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以来中国区域电影高质量发展研究
1
作者 张燕 郑泽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7,共8页
新世纪以来,传统以国营制片厂为主导建立的区域电影版图逐渐发生变革。民营影视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壮大,促使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鲜明区域标识的影片,从而推动中国区域电影版图形成更迭与再构。具体而言,一是对旧有版图的继承与深化... 新世纪以来,传统以国营制片厂为主导建立的区域电影版图逐渐发生变革。民营影视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壮大,促使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鲜明区域标识的影片,从而推动中国区域电影版图形成更迭与再构。具体而言,一是对旧有版图的继承与深化,二是在新生产体系和新地缘结构下的版图内聚与外扩。厘定中国区域电影的新版图样态,不仅是对中国区域电影的系统性梳理,也是对当前电影“空间转向”研究的积极回应。深刻把握各地区域电影的创作谱系特征,全面剖析其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中国区域电影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而助力电影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电影 地缘文化 版图 电影IP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饺皇后》:传记电影中的女性故事与时代记忆
2
作者 杨雪团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32,共5页
由刘伟强执导、马丽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2025),以传奇人物传记片的方式,讲述了知名品牌创始人臧健和普通而又不凡的励志人生。电影立足女性主体视角,充分借助“情动”的情感渲染机制,以“反传奇”的细节与微观叙事策略对电影主题进... 由刘伟强执导、马丽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2025),以传奇人物传记片的方式,讲述了知名品牌创始人臧健和普通而又不凡的励志人生。电影立足女性主体视角,充分借助“情动”的情感渲染机制,以“反传奇”的细节与微观叙事策略对电影主题进行了生动诠释。除了是一部关于从凡人到英雄的女性成长史诗以外,该片还着重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与时代面貌进行生动呈现,通过对中国人物以及中国精神的深入刻画与隐喻表达,描绘了一幅兼具个人奋斗与集体记忆的时代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饺皇后》 女性故事 时代记忆 中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影像“开口说话”——基于声音景观理论的电影生态美学
3
作者 孟硕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共8页
“生态电影”注重官能审美意义上的生态意识唤醒与行动激发。“声音景观”诞生于地理学,后来逐步进入电影研究视野,其蕴含的生态意识与“生态电影”的追求不谋而合。直面21世纪“生态电影”研究的类型学滥觞,重返“生态批评”与“声音... “生态电影”注重官能审美意义上的生态意识唤醒与行动激发。“声音景观”诞生于地理学,后来逐步进入电影研究视野,其蕴含的生态意识与“生态电影”的追求不谋而合。直面21世纪“生态电影”研究的类型学滥觞,重返“生态批评”与“声音景观”两种理论视角进入电影学研究的接合点,并提出乡野和城市的空间区别以及“慢电影”与“快电影”的时间区别不再构成生态电影批评的矛盾交锋,而是共同指向视听组织模式背后蕴藏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本文并非致力于将“生态电影”作为一种固定类型用于影片分类,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分析视角,认为“生态电影”蕴含的生态意识不应只停留于影像文本内部,还应融入电影生态主义美学的理论意识、批评范式和创作实践全流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景观 生态电影 影像媒介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移植、视觉重构与文化拼贴——电影《异人之下》的跨媒介改编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燕 陶诗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32,共6页
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国产漫画成为新媒体泛娱乐时代的主要IP源泉之一,也成为影视跨媒介改编的重要对象。电影《异人之下》(乌尔善/夏鹏,2024)在跨媒介改编时,首先基于不同群体的期待视野,对“源文本”进行叙事层面的移植与... 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国产漫画成为新媒体泛娱乐时代的主要IP源泉之一,也成为影视跨媒介改编的重要对象。电影《异人之下》(乌尔善/夏鹏,2024)在跨媒介改编时,首先基于不同群体的期待视野,对“源文本”进行叙事层面的移植与转化;其次大胆探究不同媒介拼贴融合的视听效果,力图打破漫画与电影的“次元壁”,重新建构起符合电影媒介特征的视听系统;最后延续了原作的网生代审美机制,推陈出新地将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拼贴结合。本文从叙事模式、视听系统、审美价值等方面探究《异人之下》在跨媒介改编实践中的创新与不足,以期为本土IP的跨媒介改编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改编 《异人之下》 文本移植 视觉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5
作者 张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3,共1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九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明确提出“到二○三五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电影强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中国电影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电影强国 远景目标 文化强国 视域下 生产力 五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韩国电影创作观察
