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遥感影像和DEM的线性体特征提取 被引量:5
1
作者 易俐娜 刘鹏飞 +2 位作者 乔小军 张小宁 李艳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22,共4页
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的线性特征具有较高定位精度,但不能保证线性特征和地质构造相关;利用DEM提取的线性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地形特征,但存在边缘点定位不准、难以连接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结合两者优势的线性体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嵌入边... 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的线性特征具有较高定位精度,但不能保证线性特征和地质构造相关;利用DEM提取的线性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地形特征,但存在边缘点定位不准、难以连接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结合两者优势的线性体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嵌入边缘的标记分水岭分割方法提取遥感影像线性特征,在保留弱边缘的同时去除伪边缘;然后利用DEM地形和水文分析提取断裂带、山脊线、山谷线;最后利用边缘点匹配保留与地质构造相关的边缘点,利用数学形态学的腐蚀、膨胀方法进行结果后处理,连接相邻边缘点以获得最终结果。秦皇岛市山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获得连续线性体特征,较好地刻画研究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体提取 水文网络分析 地形分析 标记分水岭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氮素和磷素非点源输出的人工模拟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高扬 朱波 +2 位作者 周培 汪涛 缪驰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71-1376,共6页
氮素和磷素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因子,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紫色土坡地在降雨后产生的氮磷迁移过程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坡度(5°和10°)和不同降雨强度的模拟降雨过程中,供试的土壤产生两种径流模式:... 氮素和磷素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因子,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紫色土坡地在降雨后产生的氮磷迁移过程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坡度(5°和10°)和不同降雨强度的模拟降雨过程中,供试的土壤产生两种径流模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多场人工模拟降雨中,单场降雨造成坡地总氮(TN)最大迁移量达2.13kg·hm-2,总磷(TP)最大迁移量达0.17kg·hm-2,地表径流的总氮和总磷(NP)输出与壤中流NP输出相差3~5倍,地表径流是TP输出的主要途径,而地表径流TN输出与壤中流TN输出差异不显著,壤中流也是TN迁移的另一重要途径;在相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农田作物的覆盖作用能减缓地表径流量和N、P的迁移量具有明显作用,但产流时间的差异不大;在相同作物覆盖和降雨强度条件下,坡度越大其地表径流量和TN的迁移量也越大,土壤的NP迁移主要以TN为主。通过模拟降雨发现紫色土坡地土壤NP流失浓度与径流流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n=aQ2+bQ+c,降雨量是影响参数b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模拟 表面径流 壤中流 非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叶片水平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反射率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婉婧 阎广建 +2 位作者 吕琳 张开 李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5,共6页
利用便携式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得大豆生长期内叶片的高光谱数据及相应的叶绿素质量分数w,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红边参数反演提取与叶片水平的w(叶绿素)相关性较高的敏感波段和光谱形式,及特征光谱位置,并以此为基础推演得到一个... 利用便携式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得大豆生长期内叶片的高光谱数据及相应的叶绿素质量分数w,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红边参数反演提取与叶片水平的w(叶绿素)相关性较高的敏感波段和光谱形式,及特征光谱位置,并以此为基础推演得到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结合了3种方法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高光谱 敏感波段 红边参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生物可利用磷的输出 被引量:19
4
作者 高扬 朱波 +3 位作者 汪涛 缪驰远 唐家良 周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2-547,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紫色土坡地的磷素迁移方式和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和坡度越大,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BPP)输出值越大.壤中流BPP浓度为地表径流BPP输出浓度的30%-45%;壤中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地表径...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紫色土坡地的磷素迁移方式和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和坡度越大,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BPP)输出值越大.壤中流BPP浓度为地表径流BPP输出浓度的30%-45%;壤中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地表径流和生物可利用磷(BAP)的输出;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水溶性磷(DP)输出无显著差异,BPP与BAP浓度比在80%以上;BPP主要通过泥沙以径流方式迁移,壤中流的少量泥沙是壤中流BPP迁移的主要途径;BAP输出浓度和径流量的关系显著相关.暴雨易引起BAP和泥沙的大量迁移,表明强度大的降雨可能给水体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壤中流 生物可利用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