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8,共10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理论建设努力的目标,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成就的指导下,努力反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学术性,构建以历史理论与史学理... 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理论建设努力的目标,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成就的指导下,努力反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学术性,构建以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及其相关重大专题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并在表现形式上从纵向关注实现古今联系,从横向探索中外互鉴模式。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 历史学 基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继续深化新中国成立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0,共6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关于新中国成立前史学与史家研究方面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无论是在重视程度还是在成果数量上,都远低于对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对傅斯年、陈寅恪、顾颉刚等史家的研究力度和评价高低,与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关于新中国成立前史学与史家研究方面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无论是在重视程度还是在成果数量上,都远低于对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对傅斯年、陈寅恪、顾颉刚等史家的研究力度和评价高低,与对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史家的研究和评价相比,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史家的研究,很明显地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在深入发掘材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不同时段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过程、多角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的成果相应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又不断涌现出各种新问题,新的研究观点与旧的研究观点之间的对立冲突也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翦伯赞 顾颉刚 范文澜 新中国成立前 陈寅恪 傅斯年 研究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6,共15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中国古代史学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清学史研究的正反合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昭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20世纪上半期的清代学术史研究呈现为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世纪之初,章太炎、梁启超等运用新史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奠立了清学史研究的现代格局。与政治上宣传民族主义和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相呼应,他们在学术上主张&q... 20世纪上半期的清代学术史研究呈现为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世纪之初,章太炎、梁启超等运用新史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奠立了清学史研究的现代格局。与政治上宣传民族主义和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相呼应,他们在学术上主张"扬汉抑宋",推崇乾嘉汉学,贬抑清廷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针对启蒙主义的问题与不足,二三十年代,柳诒徵、钱基博、钱穆等新人文主义史家起而反驳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的观点,力主"扬宋抑汉",强调尊重历史传统,弘扬中国的人伦道德和人文精神。40年代,以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推陈出新,把启蒙推进到新的阶段。他们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研究清代思想和学术,表彰早期启蒙思想,指出无论汉学和宋学均是旧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属于有待批判和改造的对象,从而较彻底地摆脱了汉学和宋学的束缚,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旧文化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学史 时代思潮 启蒙主义 新人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取向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建立在中华文明连续性基础上的包容性,具有聚多元、凝共识、固根本、助绵延之作用。“尚和合”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核心内涵;“和而不同”的共生秩序则为中华文明包容性之历史取向。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来自于中华各民族的实践,也来自于对... 建立在中华文明连续性基础上的包容性,具有聚多元、凝共识、固根本、助绵延之作用。“尚和合”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核心内涵;“和而不同”的共生秩序则为中华文明包容性之历史取向。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来自于中华各民族的实践,也来自于对中华各民族实践成果的总结。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受制于文明的主体,但又促使文明的主体与时俱进,并由此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更高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 尚和合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昔底德撰史特点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2,共5页
古希腊是为数不多的有着历史撰述传统的古代文明地区。希罗多德的历史撰述方法叫做ιστορια,而修昔底德的历史撰述方法则称为συγγραφω。两者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可是近代以来,学者却用history一个英文词来翻译这两个希腊词... 古希腊是为数不多的有着历史撰述传统的古代文明地区。希罗多德的历史撰述方法叫做ιστορια,而修昔底德的历史撰述方法则称为συγγραφω。两者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可是近代以来,学者却用history一个英文词来翻译这两个希腊词,结果,造成这两种撰史方法的差异日渐模糊。按希罗多德的ιστορια方法,在撰写史书时,是先叙事,后析因,即先把他的ιστορια成果,也就是波斯战争的事实展示出来,然后再把战争的原因分析清楚。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才是切合自然的考察方法,符合知识生成的法则。而修昔底德的συγγραφω方法则集选题、叙事、述因、致用于一体。特别是συγγραφω采用先述因后叙事的写作方法,与希罗多德的ιστορια有着明显的不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只评论了希罗多德的《波斯战争》,而没有介绍修昔底德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如今,重新探析修昔底德συγγραφω的撰史特点,对于理解古代希腊史学的多元性,重新梳理希腊史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συγγραφω 历史撰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中西文明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64,共6页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原生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具有文化根系发达、多源汇流、多元交融、开放包容等特点。“以史为师”、“以史为鉴”的中华历史意识、民族间交汇凝聚后出现的新的人文气象以及以“修身”、“自...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原生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具有文化根系发达、多源汇流、多元交融、开放包容等特点。“以史为师”、“以史为鉴”的中华历史意识、民族间交汇凝聚后出现的新的人文气象以及以“修身”、“自强”为重点的“自律”文化传统,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实践中的创造与艰难探索中的发明既是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方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多元汇聚 推动文明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悦《汉纪》书年辨误三则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露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60,共2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纪》目录后载有一段题为“汉纪序”的文字(下称《汉纪·序》),署名“汉秘书监侍中荀悦”。书中还有两篇以“序”体写成的文字:首卷开篇“昔在上圣……以俟君子焉”一段;尾卷卷末“凡汉纪……综往昭来,永监后昆”...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纪》目录后载有一段题为“汉纪序”的文字(下称《汉纪·序》),署名“汉秘书监侍中荀悦”。书中还有两篇以“序”体写成的文字:首卷开篇“昔在上圣……以俟君子焉”一段;尾卷卷末“凡汉纪……综往昭来,永监后昆”一段(下称《汉纪·后序》),署“侍中悦上”。《汉纪·序》及《后序》书年有三误,逐条辨析如下:其一,“二百四十二年”之误及致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纪》 汉纪 侍中 秘书监 中华书局点校本 荀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立河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4期29-37,共9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关键是要解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的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宣教方式老套不活、实践内涵重视不足、制度保障缺失不力、理想现实相悖不符等制约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突出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关键是要解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的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宣教方式老套不活、实践内涵重视不足、制度保障缺失不力、理想现实相悖不符等制约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突出问题。要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在"创新叙事方式、讲好故事""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搞好活动"的过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理念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行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