基于生态冷源、热岛强度、地表通风潜力和背景风初步开展了济南中心城通风廊道规划应用,同时给出了相关规划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文章建立的热环境与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城市规划前后变化评估中;(2)热岛强度、地表通风潜力的高低与城市分区功能定位和土地利用类型有直接关系,规划后(2020年)热岛比例指数(UHPI)从0.31增加到0.38(均为"较轻"等级),通风潜力指数(VPI)从0.89("好"等级)降至0.74("较好"等级);(3)初步构建的3条一级廊道和10条二级廊道规划方案,将有利于缓解济南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和增强城市空气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地表热岛强度 生态冷源 粗糙度长度 天空开阔度 地表通风潜力 通风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MM 3B43产品的1998—2016年黄淮海平原降水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斌 邢文雪 +3 位作者 李云 赵佳琪 冯凯月 黄壮壮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85-1294,共10页
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基于59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TRMM 3B43降水产品的精度进行系统评估,揭示黄淮海平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 TRMM 3B43产品对研究区内大部分... 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基于59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TRMM 3B43降水产品的精度进行系统评估,揭示黄淮海平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 TRMM 3B43产品对研究区内大部分气象站点存在轻微高估现象,总体上TRMM产品和站点数据在黄淮海平原的拟合效果较好,且月尺度的精度较年尺度高;(2) 1998—2016年黄淮海平原年降水和秋季降水增加明显,其余季节降水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3)研究区降水在空间上呈从南到北递减的趋势,且南北降水差距较大。研究结果为卫星降水产品在中纬度地区水资源评估、农业生产和洪旱灾害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TRMM 3B43 精度验证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柳彤 龙爽 +4 位作者 俞海洋 李倩 陈笑娟 王瑛 许映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9-195,共7页
河北省雷电灾害频发,造成重大损失,引发社会大量关注,2017年中国气象局发布了雷电灾害区划技术指南。雄安新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可以为新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参照雷电灾害区划技术指南,选用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 河北省雷电灾害频发,造成重大损失,引发社会大量关注,2017年中国气象局发布了雷电灾害区划技术指南。雄安新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可以为新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参照雷电灾害区划技术指南,选用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为分析因子,利用2010-2016年河北省闪电定位网观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选取地闪密度、地闪强度、土壤电导率、海拔高度以及地形起伏5个指标分析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人口密度、GDP密度、防护能力以及城镇化率4个指标分析承灾体的易损性。通过计算雷电灾害风险指数,运用自然断点法,最终得到河北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河北省雷电灾害高风险区分布于唐山市东南部、石家庄市、沧州市中东部、承德市东南部、张家口市西南部。雄安新区在进行雷电灾害防治时应重点关注容城县和雄县。该区划结果与河北省2015-2017年雷灾实际造成的经济损失状况大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雷电灾害 危险性 脆弱性 风险区划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市扩展过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研究--以呼包鄂地区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丁美慧 孙泽祥 +1 位作者 刘志锋 何春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4-621,共8页
评价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市扩展过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是揭示区域城市扩展过程生态效应的基础。以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呼包鄂地区为例,基于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评价了该地区20... 评价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市扩展过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是揭示区域城市扩展过程生态效应的基础。以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呼包鄂地区为例,基于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评价了该地区2000-2015年城市扩展过程对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呼包鄂地区城市扩展导致NPP明显增加,2000-2015年城市扩展区域NPP均值从429.67 NDVI·PAR增加到489.71 NDVI·PAR,增加了13.97%。呼包鄂地区以城市土地占用草地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扩展方式是城市扩展区域NPP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呼包鄂地区 城市扩展过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4年皖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忠保 程先富 +3 位作者 张强 宋长青 宋伟东 黄晓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2-780,F0002,F0003,共11页
