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升堂 赵延治 +1 位作者 邹学勇 程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1-605,共5页
沙尘天气分沙尘暴、扬沙、浮尘三种,北京扬沙天气的沙尘源以就地起沙为主。为有效地进行北京地区的防沙治沙,在2003和2004年连续两年的春季里,对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起沙起尘的实地观测,同时对各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壤采样,分... 沙尘天气分沙尘暴、扬沙、浮尘三种,北京扬沙天气的沙尘源以就地起沙为主。为有效地进行北京地区的防沙治沙,在2003和2004年连续两年的春季里,对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起沙起尘的实地观测,同时对各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壤采样,分析了土壤的粒度特征。得到的初步结论为:京郊地区裸露地表的起沙风速为6 m/s左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特性有很大不同,在同等风速条件下,可起沙性从大到小分别为翻耕地、留茬地、经济林地、荒地、防护林地和草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特性不同表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北京防沙治沙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郊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风蚀 沙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沙尘天气成因概率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邱玉珺 牛生杰 +1 位作者 邹学勇 程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8,共6页
沙尘天气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交错作用的影响,如何客观量化各种因素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已成为相关评价的难点,建立有效的量化方法是问题的关键。基于沙尘天气的群聚群发性特征,通过对沙尘天气发生的时空资料进行集合运算,以北京为例建立了... 沙尘天气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交错作用的影响,如何客观量化各种因素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已成为相关评价的难点,建立有效的量化方法是问题的关键。基于沙尘天气的群聚群发性特征,通过对沙尘天气发生的时空资料进行集合运算,以北京为例建立了一种量化沙尘天气不同成因概率的方法。在北京及其周边13个国家基准站相关资料(1971-2000年)的基础上,评价出不同因素对北京沙尘天气的影响情况为:(1)浑善达克沙地是北京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外地来源,毛乌素沙地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影响概率几乎为零,前者对北京浮尘、扬沙天气的影响概率约为后者的2倍;(2)外地沙源对浮尘、沙尘暴、扬沙天气的影响概率分别约是北京本地影响的4.6,2.2和1.6倍;(3)北京本地沙源影响中,自然因素对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影响概率约为人为因素影响的4倍,人为因素对浮尘天气的影响概率几乎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成因 沙源 影响因素 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与非洲萨哈尔地带全新世环境变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史培军 哈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非洲萨哈尔带均为处在季风尾闾带的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的地带。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两个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等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自全新世以来 ,两个地带均出现过几乎同步的 8个千年尺...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非洲萨哈尔带均为处在季风尾闾带的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的地带。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两个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等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自全新世以来 ,两个地带均出现过几乎同步的 8个千年尺度的冷暖、干湿旋回 ;在近百年的干湿变化方面都有 10~ 2 0a变化周期 ;在少雨期和多雨期的转变过程中非洲萨哈尔带较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提前 5a以上。这一超前信息的存在 ,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农牧交错带 非洲 萨哈尔地带 全新世 环境变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郊区农地起沙起尘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升堂 邹学勇 +1 位作者 程宏 赵延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京郊农用地土壤风蚀而发生的起沙起尘是造成北京市大气环境中、重度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有效地防治北京郊区农业用地的起沙起尘,在2003年和2004年对京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粗糙度和起沙情况进行了多次重复的野外观测。地表粗糙度... 京郊农用地土壤风蚀而发生的起沙起尘是造成北京市大气环境中、重度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有效地防治北京郊区农业用地的起沙起尘,在2003年和2004年对京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粗糙度和起沙情况进行了多次重复的野外观测。地表粗糙度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粗糙度明显不同,即使是同一地类,地表状况不同,粗糙度也有很大差异,这为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来防止起沙起尘提供了依据。在2 m高风速为8.6m/s时,玉米低留茬地上观测到的输沙率高达0.597 kg/(m.h),表明在大风条件下,留荐高度过低时防风蚀作用不明显。依据上述风沙观测结果,结合北京市土地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完善平原区防护林体系,全面实行保护性耕作,硬化乡间道路等控制京郊农地起沙起尘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风蚀 起沙起尘 防治措施 北京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蕾 哈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4,共7页
