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8,共8页
日本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起着引发和启示的作用。两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有着高度的相通和相似性,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的不同,两国文学的发展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推... 日本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起着引发和启示的作用。两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有着高度的相通和相似性,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的不同,两国文学的发展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推动力: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推动力主要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政治;日本现代文学的基本的推动力则主要来自文学内部的矛盾运动。由于两国作家的处境和立场的不同,两国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总体上说,日本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引人注目、触目显眼的,但又多是外在的、暂时的和局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日本现代文学 发展进程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略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兆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20,共8页
中国是一个传记文学异常早熟,而古代传记文学创作又异常发达的国家。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个文学门类专门研究不够,宣传不多,所以外国学者对我国这方面的成就知之甚少。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可大致分为“史传”、“散传”、“类传”... 中国是一个传记文学异常早熟,而古代传记文学创作又异常发达的国家。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个文学门类专门研究不够,宣传不多,所以外国学者对我国这方面的成就知之甚少。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可大致分为“史传”、“散传”、“类传”和“专传”等四大类。其突出的特点是:其一有明确的功利性,其二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其三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其四是篇幅短小,易于诵读,其五是文字凝炼,语言精美。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传记文学 传记分类 发展过程 传记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0-26,共7页
长期以来,在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关系上,一派重要的观点认为伏羲女娲是兄妹婚神话的代表,甚至二者同出一源。其实只要在古代文献与考古学发现的基础上,利用近年来采集的现代汉民族口承神话资料,来重新考察这一问题,就可发现女... 长期以来,在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关系上,一派重要的观点认为伏羲女娲是兄妹婚神话的代表,甚至二者同出一源。其实只要在古代文献与考古学发现的基础上,利用近年来采集的现代汉民族口承神话资料,来重新考察这一问题,就可发现女娲伏羲、与兄妹婚神话很可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女娲 兄妹婚 粘连与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小说举隅——巴思的《迷失在游乐场中》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象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6-73,共8页
《迷失在游乐场中》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其主要审美特征是:一、叙事结构和形式上的实验和创新。二、强烈的自我指涉性和自我意识。三、采用戏仿的手法。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小说 结构形式 自我指涉性 戏仿 叙事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味说探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壮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8-74,共7页
中国人不但以表现性的方式来创作艺术,也以表现性的方式来鉴赏和评价艺术,而最能代表这种主观性艺术审美立场的概念,莫过于“味”。“味”作为艺术审美概念,在我国发端甚早,它与我国人的审美意识本身即起源于味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 中国人不但以表现性的方式来创作艺术,也以表现性的方式来鉴赏和评价艺术,而最能代表这种主观性艺术审美立场的概念,莫过于“味”。“味”作为艺术审美概念,在我国发端甚早,它与我国人的审美意识本身即起源于味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考证“美”字的原始内涵,寻绎它从单纯的味觉到艺术审美概念的发展过程,举出先秦到六朝以“味”来评艺衡文的许多实例,证明这一衡文标准并非始于六朝,而是一个十分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味 艺术审美 探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试论曹禺剧作“对宇宙间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4-60,共7页
曹禺剧作从《雷雨》到《原野》,始终表现了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在对人类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曹禺剧作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而这正是曹禺剧作“... 曹禺剧作从《雷雨》到《原野》,始终表现了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在对人类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曹禺剧作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而这正是曹禺剧作“说不尽”的魅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剧作 命运探幽 《雷雨》 《日出》 《原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扩建乐府与西汉俗乐的兴盛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斌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146-151,共6页