基于1960—2014年4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选取14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POT抽样、Mann-Kendall检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皖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皖江地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总体从北向南呈递增趋... 基于1960—2014年4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选取14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POT抽样、Mann-Kendall检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皖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皖江地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总体从北向南呈递增趋势,极端降水指数南部相对较高,北部较低,极端降水指数较高地区主要沿长江呈带状分布;极端降水指数在时间上呈"下降—上升—下降—微弱上升"规律变化,但总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2)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1970年前后首次出现突变.各站点6月份极端降水指数趋势在31.5°N以北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南方,显著上升站点多分布在中部及北部地区;7月份长江两侧及江南地区极端降水指数较高,显著上升站点多分布在东南部及西南部;8月份以31.5°N为轴心,极端降水指数向南北方向递减,显著上升站点多分布中西部;3)绝对指数(R10、R20、R25)、持续性指数(PRCPTOT、CWD)和相对指数(PF95)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最为明显,其对混合ENSO指数(MEI)和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3.4SST)的响应分别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因子对极端降水指数影响具有同步性,主要在3月和11月相关性显著,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地区 极端降水 MMK检验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浪致死风险的人群和城市分异及保险费率厘定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领雁 张朝 侯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484,共10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且大大加剧了人群致死的风险。基于3个研究地区(南京、广州和重庆)1951—201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2007—2013年逐日死亡数据,首先设计了热浪强度指数来量化热浪特征;其次采用分布滞后非...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且大大加剧了人群致死的风险。基于3个研究地区(南京、广州和重庆)1951—201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2007—2013年逐日死亡数据,首先设计了热浪强度指数来量化热浪特征;其次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构建高温热浪灾害下人群的脆弱性模型;最后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模拟随机高温热浪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概率风险评估与高温热浪生命保险费率的厘定。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高温热浪死亡风险与对应的费率水平是年轻人的9~28倍;其中,高温热浪费率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反比,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费率水平较低。该研究成果为指数生命/健康保险产品的研发,为政府采取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公众健康风险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死亡风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 指数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指数与车辆行驶事故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江南 李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9-614,共6页
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采用保险调查数据,综合研究了北京市日车辆行驶事故数量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得到以下结果:1)10月份行驶事故数量占全年的比例最高,2月份最低;2)年尺度数据分析显示,日行驶事故数量分别与... 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采用保险调查数据,综合研究了北京市日车辆行驶事故数量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得到以下结果:1)10月份行驶事故数量占全年的比例最高,2月份最低;2)年尺度数据分析显示,日行驶事故数量分别与日平均温度和日降水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空气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3)季节和月份尺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日车辆行驶事故数量与日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夏季日平均温度与日行驶事故数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夏季营造良好车内环境、秋冬季节改善道路条件、污染天气限行制度、行驶事故风险预警等,有利于减少车辆行驶事故,改善交通拥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空气质量指数 车辆行驶事故 交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旱灾风险定量评估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佳琪 张强 +2 位作者 朱秀迪 申泽西 余慧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1031,共11页
