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育智能体: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
-
-
作者
郑娅峰
赵亚宁
黄璟玥
包昊罡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科技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59,共12页
-
基金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虚拟实验环境下科学探究过程自动监测与适应性反馈研究”(62377005)
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赋能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科研项目“科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与路径研究”(RGZNJY2023-ZD-02)。
-
文摘
教育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应用的重要形式,已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对国内外149篇教育智能体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教育智能体应用在学段上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科主要分布在基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以技术演进为时间轴,教育智能体经历了以规则驱动为核心的智能导师阶段、以多模态感知为中心的教学代理阶段和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对话型智能体阶段,其发展受到认知理论、社会情感理论以及元认知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形成了包含认知过程支持、情感与动机激发、元认知与自我调节、协作与互动促进四个方面的功能体系,展现出从单向知识传递向多模态交互与高阶思维培养的转型趋势。未来,教育智能体研究可深度融合教育理论,增强智能体决策的可解释性;深化高阶思维引导,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形成全链条数据闭环,实现与教育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多智能体协同体系,提升复杂任务的适配能力。
-
关键词
教育智能体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教学代理
多智能体
系统性文献综述
-
Keywords
Educational Agents
AI in Education
Pedagogical Agents
Multi-Agent Systems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虚拟科学探究学习:内涵、价值与实施框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郑娅峰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科技中心
-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4,共9页
-
基金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虚拟实验环境下科学探究过程自动监测与适应性反馈研究”(62377005)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智能技术赋能虚拟科学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与动态支持研究”(23YJA880086)。
-
文摘
虚拟科学探究学习作为一种虚拟实验环境与科学探究活动有效融合的新型学习形式,在培养学习者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对虚拟科学探究学习的概念、价值和实施方式等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准确认识,这阻碍了其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和价值发挥。虚拟科学探究学习的本质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实践为中心,通过创设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提供适应性的过程支持等,促进学习者的科学观察具象化、探究过程有序性、知识获取整合性和能力发展迁移性。设计虚拟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应坚持以探究式教学理念为引领、以交互式学习环境为支撑、以过程性学习评价为助力、以智能化学习干预为保障的设计原则,构建以数智技术为底座,融合环境、活动和过程要素,支持学习者开展虚拟环境下交互式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框架,实现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未来研究应在强基固本、育人为先、精准赋能和人机协同等方面加强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我国高质量虚拟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虚拟科学探究学习
科学教育
核心特征
设计原则
实施框架
-
Keywords
Virtual Science Inquiry Learning
Science Education
Core Characteristics
Design Principles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