科尔沁沙地是目前我国沙漠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漠化研究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近50年来,该区沙漠化研究经历了流沙治理、沙漠化过程及其整治的区域性综合研究和沙漠化机理及其整治的典型研究3个阶段,在沙漠化过程、动... 科尔沁沙地是目前我国沙漠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漠化研究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近50年来,该区沙漠化研究经历了流沙治理、沙漠化过程及其整治的区域性综合研究和沙漠化机理及其整治的典型研究3个阶段,在沙漠化过程、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综合整治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成果。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科尔沁沙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4个领域,即:沙漠化监测评估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农田土壤风蚀的实验观测和控制措施的试验示范研究;沙尘暴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防沙治沙技术与模式的集成和进一步推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科尔沁沙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天气强度特征指数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邱玉珺 牛生杰 +1 位作者 邹学勇 程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利用1970-2000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影响北京沙尘天气的上风向共14个基准气象站的沙尘天气与相关气象因子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风速、相对湿度与沙尘天气的相关关系最显著;同时,对能见度与沙尘浓度观... 利用1970-2000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影响北京沙尘天气的上风向共14个基准气象站的沙尘天气与相关气象因子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风速、相对湿度与沙尘天气的相关关系最显著;同时,对能见度与沙尘浓度观测值的分析得出,二者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用能见度、风速、相对湿度构建了沙尘强度特征指数,该指数与这3个因子均呈非线性关系,指数值越大表示沙尘天气强度越大,反之,指数值越小表示沙尘天气强度越小。经验说明,沙尘强度特征指数与相应沙尘浓度观测值有着较一致的变化趋势,该指数从气象和环境两个方面反映了沙尘天气的强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能见度 沙尘强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02年第五届风沙国际会议(ICAR-5)看沙漠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7
作者 严平 董治宝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简要介绍了国际风沙会议 (ICAR)的历史 ,评述了 2 0 0 2年在美国Lubbock召开的ICAR - 5会议的主要成果 ,分析当前国际沙漠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ICAR-5 国际风沙会议 沙漠 地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的灌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7
8
作者 王蕾 张宏 +2 位作者 哈斯 郑秋红 刘连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0-704,共5页
采用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两个易测因子 ,以河蒴荛花为例 ,用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该灌木地上生物量和枝、叶生物量估测模型 .
关键词 灌木 地上生物量 估测方法 河蒴荛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89
9
作者 张春来 邹学勇 +1 位作者 董光荣 刘玉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风速与土壤风蚀发生的临界植被盖度之间均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植被盖度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植被覆盖条件...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风速与土壤风蚀发生的临界植被盖度之间均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植被盖度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植被覆盖条件下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速率的增大对土壤风蚀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土壤侵蚀 风蚀 风洞实验 植被盖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试验研究 被引量:73
10
作者 李小雁 张瑞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52,共5页
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富集在种植沟中,显著地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小雨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7% ,而垄上覆膜后... 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富集在种植沟中,显著地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小雨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7% ,而垄上覆膜后集水效率为87% ,膜垄能产生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为0 8mm。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能提高土壤贮水量,增加玉米的产量。垄上覆膜结合沟覆盖处理玉米产量比平地增加2 339~5 2 97kg/hm2 (44 %~14 3% ) ,水分利用效率基本都在2kg/m3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玉米种植 集雨 微型 沟垄 旱作农田 水分利用效率 覆盖技术 集水效率 土壤贮水量 蓄水保墒 时空分布 研究结果 种植沟 利用率 降雨量 产量比 膜结合 田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风蚀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秀春 严平 刘连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7-153,共7页
