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遥感指数协同推理的地表异常检测方法
1
作者 王立波 高智 王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9-1678,共10页
地表异常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颇具挑战的前沿问题。一方面,地表异常样本搜集困难,可训练样本稀缺。另一方面,地表异常场景类内差异大,类间相似性高,分类混淆问题突出。因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遥感指数协同推理的地表异常检测方法(Deep... 地表异常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颇具挑战的前沿问题。一方面,地表异常样本搜集困难,可训练样本稀缺。另一方面,地表异常场景类内差异大,类间相似性高,分类混淆问题突出。因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遥感指数协同推理的地表异常检测方法(DeepIndex)。DeepIndex在大规模预训练视觉语言模型基础上,设计轻量级自适应微调模块,实现少样本高效学习。同时,DeepIndex引入具有物理机理的遥感指数先验辅助模型推理,改善分类混淆问题。为了验证方法有效性,该文构建了一个多光谱地表异常检测数据集(MS-ESAD),包含2768张多光谱遥感图像,红、绿、蓝、红外等6个波段以及野火、绿潮、蓝藻3种地表异常类型。DeepIndex在MS-ESAD和NWPU45数据集上均表现优异,在少量样本训练(20%)条件下,分别取得92.36%和94.39%的分类精度。同时,消融实验表明,融合遥感指数协同推理能够显著改善模型分类混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异常检测 深度学习 遥感指数 视觉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田青 云雅如 殷培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通过对1979年以来中国环境教育学术文章在数量、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中国环境教育研究自1994年开始持续升温,2000年开始从文章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明显显示出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的趋势,2004年开始从文章数量上也显示出转... 通过对1979年以来中国环境教育学术文章在数量、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中国环境教育研究自1994年开始持续升温,2000年开始从文章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明显显示出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的趋势,2004年开始从文章数量上也显示出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向。20多年来的环境教育研究中,对环境教育意义的阐述和国外环境教育动态的研究分量最重,研究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则表现出对主流教育领域的影响敏感且响应及时,但这些文章显示出的环境教育研究方法绝大多数以思辨为主,实证研究、质的研究缺乏。对文章作者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环境教育研究队伍很不稳定,缺乏基本的研究经费支持是研究队伍不能保持稳定并缺乏在本土开展的实证和质的研究的根本制约因素。怎样协调因资源禀赋和发展程度不同而导致各国在开展环境教育时出现环境价值观和环境立场产生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是未来环境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数量 内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合像元分解结合SVM提取城市绿地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修信 吴昊 +3 位作者 卢小春 吴学军 罗兰娥 朱启疆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216-217,226,共3页
从遥感图像提取城市绿地是准确获取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基础。然而由于混合像元的存在,导致城市遥感分类精度不高。因此,利用混合像元分解结合SVM(支持向量机)法提取北京市TM图像城市绿地,并与决策树法比较,研究提高遥感提取城市绿地精... 从遥感图像提取城市绿地是准确获取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基础。然而由于混合像元的存在,导致城市遥感分类精度不高。因此,利用混合像元分解结合SVM(支持向量机)法提取北京市TM图像城市绿地,并与决策树法比较,研究提高遥感提取城市绿地精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较适合复杂高维空间,对样本选取的准确性没有那么苛刻,可有效地处理城市遥感图像存在的混合像元问题,可较准确地提取城市绿地信息,其精度在92%以上,优于决策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城市绿地提取 混合像元分解 支持向量机(SVM)法 决策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害特征与社会致灾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万金红 陈武 +5 位作者 张葆蔚 马建明 刘建刚 邓俊 周波 李云鹏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3期78-83,共6页
台风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天气事件,认识超强台风造成的洪涝灾害特点、成灾机制,以及社会响应特征对于水利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给海南省带来的严重洪涝灾害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发现此次灾害... 台风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天气事件,认识超强台风造成的洪涝灾害特点、成灾机制,以及社会响应特征对于水利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给海南省带来的严重洪涝灾害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发现此次灾害呈现出的特点是:受灾人口比重大,人员伤亡严重;农业受灾比重较大,成灾比重高;倒塌房屋数量巨大;灾害损失严重,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水利损失较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建筑设计标准偏低,基础设施管理有待完善;基层防台专业组织管理乏力,社区居民避险自救能力弱,社会综合减灾能力不足等社会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法规预案体系不健全等是造成此次灾害严重损失的主要因素。据此,从结构性减灾(基础设施)和非结构性减灾(制度建设、社会参与)两方面提出今后防御超强台风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 “威马逊” 灾情评估 成灾机制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拉乌苏河流域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璐 鲁瑞洁 +3 位作者 刘小槺 贾飞飞 李腾飞 杜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8-315,共8页