6
作者 张燕 孟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7,共8页
2020-2023年,韩国本土电影生产力逐渐复苏,但整体仍行进在疫情后续的阴霾中。创作方面,以动作类型为代表的韩国主流商业片依然保有优势,但创作同质化现象已趋明显。本文通过回顾韩国电影产业状况,聚焦分析重要创作现象,认为尽管韩国电... 2020-2023年,韩国本土电影生产力逐渐复苏,但整体仍行进在疫情后续的阴霾中。创作方面,以动作类型为代表的韩国主流商业片依然保有优势,但创作同质化现象已趋明显。本文通过回顾韩国电影产业状况,聚焦分析重要创作现象,认为尽管韩国电影产业逐步从疫情重创中复苏回暖,实现了“量”的提增,但其创意挖掘、类型创新、结构调整等“质”的提升仍道阻且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 类型电影 创作趋势 市场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丝路新电影审美创作新态势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昱茗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5,共7页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丝路电影逐渐兴起,以包括中国西部在内的所有与丝路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民族风俗等为创作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向新十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丝路电影逐渐兴起,以包括中国西部在内的所有与丝路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民族风俗等为创作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向新十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丝路新电影担负起重要的对外传播重任。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成功举办,再次将丝路电影创作的更新与升级问题呈现在大众视野中。本文从西部电影出发分析当下丝路新电影的创作思路和审美内涵,旨在为丝路新电影在审美创作上提供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路电影 审美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沿革与当代思考:中国电影在中亚五国的传播与交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昱茗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15,共7页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日渐紧密。中亚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与中国开始进行频繁与深度的文化合作交流。电影以其强大的媒介优势,天然地成为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日渐紧密。中亚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与中国开始进行频繁与深度的文化合作交流。电影以其强大的媒介优势,天然地成为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与窗口。本文以史为鉴,通过梳理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亚地区的电影传播交流历程,对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一带一路”新的十年开启之际,旨在为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进一步传播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亚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
9
作者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共1页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的建设目标。当下面对世界电影风云变幻,锚定2035年电影强国目标,中国电影...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的建设目标。当下面对世界电影风云变幻,锚定2035年电影强国目标,中国电影亟需对内提质增效、多元开拓,对外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本专题重在观照中国电影的内容生产,在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创新聚焦类型电影、区域电影、艺术电影三个维度并进行学理性深度研究,从而有效探询中国电影创作生产的现存问题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创作 电影强国 类型电影 电影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可行性策略 传播效能 主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鸡奖优秀影片评论
10
作者 张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其中,电影是最具观众覆盖力、社会传播力、文化影响力的文艺形式之一。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其中,电影是最具观众覆盖力、社会传播力、文化影响力的文艺形式之一。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10周年,中国电影继续自觉肩负文化使命,持续复苏发展、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转型拓展,尽管产业方面不尽如人意,但创作方面坚韧发展、高质量精进,鲜明强化现实表达、题材开掘、类型升维、技术赋能、文化拓新,同时新导演新力量不断扩展,整体上呈现出更成熟多元、更具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语境下网络文学IP电影改编的创作思考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燕 王赟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90,共5页
