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座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
1
作者 张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互鉴交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星座文化同样也是。中国古代的星占体系,以二十八星宿、四象和十二星次等为核心,构成了独特的天文观测和文化解释系统。至迟在公元6世纪,随着印度佛经东传,域外完备的十二星座体系...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互鉴交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星座文化同样也是。中国古代的星占体系,以二十八星宿、四象和十二星次等为核心,构成了独特的天文观测和文化解释系统。至迟在公元6世纪,随着印度佛经东传,域外完备的十二星座体系已传入中国,开始了中国化、本土化发展。在当代社会,星座文化与科技、媒体和商业紧密结合,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使得星座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星座预测受到部分年轻人的喜爱。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现象,星座文化存在于人类不同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人们预测未来、避祸就福这一朴素愿望的直接反映,其流传、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星座 二十八星宿 星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缘文化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涛 任利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152,共8页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中有着较为丰富的缘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意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缘文化的重要源头、内在灵魂和主要根基。在此基础上,源远流长的中国缘文化又融会了佛教、道教等各家学说,涉及人生修养、人际交往、...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中有着较为丰富的缘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意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缘文化的重要源头、内在灵魂和主要根基。在此基础上,源远流长的中国缘文化又融会了佛教、道教等各家学说,涉及人生修养、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向善、诚同、刚健、包容的基本风貌,彰显出深厚的易学底蕴与重要的文化价值。对此,我们有必要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研究,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缘文化 佛教 道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虞翻易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构成了虞翻易学的象数易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吸收以往成果基础上的集大成总结和发展,对后世易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翻易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象数形式与义理内容的矛盾更加激化,将象数易学引向了极其复杂的道路,但在其体系中又可见以道家思想解《易》的基本走势,并在客观上启发了王弼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翻 卦变说 象数易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沅易道会通思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0,共9页
刘沅是清代巴蜀地区的重要学者,毕生致力于构建以易学为核心、以儒学为本宗、儒释道相互融通的恢弘学术体系,易学与道教的思想文化会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沅敏锐地洞悉到"穷理尽性"是贯通儒道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 刘沅是清代巴蜀地区的重要学者,毕生致力于构建以易学为核心、以儒学为本宗、儒释道相互融通的恢弘学术体系,易学与道教的思想文化会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沅敏锐地洞悉到"穷理尽性"是贯通儒道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他以《周易》为津梁,通过"先后天之心""取坎填离"和"存心养性""存神养气"两组概念的对比分析,研究儒道之间的互动、融合,推动了易道会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沅 易道会通 易学 道教 穷理尽性 巴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卜文化的起源与理性认知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125,共4页
占卜文化存在于人类不同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人趋吉避凶这一朴素愿望的直接反映。占卜作为一种诉诸神秘力量的非理性活动,与道德教化这一理性目标存在矛盾,而这两种倾向却熔冶于占筮之书《周易》中。书中具有卜筮、重德两种价值观,强... 占卜文化存在于人类不同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人趋吉避凶这一朴素愿望的直接反映。占卜作为一种诉诸神秘力量的非理性活动,与道德教化这一理性目标存在矛盾,而这两种倾向却熔冶于占筮之书《周易》中。书中具有卜筮、重德两种价值观,强调卜筮是君子之用,重德才是君子之本,与儒家倡导的基本精神相契合。面对传统占卜文化与互联网结合衍生的乱象,要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卜文化 周易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5,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文明,包括了华夏大地上的各民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度挖掘、正确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紧密关联,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与儒释道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152,共9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qu...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有所发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主张。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中得到某种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世界观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经传与先秦阴阳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涛 陈婉莹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114,共10页