通过对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左岸沉积剖面常量元素Si、Al、Fe、Ca、Mg、K、N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及粒度、有机质指标,并综合已有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9.6ka BP前气候干冷,沉积相... 通过对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左岸沉积剖面常量元素Si、Al、Fe、Ca、Mg、K、N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及粒度、有机质指标,并综合已有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9.6ka BP前气候干冷,沉积相为风成沉积;9.6~>8.4ka BP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转变,期间存在干冷波动;8.4~>4.0ka BP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其中,8.4~>6.5k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时期,降水增加,积水成湖,湖泊水位高且稳定;6.5ka BP气候发生明显转变;6.5~>4.0ka BP湖泊水位逐步下降形成富含螺壳的浅水环境,但气候整体仍较为湿润;4.0~>1.2ka BP气候变干冷,发育沼泽;1.2~>0.7ka BP气候转暖湿,沉积相由沼泽相转变为湖泊相;0.7~0.5ka BP为河流相沉积,气候较为干冷.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可与东亚季风变化、温度变化、太阳辐射进行对比,反映了该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河 全新世 元素地球化学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砂山地区地表环境结构与其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胡胜华 常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2,共7页
该文对鄱阳湖砂山地区地表环境结构和土地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风沙化土地出现的频率与不同风沙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与定居的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 该文对鄱阳湖砂山地区地表环境结构和土地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风沙化土地出现的频率与不同风沙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与定居的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风沙化过程是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风沙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灭绝,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与乔木类植物受风沙化影响最大,而灌木类植物可存活风沙化过程各个阶段,在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要建立有恢复力的砂山景观生态系统,进行生态重组,既需要在砂山地区内也需要在砂山地区外的生态存储,现实情况也需要这种双重存储的生态学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砂山地区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数 种丰富度 风沙化过程 生态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工程”《区域经济学》教材的使用原则和教学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殿廷 安虎森 孙久文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马工程"教材《区域经济学》凝聚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心血,大致可以代表国内区域经济学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应该得到尊重和推广使用。区域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践讲好、学好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马工程"教材《区域经济学》凝聚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心血,大致可以代表国内区域经济学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应该得到尊重和推广使用。区域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践讲好、学好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相关学科衔接协调。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则要注意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最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与当地发改委、规划部门联合办学,还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敦促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不建议采取简单闭卷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 教材 教学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遥感影像自动识别耕地类型的机器学习算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周询 王跃宾 +2 位作者 刘素红 于佩鑫 王西凯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3,共6页
耕地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迫切需求快速准确获取耕地信息的方法。传统的遥感影像监督分类方法以训练样本和待分类像元/图斑的光谱特征或纹理特征的一致性作为分类依据,这对训练样本的依赖性较强。对此提出... 耕地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迫切需求快速准确获取耕地信息的方法。传统的遥感影像监督分类方法以训练样本和待分类像元/图斑的光谱特征或纹理特征的一致性作为分类依据,这对训练样本的依赖性较强。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窗口子区的耕地类型自动识别算法,通过提取一定大小影像窗口子区的多光谱和多层次特征,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影像窗口子区耕地和非耕地类型的自动判别。依据该算法,可以通过建立某个区域内遥感影像耕地类型的特征库,实现对影像窗口子区类别的非监督自动判别,提高目前分类算法的自动化程度。以东北地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例进行实验,精度达到了90. 8%。该算法为耕地信息自动化快速获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可用于遥感影像中某一种纯净地物类型的快速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窗口子区 特征库 机器学习 耕地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教材的中国特色 被引量:7
9
作者 安虎森 孙久文 吴殿廷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81,共8页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 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构机器学习算法融合的遥感影像分类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振坤 傅莺莺 刘素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5-240,共6页