关键词 俗乐 汉代乐府 《乐记》 武帝 《挽歌》 司马相如 《风俗通义》 西汉时期 《汉书·艺文志》 河间献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 被引量:3
8
作者 钟敬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39,共4页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钟敬文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从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后改为歌谣研究会)活动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80年了。但是,从1918年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的时候),一路上起起伏伏,尽管...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钟敬文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从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后改为歌谣研究会)活动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80年了。但是,从1918年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的时候),一路上起起伏伏,尽管整个学术活动没有完全中止过,成绩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志 中国现代民俗学 绍兴 民俗学会 民俗学者 图赞 学位授予点 民俗现象 民间文学 社会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自主性(笔谈) 文学批评的理想形态 被引量:2
9
作者 童庆炳 王珂 《河北学刊》 2000年第5期56-62,共7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自主性 文学批评 人格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的穷儒意识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魁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27,共7页
所谓穷儒,首先是经济上的贫穷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们既用“君子固穷”激励安慰自己,又叹老嗟贫,为功业无成而愧恨。“穷儒意识”是一种情感化的道德观念。杜甫是真正的“穷儒”,具有强烈的“穷儒意识”,并对他各个时期... 所谓穷儒,首先是经济上的贫穷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们既用“君子固穷”激励安慰自己,又叹老嗟贫,为功业无成而愧恨。“穷儒意识”是一种情感化的道德观念。杜甫是真正的“穷儒”,具有强烈的“穷儒意识”,并对他各个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他咏穷伤贫的诗歌是他充满矛盾的“穷儒意识”的体现,是他贫穷一生的“年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穷儒 穷儒意识 诗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学价值论与诗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5-82,共8页
魏晋玄学对这一时期的诗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价值论的影响即为其中之一。由玄学“以无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魏晋六朝诗学在审美取向上相应地表现为重神贵虚、自然清丽和以悲为美。尽管魏晋六朝诗学中的这些变化尚有别的因素的作... 魏晋玄学对这一时期的诗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价值论的影响即为其中之一。由玄学“以无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魏晋六朝诗学在审美取向上相应地表现为重神贵虚、自然清丽和以悲为美。尽管魏晋六朝诗学中的这些变化尚有别的因素的作用,但玄学作为一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也只有从玄学的影响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价值论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野》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65,共5页
《原野》的象征意义邹红继《日出》之后,大约在1936年末到1937年初,曹禺创作了他的第三部多幕剧《原野》。动荡的时局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原野》和前两部剧作的命运不同,几乎没引起什么轰动。曹禺对这部生不逢时的《原野... 《原野》的象征意义邹红继《日出》之后,大约在1936年末到1937年初,曹禺创作了他的第三部多幕剧《原野》。动荡的时局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原野》和前两部剧作的命运不同,几乎没引起什么轰动。曹禺对这部生不逢时的《原野》,也不像当初《雷雨》、《日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 仇虎 《雷雨》 象征意义 曹禺 焦母 原始生命力 普罗米修斯 政治思想 焦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敬文先生的散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志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48,共6页
钟敬文先生的散文郭志刚今年是“五四”运动78周年,而钟先生正在度过他的95岁华诞。95减去78,提醒我们注意,钟先生当年正好以青春姿态参与了“五四”运动刚刚开创的伟大事业。现在,“五四”已经成了一个永久性的历史名词,... 钟敬文先生的散文郭志刚今年是“五四”运动78周年,而钟先生正在度过他的95岁华诞。95减去78,提醒我们注意,钟先生当年正好以青春姿态参与了“五四”运动刚刚开创的伟大事业。现在,“五四”已经成了一个永久性的历史名词,由它冠名的时代也已成了一个新纪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 后期散文 周作人 托尔斯泰 “五四”精神 文学理论 郁达夫 中外文化名人 现代派诗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生成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纪德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0-86,共7页
历史演义之所以在明代生成,1.受惠于前代的讲史平话和历史剧;2.得益于悠久深厚的史学传统;3.契合了作家及社会受众的审美文化心理;4.具备了适宜其生存的外在政治文化氛围;5.受到了商业经济特别是出版印刷业的刺激和促进... 历史演义之所以在明代生成,1.受惠于前代的讲史平话和历史剧;2.得益于悠久深厚的史学传统;3.契合了作家及社会受众的审美文化心理;4.具备了适宜其生存的外在政治文化氛围;5.受到了商业经济特别是出版印刷业的刺激和促进。在把握历史演义的文体特性及其演化规律时,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演义 平话和历史剧 史传 审美文化心理 政治文化氛围 印刷出版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与《楚汉春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真瑜 《人文杂志》 1986年第6期29-36,共8页
