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文喜教授访谈
1
作者 张文喜 孙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共4页
张文喜(以下简称张):首先感谢《社会科学家》给我安排这次交流的机会,感谢访问者孙亮博士。你对我的评价过奖了。其实,我跟你一样,还不算媒体眼中的知名学者,更算不上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在使用头衔如此廉价的年代,我仍然这么... 张文喜(以下简称张):首先感谢《社会科学家》给我安排这次交流的机会,感谢访问者孙亮博士。你对我的评价过奖了。其实,我跟你一样,还不算媒体眼中的知名学者,更算不上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在使用头衔如此廉价的年代,我仍然这么说。但若我要很正经地与你讨论学术评价问题,这实在并非合宜也不合常理。简而言之,我是自己眼中的哲学爱好者。人们如今认为,做不了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那就凑合着做个企业家眼中的哲学家也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哲学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唯物主义 张文 《社会科学家》 学院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基本原理 被引量:4
2
作者 郝晓光 孙亮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10,共4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将剩余价值概念简单地等同于剥削。按照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理论,从"劳动力价值取代劳动价值"、"劳动力抽象取代劳动抽象"和"劳动者生活资料价值取代劳动力价值"这三个&qu...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将剩余价值概念简单地等同于剥削。按照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理论,从"劳动力价值取代劳动价值"、"劳动力抽象取代劳动抽象"和"劳动者生活资料价值取代劳动力价值"这三个"取代"来理解剩余价值的哲学含义,从"不变资本向可变资本转化"、"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向作为一般商品的劳动力转化"和"相对于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向相对于生产力的剩余价值转化"这三个"转化"来理解剩余价值的经济学含义,从"二生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和"二分矛盾"(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运动和发展中,将剩余价值认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哲学含义 经济学含义 “二生矛盾” “二分矛盾” 社会发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的定律与趋势——兼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个科学连续体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渝玲 计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1,共6页
科学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不过是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而已。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理解科学,而情境因素正是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纽带。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主体相关度不是... 科学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不过是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而已。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理解科学,而情境因素正是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纽带。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主体相关度不是测量科学与非科学的尺度,而是决定在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位置的尺度。当然,我们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居于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之上,并不意味着忽视二者在产生、发展及各自的特征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强调"统一",并不排斥区别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经济定律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英美哲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语境中的他心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江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5,共7页
身心问题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也被看作形而上学问题的主要内容。但自从20世纪初的一场哲学革命之后,随着形而上学的被抛弃,身心问题也被英美哲学家们看作思辨哲学的最后堡垒而被抛弃了。由于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特... 身心问题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也被看作形而上学问题的主要内容。但自从20世纪初的一场哲学革命之后,随着形而上学的被抛弃,身心问题也被英美哲学家们看作思辨哲学的最后堡垒而被抛弃了。由于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因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工作,哲学家们愈加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心灵活动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对心灵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英美语言哲学发展的最新形式,“心灵哲学”被看作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而在这个领域中,他心问题则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心问题 私人语言 第一人称 已知与未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张世英哲学观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寿堪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8,共4页
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早年以黑格尔哲学思想研究享誉学界。近二十年来,张先生致力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以“万物一体”为主纲的新哲学观。新哲学观... 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早年以黑格尔哲学思想研究享誉学界。近二十年来,张先生致力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以“万物一体”为主纲的新哲学观。新哲学观把哲学定义为人生境界之学,强调“万物一体”就是真善美的统一。这一致思取向继承了“五四”以来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诸家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统一。新哲学观的提出,是张世英先生哲学思想日臻圆融的重要标志。这一新哲学观对于促进国内哲学、伦理学、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本刊特推出一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激励原创思绪,激发思想活力,共同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原创性思想成果展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世英 哲学观 万物一体 哲学定义 中西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熊十力 先生 成果展示 专题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秩序与社会历史秩序——关于国家转型和文明重建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曙光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7期4-49,75,共47页
自然有其秩序,社会也有其秩序,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的重大区别,在于社会秩序作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秩序,不能不体现人们自己的生存能力、需要、愿望、理性以及相互关系并随着这些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呈现出明显的价值属性和历史性。在社... 自然有其秩序,社会也有其秩序,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的重大区别,在于社会秩序作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秩序,不能不体现人们自己的生存能力、需要、愿望、理性以及相互关系并随着这些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呈现出明显的价值属性和历史性。在社会发生结构和制度变革时期,人类秩序的历史性鲜明地表现为旧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形成。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各种内外部矛盾被激发并频繁发生,使社会长期处于某种无序和过渡性状态,人们的心灵也变得极其不安和浮躁,甚至失去生活的意义感。秩序既是人们正常生活的条件与表征,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来源。经过超过一个半世纪的伴随着血与火的巨大历史变迁,特别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步入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的现代文明秩序的大门。从哲学的根本性与普遍性理解秩序和社会历史秩序,我们才能自觉地范导自己的行为并推动全社会建立良好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社会历史秩序 规则 文明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困境及其改革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清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4-61,共8页
马克思哲学课遭遇冷遇和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教材本身方面的因素等。要摆脱这种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坚信其科学性,这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原则;... 马克思哲学课遭遇冷遇和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教材本身方面的因素等。要摆脱这种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坚信其科学性,这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原则;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加强与现代西方文化、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关注、吸纳科学的最新成就;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关注现时代的问题;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课 困境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域的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
8
作者 孙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5,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此必须追问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这才是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的合理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物质本体论 实践观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当代解读
9
作者 吴友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38,共3页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针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和"意识"的抽象化倾向,提出社会历史视域的回复;其二,针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倾向,主张人的创造性活...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针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和"意识"的抽象化倾向,提出社会历史视域的回复;其二,针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倾向,主张人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第一个方面即社会历史视域的回复,葛兰西提出了其市民社会理论;通过第二个方面即主张人的创造性活动,葛兰西得出了批判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并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理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实践哲学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抑或存在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思考
