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简介
1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国内最早获得硕士授予权和博士授予权学科之一。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其中有9人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为龚书铎教授和王桧林教授。目前在岗的博士生...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国内最早获得硕士授予权和博士授予权学科之一。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其中有9人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为龚书铎教授和王桧林教授。目前在岗的博士生导师有龚书铎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 中国 近现代史 博士点 学科建设 政治思想史 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8,共14页
师范馆是京师大学堂的核心与基础 ,也是京师大学堂学生高扬爱国精神的策源地。师范馆不仅办学严谨 ,成效卓著 ,而且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实为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起点 ,其发凡起例 ,影响深远。虽然 ,经百年发展 ,今天我国的高等... 师范馆是京师大学堂的核心与基础 ,也是京师大学堂学生高扬爱国精神的策源地。师范馆不仅办学严谨 ,成效卓著 ,而且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实为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起点 ,其发凡起例 ,影响深远。虽然 ,经百年发展 ,今天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新的办学目标 ,也意味着她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高师院校了。但是 ,由师范馆设立本身所彰显的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大趋势 ,却具有恒久的意义 ,值得我们在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 ,深长思之和自觉把握。研究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现实性意义 ,也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师范馆 高等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改求发展 以发展促教改——谈北京师大历史系课程设置改革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7,共5页
以教改求发展以发展促教改——谈北京师大历史系课程设置改革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00875,北京;男,副教授)8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系主任白寿彝先生的领导和主持下,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以后经过... 以教改求发展以发展促教改——谈北京师大历史系课程设置改革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00875,北京;男,副教授)8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系主任白寿彝先生的领导和主持下,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以后经过龚书铎等主任和历史系全体教师的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改革 历史系 课程改革 选修课 教改 中国古代史 求发展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 治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卫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0-22,共3页
关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马卫东近10多年来,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里,培养学生能力问题是热门话题之一,就此而发表的文章大约有数百篇之多。无疑,这对于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 关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马卫东近10多年来,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里,培养学生能力问题是热门话题之一,就此而发表的文章大约有数百篇之多。无疑,这对于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能力 培养能力 能力培养 历史知识 多层次结构 几个问题 知识传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中学历史教学走向现代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恭恂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脉络 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 教师备课 软件 教学活动 相关知识 教育现代化 历史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的视角看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生态环境灾难 被引量:16
6
作者 贾珺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9-127,共9页
战争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向很少为人所关注 ,但战争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在历史上却是存在的。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武器装备的日益精尖 ,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不断强化和泛化。 2 0世纪末的两场现代高科技战争——海湾... 战争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向很少为人所关注 ,但战争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在历史上却是存在的。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武器装备的日益精尖 ,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不断强化和泛化。 2 0世纪末的两场现代高科技战争——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点。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破坏、战后平民大量地死亡 ,这一切向世人昭示 :西方所谓的“干净的战争”其实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灾难都更加广泛、深重和久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高科技战争 生态环境 生态灾难 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历史视角 水体污染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理念与地方性实践交互影响下的医疗行为——中国红十字会起源的双重历史渊源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浒 杨念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168-177,共10页