阴阳家是先秦诸子中的重要一家,其学说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的文化经典,在比应、变化、守位等方面对阴阳家的理论建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易传》"生生"、守&qu... 阴阳家是先秦诸子中的重要一家,其学说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的文化经典,在比应、变化、守位等方面对阴阳家的理论建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易传》"生生"、守"时"、"感天"、推衍等理念的推出,又从阴阳家那里得到了某种启示。《周易》经传与先秦阴阳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我们深度考察和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经传 阴阳家 先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经传与先秦兵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涛 孙世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118,129,共7页
兵家是先秦诸子中的重要一家,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的文化经典,从战争社会观、战争规律观、作战指导观等方面对兵家诸子的理论建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先秦兵家的最新军事... 兵家是先秦诸子中的重要一家,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的文化经典,从战争社会观、战争规律观、作战指导观等方面对兵家诸子的理论建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先秦兵家的最新军事理论成果及其在社会政治领域内的创获,也给此后出现的《易传》以深刻启示。先秦兵家与《周易》经传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经传 兵家 先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的君子观
10
作者 张涛 袁江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周易》关于君子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它透过纷繁芜杂的宇宙万象,探究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湛命题,秉持"天人合一"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 《周易》关于君子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它透过纷繁芜杂的宇宙万象,探究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湛命题,秉持"天人合一"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倡导君子应该法天则地,践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培育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努力追求"保合太和"的价值理想,构建了综合百家、超越百家而又独具特色的易学君子观。《周易》的君子观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孕育、嬗变和升华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其当代价值弥足珍贵,应予以深入发掘、大力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君子 君子观 保合太和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周中国思想中的圣人制作与天人合一
11
作者 刘易晴 张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晚周之时,早期中国的天人之学发生了重要变革,致使圣人制作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议题。诸子之中,墨家尚未意识到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其将制作活动视为天人秩序的共同实现方式而对圣人制作的意义毫不怀疑。老庄道家发现了一种自然秩序... 晚周之时,早期中国的天人之学发生了重要变革,致使圣人制作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议题。诸子之中,墨家尚未意识到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其将制作活动视为天人秩序的共同实现方式而对圣人制作的意义毫不怀疑。老庄道家发现了一种自然秩序的可能,在将天确立为无为与自然的代表后,圣人制作被视为造成天人断裂的关键活动。面对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儒家与黄老都基于自然观念重构了制作活动中天人连接的方式。儒家认为天道是自然秩序的最高形式,天道既寄寓在人性之中,也体现在天地之间,圣人制礼只要依循天、地、人之自然就能够维持天人的连续,并更好地呈现天道。黄老发现万物自然具有形名所标识的法度特征,其中,天的法度最为稳定,圣人应当通过参验天道将物之形名整合为统一的法度,如此则能在制法的同时保持天人的相合。诸子对制作与自然关系的讨论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的天人合一之学,对当今人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圣人制作 天人合一 中国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如何双管齐下监督地方官吏
12
作者 张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42-144,共3页
在监督制度层面上,汉朝一方面继承秦朝传统,另一方面继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御史(刺史)巡视制度和自下而上的上计制度,可谓双管齐下。这两种制度,一方面对汉代的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效用,有效维护了中央... 在监督制度层面上,汉朝一方面继承秦朝传统,另一方面继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御史(刺史)巡视制度和自下而上的上计制度,可谓双管齐下。这两种制度,一方面对汉代的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效用,有效维护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进步;但另一方面,由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加之中央朝廷走向昏暗、吏治败坏等因素,最终都随之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监察 御史巡视 上计 地方官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时代里的大命运:班超经略西域
13
作者 张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6,共3页
丝绸之路绵延万里,它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中西交流的坚固桥梁。班超在丝路中断之际重新连通丝绸之路。在今天看来,他的个人能力和社会担当,以及他为天下兴亡竭尽匹夫之责的胆略依然值得学习和发扬,其建功西域、维护丝绸... 丝绸之路绵延万里,它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中西交流的坚固桥梁。班超在丝路中断之际重新连通丝绸之路。在今天看来,他的个人能力和社会担当,以及他为天下兴亡竭尽匹夫之责的胆略依然值得学习和发扬,其建功西域、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事迹在"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下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超 弃笔从戎 西域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
