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修齐治平 日新又新--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举行15周年庆暨《中国公民教育评论》出版座谈会 |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2
|
公民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公民教育引论》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3
|
国际视野下媒介教育促进公民教育研究 |
陈苗苗
檀传宝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4
|
关注幸福:道德教育的新目的论视角 |
叶飞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08 |
4
|
|
5
|
正义:道德教育的基本维度 |
王啸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6
|
游戏功能论视角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
林可
刘梦霏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7
|
子承父志: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扎根研究 |
李云
张姜坤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学校劳动课程的教育规定性及其实现 |
张姜坤
李云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 |
牛国卫
郭卿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10
|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文化研究向度 |
李凡卓
班建武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1
|
中国公民教育的讨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年会综述 |
李凡卓
叶飞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儒家文化与亚洲认同:东亚学生的价值观与态度比较——基于IEA第三次国际公民素养研究报告的分析 |
刘争先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3
|
文化研究的特点与教育学方法论的创新 |
班建武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4
|
如何培养未来公民——IEA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调查结果与特色分析 |
刘争先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5
|
捍卫公民身份的完整性:媒介时代公民教育的批判立场 |
班建武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6
|
论教育家精神与师德修养的三个方向 |
檀传宝
肖金星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3
|
|
17
|
数字领地的兴起与教育学的可能世界 |
王济民
班建武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教育部重大项目“国民身份认同教育教材开发研究”通过鉴定 |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新时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现实问题和理论建构研讨会举行 |
无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生态公民的内涵及其培育 |
曾妮
班建武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