全球变暖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区域及全球性灾害风险增大,中国更是几乎每年都会遭受旱灾,因此,开展旱灾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的旱灾风险评估在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选... 全球变暖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区域及全球性灾害风险增大,中国更是几乎每年都会遭受旱灾,因此,开展旱灾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的旱灾风险评估在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选取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这在划定我国的高旱灾风险区域时可能会造成问题。基于旱灾风险的定义,合理假设"历史上旱灾损失高的地区遭受高旱灾损失的概率越大",引入历史旱灾损失资料对旱灾风险进行校正,构建了新的旱灾风险评估模型,揭示了中国旱灾风险的区域分异规律,并量化了各个影响因子的贡献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5个显著的旱灾高风险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西北地区西部的小部分区域。影响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高暴露度和高脆弱性是导致地区出现高旱灾风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风险评估 危险性 暴露度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典型机器学习方法在灾害敏感性评估中的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雪蕾 汪明 +2 位作者 曹寅雪 刘凯 洪超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85,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在灾害敏感性评估中的适用性,将K近邻、朴素贝叶斯和随机森林3种典型机器学习方法运用到灾害敏感性评估中,比较3种方法在预测准确率、混淆矩阵和敏感性图上的异同;并基于深圳市电动自行车出险数据以及孕灾环境... 为了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在灾害敏感性评估中的适用性,将K近邻、朴素贝叶斯和随机森林3种典型机器学习方法运用到灾害敏感性评估中,比较3种方法在预测准确率、混淆矩阵和敏感性图上的异同;并基于深圳市电动自行车出险数据以及孕灾环境数据,运用3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电动自行车出险的敏感性,进而绘制敏感性图,探讨3种方法对于不同性质数据的适用条件,为开展灾害敏感性评估工作时选取更为适宜的方法,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敏感性评估 K近邻 朴素贝叶斯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极端降雨下流域产沙及物质运移规律模拟——以四川省洪溪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军 汪明 刘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汶川地震引发的滑坡产生了大量松散物质,在极端降雨事件驱动下进入下游河道,导致河床淤升,河道变宽,给沿河道地势较低的居民区形成了新的洪涝风险。基于四川洪溪河流域2013年极端降雨数据,从无强降雨事件情景开始逐渐加大降雨强度及频... 汶川地震引发的滑坡产生了大量松散物质,在极端降雨事件驱动下进入下游河道,导致河床淤升,河道变宽,给沿河道地势较低的居民区形成了新的洪涝风险。基于四川洪溪河流域2013年极端降雨数据,从无强降雨事件情景开始逐渐加大降雨强度及频次生成6个不同降雨情景。运用凯撒二维水动力地表景观演变模型(CAESAR-lisflood)模拟不同降雨情景下流域产沙以及物质运移规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流域出口产沙量以及流域总产沙量都呈非线性的增加趋势,且累积产沙量在极端降雨事件发生前后有明显的突变现象;各个降雨情景下侵蚀堆积的严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差异明显;震后流域遭到破坏的植被对流域的物质运移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的影响,在较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上游地区和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程度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 极端降雨 CAESAR-lisflood 流域 侵蚀 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高温热浪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卜凡蕊 孙鹏 +4 位作者 姚蕊 张强 温庆志 胡玉乾 冯安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5-716,共12页
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4年39个气象站点数据、太平洋气候因子和NECP/NCAR再分析数据基础,利用空间Ward-like层次聚类分析划分4个子区域,通过体感温度的高温热浪指数分析淮河流域不同分区的夏季高温热浪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EOF分析、相... 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4年39个气象站点数据、太平洋气候因子和NECP/NCAR再分析数据基础,利用空间Ward-like层次聚类分析划分4个子区域,通过体感温度的高温热浪指数分析淮河流域不同分区的夏季高温热浪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EOF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大气环流遥相关等进一步揭示淮河流域高温热浪演变机理。研究表明:(1) 1960—2014年淮河流域夏季高温、高温热浪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由暖相位进入冷相位,2010年后由冷相位进入暖相位;(2)淮河流域各分区高温热浪开始时间呈现区域差异,分区1的高温热浪事件开始时间最早(平均为5月28日),分区3次之(平均为6月1日),分区2和分区4高温热浪开始时间最晚;(3)淮河流域轻度热浪发生频次最多平均为1.24次/a,中度热浪发生频次次之,平均为0.37次/a,重度热浪发生频次最少,平均为0.04次/a;淮河流域高温热浪事件与太平洋东部变暖(厄尔尼诺)或变冷(拉尼娜)变化相同。(4)青藏高原和内蒙古低压减弱导致了热浪高温事件的增加。分区4和分区1发生热浪的时间主要发生6、9月,分区2和分区3热浪发生时间集中在7、8月。分区1(西部)和分区4(东部)与Ni?o3、Ni?o1+2、MEI和PDO的相关性较高,分区2和分区3与Ni?o3.4、PNA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气候因子 环流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点的非线性回归降尺度模型及其在CMIP5降水产品降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申泽西 张强 +2 位作者 孙鹏 刘春玲 宋长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3-522,共10页
