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觉创建民族化艺术与文化理论——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先生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会林 王宜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年过八旬的黄会林教授幽默地自称是名"80后"。熟悉她的人知道,这个"80后"可不只是调侃意义上的说辞,黄先生的学术思维、行为方式和精神气质呈现的恰恰就是"80后"的状态。她的日程安排一向很紧张,节奏之快甚至是一般"80后"都无... 年过八旬的黄会林教授幽默地自称是名"80后"。熟悉她的人知道,这个"80后"可不只是调侃意义上的说辞,黄先生的学术思维、行为方式和精神气质呈现的恰恰就是"80后"的状态。她的日程安排一向很紧张,节奏之快甚至是一般"80后"都无法相比的。访谈者王宜文荣幸地受邀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来做黄先生专访,但2015年上半年黄先生日程很满:主持规模宏大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中央各部委以及北京市等决策部门各种咨议活动、还有众多的学术会议及研讨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会林 民族化 文化自觉 “第三极文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平台传播效果研究——202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会林 郭星儿 蒋正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2023年“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延续“以外国受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调研目标。调研以2020—2022年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平台上的整体表现为样本,从媒体关注度、社交平台表现、二次传播效果、意见领袖效能等... 2023年“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延续“以外国受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调研目标。调研以2020—2022年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平台上的整体表现为样本,从媒体关注度、社交平台表现、二次传播效果、意见领袖效能等方面出发,全面评估2020—2022年间,中国电影在海外网络的传播效果。调研结果显示,2020—2022年因全球社交隔离等原因,中国电影海外平台传播效果好于之前年份;要重视YouTube意见领袖影响效能;境外媒体整体对中国电影的报道较为积极;Letterboxd、TMDB等专业平台对影片热度有较大影响;Twitter普通群体对民生问题电影关注较多、粉丝超过1千万群体对中国动画电影关注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新建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评价体系、发挥中华文化主体性等加快“十四五”期间电影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案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海外网络传播 评价体系 中华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报告(下)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会林 封季尧 +1 位作者 白雪静 杨卓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4,共6页
(接上期) 四、2013数据调研的延续和变化 “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调研”项目是年度调研项目,在调研问卷设计和报告撰写上保持延续性.如持续调研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数量的变化、观看中国电影渠道的变化、对中国类型电影评价... (接上期) 四、2013数据调研的延续和变化 “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调研”项目是年度调研项目,在调研问卷设计和报告撰写上保持延续性.如持续调研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数量的变化、观看中国电影渠道的变化、对中国类型电影评价的变化、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关系变化等方面的数据.同时,每年的调研都会突出研究重点.2011年数据调研侧重从文化角度研究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概况.2012年数据调研侧重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受访者的影响角度研究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2013年侧重从母语、汉语掌握程度、观看渠道对受访者的影响角度研究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影响力 调研项目 中国电影 电影文化 传播研究 国际传播 报告撰写 问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调研报告(上)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会林 封季尧 +1 位作者 白雪静 杨卓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2,共9页
2013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数据调研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回收1436份有效问卷,涉及99个国家和地区。调研报告重点就汉语水平对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的影响、不同母语区的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的状况、选择网络为主要观看... 2013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数据调研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回收1436份有效问卷,涉及99个国家和地区。调研报告重点就汉语水平对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的影响、不同母语区的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的状况、选择网络为主要观看中国电影渠道的受访者的行为特点以及受访者对中国类型片的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认为,"中国梦"理论解决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核心问题;中国电影扩大国际影响力应不断增强电影创新能力和传播"正能量"的自觉意识;中国电影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观众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中国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对中国文化欧洲传播的影响研究——2018年度中国电影欧洲地区传播调研报告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会林 杨歆迪 +1 位作者 王欣 杨卓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2018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查研究以欧洲观众为对象,围绕"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化认知"这一命题探讨中国电影在欧洲的传播情况,以及中国电影接触与评价对于受访者认知中国文化的影响。调研发现,中国电影在欧洲的传... 2018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查研究以欧洲观众为对象,围绕"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化认知"这一命题探讨中国电影在欧洲的传播情况,以及中国电影接触与评价对于受访者认知中国文化的影响。调研发现,中国电影在欧洲的传播情况相对良好,受访者的中国电影观影频率与评价均呈现积极态势。受访者的中国电影接触与评价对受访者认知中国文化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受访者的观影评价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中国文化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电影接触 欧洲观众 文化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海外网络受众接受度的实证研究--2021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会林 黄昕亚 祁雪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81,共8页
电影是承载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形式,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中国电影国际网络受众接受度模型,采用数据挖掘、因子分析计算中国电影海外网络受众接受度得分,得出2016-2020... 电影是承载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形式,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中国电影国际网络受众接受度模型,采用数据挖掘、因子分析计算中国电影海外网络受众接受度得分,得出2016-2020年度海外网络平台受众接受度排名前20位的中国国产电影,从中解读中国电影国际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电影国际网络传播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海外网络平台 受众接受度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认知对观看中国电影期望与行为的影响研究——2020年度中国电影东南亚地区传播调研报告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会林 黄偲迪 黄宇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东南亚观众对中国电影内容理解的不同方面存在差别;东南亚观众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对观影期望的中介效应明显,其观影行为显著受到观影期望的影响;东南亚观众的中国文化认知显著影响其观影期望,东南亚开展的集体中国文化活动对中国... 东南亚观众对中国电影内容理解的不同方面存在差别;东南亚观众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对观影期望的中介效应明显,其观影行为显著受到观影期望的影响;东南亚观众的中国文化认知显著影响其观影期望,东南亚开展的集体中国文化活动对中国电影的传播具有突出贡献,对中国方言的了解能够影响其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但对其观影期望影响不大;东南亚华裔和非华裔观众表现差异明显,对中国电影的期待程度及观影行为的差异明显大于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电影期望 东南亚观众 文化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长效影响力研究——2022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会林 许莹 郭欣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4,共11页
