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三部分》解读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文颖 周丽 +9 位作者 柴麒敏 高翔 齐绍洲 顾阿伦 王仲颖 田智宇 滕飞 张九天 陈迎 张希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2022年10月,中国发布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其中减缓气候变化部分首先阐述了国际气候治理新机制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现阶段碳减排成效以及经济转型对碳减排的影响,然后对能源部门碳减排、能源需求部门(工业、建筑... 2022年10月,中国发布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其中减缓气候变化部分首先阐述了国际气候治理新机制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现阶段碳减排成效以及经济转型对碳减排的影响,然后对能源部门碳减排、能源需求部门(工业、建筑、交通)碳减排、碳汇和非二氧化碳减排、CCUS和地球工程进行了评估,最后分析了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愿景。这些评估分析结论为中国更好地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供应 能源需求 非二氧化碳减排 CCUS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初步探讨 被引量:72
2
作者 张九天 张璐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到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中长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将对我国能源和经济系统产生深远影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作为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是... 到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中长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将对我国能源和经济系统产生深远影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作为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大技术,一直以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同时有助于我国建立更加具有韧性和弹性的能源系统。本文初步探讨了碳中和目标对CCUS发展带来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并对我国CCUS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期CCUS发展应重点关注的几方面重点任务,特别是要面向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加快构建全面系统的CCUS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其减排和负排放的作用,同时深入研究CCUS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发展路径,统筹协调好在能源部门和工业部门等发展应用的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中和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被物候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6
3
作者 付永硕 张晶 +1 位作者 吴兆飞 陈首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433,共10页
本文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植被物候研究,梳理了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分析了中国植被物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和能量循环的影响,植被物候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反馈机制以及通过大气环流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主要结论:1)中国... 本文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植被物候研究,梳理了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分析了中国植被物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和能量循环的影响,植被物候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反馈机制以及通过大气环流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主要结论:1)中国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提前1~6 d·(10 a)^(-1),结束日期推迟2~5 d·(10 a)^(-1),生长季显著延长;2)中国中高纬度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响应明显高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温度在控制植被物候的过程中起到多重作用,降水主要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物候;3)植被生长季延长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增加中国碳汇;4)植被物候变化改变植被的蒸散发量,从而改变我国的流域尺度河流径流;5)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系统产生负反馈作用,甚至影响大气环流过程.中国植被物候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比如未来中国植被物候研究需要更加关注遥感数据反演精度,明确物候响应气候变化机制的尺度效应,结合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改进物候模型提高物候模拟精度,并重视农作物物候,加强物候与森林管理结合研究以提高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面对碳中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 响应机制 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研究
4
作者 宋香静 乔雅君 +2 位作者 张九天 常影 宋晓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积极适应气候变化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腹地的国家级新区,其气候安全对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尤为...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积极适应气候变化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腹地的国家级新区,其气候安全对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尤为关键,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综述了学者对雄安新区的气候变化形势预估,识别出雄安新区面临高温、暴雨洪涝等气候风险.总结得出:随着未来人口大规模增加与产业布局更新,人口暴露度增加、水资源承载力受限及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认识及能力不足等方面是雄安新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此分析,未来雄安新区应立足于“千年大计”的战略定位,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强调以人为核心,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机制,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风险 韧性 策略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对区域路网重型货车流量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睿 徐洪磊 +3 位作者 宋媛媛 杨孝文 谭晓雨 杨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0,共9页