《史记》是我国先秦以及汉初历史文化的总结,班固曾概括指出它们的联系:“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在班固提到的这些历史著作中,《楚汉春秋》颇值得注意,尤其在研究《... 《史记》是我国先秦以及汉初历史文化的总结,班固曾概括指出它们的联系:“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在班固提到的这些历史著作中,《楚汉春秋》颇值得注意,尤其在研究《史记》与先秦以及汉初文化的联系时,《楚汉春秋》更不可忽略。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汉春秋》 《史记》 司马迁 沛公 辑本 刘邦 三家注 节文 叔孙通 韩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品的突破与局限——从文体演变的角度看晚明小品的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德建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4期58-6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小品”一词在晚明的使用状况的分析 ,认为小品不是文体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 ,而是特定时代的文体演化的产物。在晚明 ,笔记其实是小品的主体 ,其产生正是出于对正统思想的反抗。在此基础上 ,小品通过对我国古代笔记传统的发... 本文通过对“小品”一词在晚明的使用状况的分析 ,认为小品不是文体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 ,而是特定时代的文体演化的产物。在晚明 ,笔记其实是小品的主体 ,其产生正是出于对正统思想的反抗。在此基础上 ,小品通过对我国古代笔记传统的发挥 ,在文体发展上有所突破 ,从而获得了个性表达的自由 ,实现了小品自白自娱的功能。但小品的大量流行 ,从另一方面也使晚明文人束缚了自我 ,导致知识的僵化和创造力的匮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晚明 文体演变 反抗 局限 正统思想 自娱 文人 古代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端康成小说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乃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95-100,共6页
川端康成小说的人物塑造何乃英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人物塑造方面其特征尤为突出。善于表现卑贱者善于表现卑贱者,善于表现卑贱者的生活和感受,善于表现卑贱者身上所体现... 川端康成小说的人物塑造何乃英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人物塑造方面其特征尤为突出。善于表现卑贱者善于表现卑贱者,善于表现卑贱者的生活和感受,善于表现卑贱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这是川端康成在人物塑造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小说 《伊豆的舞女》 《雪国》 女性形象 新感觉派 人物塑造 小说创作 男性形象 岛村 意识流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红楼梦》——对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的尝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青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文从分析《红楼梦》的文本因素及其关系维度入手来揭示其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又将文本置于具体文化历史语境中予以考察,从而揭示文化历史语境的意义生成模式与文本意义生成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两种意义生成模式之关系的分析... 本文从分析《红楼梦》的文本因素及其关系维度入手来揭示其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又将文本置于具体文化历史语境中予以考察,从而揭示文化历史语境的意义生成模式与文本意义生成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两种意义生成模式之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红楼梦》的深层文化意蕴,即宝黛作为文本全导因素所体现的士人全体意识与独立精神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文本意义的生成模式 深层文化意蕴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方文学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乃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65,共7页
东方文学,即亚洲和非洲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加以对照和比较,可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古代东方地区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中... 东方文学,即亚洲和非洲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加以对照和比较,可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古代东方地区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中古东方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近代东方文学实力较弱但却放射异彩,现代东方文学正在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学 西方文学 比较研究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对自然美的发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一川 《江汉论坛》 1985年第6期46-50,共5页
比较美学的研究领域是广泛的,可以就理论本身(如它的研究对象、方法、范畴)进行探讨,也可以比较地研究审美现象。人们为什么向往湖滨、海滩、山林?因为那里有美。自然美为什么会成为如此令人沉醉的审美对象?本文拟通过中西方认识自然美... 比较美学的研究领域是广泛的,可以就理论本身(如它的研究对象、方法、范畴)进行探讨,也可以比较地研究审美现象。人们为什么向往湖滨、海滩、山林?因为那里有美。自然美为什么会成为如此令人沉醉的审美对象?本文拟通过中西方认识自然美的轨迹的比较,简答这一问题。一如果你打开歌德自传《诗与真》、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雪莱诗集、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你会深深惊奇于他们对自然美的洞见、酷爱。但是,西方人“发现”自然美却是很晚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西方人 社会美 陶渊明 生命律动 自然之美 象征意义 山林 早发现 游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