降水是最重要的水循环过程,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降水过程出现显著时空变异,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除降水观测数据以外,CMIP5数据已成为未来降水预估研究的重要数据源,而目前CMIP5数据空间分辨率低,如何... 降水是最重要的水循环过程,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降水过程出现显著时空变异,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除降水观测数据以外,CMIP5数据已成为未来降水预估研究的重要数据源,而目前CMIP5数据空间分辨率低,如何对CMIP5数据进行降尺度研究,已成为区域降水研究的关键.本文以中国北部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站点的非线性统计降尺度模型(station-based non-linear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SNSDM),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SNSDM降尺度降水序列相对于BCSD(bias corrected spatial downscaling)降尺度降水序列,在同等分辨率的情况下,SNSDM提高了对降水低值的模拟精度,可更为准确地模拟中国北部农牧交错带降水时空特性;2)相比于BCSD降尺度方法,SNSDM模拟结果与实测降水相关性提高最高达1.66%,且明显减少了对实测降水过高估计的误差,最大误差仅为0.2~0.3mm·d-1(每月6~9mm);3)CMIP5降水产品在较为湿润地区对于降水强度及趋势模拟精度要普遍高于对较为干旱地区的模拟精度.本研究提出的SNSDM方法对CMIP5降水数据过高估计实测降水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利用CMIP5数据集对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精度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降水 降尺度 农牧交错带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重建资金与效率角度定量评估灾后经济恢复力的变化——以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正涛 李宁 +3 位作者 冯介玲 陈曦 刘丽 白扣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1-216,共6页
自然灾害经济恢复力研究已成为优化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恢复力如何衡量以及灾后重建资金对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如何值得研究,而基于经济学机理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为构建灾后重建资金、效率与灾后经济... 自然灾害经济恢复力研究已成为优化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恢复力如何衡量以及灾后重建资金对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如何值得研究,而基于经济学机理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为构建灾后重建资金、效率与灾后经济恢复力变化间的定量关系的模拟提供了新的方法。因此,以武汉市2016年7月6日期间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利用自然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动态评估模型,模拟重建资金与效率变化下暴雨洪涝灾害对武汉市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经济恢复到灾前所需的时间,进而定量评估其对承灾体经济恢复力与灾后恢复期的影响。结果显示:(1)灾后重建资金每提高100亿,武汉市灾后经济恢复力提高近三分之一,灾后恢复期缩短12%;(2)重建效率每提高约1/3,武汉市灾后经济恢复力提高略高于五分之一,灾后恢复期缩短11%;(3)两者同时提高则使其经济恢复力平均提高达四分之三,灾后恢复期缩短五分之一。研究结果能从灾后重建的资金与效率两方面出发,强调对承灾体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并为政府灾后重建分配方案的制定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后重建 恢复力 经济损失 风险管理 暴雨洪涝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艾云尼”动态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远 李宁 +1 位作者 张正涛 陈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8-183,共6页
基于广东省2015年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2018年台风'艾云尼'对广东省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主要经济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台风'艾云尼'造成广东省间接经济损失为5. 51亿元,约占直接经济损失... 基于广东省2015年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2018年台风'艾云尼'对广东省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主要经济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台风'艾云尼'造成广东省间接经济损失为5. 51亿元,约占直接经济损失的22%,总经济损失达到31. 01亿元,占广东省2018年第二季度GDP的0. 12%。受台风影响的高敏感部门是①农林牧渔业、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虽然此次台风未对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和旅游业部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广东省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不断增强的集群效应,这些部门受到的间接经济损失的总额约为1. 28亿元。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灾后部门最大超额生产能力和灾后部门生产能力提高到最大值所需时间是影响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的两个重要指标。综上所述,综合考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根据不同部门灾后恢复的模拟结果,充分解析间接经济损失在灾害恢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投入产出模型 间接经济损失 灾后重建 灾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响应上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乐瑶 周涛 +3 位作者 罗惠 李铮 徐培培 刘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7,共8页
