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智慧教育的技术伦理取向与风险规约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荣怀 张国良 刘梦彧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2期13-22,共10页
当前,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全过程融合正推动教育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同时衍生出算法歧视、技术滥用、隐私泄露和教育主体错位等技术伦理风险,如何规避风险以最大化享受智能技术红利成为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为此,文章首先分析技术伦理相... 当前,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全过程融合正推动教育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同时衍生出算法歧视、技术滥用、隐私泄露和教育主体错位等技术伦理风险,如何规避风险以最大化享受智能技术红利成为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为此,文章首先分析技术伦理相关报告文件,刻画智慧教育在智能技术、教育主体、教育数据和教育监管四个向度的技术伦理取向;然后,文章剖析“教-学-管-评-练-研”六大智慧教育典型场景下的差异化技术伦理风险表征,将其产生根源归为技术工具失信、教育实践失范和师生素养不足三个层面;最后,文章从技术升级、风险管理、问责监管、数据流动和素养提升角度给出风险防范与治理建议,助力智慧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智能技术 伦理规范 风险表征 风险规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教育的国际共识、发展现状与包容公平——《数字转型视野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俊锋 朱浩田 +3 位作者 李世瑾 庄榕霞 刘梦彧 李至晟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11期47-57,共11页
在“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开幕式上,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发布《数字转型视野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推动了国际智慧教育的共识性理解。为促进教育数字化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文章对此报告进行了解读:首先,报告采用问卷调查法... 在“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开幕式上,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发布《数字转型视野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推动了国际智慧教育的共识性理解。为促进教育数字化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文章对此报告进行了解读:首先,报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菲法,收集了来自41个不同国家的92名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观点,提炼了专家视域下智慧教育的国际共识性理解与区域发展重点;其次,报告梳理与分析了来自48个国家的48份数字教育政策文件,明晰了政策视角下数字教育的规划重点,涉及阶段划分、核心特征和不同区域的政策聚焦等方面;再次,基于国际公开的相关教育数据,报告构建了包含10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全球智慧教育发展观察框架,并分析了不同国家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各项智慧教育指标对教育质量的贡献度;最后,基于10余个国家的专家网络研讨结果与建议,报告提出了智慧教育包容与公平的推进策略。文章对报告的解读,可以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促进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数字化转型 数字教育 包容公平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教学:基于虚拟化身、数字孪生和教育机器人场景的路径设计 被引量:40
3
作者 黄荣怀 刘德建 +3 位作者 阿罕默德•提利利 张国良 陈莺 王欢欢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社会加速演进,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正引发教育组织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教学实践转向教师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互补与融合,人机协同教学将成为未来主流教学方式,以适应智能时代个性化、高效率、包容性和多元化教学需...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社会加速演进,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正引发教育组织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教学实践转向教师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互补与融合,人机协同教学将成为未来主流教学方式,以适应智能时代个性化、高效率、包容性和多元化教学需求。为释放人机协同教学潜能,推动其安全有序发展,本研究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理论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探索实践,分析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混合空间中人机协同教学的典型形态,界定人机协同教学的内涵和关键场景,构建人类教师与教育机器人、虚拟化身/代理和数字孪生有机联动的人机协同教学框架——iSTAR。该框架将人机协同教学的实践层次分为人使用机器、基本人机协作、双重人机协作和复杂人机协作四个级别,强调以人为本妥善规划人机协同教学路径,包括从数据采集到人机交互的全流程合理设计,机器使能规范、伦理与数字素养保障,以及社会实验驱动的技术准入、场景规范和影响评估等,以期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协作教学 虚拟化身 数字孪生 教育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师课堂中的多模态学习情感分析:关键问题、逻辑理路与实施路线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艳双 崔璨 +2 位作者 逯行 祁彬斌 包昊罡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4期13-20,共8页
针对双师教学中远程授课名师对本地学生的学习情感感知不足、授课成效不佳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融合情感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构建多空间融合视域下多模态情感分析的理论框架,探索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学生学习情感识别与智能评估,挖... 针对双师教学中远程授课名师对本地学生的学习情感感知不足、授课成效不佳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融合情感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构建多空间融合视域下多模态情感分析的理论框架,探索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学生学习情感识别与智能评估,挖掘基于时序“学习情感-空间”联合建模的学生群体情感演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多模态情感分析教育应用平台,分析基于原型系统的教学验证及干预方案。文章期望通过研究双师课堂中多模态学习情感分析的关键问题、逻辑理路与实施路线,揭示学生在双师教学视域下的学生情感发展机制,拓展学生群体情感的干预实践,为“双师”课后教研提供技术支撑与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课堂 情感计算 多模态数据融合 学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