本文重新考察了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过程 ,指出这个过程实际上包含着思想史和社会史两条不同的线索 ,也就是话语和实践的脉络。以往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对实践脉络进行认真分析 ,从而掩盖了红十字会在中国扎根的真正途径。本文认为 ,红十字... 本文重新考察了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过程 ,指出这个过程实际上包含着思想史和社会史两条不同的线索 ,也就是话语和实践的脉络。以往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对实践脉络进行认真分析 ,从而掩盖了红十字会在中国扎根的真正途径。本文认为 ,红十字会之所以能够与中国慈善传统相结合 ,主要是通过当时重要的救荒机制即义赈来实现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会 社会慈善事业 义赈组织 晚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 被引量:67
8
作者 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8-26,共9页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间文化问题研究甚热,特别是通过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试图透视出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明清时期北京祭祀碧霞元君的各顶和东岳庙及其二者关系的探讨,可知在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间文化问题研究甚热,特别是通过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试图透视出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明清时期北京祭祀碧霞元君的各顶和东岳庙及其二者关系的探讨,可知在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地区,在信仰活动中民间社会究竟如何运作以及国家与民众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的特殊关系。这可为目前的讨论提供一个比较独特的事例,亦可作为以往对“边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正祀 民间信仰 东岳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与真实——民间传说、历史记忆与社会史“知识考古” 被引量:29
9
作者 户华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166,共5页
民间传说表面看来充满时间、空间错置与幻想的迷雾,但作为某种历史记忆的符号,它们的产生和流传过程恰恰是包含着丰富社会舆论与情境的一个历史真实。在社会史研究的新范式下,传统所谓正史、野史、文献与口头传说等概念具有某种同等的... 民间传说表面看来充满时间、空间错置与幻想的迷雾,但作为某种历史记忆的符号,它们的产生和流传过程恰恰是包含着丰富社会舆论与情境的一个历史真实。在社会史研究的新范式下,传统所谓正史、野史、文献与口头传说等概念具有某种同等的含义。民间传说是历史记忆的另一种呈现和表达方式,透过史料考古的分光镜,可以从这些承载民众历史记忆的文本和符号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真实 民间传说 历史记忆 社会史 史料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湘文化及其特征与历史定位 被引量:40
10
作者 户华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以传统理学心性之道和践履思想、乡土情节为内核,讲求经世致用,以区域意识和乡贤崇拜来延续自己的传统,不断强化区域象征话语体系,构建起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湖湘文化对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产...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以传统理学心性之道和践履思想、乡土情节为内核,讲求经世致用,以区域意识和乡贤崇拜来延续自己的传统,不断强化区域象征话语体系,构建起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湖湘文化对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近代,湖湘文化异军突起,堪称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和学术史上一大奇观。尽管也有落后、僵滞的一面,但是作为一种至今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理学 经世致用 区域意识 历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 被引量:32
11
作者 赵世瑜 杜正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9,共10页
太阳生日及其信仰习俗一直流传于东南沿海一带 ,研究者或对此不明所以 ,或以其为天地会所创 ,实不知其隐含着当地明遗民对灭亡的明王朝的怀念 ,通过民俗的形式寄托着他们对鼎革的历史记忆。对这个文化隐喻 ,从“地方性话语”和“历史记... 太阳生日及其信仰习俗一直流传于东南沿海一带 ,研究者或对此不明所以 ,或以其为天地会所创 ,实不知其隐含着当地明遗民对灭亡的明王朝的怀念 ,通过民俗的形式寄托着他们对鼎革的历史记忆。对这个文化隐喻 ,从“地方性话语”和“历史记忆”的理路出发 ,进行破解 ,或可得其深意 ,同时也可反映出从社会史的视角重新观察重大政治事件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生日 地方性话语 历史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和历史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马万利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9,共6页
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主要体现在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城市的建设。田园城市理论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及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 20世纪初直到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4个阶段。“田园城市”本身是个动态的概念,对今天的... 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主要体现在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城市的建设。田园城市理论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及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 20世纪初直到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4个阶段。“田园城市”本身是个动态的概念,对今天的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城市”理论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埃比尼泽·霍华德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少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对“五四”的上述定性进行历史解读,并认识其影响,会发现:五四运动期间,已经有人称之为“爱国运动”了,这个称谓是“五四”的最有实际意义的遗产,影响...