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论述了国内外风蚀研究的概况及成果,系统地总结与评述了国内外土壤风蚀研究的进展,指出把土壤风蚀研究与农田耕作制度的研究结合起来,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风蚀 研究进展 农田耕作制度 定量预测 保护性耕作技术 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带灌丛沙丘防风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升堂 邹学勇 +1 位作者 张春来 程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对民勤天然绿洲边缘带的固定、半固定及半流动风速灌丛沙丘实地观测表明,气流通过单个固定灌丛沙丘时,近地面平均风速降低4.4%,在965 m观测样线内降低57%,且风是连续降低的,愈靠近内侧降低得愈多,到绿洲内部农田边缘处时,平均风速仅有... 对民勤天然绿洲边缘带的固定、半固定及半流动风速灌丛沙丘实地观测表明,气流通过单个固定灌丛沙丘时,近地面平均风速降低4.4%,在965 m观测样线内降低57%,且风是连续降低的,愈靠近内侧降低得愈多,到绿洲内部农田边缘处时,平均风速仅有对照点的21%。深入了解灌丛沙丘对绿洲的防护机理,对于合理保护和恢复绿洲边缘带灌丛沙丘,避免绿洲遭受风沙侵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边缘带 灌丛沙丘 天然粗糙元 降低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短期吹蚀的粒度分维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秀春 刘连友 严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基于风洞实验数据 ,对砂质壤土与壤质砂土短期吹蚀的粒度分形结构及其分维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 1)在砂质壤土与壤质砂土的不同吹蚀时段 ,各自床面的粒度组成是具有分形结构特征的 ,在风洞里不同风速与时间下的吹蚀并未改变两种... 基于风洞实验数据 ,对砂质壤土与壤质砂土短期吹蚀的粒度分形结构及其分维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 1)在砂质壤土与壤质砂土的不同吹蚀时段 ,各自床面的粒度组成是具有分形结构特征的 ,在风洞里不同风速与时间下的吹蚀并未改变两种土壤所具有的分形结构 ,改变的只是分形结构的定量描述参数分维 ;( 2 )无论是在初始状态还是在一定的风速和时间下 ,砂质壤土的分维都小于壤质砂土的分维 ;( 3)两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在不同的吹蚀时段床面粒度分维与 <0 0 5mm的颗粒 (即粉粘粒 )含量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 4 )两种土壤在吹蚀的过程中由于土壤性状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短期吹蚀 土壤粒度 分维特征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格日乐 程宏 +2 位作者 邹学勇 王升堂 张春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4-628,共5页
针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复杂以及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额济纳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0 a内3种水土开发速率、投入水平以及人口增长速率... 针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复杂以及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额济纳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0 a内3种水土开发速率、投入水平以及人口增长速率与3种生活类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组成的9种方案的土地承载力变化;最后,提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 土地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坑状浅沟侵蚀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宏 王升堂 +1 位作者 伍永秋 张春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1,58,共4页
坑状浅沟作为浅沟与切沟的中间过程,深入理解它对于进一步认识切沟侵蚀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报道。以内蒙古高原的一个小流域为例,利用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坑状浅沟侵蚀的形态参数,探讨了坑状浅... 坑状浅沟作为浅沟与切沟的中间过程,深入理解它对于进一步认识切沟侵蚀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报道。以内蒙古高原的一个小流域为例,利用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坑状浅沟侵蚀的形态参数,探讨了坑状浅沟的相关特征,分析了坑状浅沟的坡度(S)和上有集水区面积(A)的关系(S-A)、侵蚀体积(V)和长度(L)的关系(V-L),以期能推动坑状浅沟侵蚀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状浅沟 土壤侵蚀 全球定位系统 内蒙古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土地沙漠化发展动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武健伟 赵廷宁 鲁瑞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探讨浑善达克沙地近40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动态与成因,根据最新的遥感数据,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角度,分析浑善达克沙地近20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特点,并根据若干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和研究区社会统计资料,分析影响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土地沙... 