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变革与重构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晓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5,共8页
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在确立之初曾掀起了适用高潮,但其适用现状不容乐观,总体来看其预期作用并未能得到充分展示。制度设立具有的或多或少的被动性及指导思想的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诉前禁令适用的混乱状况。当前知识产权制度... 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在确立之初曾掀起了适用高潮,但其适用现状不容乐观,总体来看其预期作用并未能得到充分展示。制度设立具有的或多或少的被动性及指导思想的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诉前禁令适用的混乱状况。当前知识产权制度仍处于持续变革中,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对既有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了较大冲击,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仍有可能扩充,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变革与重构已经迫在眉睫。知识产权诉前禁令要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减轻申请人的证明义务和法院的审查责任,重构担保与反担保制度,将是否作出诉前禁令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让当事人的意志与利益在诉前禁令制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积极扩展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适用的新空间,适当兼顾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利益的平衡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诉前禁令 担保与反担保 效率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标近似、商品类似的判定:标准、问题及出路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庆辉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近似、商品类似既是商标确权的判定标准,也是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我国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对商标近似、商品类似的判定,均采混淆标准,这在我国目前的商标法框架下,能有效地保护在先商标权,具有合理性。但是,...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近似、商品类似既是商标确权的判定标准,也是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我国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对商标近似、商品类似的判定,均采混淆标准,这在我国目前的商标法框架下,能有效地保护在先商标权,具有合理性。但是,据此判定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在实践中也出现裁判结论不一的问题,引起争议。因此,有必要实现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判定标准的客观化。为此,要重新梳理商标近似、商品类似与商标侵权的关系,在商标法中明确采纳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标准,并明确商标近似、商品类似仅是影响混淆可能性的两个因素,并非商标侵权的充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近似 商品类似 侵权标准 混淆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授权程序中的权利要求解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庆辉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41,共9页
说明书是发明人定义其发明的技术词典,是权利要求之母。基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专利授权程序中,应当采用"语境论"的权利要求解释规则,即结合权利要求书的上下文和说明书、附图等内部证据确定权利要求的含义;当内部证据不足以... 说明书是发明人定义其发明的技术词典,是权利要求之母。基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专利授权程序中,应当采用"语境论"的权利要求解释规则,即结合权利要求书的上下文和说明书、附图等内部证据确定权利要求的含义;当内部证据不足以确定权利要求的含义时,还应当结合所属技术领域的教科书、技术词典等外部证据进行解释。当基于内部证据的解释与基于外部证据的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内部证据优先于外部证据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授权程序 权利要求解释 内部证据 外部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创造性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石必胜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3,共8页
专利创造性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包括选择价值理论、连续发明理论、错误成本理论和互补发明理论。这些经济学理论对深入认识专利创造性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并能够对专利政策的制定以及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司法实践提供帮助。分析表明,专利实践中... 专利创造性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包括选择价值理论、连续发明理论、错误成本理论和互补发明理论。这些经济学理论对深入认识专利创造性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并能够对专利政策的制定以及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司法实践提供帮助。分析表明,专利实践中的很多做法都暗含了这些理论分析所隐含的经济理性,但是由于经济学理论难以提供可操作性的工具,经济分析要为政策制定和创造性判断提供具体指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创造性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劣行为侵犯专利权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军 《知识产权》 CSSCI 2006年第4期22-27,共6页
变劣行为是改变专利技术方案并使其技术效果降低的行为,变劣侵权是构成侵犯专利权的变劣行为。但变劣行为只有符合一定条件才能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这些条件包括变劣行为必须是对专利方案的技术特征的变更,变劣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技... 变劣行为是改变专利技术方案并使其技术效果降低的行为,变劣侵权是构成侵犯专利权的变劣行为。但变劣行为只有符合一定条件才能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这些条件包括变劣行为必须是对专利方案的技术特征的变更,变劣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技术效果的降低,变劣行为与技术效果的降低具有因果关系,变劣后的技术未落入现有技术的范围及变劣行为的显而易见性。而且变劣侵权与等同侵权密不可分,变劣侵权实质是一种特殊的等同侵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劣行为 变劣侵权 等同侵权 专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著作权法适用的角度谈对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规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志甫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35,共7页
对于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著作权法规制,在实践中存在较大分歧。相关分歧可归纳为两方面:其一,录像制作者权以及广播组织权能否规制网络实时转播行为;其二,网络实时转播行为属于广播权的调整范围,还是属于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qu... 对于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著作权法规制,在实践中存在较大分歧。相关分歧可归纳为两方面:其一,录像制作者权以及广播组织权能否规制网络实时转播行为;其二,网络实时转播行为属于广播权的调整范围,还是属于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调整范围。在现行著作权法体系下,录像制作者权以及广播组织权均无法规制网络实时转播行为,只能通过作品的著作权进行规制。对于网络直播视听节目的实时转播行为,应适用兜底权利条款进行调整。对于初始传播方式为广播的视听节目的实时转播行为,存在两种规制方案,一是将网络实时转播纳入广播权的控制范围;二是同样适用兜底权利条款进行调整。上述方案均有一定合理性,但从便于实践操作以及统一裁判标准的角度,当前宜采用第二种方案,即对网络实时转播他人作品的行为均适用兜底权利条款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实时转播 法律适用 广播权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广播组织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恶意不兼容”条款的司法适用及规制路径 被引量:6
7
作者 陶钧 韩乔亚 《交大法学》 CSSCI 2021年第3期39-51,共13页
随着互联网市场因产品或者服务兼容问题产生的竞争纠纷日益增多,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中新增了“恶意不兼容”条款,该条款从主、客观两方面对该问题的适用做出了直接的规定,但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在《反不正当竞争法》... 随着互联网市场因产品或者服务兼容问题产生的竞争纠纷日益增多,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中新增了“恶意不兼容”条款,该条款从主、客观两方面对该问题的适用做出了直接的规定,但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思维逻辑下就此类频发的“竞争”行为进行属性认定以及合理确定判定规则的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这也直接关系到对此类问题法律适用的准确性。本文将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视野及框架下,以“寒蝉效应”借喻,从“探讨框架”“判定路径”“规则确定”“适用延伸”等方面展开分析,就“不兼容”客观技术效果的对象范围、“不兼容”主观意图适用“恶意推定”的排除、“不兼容”实际技术效果的市场影响、“不兼容”与社会福祉总量变化的关系、“不兼容”合理事由的抗辩等五个方面对“恶意不兼容”条款的适用规则进行界定,以期有助于互联网领域不兼容行为规制路径的完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领域 恶意不兼容 技术手段 经营自主权 竞争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侵犯专利权的认定及责任
8
作者 闫宏宇 刘晓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9,共7页
专利法中的共同侵权就是数个民事主体共同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它具有侵权主体复数性、侵权行为整体性、侵权客体单一性、损害后果共同性和行为性质可转化性的特点。共同侵犯专利权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共同侵权责任不限于连带... 专利法中的共同侵权就是数个民事主体共同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它具有侵权主体复数性、侵权行为整体性、侵权客体单一性、损害后果共同性和行为性质可转化性的特点。共同侵犯专利权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共同侵权责任不限于连带责任,连带责任通常仅适用于损害赔偿责任。替代责任不是共同侵权责任,但其在侵犯专利权诉讼中应当有更大的适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侵权 共同责任 连带责任 替代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