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觉创建民族化艺术与文化理论——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先生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会林 王宜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年过八旬的黄会林教授幽默地自称是名"80后"。熟悉她的人知道,这个"80后"可不只是调侃意义上的说辞,黄先生的学术思维、行为方式和精神气质呈现的恰恰就是"80后"的状态。她的日程安排一向很紧张,节奏之快甚至是一般"80后"都无... 年过八旬的黄会林教授幽默地自称是名"80后"。熟悉她的人知道,这个"80后"可不只是调侃意义上的说辞,黄先生的学术思维、行为方式和精神气质呈现的恰恰就是"80后"的状态。她的日程安排一向很紧张,节奏之快甚至是一般"80后"都无法相比的。访谈者王宜文荣幸地受邀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来做黄先生专访,但2015年上半年黄先生日程很满:主持规模宏大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中央各部委以及北京市等决策部门各种咨议活动、还有众多的学术会议及研讨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会林 民族化 文化自觉 “第三极文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逻辑下“Z世代”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叙事策略——基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系列微纪录片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卓凡 吕佰顺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65-77,共13页
纪录片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效果,需要在受众的接受上得到落实。主体对意义的接受有求真与求异两大目的;共情的实现可以作用于主体对这两大目的的感知。主体求真有“文本外符合”与“文本内融贯”两种路径,求异则需要在“认知差”理论的指... 纪录片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效果,需要在受众的接受上得到落实。主体对意义的接受有求真与求异两大目的;共情的实现可以作用于主体对这两大目的的感知。主体求真有“文本外符合”与“文本内融贯”两种路径,求异则需要在“认知差”理论的指导下衡量“认知势能”。在求真方面,“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系列纪录片创作采用“在地性”体验式方法追求“符合论真实”的实现,同时在内容元素与影像呈现形式上实现双重融贯;在求异方面,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注重将全景式主题选择与“Z世代”青年视角相结合以提升“认知差”,同时在“间性思维”指导下平衡“认知差”以求受众能深入理解其意义。在激发受众的共情方面,这个系列的纪录片还从故事情节组织、叙事方式与题材挖掘三方面进行了情感化的综合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纪录片 跨文化传播 接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第三极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黄会林 刘江凯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1期160-163,共4页
世界历史的演进显示,从大规模的"硬碰撞"到长时间的"软抵触",从文明的冲突到文化的融合,这应该是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发展趋势。在这一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尊重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正如保护地理环境和生物多... 世界历史的演进显示,从大规模的"硬碰撞"到长时间的"软抵触",从文明的冲突到文化的融合,这应该是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发展趋势。在这一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尊重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正如保护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一样,成为全世界人民和政府的共识。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中寻找人类理想的发展出路,中国文化作为"第三极文化"也许可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的冲突 文化的融合 文化多样性 命运共同体 第三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气象·学术价值·文化引领——大学生电影节品牌建设与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会林 孙子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6,共2页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影视新学科,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首开先河。此后“三年三大步”:1993年获批“影视艺术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招收首届影视教育专业本科生,1995年获批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也是国...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影视新学科,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首开先河。此后“三年三大步”:1993年获批“影视艺术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招收首届影视教育专业本科生,1995年获批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也是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电影学博士点,令同行、同道瞩目。这三步看似水到渠成,实则建立在系统的思考、规划和执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引领 综合性大学 影视教育 艺术与技术 学位授权点 学术价值 专业本科生 大学生电影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学科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江凯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2,共6页
明确提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学科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构成了事实上的边界与问题意识的拓展,也与其他如比较文学、翻译学、传播学、海外汉学(中国学)等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形成了丰富的对话可能。如果... 明确提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学科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构成了事实上的边界与问题意识的拓展,也与其他如比较文学、翻译学、传播学、海外汉学(中国学)等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形成了丰富的对话可能。如果我们将这一问题纳入近年来国家推出的“双一流”、新文科建设和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视野中,尤其是在国家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背景下,这个问题就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建设问题,也可能对当代中国文化与教育发展等更为宽广的问题产生特殊的示范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海外汉学 当代中国文化 双一流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幕世界 中国梦想——“中国电影与民族主体性”国际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王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79-81,共3页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法国第八大学和巴黎中国电影节共同主办,中法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影与文化主体性”,于2013年11月4日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召开。这是第一次由中法合办,在法国举...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法国第八大学和巴黎中国电影节共同主办,中法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影与文化主体性”,于2013年11月4日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召开。这是第一次由中法合办,在法国举行学术性的电影研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研讨会综述 民族主体性 北京师范大学 法国巴黎 世界 银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国梦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会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2,共5页