针对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遥感数据分类精度难以满足土地覆盖变化、环境监测、专题信息提取等应用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融合算法。采用6种异构分类器,以查准率及查全率矩阵为先验知识,依据分类器差... 针对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遥感数据分类精度难以满足土地覆盖变化、环境监测、专题信息提取等应用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融合算法。采用6种异构分类器,以查准率及查全率矩阵为先验知识,依据分类器差异性指数AD对单分类器进行优化组合,结合三维概率矩阵分别得到抽象级、排序级和度量级的分类融合结果输出,并以北京地区Landsat 8遥感影像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预测。结果表明,从6个单分类器中选取3个进行组合时的效果较好,其中AD值最大的(NB,KNN,SVM)分类器组合是综合效果最好的分类器组合;所提算法的抽象级输出比单分类的平均精度高12.28%,比分类效果最好的单分类器SVM高2.24%;所提算法对多个"强成员分类器"进行融合仍然能有效提高分类精度,比常用融合算法RF,Bagging和Boosting分别高出11.23%,7.56%和11.36%,对各种地物的分类精度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分类器融合 差异性指数 先验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殿廷 安虎森 孙久文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四大板块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通过"五个一"工程推进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区域经济学 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衷心祝贺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
12
作者 邬翊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共2页
关键词 吴传钧 院士 中国地理学会 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 社会主义建设 地理科学 学科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LE模型的珠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羽璇 杨勤科 +3 位作者 刘宝元 黄晨璐 王春梅 庞国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3,共8页
为探讨珠江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空间格局及主控因子,本文基于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使用地图代数和空间插值2种方法进行土壤侵蚀制图,并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结... 为探讨珠江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空间格局及主控因子,本文基于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使用地图代数和空间插值2种方法进行土壤侵蚀制图,并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侵蚀主要位于研究区内贵州省及云南省、广西中部和广东省沿海区,其中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分布范围较小且位于较零散的坡耕地上;2)地图代数法的制图结果对局地变异表达较好,而空间插值法则对侵蚀速率的宏观格局表达更好,因此空间插值法可作为区域土壤侵蚀制图的首选方法;3)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其次为植被的影响,其他因素(降雨、地形和土壤等)总体上未表现出控制性影响。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植被水保功能是今后的主要治理方向,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监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CSLE模型 主控因子 地图代数 空间插值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壤侵蚀遥感抽样调查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梦阳 杨勤科 +6 位作者 王春梅 张晓萍 刘宝元 魏欣 庞国伟 李玉茹 土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1,共8页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调查是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为了完善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方法,快速、精准地估算土壤侵蚀实际速率,对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高精度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方法...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调查是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为了完善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方法,快速、精准地估算土壤侵蚀实际速率,对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高精度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现代地理信息科学,充分利用虚拟地球及其提供的公开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资源,考虑土壤侵蚀及其治理的时空特征,采用分层不等概系统空间抽样方法布设抽样单元,通过对公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完成泛第三极地区土地利用和水保措施的遥感抽样调查。研究实现了2万个抽样调查单元的解译,提取了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基于CSLE模型完成了典型抽样调查单元的土壤流失速率计算,并对解译结果进行了精度和实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公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分层不等概系统空间抽样方法,可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完成区域土壤侵蚀抽样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第三极 土地利用 水保措施 遥感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自然灾害暴露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然 江耀 +2 位作者 张安宇 高原 王静爱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1,共7页
随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进程,未来农作物自然灾害损失风险不断加剧,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评估农作物损失成为灾害风险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暴露对风险的贡献已然超过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在损失评估过程中如何进行农作物暴露... 随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进程,未来农作物自然灾害损失风险不断加剧,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评估农作物损失成为灾害风险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暴露对风险的贡献已然超过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在损失评估过程中如何进行农作物暴露的刻画与衡量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首先梳理了不同视角下的农作物暴露定义,认为暴露需要以时空维度去理解,能够体现出其对灾情的放大或缩小影响;其次,总结了农作物暴露的三种空间维度指标与相应时间维度指标;最后,归纳了农作物种植范围、产量、经济价值以及时间维指标的常用计算方法与模型,以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暴露,满足灾害系统复杂性研究需求,为风险定量评价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自然灾害暴露 种植范围 作物产量 经济价值 时空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滨海三市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雯 王静 +2 位作者 祁元 米成林 金志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41,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滨海湿地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揭示各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及其对滨海湿地演变影响程度,丰富和发展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以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2005年变更调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数据... 