针对区域路网重型货车流量受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影响的问题,依托重型货车交通流大数据,以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为建模思路,引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等数据驱动方法,建立了“2+26”城市区域交通发生吸引量反推模型和交通流分配算法,形... 针对区域路网重型货车流量受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影响的问题,依托重型货车交通流大数据,以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为建模思路,引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等数据驱动方法,建立了“2+26”城市区域交通发生吸引量反推模型和交通流分配算法,形成了区域货运交通流时空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全面实施后路网流量与基础年流量(2017年)相比,“2+26”城市区域路网重型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减少100辆、年平均日行驶量减少751万车·km.实际观测数据显示,“2+26”城市港口、大型工矿企业等关键节点周边道路重型货车流量普遍下降.“公转铁”政策对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具有良好潜力,后续应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与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结构调整 重型货车流量 交通分布模型 交通排放 “2+26”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对环保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璇 袁浩铭 郝芳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80-4787,共8页
延续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讨论财政分权对环保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004~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DEA-Tobit模型的研究框架下,测度了各个省份多种类型的环保投资效率,并进一步讨论了财政分权对环保投资效率的影响.实... 延续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讨论财政分权对环保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004~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DEA-Tobit模型的研究框架下,测度了各个省份多种类型的环保投资效率,并进一步讨论了财政分权对环保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不利于环保投资效率的改进,特别是不利于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效率、工业污染源治理环保投资效率,以及企业来源环保投资效率的改进.进一步考虑到地区异质性因素,以各地区环保投资额作为门槛变量的分析同样支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投资效率 财政分权 财政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实现低碳制氢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冬 孙楠楠 +5 位作者 张九天 樊静丽 万燕鸣 王小博 王涛 王志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61,共9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有望助力化石能源利用的近零排放,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为了评估CCUS在实现低碳制氢工艺中的潜力,本文梳理了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中国低碳制氢路径的分析,评估了CCUS耦合低碳制氢的减排潜力及市...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有望助力化石能源利用的近零排放,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为了评估CCUS在实现低碳制氢工艺中的潜力,本文梳理了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中国低碳制氢路径的分析,评估了CCUS耦合低碳制氢的减排潜力及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低碳制氢耦合CO_(2)实现碳减排进行分析,归纳汇总了基于CO_(2)与氢气耦合新思路的CO_(2)捕获-转化一体化项目发展情况,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综上,CCUS技术对于保障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促进CCUS耦合制氢发展对于实现大气环境治理和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制氢 CCUS 二氧化碳 减排潜力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措施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以潮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吴一帆 张璇 +2 位作者 李冲 郝芳华 殷国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168-5178,共11页
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对保护和提高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InVEST模型,选取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各地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针对潮河流域的生态修复措施,设置化肥减量、... 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对保护和提高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InVEST模型,选取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各地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针对潮河流域的生态修复措施,设置化肥减量、河岸缓冲带、退耕还林和综合修复四种情景,并采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经过研究发现:①四种情景都有效的提高了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②单独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不能显著降低TP(-13.14%)、TN(-10.94%)负荷;③采取综合修复的方式能使潮河流域水源涵养,TP、TN拦截,土壤保持能力分别提高了40.18%、53.89%、42.32%以及63.76%,同时生态服务价值增加7.73×10^7元。这一发现旨在通过对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帮助决策者和规划单位准确评估生态修复的收益,从而制定提高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最佳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河 InVEST模型 生态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干湿变化及大尺度气候因子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璇 王佳刚 +2 位作者 许杨 郝增超 郝芳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644,668,共10页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小波变换等方法,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滦河流域1957—2016年的干湿变化趋势,研究流域干湿变化典型场的时空和周期特征,并通过对比大尺度气候因子对不同典型场的影响差异,讨论滦河流域干湿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小波变换等方法,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滦河流域1957—2016年的干湿变化趋势,研究流域干湿变化典型场的时空和周期特征,并通过对比大尺度气候因子对不同典型场的影响差异,讨论滦河流域干湿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滦河流域干湿条件在1989年发生突变,干旱有加剧趋势且在研究时段内年际干旱事件频发;流域干湿变化表现为两种典型模态,模态1呈现出全区一致性的空间分布,以及流域干旱程度增加的时间变化特征,两种模态在时间变化上均存在1.5~4.0 a主周期;对流域干湿变化影响最强烈的是ENSO,其次是AO和NAO,而AMO和PDO影响最弱。上述气候因子指数对干湿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流域干湿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 小波变换 干湿变化 大尺度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