10
作者 宋友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为特征的,它把价值理想与现实基础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种价值理想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论的价值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也是以它的存在论为基础的。这种存在论是基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为特征的,它把价值理想与现实基础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种价值理想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论的价值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也是以它的存在论为基础的。这种存在论是基于人的价值理想诉求而展开的感性实践活动的自我生成、自我创造与发展。离开了存在论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就成为无根的浮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存在论 事实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康有为的社会理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全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9-171,共3页
近代中国,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大同社会理想都是放眼世界的,然而又都以本民族的传统为基点,从而必须面临大同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其解决。21世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同样面临着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关... 近代中国,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大同社会理想都是放眼世界的,然而又都以本民族的传统为基点,从而必须面临大同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其解决。21世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同样面临着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从道德、知行、民族与国家三个方面对孙、康二人的社会理想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康有为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社会和谐度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帅映清 陆丽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5-117,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前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这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包括物质幸福感和人际幸福感。所以,政府不仅需要解决人们的就业、医疗、养老、安全生产以及环保等客观物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前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这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包括物质幸福感和人际幸福感。所以,政府不仅需要解决人们的就业、医疗、养老、安全生产以及环保等客观物质生活保障,还要重视对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培养和训练,提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幸福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党和政府在这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幸福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贺志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共3页
一、研究背景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从农村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社会造成了诸多后果,如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人口城市化同时对农村家庭结构... 一、研究背景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从农村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社会造成了诸多后果,如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人口城市化同时对农村家庭结构造成冲击,使代际关系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农村老年人 代际支持 经济支持 人口城市化 日常生活 居住方式 子女 控制变量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者气象”——宋代理学视野下的诸葛亮形象及其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家星 王少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3-170,共8页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者气象” 宋代理学 诸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亲禁忌”到“文化信仰”——由蔡华教授的《人思之人》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曙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1,28,共8页
社会血亲禁忌的普遍性,不属于先验的逻辑的普遍性,而是经验的普遍性;普遍存在的社会血亲禁忌是历史地发生的,与人原来自然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信仰的产生是一个逐步形成并确立的过程,即由原初的"信"发展到"... 社会血亲禁忌的普遍性,不属于先验的逻辑的普遍性,而是经验的普遍性;普遍存在的社会血亲禁忌是历史地发生的,与人原来自然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信仰的产生是一个逐步形成并确立的过程,即由原初的"信"发展到"信念",最后到"信仰",禁忌先于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亲禁忌 信念 文化信仰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帛书《五行》慎独说小议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景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27,共5页
《学》、《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 ,其所重在一个“慎”字。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 ,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所谓“舍其体而独其心” ,“体”非指身体性 ,而是指礼的仪文形式方面。... 《学》、《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 ,其所重在一个“慎”字。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 ,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所谓“舍其体而独其心” ,“体”非指身体性 ,而是指礼的仪文形式方面。“舍体” ,应以《礼记·孔子闲居》所论“三无”作解。消解礼的外在形式意义而归于心灵的内在与独特性 ,把“形善于外”的德化作用统归于内心道德自由创造转化其存在的敞开性 ,这是帛书《五行》“舍体”而“独心”的慎独说之基本内涵。帛书《五行》“说”部之“心贵”、“独其心”的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五行》 慎独说 “诚中形外”“舍体”“独心”“三无” 《大学》 《中庸》 《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意思维 被引量:24
17
作者 胡敏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74,共4页
创意思维是指创造或创立内蕴特定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的思维和意识活动。创意思维是从最初的内觉和意念开始的,经过意象这一中介形态,最后上升到表象和形象,意象性是创意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创意思维是指创造或创立内蕴特定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的思维和意识活动。创意思维是从最初的内觉和意念开始的,经过意象这一中介形态,最后上升到表象和形象,意象性是创意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意象思维,是一种实践思维和价值思维。我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已经很有成效了,但对创造性思维之一的创意思维研究还停留在一般的描述和列举事例上,对它的特性揭示还远远不够。因此,像研究其他创造性思维一样来研究创意思维,无论对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创意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思维 创造性思维 意象思维 实践思维 价值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的养老模式 被引量:40
18
作者 卢德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56-63,共8页
养老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日常生活状态。不能认为养老是和其他生活形态完全割裂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更不是一种纯粹的照料方式。养老模式实际上属于养老方式类型化的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三种基本养老... 养老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日常生活状态。不能认为养老是和其他生活形态完全割裂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更不是一种纯粹的照料方式。养老模式实际上属于养老方式类型化的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三种基本养老模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应体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中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养老仍将是养老的主导模式,也只有在家庭内,养老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其最基本的特性,即日常性,才能获得圆满实现。其他各种养老模式,都应视为在延续老年人日常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为满足老年人不同阶段的需求所做的倾斜性安排。中国的养老除了经济要素外,更需要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方面的特点,其中以互助、共济的代际关系构成养老的基础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本质 养老模式 日常生活 代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学术研究中的官学联合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正洪 雷瑾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5,共9页
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的环境比较特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学联合。由于学术平均资源有限使得中国学者在学术上的原始积累比较困难;政府主导学术,学术与政治结合的历史性加剧导致出现官学联合。官学联合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时空下的合理性。... 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的环境比较特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学联合。由于学术平均资源有限使得中国学者在学术上的原始积累比较困难;政府主导学术,学术与政治结合的历史性加剧导致出现官学联合。官学联合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时空下的合理性。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环境中的这个最大问题必须从理念层面、方法论层面、操作层面三个角度入手寻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环境 学术资源 官学联合 学术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郦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精神关怀 回归 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 人的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