电影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长效影响力与以票房为代表的即时影响力不同,它更加看重电影的精神文化功能与价值。2022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采用数据挖掘因子分析计算中国电影国际传播长效影响力得分... 电影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长效影响力与以票房为代表的即时影响力不同,它更加看重电影的精神文化功能与价值。2022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采用数据挖掘因子分析计算中国电影国际传播长效影响力得分,并得出2012—2022年近十年国际传播长效影响力排名前50位的中国电影,将那些在国际上“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中国电影打捞上岸。通过数据分析,解读国际传播过程中具有较高长效影响力的中国电影具备的质素与特征以及对外国观众产生的影响,针对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国际传播长效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长效影响力 数据分析 精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传播与接受效果——2015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 被引量:51
9
作者 黄会林 朱政 +2 位作者 方彬 孙振虎 丁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5,共9页
2015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项目着力调查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传播与接受效果。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共发放1800份调研问卷,回收1482份有效问卷,样本涉及6个区域共46个国家、31种母... 2015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项目着力调查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传播与接受效果。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共发放1800份调研问卷,回收1482份有效问卷,样本涉及6个区域共46个国家、31种母语人群。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影响力尚欠佳,传播与接受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宣传推广还需整体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一带一路 传播渠道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中欧对话——“中国与欧洲:多层次比较与全方位理解”国际研讨会亲历
10
作者 罗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7-138,共2页
2014年3月28-29日,由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和德国波鸿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与欧洲:多层次比较与全方位理解”国际研讨会在意大利罗马大学斯平尼利中心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比利时、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中国文化 多层次 欧洲 对话 中欧 意大利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与国家形象传播——2017年度中国电影北美地区传播调研报告 被引量:27
11
作者 黄会林 孙子荀 +1 位作者 王超 杨卓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2017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以北美地区为对象,围绕"国家形象"这一命题,探讨了中国电影在北美地区的传播情况,以及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调研发现,中国电影在北美地区的传播呈现积极态势,中国... 2017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以北美地区为对象,围绕"国家形象"这一命题,探讨了中国电影在北美地区的传播情况,以及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调研发现,中国电影在北美地区的传播呈现积极态势,中国电影整体上反映着正面的中国形象,观看中国电影对受访者评价中国形象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海外传播 北美观众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气象·学术价值·文化引领——大学生电影节品牌建设与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会林 孙子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6,共2页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影视新学科,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首开先河。此后“三年三大步”:1993年获批“影视艺术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招收首届影视教育专业本科生,1995年获批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也是国...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影视新学科,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首开先河。此后“三年三大步”:1993年获批“影视艺术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招收首届影视教育专业本科生,1995年获批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也是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电影学博士点,令同行、同道瞩目。这三步看似水到渠成,实则建立在系统的思考、规划和执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引领 综合性大学 影视教育 艺术与技术 学位授权点 学术价值 专业本科生 大学生电影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韩观众电影接触与偏好对其认知中国的影响——2019年度中国电影日韩地区传播调研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会林 李慧研 杨卓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年度调研以日韩观众为对象,重点围绕"电影接触与偏好对日韩观众认知中国的影响"这一命题探讨中国电影在日韩地区的传播情况,以及作为间接认知经验的中国电影对日韩受访者认知中国的影响。通过150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 本年度调研以日韩观众为对象,重点围绕"电影接触与偏好对日韩观众认知中国的影响"这一命题探讨中国电影在日韩地区的传播情况,以及作为间接认知经验的中国电影对日韩受访者认知中国的影响。通过150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电影在日韩两国的传播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韩国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的频率显著高于日本,日本受访者认知中国的情况受到外国电影的影响显著,韩国受访者对香港电影的喜好程度较高,但并未因此影响对华认知,韩国受访者认知中国的情况受到中国内地电影及韩国本土电影偏好程度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日本观众 韩国观众 观影偏好 观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学科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江凯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2,共6页
明确提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学科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构成了事实上的边界与问题意识的拓展,也与其他如比较文学、翻译学、传播学、海外汉学(中国学)等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形成了丰富的对话可能。如果... 明确提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学科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构成了事实上的边界与问题意识的拓展,也与其他如比较文学、翻译学、传播学、海外汉学(中国学)等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形成了丰富的对话可能。如果我们将这一问题纳入近年来国家推出的“双一流”、新文科建设和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视野中,尤其是在国家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背景下,这个问题就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建设问题,也可能对当代中国文化与教育发展等更为宽广的问题产生特殊的示范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海外汉学 当代中国文化 双一流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幕世界 中国梦想——“中国电影与民族主体性”国际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王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79-81,共3页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法国第八大学和巴黎中国电影节共同主办,中法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影与文化主体性”,于2013年11月4日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召开。