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对“五四”的上述定性进行历史解读,并认识其影响,会发现:五四运动期间,已经有人称之为“爱国运动”了,这个称谓是“五四”的最有实际意义的遗产,影响至今;五四运动时期,尚无人称之为启蒙运动,它是后来才出现的,是以“古为今用”的方式,用来应对现实问题的产物;五四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运动期间的事,并很快在西方广为人知,可在史实和逻辑上均面临着一定困难。对五四运动的上述定性进行历史解读,展现九十年来国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和评价的发展变迁,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近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爱国 启蒙 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的思想及其背后:庙会中的行善积功——以明清京师泰山信仰的碑刻资料为中心1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74,共13页
在某种意义上说,明清时期的行善积功思想为知识精英与普通民众所共享,这在京师东岳庙与泰山信仰的其他寺庙碑文中有清晰的体现,不同身份群体采取不同形式在宗教仪式性活动中加以实践,人们也用不同的宗教观念对其合理性和意义加以论证,... 在某种意义上说,明清时期的行善积功思想为知识精英与普通民众所共享,这在京师东岳庙与泰山信仰的其他寺庙碑文中有清晰的体现,不同身份群体采取不同形式在宗教仪式性活动中加以实践,人们也用不同的宗教观念对其合理性和意义加以论证,这反映了人们对当时的社会道德危机的普遍认同。当然采取类似行为的背后还会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而这会为我们理解明清京师社会的一些更为复杂具体的问题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泰山信仰 碑刻资料 祭祀活动 善会组织 行善积功行为 动机 明代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晚清北京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特点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燕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晚清时期北京社会风尚与全国一样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在西方文化影响下渐次发生趋新的时间 ,比之东南沿海地区略显滞后 ,然一旦发生速度即相当快 ,对全国有一定的昭示作用。就风尚整体而言 ,不变的东西多于变的东西 ,变化的部分也不都... 晚清时期北京社会风尚与全国一样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在西方文化影响下渐次发生趋新的时间 ,比之东南沿海地区略显滞后 ,然一旦发生速度即相当快 ,对全国有一定的昭示作用。就风尚整体而言 ,不变的东西多于变的东西 ,变化的部分也不都是一变从新。趋新风尚局限于官吏和新知识阶层。晚清北京风尚的变化一直延伸至民国以及更晚近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北京 社会风尚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北京的马神崇拜及其功能、意义的转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庆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77,共7页
明清时期的北京建有数量不少的马神庙,在一些大的庙宇里还建有马神殿。通过对马神祭祀活动和祭祀群体的考察和分析看出,马神信仰经历了从国家政治的象征符号到代表行业利益诉求的象征符号的转变过程。这与王朝马政的兴废和北京城市经济... 明清时期的北京建有数量不少的马神庙,在一些大的庙宇里还建有马神殿。通过对马神祭祀活动和祭祀群体的考察和分析看出,马神信仰经历了从国家政治的象征符号到代表行业利益诉求的象征符号的转变过程。这与王朝马政的兴废和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透过马神信仰还可以窥见到,在不同的现实利益驱动下,不同行业间的竞争和不同群体间的利益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神崇拜 马神祭祀 意义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社会风俗的历史转向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宝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明代社会风俗的变化,大致可以正德时期作为分水岭。自正德以后,社会风俗出现了一个历史转向,诸如 从俭朴转向奢侈,从淳朴转向薄恶,最后出现了风靡全国的流行时尚。明代风俗的演变,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 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明代社会变... 明代社会风俗的变化,大致可以正德时期作为分水岭。自正德以后,社会风俗出现了一个历史转向,诸如 从俭朴转向奢侈,从淳朴转向薄恶,最后出现了风靡全国的流行时尚。明代风俗的演变,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 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明代社会变迁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社会风俗 时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震义理之学的历史评价及近代启蒙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4,共7页
戴震在对经典考据及经典诠释的基础上建构了其义理之学的思想体系。从清中后期学界的评价中 ,可以看出其义理之学是中国传统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重要桥梁 ,以及其具有的近代启蒙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戴震 义理之学 历史地位 启蒙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符瑞志》历史价值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南朝沈约编纂的《宋书》首创《符瑞志》,集先秦两汉祥瑞思想之大成 ,对后世史书多有影响 ,而学术界对其评价较低 ,重视不够。从史学史、政治思想史和生态史资料方面来看 ,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值得我们重新进行谨慎、全面的探讨与... 南朝沈约编纂的《宋书》首创《符瑞志》,集先秦两汉祥瑞思想之大成 ,对后世史书多有影响 ,而学术界对其评价较低 ,重视不够。从史学史、政治思想史和生态史资料方面来看 ,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值得我们重新进行谨慎、全面的探讨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符瑞志》 祥瑞思想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1998年北京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之变迁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太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53-63,共11页
关键词 收入变化 发展速度 1956-1998年 北京 居民家庭 消费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