近两年来,网络文学IP电影改编热潮日渐形成。但网络文学IP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不是任何网络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为电影作品;另一方面即便改编价值高和产出潜能突出的网络文学IP也并不一定能改编成为娱乐创作与艺术表达俱佳的电影作品。... 近两年来,网络文学IP电影改编热潮日渐形成。但网络文学IP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不是任何网络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为电影作品;另一方面即便改编价值高和产出潜能突出的网络文学IP也并不一定能改编成为娱乐创作与艺术表达俱佳的电影作品。什么样的网络文学可以更好地转换为电影,创作者如何更好地实现IP的影像化二度创作,在注重IP商业价值的同时如何观照艺术品质,这些都值得思考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IP 电影改编 二度创作 影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与路易十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与当下
12
作者 郑泽坤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4,共5页
《康熙与路易十四》是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影片还原了清朝康熙皇帝与法国路易十四国王之间虽素未谋面,却又“双向奔赴”的真实历史佳话。通过聚焦科技、商贸、思想三个篇章,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向观众描摹了一幅300年... 《康熙与路易十四》是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影片还原了清朝康熙皇帝与法国路易十四国王之间虽素未谋面,却又“双向奔赴”的真实历史佳话。通过聚焦科技、商贸、思想三个篇章,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向观众描摹了一幅300年前中法之间文明互鉴的壮美画卷。该片不仅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创新范式,更是历史肌理与国家话语的高度有机统一,探讨了文明开放自信与契约精神的重要价值,是世界文明互鉴、文化互动的经典范本。探究该片的创作新意和价值立意,以期为国产大型高质量纪录电影创作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与路易十四》 纪录电影 中法建交 文明互鉴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景观与创作潮流演变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82,共8页
以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景观、创作变化热点现象、认识评价不一的焦点为例,抓取市场数据交易剖解,阐释电影史所呈现发生的变化,即市场推动的创作不可忽视,潮流演变也依赖市场而行。在关于2014到2015的青春题材创作、青年导演批量登上历史... 以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景观、创作变化热点现象、认识评价不一的焦点为例,抓取市场数据交易剖解,阐释电影史所呈现发生的变化,即市场推动的创作不可忽视,潮流演变也依赖市场而行。在关于2014到2015的青春题材创作、青年导演批量登上历史舞台、21岁左右的受众影响电影创作趋向等现象上,如何认识需要客观公正的态度。针对互联网带来的电影的全方位变化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正确看待、评价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电影创作 媒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黄梅调电影热潮透视“互联网+”时代戏曲电影的困境与突围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共4页
当下,中国已进入“移动互联”“多屏合围”的“互联网+”时代,影像成为了改变社会信息传播、大众掌握资讯与社会认知的重要载体,并伴随着大众文化消费与资本的作用,而成为最重要的大众娱乐消费的对象。在这样的影像新生态中,新媒体与互... 当下,中国已进入“移动互联”“多屏合围”的“互联网+”时代,影像成为了改变社会信息传播、大众掌握资讯与社会认知的重要载体,并伴随着大众文化消费与资本的作用,而成为最重要的大众娱乐消费的对象。在这样的影像新生态中,新媒体与互联网会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与平台资源,有助于当下已大幅衰落的中国戏曲电影的影像化“二次传播”,帮助戏曲电影实现一定规模的精准输出与用户养成,从而一定程度上延展因银幕资源与受众面小而受限的中国戏曲电影的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互联网+ 黄梅调电影 大众文化消费 社会信息传播 突围 移动互联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政治电影近年来的创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共5页
所谓“政治电影”,是一个反映电影与政治之间密切联系、且并存于电影学和政治学视野中的概念,一般来说,主要指以政治问题为核心,讲述政治事件、政治运动、政治思潮中的人和事的电影。正如著名导演戈达尔曾说“政治电影不是拍政治的电影... 所谓“政治电影”,是一个反映电影与政治之间密切联系、且并存于电影学和政治学视野中的概念,一般来说,主要指以政治问题为核心,讲述政治事件、政治运动、政治思潮中的人和事的电影。正如著名导演戈达尔曾说“政治电影不是拍政治的电影,而是‘政治地’拍电影”[1],因此从广义而言,凡是具有政治性的电影,都可看作政治电影。自20世纪90年代末姜帝圭的电影《生死谍变》打破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在韩票房纪录之后,韩国政治电影的创作日渐盛行,既展现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军政府独裁统治、人民民主抗争运动、总统选举等国家重大政治历史与当下社会现实,也有表现韩国与日本、中国等国家之间的民族历史问题,创作题材非常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谍变》 南北分裂 独裁统治 电影与政治 政治事件 戈达尔 票房纪录 政治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邪不压正》:个性依然张扬的姜文电影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8-24,共7页