14
作者 张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6,共3页
秦国历史上有重大贡献的谋士有很多,穆公称霸西戎时的百里奚、蹇叔,孝公时为秦奠定基业的商鞅,秦昭王时提"远交近攻"的战略家范雎,支撑秦国文化发展的吕不韦,遑论最终一统天下时的朝廷重臣李斯、尉缭,均是不问出身,量才而用,... 秦国历史上有重大贡献的谋士有很多,穆公称霸西戎时的百里奚、蹇叔,孝公时为秦奠定基业的商鞅,秦昭王时提"远交近攻"的战略家范雎,支撑秦国文化发展的吕不韦,遑论最终一统天下时的朝廷重臣李斯、尉缭,均是不问出身,量才而用,最终为秦国的一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士 变法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不可违",曾严惩逆子 隋文帝法治“理想国”有何独特魅力
15
作者 张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8-80,共3页
隋文帝的开明严律之举堪称历史上的经典案例。他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身体力行杜绝徇私舞弊的行为对当时家族式的腐败起到了震慑与抑止的作用。隋文帝的法治思想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法律文化的长卷上熠熠生辉,值得后人关注并吸收、... 隋文帝的开明严律之举堪称历史上的经典案例。他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身体力行杜绝徇私舞弊的行为对当时家族式的腐败起到了震慑与抑止的作用。隋文帝的法治思想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法律文化的长卷上熠熠生辉,值得后人关注并吸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家人腐败 严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3,共10页
作为历经千百年的经典语句,《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自强不息”本意是以天道明人事,强调“天人合一”,诸子各家则藉此凸显其在个人品格建设方面的意义。汉唐时期,受儒家以及佛教、道教等不同学... 作为历经千百年的经典语句,《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自强不息”本意是以天道明人事,强调“天人合一”,诸子各家则藉此凸显其在个人品格建设方面的意义。汉唐时期,受儒家以及佛教、道教等不同学派的影响,对“自强不息”的阐释趋于多元。至宋明理学,则立足于以“理”解说,并深刻影响了后世对“自强不息”的诠释。以“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为线索探究历代经传注疏和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进程,有助于深化和拓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进一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强不息” 《周易》 诠释 历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以孝治天下”的德化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140-142,共3页
汉代统治者为稳定社会秩序、提振社会风气,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国家治理方针。汉朝政府将"以孝治天下"的思想贯彻到了国家政策、选官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对传统中国的文... 汉代统治者为稳定社会秩序、提振社会风气,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国家治理方针。汉朝政府将"以孝治天下"的思想贯彻到了国家政策、选官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对传统中国的文化、政治及社会,乃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孝治天下 孝道 养老令 举孝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涛 李筱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18-121,共4页
《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它相传最早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所作,此后历经后世学者补充、修订,终成全书.《管子》一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兼收并蓄,它不囿于某一家之成说... 《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它相传最早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所作,此后历经后世学者补充、修订,终成全书.《管子》一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兼收并蓄,它不囿于某一家之成说,而是众采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家之所长,最终熔冶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治国理政思想.其中不少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治国理政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军流犯与小押
19
作者 熊艺钧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6,共10页
在清代,军流犯经营小押的现象十分普遍。在配军流犯经营小押,同清代流放制度及当时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清代流放制度的变革为军流犯经营小押提供了前提条件;小押的行业特征对军流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军流犯之间、军流犯与当地黑势力、... 在清代,军流犯经营小押的现象十分普遍。在配军流犯经营小押,同清代流放制度及当时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清代流放制度的变革为军流犯经营小押提供了前提条件;小押的行业特征对军流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军流犯之间、军流犯与当地黑势力、地方政府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个网络为军流犯经营小押提供支持;地方政府采取"疏纵"策略来防止军流犯逃亡,为解决其生计问题,对军流犯从事灰色行业采取默许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军流犯 小押 流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里吏是如何支撑国家政权的
20
作者 张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42-144,共3页
里最早是先秦社会下的聚落共同体。伴随着战国领土国家的发展,里逐渐成为了国家的基层行政组织。在秦汉时代,里是国家行政管理最为基层的组织,里吏则是国家意志在最基层的体现。里吏不仅是国家行政的管理者,也是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里最早是先秦社会下的聚落共同体。伴随着战国领土国家的发展,里逐渐成为了国家的基层行政组织。在秦汉时代,里是国家行政管理最为基层的组织,里吏则是国家意志在最基层的体现。里吏不仅是国家行政的管理者,也是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持者。与里父老一道,在地方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社会 里吏 父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