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就是在困难中寻求自己的文化出路,凸显一种历史不败精神,构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始终就是在寻找一种文化变革和文化转型。在近代以来的1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历经艰难,上下求... 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就是在困难中寻求自己的文化出路,凸显一种历史不败精神,构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始终就是在寻找一种文化变革和文化转型。在近代以来的1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历经艰难,上下求索,彰显出坚持抗争、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60年以及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上历经艰难、上下求索的"中国梦"。"中国梦"深刻描绘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以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懈奋斗的历史,凝聚了广大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力量。对于文化来说,尤其是对于电影文化来说,实现"中国梦"主要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坚守住自己民族性的优势并发扬光大。吸收欧美电影文化特长是为自己所用,要探求有自己特点的电影文化个性。如今面对着内在和外在的困难,我们要寻求民族自己的电影文化出路。我们的民族电影文化,有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源流、文化个性和文化精神。需要展现出我们民族电影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二是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使中国电影文化与欧洲电影文化、美国电影文化及所有其他电影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类电影文化图景,实现电影文化的"美美与共"。坚守并发扬中国电影自身的优秀特性包括坚持"第三极"电影文化和努力发扬民族化电影的魅力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实现"中国梦"的思考,本文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实现"中国梦",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一是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扩大,须要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精髓注入电影创作中,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二是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扩大,须要加强传播理论的研究;三是中外合拍片应突出中国文化特征,在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之间寻找平衡点;四是汉语的传播与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扩大相互影响,应建立以汉语为先导,以电影为工具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梦 民族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传播 文化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第三极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6,共8页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多种多样文化样式中,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认为有三极。如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具有数千年传统、深厚根基及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可称为"第三极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多种多样文化样式中,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认为有三极。如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具有数千年传统、深厚根基及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可称为"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它以倡导文化多元化为前提,尊重文化的差异,反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世界文化必然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中国式的"第三极文化"以"和谐"为理念,践行创造,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身位置,自主适应时代变化,与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共建一套共同认可的秩序和守则,一起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第三极文化"是学术命题,更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目标。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资源整合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极文化 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而立 支持中国电影发展的青春力量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会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共2页
199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首个由大学生主导的电影盛会——大学生电影节(以下简称“大影节”)诞生于世。自此,大影节携手中国电影,共度30年光辉岁月。走过而立之年,永怀赤子之心,30年来,大学生电影节在无数大... 199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首个由大学生主导的电影盛会——大学生电影节(以下简称“大影节”)诞生于世。自此,大影节携手中国电影,共度30年光辉岁月。走过而立之年,永怀赤子之心,30年来,大学生电影节在无数大学生的辛勤付出及众多电影工作者的鼎力支持下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青涩到成熟,并始终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拍”为特色,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持续而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品位 艺术系 电影工作者 电影事业 三十而立 赤子之心 大学生电影节 青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极文化”体现的“新子学”精神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55-57,共3页
针对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0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战略性构想。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口号,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学&... 针对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0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战略性构想。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口号,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学"构想。"新子学"和"第三极文化"的构想,都是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对两种构想进行深入解读后,揭示"第三极文化"体现的"新子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文化战略 第三极文化 新子学 民族文化 艺术精神 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月见证 青春长存
11
作者 黄会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2,共2页
青春元不老,人间景常新。转眼间,大学生电影节已经走过了28载光阴,从创建初期的青春萌动、头角崭露,到如今的舒枝展叶、卓然自如,大学生电影节在岁月的见证下越发成熟。它的青春锐气和学术锋芒从未变改,文化品格和人文水准始终如一,使... 青春元不老,人间景常新。转眼间,大学生电影节已经走过了28载光阴,从创建初期的青春萌动、头角崭露,到如今的舒枝展叶、卓然自如,大学生电影节在岁月的见证下越发成熟。它的青春锐气和学术锋芒从未变改,文化品格和人文水准始终如一,使其行进于主流之中而不失其独特,比肩于各大电影节而不掩其光彩,成为难以复制的优秀文化品牌。28年来,有幸与大影节携手共进,与青年才俊、青春学子们一路同行,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宝贵经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电影节 文化品格 携手共进 见证 始终如一 青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