姜文的创作始终有一点谜团,大众对于姜文电影认知理解始终有分歧,评价姜文电影几乎总是成为难题,但姜文又是中国导演中具有独特性的“这一个”。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反应,然而他的作品始终是中国电影中重要的存在... 姜文的创作始终有一点谜团,大众对于姜文电影认知理解始终有分歧,评价姜文电影几乎总是成为难题,但姜文又是中国导演中具有独特性的“这一个”。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反应,然而他的作品始终是中国电影中重要的存在,个人独特的风格在市场上未必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然而,尽管议论纷纷却远远超越了许多喧嚣一时的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邪不压正》 姜文 张扬 个性 “这一个” 认知理解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0亿之后:在增长与起伏中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81,共6页
本文针对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第一季度高速发展、第二季度增速明显下降的起伏现象进行探析,试图说明发展持续性和增长速度放缓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电影刚性发展依然是大局,其间的发展态势需要巩固,但曲线起伏的必然和或然认识,正是把握... 本文针对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第一季度高速发展、第二季度增速明显下降的起伏现象进行探析,试图说明发展持续性和增长速度放缓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电影刚性发展依然是大局,其间的发展态势需要巩固,但曲线起伏的必然和或然认识,正是把握持续发展调整的机遇。需要冷静看待增幅下降的和市场涨落的某种规律,同时如果创作不注重关注现实、关怀生活,如果把市场功利性完全暴露,则中国电影发展态势的局限性将越发显现出来,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电影票房 刚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时代经典透视影像艺术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电影经典概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星 孙佳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1-31,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从各个历史时期有特色而代表性的电影作品中,都能透视中国电影和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毫无疑问,不同阶段电影代表作品都或隐或显地和时代的政策、人心所向与文化潮流相关联。在70年间,形成了大略三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从各个历史时期有特色而代表性的电影作品中,都能透视中国电影和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毫无疑问,不同阶段电影代表作品都或隐或显地和时代的政策、人心所向与文化潮流相关联。在70年间,形成了大略三个阶段的创作经典聚会,各个历史时期中都产生了可以透视时代政策变化和艺术观念转换的代表作品。一、第一个阶段:"十七年"电影经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17年,是改变以往中国电影状态、精神气质和创作趋向的一个特殊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经典 观念转换 电影作品 文化潮流 影像艺术 创作趋向 时代经典 精神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韩国电影产业现状与创作前沿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燕 王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5,共5页
对韩国电影来说,2016-2017年是个悲喜交加、艰难前行的重要年份。"悲",在于韩国电影遭遇到新世纪以来空前的最粗暴、最沉重的政治压力,不仅出现了广大电影人被拉黑迫害的"文化界黑名单"事件以及20多年来始终倡导"自由性"与"独立... 对韩国电影来说,2016-2017年是个悲喜交加、艰难前行的重要年份。"悲",在于韩国电影遭遇到新世纪以来空前的最粗暴、最沉重的政治压力,不仅出现了广大电影人被拉黑迫害的"文化界黑名单"事件以及20多年来始终倡导"自由性"与"独立性"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受压重创事件,而且因为朴槿惠政府部署"萨德"事件而导致中韩电影合作热潮骤冷,韩国电影界多年来努力渴望突破的中国大陆市场瞬间成为泡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 产业现状 创作 中国大陆市场 国际电影节 政治压力 事件 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电影史的新发现与新探讨
20
作者 陈山 周斌 +1 位作者 张燕 康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共4页
陈山:英雄的本色:成龙与史泰龙银幕形象比较研究 现在中国电影工业、电影市场都兴起了,有一个现象就是港台电影在华语电影大的艺术共同体下,成为中国内地一个活跃的因素。现在我们所研究的香港电影,本身具有一定的泛电影文化,它有很... 陈山:英雄的本色:成龙与史泰龙银幕形象比较研究 现在中国电影工业、电影市场都兴起了,有一个现象就是港台电影在华语电影大的艺术共同体下,成为中国内地一个活跃的因素。现在我们所研究的香港电影,本身具有一定的泛电影文化,它有很多香港电影的元素以及其他因素正在融合。香港电影人在内地活跃的情形,有三类:第一类,林超贤,完全按照内地的电影观念和框架进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电影史 中国内地 形象比较 电影工业 电影市场 华语电影 电影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