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 1
-
-
作者
王鹏涛
延军平
蒋冲
刘宪锋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89-5599,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090)
-
文摘
根据华北平原56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各站及区域整体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利用样条插值法、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敏感性系数等方法对华北平原ET0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平原多年平均ET0为1071.37mm,空间上呈现高低值相间分布格局,高值中心分布在冀北、鲁中、豫西,而低值中心分布在冀东、鲁南、豫东及豫南等地;(2)近53年ET0呈减少趋势(-12.8mm/10a),山东半岛北部及冀北等地有缓慢增加趋势,其余地区以减少为主;(3)ET0对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为正敏感,而对相对湿度为负敏感。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敏感系数呈现下降趋势,相对湿度与风速敏感系数表现出上升趋势。ET0对气温和风速敏感度高的区域同时对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敏感度较低;(4)归因分析表明,华北平原ET0的主导因子是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次之,相对湿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对ET0变化影响较小,日照时数主导区域包括冀北、坝上地区、冀中、豫西、豫南、鲁中及鲁西北,平均风速的主导区域为冀南、河南黄河以北、豫中、鲁西北,温度主导区域零星分布于冀北、豫西、山东半岛等地,相对湿度的主导区域主要分布在鲁南、山东半岛。
-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敏感系数
-
Keywords
North China Plain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Penman-Monteith
sensitivity analysis
-
分类号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鹏涛
延军平
蒋冲
刘宪锋
廖光明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27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对称性:结构、机理与适应对策”(41171090)
-
文摘
利用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内气象站点近52a气温与降水资料,研究了工程建设前后该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2a工程区增温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为0.346℃/10a;1960—1977年为相对低温期,1978—1995年气温逐渐上升,建设后期1996—2011年气温显著增高;增温趋势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显著升温区主要分布在工程区北部内蒙古高原、松嫩平原和吉林西部平原。(2)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3.554mm/10a;建设之前降水偏少,建设初期有所增加,1996年以来又呈明显减少趋势;降水变化东西差异明显,东部除嫩江平原、内蒙古阴山地区降水增多外,其他地区普遍减少,而西部大部降水呈增加趋势。(3)工程区气候变化空间差异明显,暖湿化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阿勒泰地区、柴达木盆地和东部内蒙古阴山地区、河套平原和松嫩平原,而其他地区如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山区、辽嫩平原则暖干化趋势显著。
-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
气候变化
空间差异
-
Keywords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program areas
climate change
spatial variation
-
分类号
P96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