这是第一次由中法合办,在法国举...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法国第八大学和巴黎中国电影节共同主办,中法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影与文化主体性”,于2013年11月4日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召开。这是第一次由中法合办,在法国举行学术性的电影研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研讨会综述 民族主体性 北京师范大学 法国巴黎 世界 银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会林 高永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提出"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使代表和反映"第三极文化"的电影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观众所共享,使其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各国电影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极文化 第三极电影文化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国梦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会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2,共5页
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就是在困难中寻求自己的文化出路,凸显一种历史不败精神,构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始终就是在寻找一种文化变革和文化转型。在近代以来的1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历经艰难,上下求... 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就是在困难中寻求自己的文化出路,凸显一种历史不败精神,构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始终就是在寻找一种文化变革和文化转型。在近代以来的1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历经艰难,上下求索,彰显出坚持抗争、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60年以及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上历经艰难、上下求索的"中国梦"。"中国梦"深刻描绘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以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懈奋斗的历史,凝聚了广大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力量。对于文化来说,尤其是对于电影文化来说,实现"中国梦"主要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坚守住自己民族性的优势并发扬光大。吸收欧美电影文化特长是为自己所用,要探求有自己特点的电影文化个性。如今面对着内在和外在的困难,我们要寻求民族自己的电影文化出路。我们的民族电影文化,有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源流、文化个性和文化精神。需要展现出我们民族电影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二是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使中国电影文化与欧洲电影文化、美国电影文化及所有其他电影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类电影文化图景,实现电影文化的"美美与共"。坚守并发扬中国电影自身的优秀特性包括坚持"第三极"电影文化和努力发扬民族化电影的魅力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实现"中国梦"的思考,本文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实现"中国梦",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一是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扩大,须要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精髓注入电影创作中,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二是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扩大,须要加强传播理论的研究;三是中外合拍片应突出中国文化特征,在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之间寻找平衡点;四是汉语的传播与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扩大相互影响,应建立以汉语为先导,以电影为工具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梦 民族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传播 文化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第三极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6,共8页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多种多样文化样式中,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认为有三极。如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具有数千年传统、深厚根基及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可称为"第三极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多种多样文化样式中,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认为有三极。如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具有数千年传统、深厚根基及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可称为"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它以倡导文化多元化为前提,尊重文化的差异,反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世界文化必然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中国式的"第三极文化"以"和谐"为理念,践行创造,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身位置,自主适应时代变化,与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共建一套共同认可的秩序和守则,一起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第三极文化"是学术命题,更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目标。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资源整合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极文化 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而立 支持中国电影发展的青春力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会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共2页
199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首个由大学生主导的电影盛会——大学生电影节(以下简称“大影节”)诞生于世。自此,大影节携手中国电影,共度30年光辉岁月。走过而立之年,永怀赤子之心,30年来,大学生电影节在无数大... 199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首个由大学生主导的电影盛会——大学生电影节(以下简称“大影节”)诞生于世。自此,大影节携手中国电影,共度30年光辉岁月。走过而立之年,永怀赤子之心,30年来,大学生电影节在无数大学生的辛勤付出及众多电影工作者的鼎力支持下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青涩到成熟,并始终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拍”为特色,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持续而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品位 艺术系 电影工作者 电影事业 三十而立 赤子之心 大学生电影节 青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极文化”体现的“新子学”精神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55-57,共3页
针对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0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战略性构想。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口号,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学&... 针对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0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战略性构想。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口号,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学"构想。"新子学"和"第三极文化"的构想,都是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对两种构想进行深入解读后,揭示"第三极文化"体现的"新子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文化战略 第三极文化 新子学 民族文化 艺术精神 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