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郑永和 王一岩 《科学与社会》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焦点: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大的人机对话、逻辑推理、资源生成能力,为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有助于推动科学教育实践样态变革、助力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促进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 焦点: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大的人机对话、逻辑推理、资源生成能力,为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有助于推动科学教育实践样态变革、助力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促进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科学教育改革的战略意义,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实践的深度整合,正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的潜在风险,以助力科学教育的创新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高质量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度十大基础教育研究热点
2
作者 褚宏启 李大圣 +8 位作者 徐洁 陈大伟 荣维东 宁本涛 陈家尧 杨昌义 潘德梁 丁书林 罗潇 《今日教育》 2024年第12期20-25,共6页
从中国知网导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所列基础教育类(G62/G63,除学科教育)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3年)转载指数排名所列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共27本(见文末)含有关键词信息的刊物在2024年(截至11月底)发表的共7... 从中国知网导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所列基础教育类(G62/G63,除学科教育)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3年)转载指数排名所列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共27本(见文末)含有关键词信息的刊物在2024年(截至11月底)发表的共7750篇文章的关键词信息,通过Bicomb2.04(书目分析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共提取出26052个关键词。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对关键词进行了合理范围内的数据清洗与筛查:将含义相近或具有从属关系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跨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学习”等统称为“跨学科学习”,将“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课程”“AI”等合称为“人工智能”;剔除表示地名和人名的关键词,“职业教育”“高校”等与基础教育研究主题不相关或弱相关的关键词,以及“研究”“探析”等含义宽泛的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基础教育研究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主题学习 跨学科学习 中国知网 从属关系 数据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傅王倩 陆莎 《现代特殊教育》 2020年第9期77-79,共3页
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特征以及其需要特别设计的教学决定了特殊教育工作的艰巨性,而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需要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许多发达国家建立并完善了本国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 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特征以及其需要特别设计的教学决定了特殊教育工作的艰巨性,而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需要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许多发达国家建立并完善了本国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制定了严格标准。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四国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普遍依据法制化、标准化以及非终身制三个基本原则确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特殊教育教师 教师资格制度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访谈:深化教育改革七人谈
4
作者 蒙石荣(《今日教育》执行主编) 褚宏启 +5 位作者 储朝晖 项贤明 柳夕浪 刘京海 刘秀祥 李祖文 《今日教育》 2024年第11期4-7,共4页
11月8日—10日,今日教育论坛暨深化教育改革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褚宏启、储朝晖、项贤明、柳夕浪、刘京海、刘秀祥、李祖文等知名学者、校长和名师,围绕“教育强国”就“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家精神”“数字化转型”“新... 11月8日—10日,今日教育论坛暨深化教育改革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褚宏启、储朝晖、项贤明、柳夕浪、刘京海、刘秀祥、李祖文等知名学者、校长和名师,围绕“教育强国”就“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家精神”“数字化转型”“新课标新教材”等话题分享深刻洞察和前沿观点。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七位嘉宾进行了一场线上“微访谈”,共同探讨“深化教育改革最应‘深’在哪里?”以及“心中的‘未来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育强国 创新人才培养 新教材 新课标 前沿观点 教育家精神 深化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高考志愿填报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5
作者 康亚华 王小五 袁卫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4期35-37,共3页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志愿填报面临挑战,如信息过载筛选难度大、信息不对称与误导、技术操作障碍、学生心理压力增大等。面对挑战,本文分析了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学生及家长、社会等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信息化 高中生 志愿填报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及标准——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傅王倩 陆莎 《现代特殊教育》 2020年第13期75-79,共5页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许多发达国家注重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制定了严格标准。文章以美国、英国、...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许多发达国家注重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制定了严格标准。文章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四国为例,介绍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资格的认证及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特殊教育教师 认证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现实问题与路径思考 被引量:41
7
作者 金志峰 庞丽娟 杨小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2,共8页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学校布局过程中存在片面注重规模效益、过度开展撤点并校的问题,加剧了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的衰落,动摇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文化根基。布局...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学校布局过程中存在片面注重规模效益、过度开展撤点并校的问题,加剧了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的衰落,动摇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文化根基。布局问题背后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决策机制和政策执行等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和地区差异巨大等客观因素。当前应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观,研究制定科学的布局标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推动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城乡学校布局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一岩 塔卫刚 赵芳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4,共7页
数字技术为新质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新质人才”指能够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塑造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开辟新赛道,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其核心特质包括: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人机协同思维与能力、自省自觉... 数字技术为新质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新质人才”指能够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塑造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开辟新赛道,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其核心特质包括: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人机协同思维与能力、自省自觉与自主学习、数字合作与问题解决、数字创新与开拓能力、数字伦理与社会责任。文章梳理了新质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包括:开拓创新锚定新质人才愿景、自主自觉奠定人才培养基调、探究实践引领育人模式转型、人机协同驱动教育实践创新。未来数字教育背景下新质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全面的新质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人机协同的数字学习方式创新、打造系统完善的新质人才培育课程、构建跨学科数字教育探究实践体系、创建协同创新的新质人才培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人才 数字教育 新质教育生产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优师计划”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和双赢 被引量:4
9
作者 孔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5,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教育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双向逻辑互动关系。从正向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教育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双向逻辑互动关系。从正向关系来看,教育能够培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为全面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从反向关系来看,乡村能否振兴决定着乡村教育的质量,密切关系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启动实施了“优师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高质量乡村教师,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优师计划”已经实施两年,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专业化,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落实“优师计划”的支持政策,但是乡村振兴如何助推“优师计划”的体系完善以及“优师计划”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设计。建立“优师计划”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当下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亟需破解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院育儿”:城市养育共同体的远去与当归 被引量:2
10
作者 安超 《教育家》 2022年第25期16-17,共2页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子其子”的公共育儿观念,育儿从来不是只由母亲或某一家庭个体承担的私人化事务。在传统乡土社会,养育是通过家族、村落这种血缘和地缘共同体来共同参与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推进和人口聚集...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子其子”的公共育儿观念,育儿从来不是只由母亲或某一家庭个体承担的私人化事务。在传统乡土社会,养育是通过家族、村落这种血缘和地缘共同体来共同参与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推进和人口聚集带来的城市化效应,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家族和村庄为核心的养育共同体式微。随着集体化时代单位制度的确立,基于业缘、地缘形成的各种单位大院、胡同、弄堂、巷子等作为市井生活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牧歌式 市井生活 集体化时代 城市化效应 个体承担 现代工业文明 私人化 生产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提升中小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11
作者 周秀平 《教育家》 2019年第38期1-1,共1页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的三大主体。提升中小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构成一个整体,协同发挥作用。《说文解字》中,"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它的上半部分是象的"人体背部"之形——"八...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的三大主体。提升中小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构成一个整体,协同发挥作用。《说文解字》中,"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它的上半部分是象的"人体背部"之形——"八",表示两根肩胛骨,下半部分"厶"读音为si。与私相背,就是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参与 公共文明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