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讨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森林覆盖率对这种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站点的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有正有负,正响应多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不... 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讨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森林覆盖率对这种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站点的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有正有负,正响应多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不同月份、不同时间尺度均有分布,负响应多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于冬、春季及短时间尺度干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森林的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正响应上起着调节作用,不同等级的森林覆盖率会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值限制在不同的范围内,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最大值会逐渐减小.研究揭示了森林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响应上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为森林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旱 森林生长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森林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点实测风速的中国台风大风重现期估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诗嘉 侯静惟 +1 位作者 方伟华 林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9-234,共6页
首先基于1951-2014年中国地面气象站点历史风速观测数据和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提取了站点历史台风过程影响风速;其次,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Gumbel分布、Frechet分布以及Weibull 3种分布模型参数,优选出最适模型进行站点极值风... 首先基于1951-2014年中国地面气象站点历史风速观测数据和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提取了站点历史台风过程影响风速;其次,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Gumbel分布、Frechet分布以及Weibull 3种分布模型参数,优选出最适模型进行站点极值风速年最大值风速拟合,计算不同重现期风速值并利用bootstrap方法对各重现期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得到典型重现期下中国台风大风风速的90%置信区间;最后,根据包括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自然邻域法、最近邻法在内的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于台风大风的插值效果得到中国东部沿海1km网格不同重现期台风风速分布及其90%置信区间。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极值大风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典型重现期台风风速估计的不确定性较大,不确定性的高值区域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大风 极值分布 危险性评估 不确定性量化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风险的一个形态发生更新算法
19
作者 田静 黄崇福 张建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3,共7页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已由静态步入到动态风险分析初步阶段,而风险更新问题是动态风险分析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并且,概率风险由于应用较为广泛,探讨其更新模型也更具有代表性。该文简述了概率风险更新问题,给出了形态发生更新算法来解决其...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已由静态步入到动态风险分析初步阶段,而风险更新问题是动态风险分析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并且,概率风险由于应用较为广泛,探讨其更新模型也更具有代表性。该文简述了概率风险更新问题,给出了形态发生更新算法来解决其更新问题。首先,剖析了概率风险的更新问题;其次,提出了形态发生更新原理并建立了形态发生更新算法来解决缺失原始灾害资料条件下的概率风险更新问题;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展示了形态发生更新的应用步骤,结果表明,形态发生更新能够实现有效快速的更新。本研究有助于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理论,并有助于风险更新理论的建立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更新 动态风险分析 形态发生更新 自然灾害 概率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Copula模型的灾害相关结构分析——以内蒙古中部强沙尘暴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介玲 李宁 +2 位作者 刘丽 陈曦 白扣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6-220,226,共6页
为解决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评估中的偏差问题,利用内蒙古中部强沙尘区的植被返青期和春季大风事件资料,构建了单一类型和多类型混合的Copula函数模型,对比了拟合精度并进行了相关结构的分析,通过计算极端灾害事件对应的各变量的尾部阈值,... 为解决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评估中的偏差问题,利用内蒙古中部强沙尘区的植被返青期和春季大风事件资料,构建了单一类型和多类型混合的Copula函数模型,对比了拟合精度并进行了相关结构的分析,通过计算极端灾害事件对应的各变量的尾部阈值,评估了变量的尾部风险。结果表明:混合Copula函数比单一Copula函数更适合于构建两个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模型;两个特征变量具有非对称的尾部关系,且极端下尾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出现极端低值时,两者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植被返青期早于90d和春季大风事件小于9次,以及植被返青期晚于223d和春季大风事件大于100次时,两个特征变量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当两者同时取得尾部阈值时,发生强沙尘暴可能性更高。因此利用混合Copula函数能够有效提高灾害特征变量相关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度,改善灾害发生频率评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结构 混合Copula 尾部相关性 强沙尘暴 内蒙古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