为探讨浑善达克沙地近40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动态与成因,根据最新的遥感数据,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角度,分析浑善达克沙地近20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特点,并根据若干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和研究区社会统计资料,分析影响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土地沙漠化发展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认为近几十年来,该区气候出现暖湿化——增湿增温趋势,有利于沙漠化过程的逆发展,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导致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恶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浑善达克沙地 增温 植被覆盖度 气候 人为因素 发展动态 经济活动 成因分析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阻风速与平均风速的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程宏 邹学勇 张春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4,138,共3页
针对多数研究都是以摩阻风速表征地表输沙量,而气象站风速观测通常是10 m或12 m高度的平均风速,因此在利用气象站风速观测资料来评估大范围或者某一特定区域较长时间的地表输沙量时,首先需要解决摩阻风速与平均风速的转化关系。然而,很... 针对多数研究都是以摩阻风速表征地表输沙量,而气象站风速观测通常是10 m或12 m高度的平均风速,因此在利用气象站风速观测资料来评估大范围或者某一特定区域较长时间的地表输沙量时,首先需要解决摩阻风速与平均风速的转化关系。然而,很少见到相关研究报道。借助风洞实验和2003年春天在北京郊区获得的9种不同下垫面的野外风沙观测数据,对摩阻风速与平均风速的转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它们满足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阻风速 风速廓线 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暖期的中国东部沙地 被引量:13
18
作者 武健伟 鲁瑞洁 赵廷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29-33,共5页
中世纪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温暖期 ,研究表明 ,当时世界许多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温回升现象 ,而且气温回升与 2 0世纪初气候变暖现象类似。为探讨该期中国东部沙地的气候环境状况 ,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对中国东部沙地若干古土壤和... 中世纪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温暖期 ,研究表明 ,当时世界许多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温回升现象 ,而且气温回升与 2 0世纪初气候变暖现象类似。为探讨该期中国东部沙地的气候环境状况 ,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对中国东部沙地若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中世纪暖期 ,东部沙地普遍发育古土壤或河湖相沉积 ,气候温暖湿润 ,流沙固定 ,沙地面积缩小 ,植被盖度增加 ,沙地形成干草原—疏林草原景观。弄清中世纪暖期东部沙地气候状况 ,可为其未来气候环境演变趋势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中国 东部地区 沙地 典型剖面 气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丘风蚀坑的形态及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9
作者 庄燕美 哈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2-637,共6页
随着风沙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不断深入,沙质海岸、湖岸和半干旱区草原环境中不同程度植被覆盖沙丘及其风蚀坑的动态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对沙丘风蚀坑的形态及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总结,着重阐述了沙丘风蚀坑内气流场... 随着风沙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不断深入,沙质海岸、湖岸和半干旱区草原环境中不同程度植被覆盖沙丘及其风蚀坑的动态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对沙丘风蚀坑的形态及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总结,着重阐述了沙丘风蚀坑内气流场、沙粒输移和蚀积变化。最后,提出了沙丘风蚀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风蚀坑 形态 起动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土壤蚀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仁德 邹学勇 +1 位作者 赵婧妍 张艺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29,共6页
采用野外观测、风洞模拟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北京市平原区土壤风蚀和大气降尘两种自然过程共同作用下的农田土壤蚀积状况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研究区农田土壤风蚀强度为0.64t/hm2,风蚀物颗粒以粒... 采用野外观测、风洞模拟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北京市平原区土壤风蚀和大气降尘两种自然过程共同作用下的农田土壤蚀积状况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研究区农田土壤风蚀强度为0.64t/hm2,风蚀物颗粒以粒径在20~80μm的尘粒为主;大气降尘强度为1.00t/hm2,降尘颗粒以粒径在10~50μm的尘粒为主。降尘强度大于土壤风蚀强度,农田地表以沉积为主,强度约为0.36t/hm2.a。降尘粒径比风蚀物粒径明显偏细,长期的蚀积作用导致土壤粒度组成变细。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明显大于土壤和风蚀物中的含量,长期沉积作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大气降尘 蚀积特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