研究目的:探索滨海湿地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揭示各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及其对滨海湿地演变影响程度,丰富和发展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以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2005年变更调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方法构建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模型。研究结果:(1)1996—2015年,河流、海洋动力作用持续并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由受常住人口影响逐步变为受产业结构影响;政策因素由2005年受土地整理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影响转变为2015年受建设用地规模影响;区位因素由1996年受距区域经济中心、区内城市中心和海岸线远近影响转变为2005年受距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015年转变为距受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1996年江苏省滨海湿地驱动力作用强弱依次为区位>海岸线变化>社会经济;2005年依次为海岸线变化>政策>社会经济>区位;2015年依次为政策>社会经济>区位>海岸线变化。研究结论:在江苏省滨海地区滨海湿地演变受河流、海洋动力作用、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区位因素共同作用。就其影响力而言,海岸线变化和区位因素对滨海湿地的影响逐步减弱,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滨海湿地影响逐步增强,政策的影响力正逐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滨海湿地演变 驱动机制 空间回归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洋河流域植被特征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的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浔浔 杨斌 +4 位作者 吴淑莹 肖志强 文浪 段阳海 孙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66-2576,共11页
尼洋河作为工布江达县的“母亲河”,探究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热的关系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尼洋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计算模型来反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 尼洋河作为工布江达县的“母亲河”,探究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热的关系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尼洋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计算模型来反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数据集,分析LAI和FVC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19年以来,尼洋河流域植被总体呈现轻微改善趋势,植被集中生长于河流两岸并以常绿针叶林为主,远离河流的高海拔区域植被生长状况不佳,随海拔高度的升高LAI和FVC均趋近零值;流域植被覆盖类型分为极低、低、中和高覆盖四种,且覆盖类型以中、极低覆盖为主,中覆盖类型主要分布在河流周围,极低覆盖类型集中于远离河流的高海拔区域,且覆盖面积逐年呈现下降趋势,相反河流两岸的高覆盖类型区域面积出现扩张;相对于气温而言,流域内植被对降水的响应更为敏感,过多的降水对植被生长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叶面积指数 植被覆盖度 动态监测 尼洋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天河流域植被动态监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浔浔 段阳海 +6 位作者 吴淑莹 谭昌海 赵阳刚 杨斌 文浪 肖志强 孙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通天河是长江源头重要的干流,探讨其植被生长状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通天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计算模型来反演叶面积指... 通天河是长江源头重要的干流,探讨其植被生长状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通天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计算模型来反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数据,分析LAI和FVC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通天河流域植被总体呈显著波动增长趋势,LAI,FVC增长速率分别为(1.2×10^(-3))·a^(-1)和(0.9×10^(-3))·a^(-1);流域内植被明显改善区分布在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的沟谷地带,但下游人类活动频繁的曲麻莱县和治多县周边地区植被退化明显;流域内植被主要生长在海拔4000 m以上地区,超过5200 m植被生长差,覆盖类型以低覆盖为主,中-高覆盖集中在河流下游地区;相较于气温而言,降水是影响该流域植被的主导因素,与植被LAI和FVC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河流域 三江源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叶面积指数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黑龙江省洪水对植被影响评估 被引量:6
19
作者 饶品增 蒋卫国 +1 位作者 贾凯 王晓雅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195-201,共7页
洪水灾害会对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利用Landsat 7/8数据和MNDWI方法提取了2013年东北地区松花江流域的洪水淹没范围,并基于此统计分析了黑龙江省各个市县的植被受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洪水对黑龙江省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遭... 洪水灾害会对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利用Landsat 7/8数据和MNDWI方法提取了2013年东北地区松花江流域的洪水淹没范围,并基于此统计分析了黑龙江省各个市县的植被受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洪水对黑龙江省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遭受破坏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旱地植被、草本湿地植被、水田和落叶阔叶林;植被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为佳木斯市,最严重的两个县或县级市为大庆市的肇源县和佳木斯市的同江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植被 MNDWI 评估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